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姚家岭水库,人海战术
第127章 姚家岭水库,人海战术当初这里仅仅是采摘区,方唯能做的只是每年来捡些便宜。
现在可以考虑在这一带继续培育油茶林,在属性的加持下,要不了几年油茶树林的面积就会扩大n倍。
哪怕他什么都不做,自然掉落的种子发芽率、成活率都会大幅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采摘+育林的威力会逐渐显现,非常不可思议。
方唯在野生油茶林里细细的观察,盘莲带着两条猎狗去远处赶兔子。
忙来忙去,最后只抓到了一只兔子。
两人也不在意,找到了一处水源之后就开始做饭。
今天的主食无疑是【竹筒饭】,看似寻常又不寻常。
煮饭的大米是最新的贡米,腊肉是阿公让人送到村子里来的,饭还没熟,空气里就传来了阵阵的香气。
兔子经过处理之后就烤着吃,方唯做烧烤还是有一手的,起码盘莲很爱吃。
“三哥,开饭了。”
盘莲在山里比在家活泼很多,她做的竹筒饭真的很好吃,水平远远超过她的真实厨艺。
方唯也放下所有的心思,和盘莲一边吃饭一边说笑。
他其实也有很久没像现在这样放松了。
“妹子,等分了口粮,我陪你去寨里住几天。”
“三哥,你不是有很多事要做吗?算了,咱们暂时不回去了。”
“事情什么时候都做不完,等一等也没关系。就这么定了,过些天咱们去寨里玩玩。”
吃完饭,把莲收拾干净,二人便去了山谷那边。
不知道是不是运气的关系,两人走在山林里居然遇到了一只迎面跑过来的麂子,被盘莲一枪撂倒。
真的是好枪法,比郑豹他们都强。
“三哥,山谷那边还去吗?”
“不去了,回家做麂子肉吃。”
山谷那边又不是非去不可,于是两人带上猎物,直接返回了家中。
晚上。
方平带着两个孩子,到方唯这边来吃饭。
麂子肉是田桂做的,盘莲在一旁打下手,顺便和大嫂学习一下做菜。
“大嫂,回头你把麂子皮拿回去,整张皮没什么破损,你应该能用得上。”
“好啊,我走的时候带上。”
方平笑而不语,他知道婆娘的喜好,能得到一张完整的麂子皮,对方一定很高兴。
方唯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分开过又经常来往,关系反而更好。
接下来几天,他带着盘莲去查看了野生板栗树林、野生枇杷树林,同样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人工干预。
虽然路途遥远,但这几片野生林继续扩大,也能为今后队里的育林工作带来好处。
更别说每年还能有不少的采摘收获。
“妹子,从明天起咱们就不来了,你也在家歇歇。”
作为队长,方唯也不可能成天往深山老林里钻。
忙活了一阵子,他和盘莲就消停了下来,生活又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三哥,县里下发了文件,决定修建【姚家岭水库】。公社和大队要求咱们队抽20个壮劳力参加水库建设,你看怎么安排?”
经过唐泽的努力,专区同意了县里兴修大型水库的计划。
【姚家岭水库】距离二队有35里地,建成之后可以惠及全县大部分公社,其中就包括瑶岭公社。
魏光华的担忧总算有了解决办法,在干旱的年份,可以用水库的水来灌溉。
另外,还可以调节水量,起到防洪减灾的作用。
这个工程是县里的头等大事,各个生产队都要出工出力,抽调一部分人手参与工程建设。
当前大型机械匮乏,像这样的大型工程都只能采用“人海战术”。
因为要抽调20个主要劳力,郑虎只能让方唯做决定。
“从民兵队抽调骨干,再加上队里的部分年轻人,我亲自带队。”
方唯不得不亲自上阵,队里的事情一向由郑虎在操心。育种小组的工作也走上了正轨,有方平坐镇出不了乱子。
剩下几个队干部各有专长,但组织动员能力偏弱,关键是威望不足。
想来想去,只有他亲自带队比较合适。
“三哥,要不还是我去吧,你在队里大家伙儿才有主心骨。”
郑虎觉得让三哥去修水库,就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说什么都要争着去。
“咱俩也别争来争去的,修水库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队里干脆实行轮流制,三个月一换,你看呢?”
“那行!现在是农闲时节,我先去,等明年你再去。”
“好吧,那就这么决定。”
两人很快商量好,第一次带队去姚家岭,就由郑虎带队前往。
等三个月之后,方唯再重新挑选人手去换他们。
商量完正事,方唯和郑虎一起离开了队部,然后就看到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的朝这边驶来。
“好家伙,真大,跟一座小山包似的。”
方唯和郑虎看的目瞪口呆,这辆拖拉机可不是队里的那两台手扶拖拉机,而是东方红-45大型拖拉机。
看来唐泽很讲信用,说给两台拖拉机,就有一台马上兑现,而且给的还是一个大家伙。
两人赶紧迎上前,送拖拉机过来的师傅问清楚他俩的身份,然后掏出文件让他们签收。
方唯在文件上签了字,然后让郑虎拿着去队部盖了戳,才交给了人家。
“方队长,郑队长,拖拉机就交给你们了。平时注意养护,头几年一般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师傅人还挺好,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这才离开。
郑虎一把没拉住,他原本想让人家吃完饭再走,可对方说还有事,直接跑了。
“邓元恩,过来!这台拖拉机你能开吗?”
方唯把邓元恩喊过来,让他试着驾驶这辆拖拉机。
“没问题,看我的。”
邓元恩信心满满,然后钻进了拖拉机的驾驶室。
不一会,这辆拖拉机就【突突突】的跑了起来,越跑越顺畅。
“好东西!这辆拖拉机马力大、能装更多的东西,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郑虎看着在空地上来回行驶的拖拉机,很是喜爱。方唯现在知道唐泽为什么会给二队调拨这辆拖拉机了,这玩意在农村绝对是运输、翻地的主力。
随后,他让邓元恩把拖拉机开到车棚那边去,和两辆手扶拖拉机放在一起。
三天后。
郑虎带着19名壮劳力、一台手扶拖拉机,去了姚家岭。
【姚家岭水库】正式动工,工地上汇集了全县抽调过来的人员,起码有上万人。
一眼看过去,简直是人山人海,一股“战天斗地”的豪情油然而生。
方唯在家继续完善“有关杂交水稻培育的经验总结”,还得操心队里大大小小的事情。
他现在才知道自己拥有郑虎这样一位副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对方走了之后,他连一天的空闲时间都没有。
虽说是农闲时节,可田里不是还种了油菜吗?
每天得安排人上工,浇水、锄草、施肥,以前这些事可都是郑虎的职责。
另外,社员们有屁大的一点事情都来找他,搞得他比管家婆还要忙碌。
“这样可不行!方文书,从明天起派工的事情你负责,反正你也要记工分的。”
方唯很头疼,便毫不犹豫的把手上的权力,分润了出去。
派工、记工分的事情交给了方文书,处理社员们的矛盾、家务事以及方方面面的琐事,交给了治保主任和妇女主任郝艾珍。
他只管大事,也就是所谓的“抓大放小”。
“通知大家,明天早上在谷仓分口粮。”
忙忙活活到年底,方唯决定把口粮分发下去。
实际上现在队里的家家户户都不缺粮,平均一个人500斤口粮,基本上够一年的消耗了。
不过稻谷都放在谷仓里也不是个事,该分的还得分,吃不完可以拿去收购站卖掉,或者家里多养一些鸡鸭都行。
这次分口粮还是按照每人平均500斤分配,但和以往不同的是,每个人还多了150斤粗粮。
今年的返销粮全部到位,不过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吃返销粮了,据说上级已经开始研究要摘掉县里“贫困县”的帽子。
摘了帽子之后,就不再享受返销粮的政策。
社员们高高兴兴的领走了粮食,粗粮也没人嫌弃,面粉可以蒸馒头包包子、玉米粉可以煮玉米粥,再不济,玉米粉还可以掺杂菜叶子喂鸡喂鸭。
领完了口粮,再去队部后面领取【蜂窝煤】,大家也开始准备过冬了。
“今年的气候不大一样啊,到现在还算暖和。”
方唯不管具体分口粮的事情,现场由老会计、方文书等人负责。
他自己和盘莲领了粮食就往家里推,几百斤粮食得用平板车运输,用箩筐挑,挑到啥时候去?
方唯在前面拉车、盘莲在后面推车,两个人还有余力一边走一边聊天。
“可不是吗?我都出汗了。妹子,晚上想吃啥?”
“晚上呀,做一些糍粑吃。对了,这不是有面粉吗?咱们再蒸几笼包子,韭菜鸡蛋粉条馅的,好不好?”
回到家之后,方唯一个人将粮食搬进屋里放好。
盘莲先和好了面,在发面的过程中她又去做了一些糍粑。
说实话,莲妹子还是很聪明的,学什么都快,这段时间的厨艺水平大有长进。
晚上。
盘莲将做好的糍粑和包子,给田桂送过去了一些。
回来后,她和方唯就开始吃完饭。
玉米红薯粥配上糍粑和包子,吃起来很带劲。
要不整天都是大米饭,吃多了也烦,偶尔换换口味其实挺不错。
刚吃过饭,家里忽然来了客人。
“郝大姐,你可是稀客。”
来的人是妇女主任郝艾珍,方唯还挺纳闷,两人在私底下从来没有交往,搞不清楚对方今儿为何主动登门。
“队长,我是来找莲的。咱们队上不是去了一批人修水库吗?我打算从村上找几个女同志,组建宣传队,排练几个节目到工地上去慰问演出。”
郝艾珍直接道明了来意,说自己是来找盘莲的。
方唯一听就明白了,这也是上级的要求,让各生产队以宣传队的名义去给建设者助威。
他也懒得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和郝艾珍聊了几句之后,就出门去找关崇阳。
“老三,你来的正好。我最近老是觉得肚子胀,你帮我看看,是不是身体出了啥问题?”
方唯刚进屋,关崇阳就开始诉说身体方面的情况。
这可不是小事,方唯赶紧给对方做了简单的徒手检查,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老爷子,明天我陪你去县里看看,我的情况你都清楚,治一下头疼脑热、蚊虫叮咬啥的还行,真遇到其他问题就抓瞎。”
方唯怀疑老爷子是消化不良,但又不能确定。
于是他就决定陪老爷子去县人民医院看病,防止出现误判。
“也行!”
关崇阳倒是没有拒绝,于是两个人就转移了话题。
等方唯回到家,郝艾珍早走了。
“三哥,我答应了郝主任,从明天开始抽空跟她们一起排练节目。”
盘莲知道方唯不会反对,但说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心虚。
方唯倒无所谓,这年月在实施大型工程的时候,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建设者加油打气。
开展劳动竞赛是很有用的做法,而各种宣传队活跃在劳动一线,同样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盘莲想去就去呗,没人做饭,自己还不会去大哥家蹭饭啊。
“这事儿你自己拿主意就好,我支持。”
方唯表了态,盘莲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她原本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姑娘,能唱能跳,最适合参加这一类的活动。
翌日。
方唯陪着关崇阳去了县城,挂了号之后医生给开了一些检查项目。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没什么大问题。
“老爷子年纪大了,肠胃功能减弱,平时吃东西的时候少吃两口。没事的时候可以慢步走,如果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发生腹胀的情况,要及时复诊。”
关崇阳听到医生说没啥事,倒是很开心。
方唯将信将疑,说实话,他对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怎么信任,但眼下也只能这么办。
他在心里合计,如果老爷子这个毛病不复发,这件事也就罢了,要是以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他打算带对方去省城看病。
随后医生给开了一些健胃消食的药品,两人就乘坐拖拉机返回了村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