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17章 招股上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7章 招股上市

    第217章 招股上市
    再次来到汇丰银行,其项目部经理(贷款部)乔治接待了他,贷款的批复已经下来。
    陈光良向汇丰银行贷款20万英镑,但抵押物除了香格里拉饭店55%股权、霞飞路50幢洋房以外,还增加了‘陈公馆’。
    陈公馆,也就是陈光良的婚房,目前价值也就三十万大洋左右。
    汇丰银行此举,显然是想将陈光良的物业资产‘一网打尽’,虽然还遗漏了一些零散物业。
    “乔治经理,麻烦归银行再将这笔英镑,替我兑换成标金,然后存在贵银行的保险柜。”签署完合同,陈光良开口道。
    乔治非常意外的说道:“陈先生借贷这笔资金,只是为了投资黄金?”
    虽然说,由于有优质物业的抵押,汇丰银行贷款只收8.5厘的利息;但黄金如今涨得已经够多了,最近也已经基本波动很小了。
    如此的话,黄金升值的利润,能抵消8.5厘的利息嘛?
    陈光良说道:“我觉得黄金还有20%的升值空间,当然这笔资金,我是用于特殊情况的,我可能会随时支取这笔黄金。”
    乔治恍然,这样就完全说得通了。
    “好,我马上让外汇部来给你汇算。”
    忙碌一阵后,陈光良总算办理好相应的手续,后续汇丰银行会向他出局标金存款的条子。
    这一次外汇投资,陈光良预计的是赚200万。
    首先是英镑贬值30%,这里相当于就少还120万大洋;
    其次是标金升值20%左右,这里又有80万左右的的利润。
    偿还一年的利息才几个钱,再加上兑换外汇的佣金,也都不值一提!
    目前标金还是630多,但到1932年最高峰能达到800出头,这里面实际都不止20%的利润。
    现在陈光良的资金,基本都是以标金的方式储蓄;很多交易也以标金进行交割,深受交易对象的欢迎。
    回到长江钱庄,陈光良叫来吴新河,胡金顺,询问起炒标金的情况。
    不错,自从去年金银兑换比的汇率62以后,长江钱庄暂停了一阵;等到了今年,陈光良见金银兑换比还是62,便决定继续加入炒标金。
    不过,他玩得很小,就是从630(10两黄金)继续买多,额度不超过200万。
    具体的操作,由吴新河、胡金顺两人配合,自行决定操作,但整体趋势必须是做多;甚至,陈光良都说过,今年金银兑换比68已经最高这样的预测。
    胡金顺认真的汇报道:“现在波动都较小,不过我们拥有消息渠道广(东方通讯社),所以获利还是稳定,3月的利润是2万大洋。”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要的就是稳定,你们想必也明白我的想法,务必不能骄躁。”
    “是,老板”
    什么想法呢?
    长江钱庄要保留,十几号人要养着,那就‘小炒’标金,不要‘疯狂投机’。保证金就交了那么一点,金业交易所也不会允许长江钱庄超过两百万的投资额。
    至于风险上面,陈光良亲自给他们定下630~690的波动,再加上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海外市场的黄金信息,理论上亏损都很难。
    其实,陈光良还有200万大洋的标金,是存在长江钱庄的账户上,这是他最后的流动资金。
    本来是有300万的,结果航运和贸易追加投资100万,所以就只剩下最后的200万现金流。
    不过目前航运和贸易投资的200万,也才掉三十万大洋。
    有一点危机,但是不多!
    陈光良决定让‘时代影业’公开向市场招股,总资本定在120万大洋,他和盛七各出资40万,剩余的则公开招股。
    一股100元,总计招股4000股,并在华商证券公司公开上市。
    人的名,树的影,‘时代影业’的股票自然很受欢迎。
    更重要的是,‘时代影业’印制了招股书,相信介绍了公司的资产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人一眼可以感受到‘专业’。
    在一间写字楼里,陈光良正在陪同杜月笙、宋子良、张元济等人考察。
    这里是‘时代影业’的写字楼,陈光良自然准备拉拢一些人来担任‘董事’,自然是社会的名人最好。杜月笙算是上海青帮的本地势力,宋子良则是政府的人,张元济是教育界的人.这些人愿意来担任董事,同时也愿意购买一定的股票。
    杜月笙笑着说道:“你比谁都忙,又是开电影院,又是办电影公司,前几天足球队又刚刚获得好成绩。不过这电影公司现在可不好混!”
    杜月笙做正当生意不行,很多生意都是亏的,去年利用银行去炒标金,居然还是亏钱,让人捧腹不止。
    当然杜月笙有各种敛钱的手段,一点点小亏算不上什么!
    陈光良笑着说道:“大家拭目以待,我这个人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这时候,张元济询问道:“这成立电影公司,总得有个纲领,拍摄什么样的电影吧?”
    陈光良早有准备,说道:“挽救国片,宣扬国粹,振兴中华、服务国家。”
    这明显是打官腔,避免后续的麻烦!
    陈光良的真实想法是拍‘商业片’,什么电影赚钱拍什么。
    当然,一开始肯定是‘带民族情节的功夫片’。
    “好”杜月笙鼓掌说道:“就凭着16字,我认购5万元的股票。”
    他是看到宋子良在这里,故要装作爱国爱南鲸政府,所以故意如此说。
    随后,陈光良为大家介绍了陆涵章:“这位是我们的总经理陆涵章先生,他原来是联华影业的制片主任,现在被我邀请来做专业的事情。”
    杜月笙有些心痛刚才掏出5万大洋,毕竟前几天也被陈光良给‘打劫’了两万大洋给‘东方足球队’。
    他便问道:“筹集好资金后,时代影业的下一步怎么做?”
    陆涵章早已经和陈光良沟通数次,他很有信心的说道:“我们将在沪市(沪南)租赁一副土地,作为时代影业的片场,同时去美国购买拍摄有声电影的器材我们第一部电影肯定是有声电影,而且还是带有浓浓爱国情怀的功夫片”
    众人闻言后,也是很满意。
    类似最近的‘东方足球队’,将民族、国家情怀融进来,才是真正该做的事情。
    招股的事情有条不絮的发展,与此同时,时代影业也纷纷向各家电影公司挥舞起锄头,挖相关的电影人才。
    时代影业的招股成立,给行业里引起轩然大波。
    陈光良的身份是什么?
    那是巨商,身家千万。
    这样一个人看中电影行业,哪怕有人怀疑其专业水平,但绝对不会怀疑其搅局的实力。
    明星公司。
    作为目前华夏电影的霸主,当年甚至是发生‘六合围剿天一’的主人公,对于时代影业的成立,也非常关注。
    创始人张石川说道:“让人有些莫名其妙,陈光良投资时代电影院我可以理解,但投资电影实属是外行,而且还大张旗鼓的。”
    郑正秋也是创始人,还是编剧和导演,他笑着说道:“或许只是一家小制片公司,无需紧张,可能他们主要是投资时代电影院,听说投资就超过八十万。”张石川一听,也稍微松口气,说道:“这么说来,只剩下四十万的资金制片,这点钱购买设备、制片基地都估计不足。”
    目前,有声电影有两种方式发音,一种是片内发声,一种是蜡盘发声。
    其中片内发声的设备很贵,摄制专利费用以及版税费用动辄数十万美金,制片公司都需要去租借,但这种一般要求去当地拍摄;
    而蜡盘发声很麻烦,一旦电影胶片断裂,那声音就对不上了,但这也是目前华夏最有可能买得起的发声电影器材。
    而拍摄一部有声电影的成本,差不多需要12万大洋,而华夏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筹备近三年时间才完成。
    和明星公司的看法差不多,另外两家电影公司——联华、天一,也稍微紧张了一下,便不再放在心上。
    而时代影业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凭借陈光良的影响力,时代电影招股还是很顺利的,很快就筹集到新的40万资金。
    陈光良召集陆涵章等人,开了一个会议。
    “陆经理,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陆涵章新官上任,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因为他从联华跳槽后,已经没有退路。
    他拿出方案书,说道:“当务之急是三件事:第一,租赁土地,打造制片基地;第二,购买拍摄设备、有声电影器材等;第三,招募导演、编辑、摄像、演员.”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陈光良说道:“片场要设置在沪南,不能选择在闸口和虹口一带。”
    陆涵章连忙说道:“联华、明星的片场都在闸北,那边交通方便.”
    陈光良坚决的说道:“就选择在沪南一带,稍微偏一点,可以稍微大一点。”
    陆涵章便不再反对,说道:“好”
    接下来,陈光良说道:“关于设备,拍摄的设备看看能不能收购其他电影公司的,毕竟前几年倒闭了不少。有声器材方面,可以考虑一架摄制蜡盘记音的声片机器,但据说百代那边可以租借。总之,先搭建起框架,后续再慢慢增加先进设备。”
    陆涵章说道:“嗯,就是不知道第一部拍摄什么样的电影?”
    陈光良将已经写好的剧本拿出来,说道:“这是《霍元甲》和《精武门》的两部电影的剧本大纲,将功夫和爱国情怀结合,我们就以这两部电影来筹备!”
    他按照最熟悉的李联杰主演的《霍元甲》和《精武门》电影,来撰写的剧本,两部电影正好可以连起来。很多的细节和经典动作台词,他都能描述出来,所以对编剧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了
    他原本以为‘吊钢丝’是个新技术,其实在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已经运用了吊钢丝技术。
    好吧!
    陆涵章拿过剧本,狐疑的说道:“这是老板写的?”
    陈光良说道:“你找谁做编剧,那就是谁写的。另外,这是功夫片,男主角最好会功夫,所以挑选演员要早准备,不会演戏可以培养,但功夫一定要会。”
    “明白了”
    随后,大家交谈一番,便散会。
    电影不记得拍摄出来,至少有一年的筹备和拍摄阶段。
    资金不够也没有关系,到时候可以扩股或贷款,解决的办法很多。
    周末。
    陈光良携严人美来到香格里拉饭店约会,不过今天还跟着一个‘电灯泡’严人芸。
    两姐妹相差就2岁,严人芸也是个小美人,不过比姐姐还是差一些;严人芸性格更温顺,平常对其父亲严智多是言听计从。
    这次能带出来玩,也是严人美见妹妹在家无聊,主动带出来散散心。
    严智多如今对严人美的态度是180度的大转弯,毕竟夫家强势,他这个父亲都不敢在家对严人美强势。
    “陈先生、严小姐”
    “马先生,有空带夫人来玩啦?”
    碰到一对熟人。
    马夫人笑着打趣道:“我们可不像陈先生那么忙,最近经常来香格里拉饭店光顾的,陈先生既要忙着事业,又要忙着陪未婚妻,有点忙呢!不过像严小姐这样的美人,我要是陈先生,一定会多陪陪的!”
    严人美马上回应道:“马夫人,我也有在读书,所以也就周末有空出来和良哥逛逛的。”
    马夫人顿时打量着严人美,继续说道:“又漂亮又体贴人,陈先生真是有福气。”
    陈光良笑道:“马先生也是,娶了马夫人这样的社交达人,生活一定很有乐趣!哈哈!”
    马先生无奈的笑笑,马夫人顿时逮住他的小动作,说道:“你呀,看看陈先生多会哄女人开心,一天到晚嫌我多事!”
    马先生:“让陈先生见笑了!”
    陈光良示意无妨后,说道:“你们二位慢慢玩,我们先过去。”
    只是生意场认识的,但能来香格里拉饭店,自然就是陈光良的客人。
    不过今天严人美的表现,让陈光良很满意,路上碰到陈光良的熟人,她应对自如,身上已经有‘陈夫人’的气势和谈吐了。
    三人选择坐在大厅,因为是周末的中午,上座率也有七八成(平常摆五十桌,大型宴会可摆八十桌,平常还会用屏风隔断)。
    点完菜,陈光良起身去和高志超聊了几句。
    “楼上包厢的上座率也有九成,晚上已经订满了;自助餐的生意一直火爆,中午也订满了;三楼的西餐厅上座率有七成.”高志超语气带着自豪的说道。
    香格里拉饭店非常的成功,最近晚上的包厢是天天爆满,都需要预定才有位置。
    西餐厅稍微差了点,但应该不是食物的问题,毕竟香格里拉饭店请的洋人主厨,水平也很高的。大概率,是营销还不够。
    “嗯,你们管理层多总结,服务人员定期培训.不要松懈。”
    “好的”
    目前沪市的高档饭店也比较少,香格里拉饭店可谓适逢其会。
    按照这种生意,1937年赚回200万大洋毫无问题,毕竟明年还有旅馆部开业。
    利润率在10~15%,属于酒店产业最辉煌的时刻。
    后世香港的酒店产业,回报率也才10%左右;欧美酒店产业的回报率,更是只有8%左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