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19章 财团的雏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9章 财团的雏形

    第219章 财团的雏形
    5月初旬。
    陈光良、刘鸿生在徐州签署一份‘贾汪煤矿’新股权合同。
    在新合同中,由陈光良、刘鸿生共出资80万注入贾汪煤矿(主要用于偿还债务),各占股30%;贾汪煤矿原来的股东,以贾汪煤矿入股,占股40%(谢蘅窗也是股东之一)。
    新的股权结构敲定之后,意味着要重新组织生产,故向银行借贷30万大洋,重启煤矿。
    与此同时,在管理结构上:
    聘请沪宁、沪杭两路管理局的督办章笃诚为董事长(为取得铁路上的运输便利,借助章的地位);
    聘请顾介眉为总经理,此人是会计专家;
    聘请戴霖书为副总经理,此人是原来的管理;
    聘请江山寿为技术总工,此人是刘鸿生的堂女婿,但却是美国矿业大学的硕士,且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拥有多年的办矿经验,故‘任人唯才’也是被陈光良认可。
    在很短的时间里,贾汪煤矿便重组成功,无疑让人振奋。
    陈光良担任了一个常务董事,刘鸿生也是常务董事,实际上贾汪煤矿就属于他们两人的合作。
    搞定这件事情后,陈光良也是第一时间回到上海,并没有停留太久。
    此次投资贾汪煤矿的四十万大洋,他是从银行借贷的,就用的煤矿股权作为抵押,说白了就是靠信誉贷款。
    因为有了‘贾汪煤矿’的合作,陈光良和刘鸿生也是冰释前嫌。
    听闻陈光良会有数艘新船开辟两条‘新航线’时,刘鸿生立即邀请陈光良考察‘中华码头’,争取到合作。
    陈光良也欣然答应考察!
    在董家渡的中华北栈(码头)上,刘鸿生为陈光良做了介绍:
    “陈先生,我们中华码头公司由三座码头组成,分别是中华北栈、中华南栈、周家渡。其中周家渡和北栈两处码头为煤矿码头,南栈为杂货码头。”
    “我们的码头吃水深,能停靠万吨洋轮。南栈码头建有三层钢骨水泥仓库1座和其它仓库11座,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除招商局外,我们是最大的华资码头公司。”
    陈光良犀利的说道:“洋商码头的管理,以及海关优势,是很明显的!”
    他不会轻易将业务交给中华码头,此次考察也只是正常的考察码头。
    刘鸿生马上说道:“我们是挂的英商牌子,请英商壳件洋行为业务代表,洋人霍金斯为码头经理,所以洋人码头有的特权,我们也是有的。例如‘关栈’我们也有.”
    所谓‘关栈’便是洋人的特权,规定货物进了关栈,不用马上纳税,只需要卖出去后再纳税。
    这就给了很多人的资金空间,所以很多货主选择‘洋栈’的原因。
    挂英商牌子,自然也可以建关栈。
    除了这些好处外,还有‘洋栈单’信誉好,可以方便向银行抵押,周转方便;码头容易遭恶势力打劫,但挂洋商的牌子,恶势力却怕洋大人;洋人管理好,招商局也是找的洋人做码头经理;洋人和海关等单位打交道更方便,洋人招揽业务更有优势.
    “好,到时候我们会考虑南栈的!”
    刘鸿生虽然知道是客套话,但也笑着说道:“多谢陈先生”
    不过刘鸿生心中也是佩服陈光良,投资实业比他还雷厉风行,最近一年时间,又是投资制,又是投资航运,个个都是大手笔。
    陈光良来到愚园路东段,视察‘东方报业大厦’的进度,陪同他身边的是长江地产副总经理陆元台。
    截止到目前(1931.5),长江地产在愚园路、南鲸西路、威海路的住宅业务,都已经全部结束;威海路的‘春天里(20幢洋房)’,也在上个月全部交付完毕。
    至于销售资金,基本上也已经收回,仅愚园路的少部分住宅,还有一点‘分期款’。
    当然,长江地产现在收租物业也有一些零散的,包括当初愚园路的‘三个代建项目’,一年可收租约2.5万大洋;以及长江地产在愚园路、南鲸西路都自留了一部分物业,不过租金不多,主要用于员工宿舍。
    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竣工,长江地产28名员工的少部分员工,也开始安置到香格里拉饭店的行政管理岗,亦或者经营物业公司。
    “东方报业大厦已经基本竣工,7月份可以考虑搬进来。八层楼差不多一共是9000平方米的楼面,东方报业那边说要占四层楼即可,剩余则交给我们来承租。”陆元台开口说道。
    虽然愚园路不是什么商业街,但如今也是沪市洋楼最集中的区域,也算够繁华。
    所以,陈光良敲定道:“长江地产、长江物业、长江钱庄占一层,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维他奶占一层,长江出租车、捷瑞煤球、长江车行占一层.2~8层空出来就空出来,不要对外招租,说不定我后续还有什么企业。”
    “好”
    唯一可惜的是,这里地段不算好,不然这座投资约三十万的商业楼,就可以用于银行大楼。
    刘鸿生就在川蜀路那边建了一座八层大厦,用于其旗下的企业入驻,同时也办了一家‘华夏企业银行’。
    到底要不要办银行,陈光良一直在考虑中!
    他的财富,已经超过刘鸿生这样的实业巨商,甚至超出很多。
    像刘鸿生虽然资产可能近千万,但负债也是高达好几百万,一旦遇到1933~1935年的华夏经济萧条(白银外流,到处缺钱),刘鸿生的商业帝国便会摇摇欲坠。
    反观陈光良,去年巅峰时期持有1250万的‘现金流’,其后虽然投资很多,但几乎没有什么负债。
    说是刘鸿生的两倍财富,都说得过去。
    归根到底,地产和金融是最赚钱,实业最占用资金。
    好在陈光良投资的实业,赚钱的希望非常大。
    仅隔几日后,陈光良召集所有旗下企业的高层,在香格里拉饭店的三楼行政会议室开会。
    长江地产的郭德明、陆元台、严宽.长江物业的梁风.长江钱庄的吴新河、胡金顺长江出租车的梁孟起、许业广、郑文生长江车行的何向东环球航运的赵铁毅环球贸易的吴浩.维他奶的陈世源、吴广生、王统照香格里拉饭店的高志超
    几十名管理层,汇聚在一起。
    陈光良坐在主席位上,认真的说道:
    “这次召集大家来,是鉴于我旗下的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庞大,我管理起来开始有些吃力。所以,我决定对各家企业的财务进行如下的安排。”“首先,长江钱庄将在今年完成从钱庄到银行的转变。”
    “其次,长江钱庄将马上成为各企业的收支中心,发挥调剂作用,类似托拉斯组织。”
    “最后,是关于人事的安排。长江钱庄的会计部主任由郭德明担任,财务部则由吴新河担任,尽快对各家公司的财务进行调研。”
    原本,陈光良查账需要一家家去查账,而经过改组后,长江钱庄就可以对各家公司的财务进行监管、调度。
    打个比方,陈光良为了投资环球航运,40万美金陆续打入环球航运的账户上。有了‘长江钱庄’这个托马斯组织后,那环球航运的支出,则可以由长江钱庄代为支付。
    郭德明首先问道:“只是财务上的关系,称不上托拉斯组织。托拉斯组织包括行政管理、人事调度、资金调拨、物料采购、仓储和运输等没有集中起来,由中枢机构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确实如此。
    陈光良则说道:“一步步来,这么多企业的融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先在财务上保持统一,后续再徐徐图之。”
    他也想建立一个财团,但现有的规模和人才,还不足以支持。
    所以,接下来他打算先筹备‘私人银行’,逐步将各家企业的财务关系笼络在一起。
    见陈光良如此说,大家也纷纷附和。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随后,陈光良继续说道:“长江钱庄改组后,除了对今天来的企业进行财务统一外,还需要对我旗下的合资企业,包括东方报社、捷瑞煤气、同昌车行、东方煤矿(贾汪煤矿)进行财务监督和调查另外,我们要摒弃旧式账房的体质,采用新式会计制度,充实会计财务人才,这是接下来所有企业都要做的事情。”
    “明白”
    这次会议对‘长江财团’来说,将是一个划时代意义,也可以说是‘长江财团’的开端。
    会议过后,各家公司很快行动起来。
    陈光良决定办银行,自然首先要有人才加盟,他原来的属下已经完全不够用。
    他有工商界的地位优势,将渴望人才加盟的需求一讲,自然有工商界的好友帮忙介绍。另外,他长期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金城银行、四明银行等合作,也知道该向他们挥舞一下锄头,撬走一些银行人才。
    除了人才之外,自然也需要有知名人士来担任董事,这个也不难。
    长江钱庄。
    郭德明也搬到这里工作,开始和吴新河一道,整顿陈光良旗下企业的财务。
    “老板,账面价值110万的公债已经全部抛出,亏损11.5万。”胡金顺来到陈光良的办公室,汇报了一个消息。
    陈光良莞尔,说道:“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亏钱,不过应该不能算在经商上。”
    胡金顺迎合的说道:“当初老板你认购这批公债后,第一时间就在市场卖空公债,说明您根本不看好这个市场。说到底,只是您不得不认购而已!”
    陈光良没有较真,而是说道:“这些先不去管他了。最近,你除了继续关注公债、标金行情之外,还需要关注一下纱期货交易,有机会我会入场的。”
    投机,永远是最赚钱的!
    陈光良为什么突然要将公债甩卖掉?
    毕竟自从去年9月18日,东北军帮助蒋,中原大战也以蒋胜利为结果后,公债其实已经稳定下来。
    不过陈光良却知道,今年6~8月先有‘江淮大水灾’,9月又有‘9·18事件’,这公债注定还会迎来继续大暴跌,差不多年底能有面值的50%就不错了。
    明年还有‘1·28事件’,公债继续暴跌,跌至面值40%。
    介于此,陈光良抓紧斩仓才是正理,亏损11.5万就当为国家贡献了。
    更何况,明年2月份开始,陈光良大可考虑抄底公债,毕竟1932~1937年属于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阶段。“纱期货交易?这个可是受那些纱大户操纵厉害得紧,贸然入场,怕是风险很大!”胡金顺犹豫了一下,还是提醒道。
    虽然说,老板如今在标金、公债市场表现亮眼,但这两个市场,很难受人操控。
    但纱期货交易,确是哪些纱大户操纵严重的地盘。
    陈光良笑道:“没关系,我有把握,你先去打探一下消息。”
    胡金顺见状,只能说道:“好的”
    其实陈光良只是想操作一把就走,绝不逗留。
    因为918发生,代表着纱市场失去东北市场,跌是大势所趋。
    如今陈光良投资那么多实业,如果不在‘投机’中找钱,那么他怕是抗风险能力很差。但如果只进行‘投机’,那么他又没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很容易造人宰割。
    相辅相成,都必须要去做。
    今年(1931),陈光良仅靠着‘英镑贬值’、‘纱暴跌’,就可以赚上百万大洋,这是实业家不敢想象的利润。
    别看刘鸿生这个实业大王很了不起,但实际上他的大中华火柴厂、章华纺织厂、水泥厂等,基本到了三十年代是亏损的,也只有中华码头、煤矿能盈利一些,但也不多。
    实业家都艰难得很。
    反观陈光良,一路走来,在地产和金融中赚的财富,足以是很多巨商一辈子的财富。
    程霖生两代人积累2000万财富,结果被他亏损完毕;黄楚九奋斗几十年,资产不到千万,而且最后落得资不抵债,家人拿着几万大洋度余生;
    陈光良的座右铭就是——想做实业,得先从金融下手。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