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谁说八旗制度老了,这制度也太棒了
第720章 谁说八旗制度老了,这制度也太棒了苍凉的牛号角声,在这个叫做山北的小镇吹响。
几个穿着红色泡钉甲,头戴红色铁胄的夏藩士兵,推开了位于镇子中心,属于王府镇守使的官衙大门。
而随着厚重的大门敞开,卫兵们排成整齐两列欢迎,早就等候多时的堡主们,互相打着招呼,鱼贯而入。
而镇守使衙门的小吏,就在身边扯着嗓子唱名:
“长顺堡堡主冷天禄公到!”
“长德堡堡主平武公到!”
“长信堡堡主森长赞公到!”
“武德堡堡主叶明东公到!”
“泰兴堡堡主,陆军上校,敕封大兴君男,国姓保泰,保大人到!”
听到这个唱名,桀骜如冷天禄这样的,也都是停止往里面走,转头拱手开始见礼了起来。
因为这位可不简单,他是旗人出身,光中元年以前,也就是莫皇帝打回来之前就在西域任职,就任叶尔羌办事大臣麾下十二卡伦侍卫之一,也就是十二边防军官之一。
当年浩罕人来攻,回部沦陷,他死战不退,受创二十余处昏厥后被救出,二百多人就活了他们十几个。
大虞开始进军西域之后,他被夏藩二王子李兴泰看中招揽到身边,参加了库尔勒突袭战,六千大破浩罕军五万。
最后又参加了翻越天山突袭浩罕的雪山突袭战,擒杀浩罕军大头目十三人,杀敌无算,说是从尸山血海中滚出来,绝不是夸张。
因此,保泰虽然是旗人,但还是得到了大家伙的尊重,也拥有了真正可以被称为亲藩的男爵爵位,同时皇帝听说他的事迹后,特意为他赐姓。
只不过嘛,莫氏皇朝的赐姓有两种,等级最高的是要直接姓莫,入宗人府玉牒,正式成为皇族一员的。
而保泰这种则要低一个档次,有赐名的荣誉,但你该姓啥还姓啥,只有在正式场合,比如现在这种唱名的时候称国姓。
以及死后可以修建皇族最低规制的陵墓,神位上能以国姓开头,称国姓xxx。
所以大家过去拱手见礼的时候,并没有称保泰为国姓爷,而还是称他为保爷或者保爵爷。
保泰也热情的和周围的堡主们一一打招呼,这种感觉让他心情非常舒畅,比在满清时期还要舒畅。
因为在满清时期,朝廷虽然是他们旗人的朝廷,皇帝看起来也很照顾旗人,但实际上是要旗人用命去换的。
且用命换的东西,跟大虞完全没法比。
比如保泰,他在西域战功再多,还是会被召回去,运气好能在其他地方混个副将、参将什么的,老了靠着存下来的银子养老。
但是在大虞,莫皇帝给了他完全不一样的选择,那就是五万亩地,两千多治下百姓,不会被皇帝一声令下就会剥夺的爵位。
他保泰想把女儿嫁给汉人,就嫁给汉人,他儿子想娶汉女,就娶汉女,再也没有人为制造的隔阂。
再也不会嫁娶要查祖上五代,因为圈子太小,不注意就会娶了自己远房姑姑或者嫁给了自己叔叔。
而这些,都是在当旗人的时候,无法获得的,旗人的皇帝最怕旗人独立自主了,绝不会放松对他们的控制。
山北镇的镇守使是一个体态偏胖的中年人,三十七八岁,是宁夏郡王府里面的家生子,圆头圆脑十分讨喜,但看着不像是军人,更像是个商人。
或者说,这家伙确实就是商人出身,他原本是替李献文管理煤炭产业的。
也别看镇守使听起来好像很威风,夏藩的镇守使跟南洋的镇守使,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都没有多少行政权力。
比如山北镇的镇守使,命令出了山北镇这个镇子,那就不好使了,因为四野八乡都是堡主们的封地。
山北镇唯一的作用,就是这里是商贸的集中区,堡主们以及堡主们治下的百姓可以来这里贸易,互通有无。
且由于堡主们都住在乡下自己的砦堡中,遇上了大事需要商议而县城又远的时候,就需要这么一个地方可以临时商议下事情。
而李献文这个大王,需要向下面传递一般信息的时候,也需要通过镇守使直接下达,以避免王府的权力被掌握着县令之位的大封臣给架空。
说白了,这些镇守使所在的镇,就是李献文控制各地的触手,
夏王府通过镇子将各地的贡赋、人力等汇集到王府,又可以通过镇子在商贸上控制各地堡主,再赚一些贸易上的钱和向过往客商收税。
这不,看到堡主们都到了,李镇守使立刻就吩咐书吏过来,将每个堡主要提供的武士、民夫、粮草等等记录下来,随后便吩咐后厨开席,算是出征前的犒劳。
镇守使衙门里面在开席,外面也在开席,只不过等级和规模非常严格。
堡主们的汉家武士是在衙门外的书院中摆着宴席的,虽然称不上山珍海味,但烤全羊,炖猪肉和自酿的米酒、葡萄酒、蒸馏白酒,管够。
除了他们以外,回部武士也有席可以吃,烤全羊没有,但是羊肉、猪肉、家鸭肉和白面馕饼还是管够的。
什么?你说他们应该不吃大耳朵羊和短鼻子象,是有不吃的,现在坟头草都一丈高了。
而最下面完全是被征发来当炮灰和民夫的原浩罕壮丁,他们就只配在门外一群一群的蹲着,十几个人围着两个大桶,一桶杂粮饼子,一桶乱七八糟肉和野菜加了一点粉条子等等的大锅炖。
吆五喝六中,几个出身乐浪的北高丽武士喝高了,他们聚在一起,用高丽话咿咿呀呀的唱起了小曲。
若是在平日,他们是绝对不会聚众唱高丽小曲的,因为他们觉得有些掉价,更会让人发现他们出身不纯。
但这会高兴,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旁边一些从汉地来的武士也不以为意,甚至还跟着学着一起唱了起来,因为汉人自己的方言就够复杂了,很多不知道他们来历的汉人还以为这是哪里的方言呢。
唱着唱着,一个叫做金权日的北高丽武士就眼睛湿润了,他抓起一大块羊排,举得高高的。
“这要是在黄海道,县监老爷都得当成佳肴,轻易舍不得吃,但是在这里,我们这些连两班都不是的人,可以敞开了吃。
这都是大皇帝的恩情啊,我们这些得了这么大好处的高丽人,要该怎么还啊!”
“大皇帝就是高丽人的再生父母,是天上的太阳啊,他的恩情普照了每一个人,我们一辈子都还不完。”
“就算是为了这羊排,我们把命搭上,也是值得的。”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哭喊了起来,大皇帝的恩情仿佛有如实质般,在每个人身上流转着。
而且这还真不是作假,高丽人的日子太苦了,是以哪怕到了大宛盆地这样的帝国极西,那都跟到了天堂一般。
这些棒子也是命苦,要不是生在半岛,被中华压制不能动弹,不然去其他任何地方,那也是顶风尿三丈,大杀特杀的民族。
唱着唱着,金权日一把楸过一个在一旁点头哈腰赔笑的回部武士,恶狠狠看着他,一字一句的说道:
“忠诚于大皇帝,忠诚于大虞,奋勇杀敌就一定会得到你想象不到的好处,若是还要想着你那狗屁什么和卓,老子就一定会送你去见他!”
这个回部武士,属于金权日管理,他很知道这些家伙的心思,但同时十分不解。
大皇帝这么好的再生父母,天上太阳你不忠诚,却要忠诚什么和卓,一定是脑子坏掉了。
既然脑子都坏掉了,那也没必要存在了,一刀砍了最省事,那种家伙,金权日杀了没有三十,也有二十个了。
回部武士被金权日楸着,立刻吓的腿肚子都在打颤,他可知道这些目前看起来挺可笑的家伙,一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的。
回部武士当即连连点头,用蹩脚的官话表示,“金大官人放心,小的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小人一定做大皇帝的忠犬。”
“可去你妈的吧!”金权日大笑一声,一脚把这家伙踹开,“就你这蛮子样,还想给大皇帝当忠犬,老子都不够格,堡主说不定才勉强够格。
你啊,就给堡主当忠犬,把这个忠犬当好就是了,来,这个赏你了!”
说着,金权日抱起大半坛子上等的蒸馏白酒,赏赐给了回部武士。
回部武士大喜,美滋滋抱着,耀武扬威的就回到了回部武士的席上。不过几息之后,他觉得有些不过瘾,提着小半罐子酒,拿上半块羊肉,就走了出去。
门外,一群粗粮饼子和大乱炖都没吃到饱的浩罕民夫扒着门,看着里面‘奢华’的场景,鼻子拼命抽动吸着香气,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而看着这个回部武士出来,浩罕民夫都吓了一大跳,慌忙退开好几步,噗通噗通的跪了下去。
虽说之前浩罕人看不起回部人,污蔑他们十茴茴不如一安集延,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双方地位倒转,回部人成了二老爷,他们则是最底层的贱人。
回部武士眼睛在人群中寻找着,最后找到了目标,一个长得颇为秀气的十六七岁小子。
“阿里,这是堡主老爷赏赐我的,我看你忠心的很,知道谁才是这河中真正的主子,所以这些东西,赏给你了。”
阿里喜出望外,赶紧接了过去,把东西放到地上后,还不忘砰砰磕头,“阿里谢老爷赏赐,回去了我就让阿姐到老爷家里帮佣。”
这个回部武士虽然是堡主、汉家武士之下的第三阶层,但家里仍然拥有五百亩地的耕种权,下面管着八户浩罕人。
所以他虽然在金权日看来不值一提,但仍然要勉强算统治阶级。
而阿里口中的帮佣,实际上是把他美丽的姐姐贡献给这个回部武士。
不止汉人在大肆抢夺浩罕生育适龄女子,回部人也在抢,因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完全在于这个种族年轻女子的肚皮中。
族群男人失去了足够的交配权,没有了足够多的孩子诞生,族群消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回部武士拍了拍阿里的肩膀,满意的回去了,他其实最想娶的是汉女,但是那完全是在做梦,汉人自己都不够娶的,哪能轮得到他。
于是,在完全就是他们同族的浩罕人中选两个漂亮的,也不错。
而等回部武士进了院子之后,阿里一下就神气起来了。
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口肉一口酒,周围的浩罕民夫都讨好的看着他,疯狂吞咽口水,疯狂拍着马屁。
都说阿里得到了汉人老爷的赏识,很快家里就会有更多的地,更多的牛羊,未来一定要照拂他们云云。
而阿里则看谁顺眼,就赏他一口肉,一小口酒,那人也瞬间仿佛地位都得到了提升一样,高兴眉飞色舞的。
谁说八旗制度落后,这玩意好用着呢。
因为八旗制度并不是旗人发明的,而是人类文明一路走来的必然产物。
这种制度用来统治经过春秋战国思想大爆炸,经过儒家熏陶,听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中国人可能不太保险。
因为人太多,地盘太大,文化思想也太容易传播,稍不注意什么角落里面就出来个豪杰振臂一呼。
但是对付浩罕人这种,完全就是奴隶制晚期到封建制早期的人,非常好用。
甚至就是到后世,这套都好用。
宴会过后,第三日,山北镇最大的白莲宗寺庙,渡云大慈大悲明王降世白莲院的山门才被打开。
无他,因为宴会上众人都喝多了,第三日才能打起精神来。
基本都到山北镇来贸易的二十一个堡主们,公推大兴君男、泰兴堡主保泰为首,进入渡云院中来祈祷祭拜。
而此时的白莲宗到了夏藩国中,又经历了一种嬗变,它变的更加具有儒释道融合的风格。
比如这院中,除了供奉降世明王佛这个主神以外,两旁的偏殿中,供奉的全是这山北镇汉人的祖宗。
其中二十一个堡主的祖宗都有神像,剩下的汉人祖宗皆有神主牌位,回部武士们也想法弄了一些神位,不过是放在偏殿外的小神龛中的。
这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传统的佛教寺院,而是在北地汉人宗族趋于瓦解后,他们在外拓殖时,重新建立的一种宗祠。
众人身着青白两色的飞虎服,盛装打扮祭拜了降世明王之后,就开始祭拜自己的祖宗。
告诉祖宗马上就要大战了,要保佑他们多杀敌,多抓人口,多掠夺布哈拉人的财物。
而且,能进院来祭拜的都是汉人,或者说用血汗得到汉人承认的回部武士。
其他人只能在汉人祭祀的时候在外面跪在地上不抬头,他们没资格进来。
没错,大宛盆地夏藩国中实行的,不是什么宗教区别对待,比如给异教徒收重税,或者干脆一刀切全部禁止,他们施行的,实际上应该叫做宗教歧视政策。
也就是说,汉人以外的,你要信白莲宗,那还得层层审核,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格,没资格的话,抱歉,门都没有。
你敢私下当白莲宗信徒,那就一刀了你的脑袋。
这种政策,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让被统治的人把能信白莲宗当成一种可以向上攀爬的特权,纷纷趋之若鹜。
而且,他们想信天方教也没法信了,因为全大宛盆地找不出来一个可以颂唱经文的天方僧了。
整个浩罕的天方教僧侣,甚至所有浩罕有学识的人,全部处死了,一个都没留下。
这叫做断根,从根子上断了你传播的途径,这样最多一代人,就传不下去了,甚至连文字都会消亡。
。。。。
长顺堡中。
去山北镇登记了出兵的数量和物资后,冷天禄又带着人回到了长顺堡。
而且不止他来了,他们一起互助的其余五个堡主,都到了长顺堡集合。
六个人在一个黑色陶罐子中抓来抓去,最后长天堡的河南灵宝人许章,抓到了写了留字的阄。
“狗曰的,晦气,老子出门时老鸦就哇啦哇啦的叫,果然没好事!”许章一脸的不爽,这下他没法出征了。
虽然会按规矩分到一些军功和掠夺的物资,但跟自己上阵去抢,那可差的太远了。
“老许,你要这么想,这次你留守了,下次就不用抓阄了。”冷天禄笑呵呵的说道。
许章听完,更加难受了,他看着冷天禄,“老子还不知道你们,他妈的,这次出去,搞不好就把仗打完了,到时候你们跟国姓保爵爷一样成了真正的亲藩,老子还是个土地主。”
众人一顿大笑,然后纷纷许诺自己抢了什么回来,然后会怎么给许章分。
而之所以要让人留守,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夏藩国中,浩罕人有五十一万,男人只有十万出头,成年男丁更是只有四万来人。
而原本的浩罕国中,可是有八十多万人的,就算男女比例不均衡,那男人怎么也有三十五万。
这二十多万男人去哪了?
很简单,全部被杀了。
夏藩二王子李兴泰说的杀一半定河中,那可不是说说而已。
夏藩入主大宛盆地,三年半把浩罕人的人口干没了三十万朝上,手段绝对称得上残忍酷烈。
比如这许章,出身关中义从,灵宝挨着关中嘛,看着跟个老农似的,但死在他手里浩罕人,至少有上百人。
他的长天堡外,有个地方叫化人地,熔化的化,得名的原因,就是原本长天堡生活的几百浩罕男人,都被直接捅死后拖到这里一把火全烧了,所以叫做化人地。
虽然目前浩罕人中但凡有一点点敢反抗的都被杀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许章很是难受,可也不得不接下这个任务。
冷天禄他们出征之后,这六个堡,不算山林河流一拱十一万多亩的土地,就要他来守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