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摘桃子,唇枪舌剑
第125章 摘桃子,唇枪舌剑“三哥,我听说上面的文件精神又放宽了一些,咱们是不是太谨慎了?其实完全可以多养一些鸡鸭的。”
“是可以,大队最新规定是鸡鸭加一起不超过10只,我懒得劳形,所以一直都养了这么点鸡鸭。”
“那等明年咱们也多养一些,你不用管,我会搞定的。”
“行啊,你看着办吧。”
两人一边吃饭一边随意的聊着,心情都不错。
方唯和盘莲都是外向的性格,感情也挺好,村里人都说他俩很般配。
吃过饭,方唯去了队部。
秋收在即,有些事他需要和郑虎等人商量一下。
县城。
唐泽知道了楚湘云去了二队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别看他的职位比楚湘云高,但对方就这么公然的阳奉阴违,他暂时还没什么好办法。
一段时间以来,县里都在传薛宇民即将离开本县调往省城,不少人蠢蠢欲动,就比如楚湘云和他上面的那一位。
唐泽才刚刚站稳脚跟,远没有达到能掌控局面的程度。
但有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在上午的例行会议上,他不得不提起了方唯。
“方唯同志有知识有文化,更难得的是,他跟随吴茂盛教授学习,在育种工作这一块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道路。
我们作为领导应该多支持他的工作,不要轻易的干涉。有同志想要将【南光一号】、【农垦58】等稻种规模化,初心是好的,但也要多听取方唯本人的意见。
据我所知,由于瑶岭公社下塘二队的水土很特殊,育种很难在其他地方进行。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要盲目做决定。
另外,咱们隔壁的清河县可是一直在挖墙脚呢。还开出了解决农转非户口、安排工作,解决干部编制等一系列优厚的条件。
方唯同志暂时没有答应对方,可是,如果咱们这边不把人当回事,给人出难题,难保人家不会远走高飞。”
唐泽在会上没有指名道姓批评谁,但在座的都知道他是在针对楚湘云。
楚湘云去二队想要摘桃子,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在县里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今天唐泽旧事重提,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楚湘云。
“咳咳,那我说两句。”
这时,职位和威望仅次于薛宇民的戴成刚,接过了话茬。
戴成刚的资历比唐泽老、排位也比唐泽高,是县里仅次于薛宇民的存在。
“这个事要一分为二的看,咱们这么大一个县,良种的供应寄托在一个人、一家生产队的身上,这本身就不合理。所以呢,农业局的想法并没有错,错的是工作方法有问题。”
戴成刚没有完全袒护楚湘云,就事论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会议室变得嘈杂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其实我们何必纠结这些问题呢?现在全县的稻谷产量在稳步攀升,这不是成绩是什么?咱们可以规范引导下塘二队的育种工作,但不要过多插手。”
有同志提出了折中的方案,说白了就是维持现状,不要轻易打破这种平衡。
薛宇民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便开口说道:
“那就这样吧,暂时维持现状,县里各部门不许为难人家,更不许私自采取行动。任何有关方唯和二队的事情,都必须上报县里才能做决定。
至于楚湘云同志的错误,是工作中的方法错误,口头批评一下就算了,但绝不允许再犯。老戴,这事儿交给你,你来处理。散会!”
最后还是薛宇民一锤定音,将本次争论画上了句号。
这天。
二队迎来了秋收的日子。
一大早,队部门前就支起来三口大锅,队里又开始吃“大锅饭”了。
收割稻子的这些日子里,队里会供应早中晚三餐。
既有粗粮,也有口感细腻的新大米,也就是育种小组挑选种子剩下的【南光二号】。
三天的时间,队里杀了1头猪,确保这些天能让大家吃到肉,保持充沛的体力。
【产出生猪,点数+236,总点数:220782点。】
养猪场那边还剩下55头猪,其中刚好达到出栏标准的猪39头,产崽母猪4头,大肥猪12头。
不过母猪很快就会产崽了,生猪存栏数量又会有所增加。
匆匆数日。
这一季种植的120亩【农垦58】,统计数据出来了。
总产量达到了86760斤,平均亩产723斤,再一次刷新了社员们的认知。原来大田的亩产也可以达到700斤以上啊,搁以前根本不敢想。
他们以前习惯了试验田的高产,现在又习惯了大田的高产,真的很幸福。
【采收农作物,点数+86760,总点数:307542点。】
郑虎和方平随后带人挑选种子,最终挑选出了80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剩下的6760斤归入了存库当中。
8万斤稻种,队里留了8000斤,剩下的72000斤将全部用于换购。
除了本大队的各个生产队人人有份之外,瑶寨、田炳义生产队以及田幽兰生产队分别有2000斤的份额。
这些生产队加一起,大约需要3万斤稻种。
剩下的4.2万斤稻种由公社安排,原则上,上一季没有换购到【南光一号】的大队,这一季优先安排。
全公社有17个生产大队,轮流来的话倒是可以轮上。
“方队长,你不够意思啊,以前都能多给,这一次为何只给我2000斤【农垦58】稻种?”
别人有没有意见方唯不知道,但魏光华显然不满意。
这一次没有像以前一样给他双倍的稻种,对方便直接询问。
“我的魏队长,公社徐书记盯着呢,每天都要报报表,你怪我?行了,要不我多给你2000斤【南光二号】一代稻种?”
“那算了,等以后再说吧。”
魏光华悻悻离开,心里琢磨以后怎么才能多得到一些稻种。
方唯也没办法,从县里到公社,现在都开始要求规范化管理优质稻种,二队以后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种子爱卖给谁就卖给谁,而是由公社和县里统筹安排。
瑶岭公社安排二队原产稻种的分配,县里安排瑶岭公社各大队次一代稻种的分配。
针对换购也做了限定,必须是一半稻谷加一半现金,禁止全部用稻谷交易。
这是为了保证议价粮的收购,不再是以前那种很随意的局面。
“三哥,盯着咱们手里好东西的人,最近貌似都不见了啊。”
价格还是按照最高标的收购价制定的,每斤1.08元。
72000斤【农垦58】三代稻种全部换购了出去,队里获得了36万斤稻谷以及38880元现金。
稻谷库存达到了40万斤。
郑虎除了忙这些事,同时还注意到,以往盯着二队稻种生产方法的人,突然销声匿迹了,就连楚湘云也不例外。
“县里不是要求规范化管理稻种吗,不允许其他人插手育种工作也是其中的一环。”方唯看得明白,这肯定是唐泽出手了。
不过,自己搞出来的杂交水稻貌似在县里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他猜测可能是【南光二号】还不是很成熟的缘故吧。
时间匆匆。
队里的其他生产数据也汇总到一起,交给了方唯。
队里种植了一季黄豆、一季生、和一季烤烟,黄豆的总产量为20800斤、生的总产量为25200斤,烤烟的总产量为2012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66120,总点数:373662点。】
队里生产的【瑶岭黄豆】已经打向了名气,挑选出来的18000斤种子全部卖给了收购站,每斤3.6元,收入64800元。
剩下的2800斤黄豆用来磨豆腐,分批分给社员们。
今年黄豆的价格又下跌了一点,连带着种子收购价都有所下降。
带壳生不怎么值钱,每斤收购价在2毛3到2毛8之间。方唯这边的生品种业已定型,亩产可以达到600多斤,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今年起,收购站新增加了【瑶岭生】高产种子的收购,收购价(1级)每斤2.42元。
队里卖出了18000斤生种子,收入43560元。剔除出来不适合做种子的生7200斤,随后分给了社员们。
平均每人分到了将近50斤生。
烤烟其实是不错的副业收入,今年的烤烟收购价为每斤2.5元,队里收入了50300元。不过烤烟种植和收购都是有规划的,不能任意扩大种植面积。
鉴于烤烟的特殊性,方唯并没有刻意培育烤烟种子进行销售。
现在整个二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培育良种来钱快。其实像养猪养鸭都不怎么赚钱,主要是规模上不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不靠养殖赚钱,但却是社员们最重要的肉食来源。
“三哥,今年队里的现金收入创造历史了。”
郑虎等队干部经过盘点,每个人都吓了一跳。
“都不要声张,到年底给大家多分一些钱。”
方唯要求大家低调,不允许到处去讲,免得惹人眼红。
大家连连点头,都表示会守口如瓶。
至于方唯自己的那一亩坡地,今年种了黄豆、生、黄豆,现在地里种的是红薯。
最后一季的黄豆收了510斤,产量依然稳定。
【采收农作物,点数+510,总点数:374172点。】
“虎子,地都翻完了吗?”
秋收之后,方唯就安排了翻地工作。
120亩大田加上100亩试验田,全都要进行深翻,为种植油菜做准备。
没错,今年的水田不会闲置,需要种植经济作物或者绿草。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种植油菜。
队里的土地较为肥沃,倒不需要连续休耕。
而种植油菜可以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增加含氮量,改善土壤结构。随意秋收后队里打算种这种作物,并且去买了一批耐寒抗旱的油菜种子回来。
“都翻完了,明天就可以播种。”
郑虎做事很利索,方唯只要给他交代好,就不会出现拖拉的现象。
方唯这两天去了一趟清河县,和清河县农业局的同志交流了来年的杂交水稻工作计划。
他一回来就关心油菜的种植情况,听到郑虎的回答后感到很满意。
“不错!虎子,这几包烟给你。”
方唯笑着点点头,然后从兜里掏出来几包【常莎烟】丢给了郑虎。
离开清河县的时候,人家给他送了一条烟,他给大哥留了几包,剩下的就都给郑虎了。
回到家。
盘莲抱着方唯不撒手,两个结婚后的一段时间,还是第一次分开。
“妹子,晚上去大哥那边吃饭,我已经和大嫂说好了,多做两个菜。”
“好!你先休息一会,我去给你烧茶。”
两人在一起腻了半天,然后盘莲去烧茶。
方唯去打水清洗了一下,然后回到堂屋里一边喝茶一边和对方说了一下这两天的见闻。
傍晚。
两人去大哥家里吃饭,方唯给方平带了几包烟还有一瓶瓶装酒。
“给我带这些做么子,我抽不惯纸烟。”
“抽不惯就留着待客。”
大家聊了几句,随即开饭。
吃过饭,兄弟俩坐下来商量黄豆种子的处置问题。
“大哥,咱们手里现在有600斤黄豆种子,另外还有300斤生种子,要不全卖了?”
“我看可以,不过你打算卖给谁呢?是买给收购站还是卖给别的单位和个人。”
“回头我想去问一下郭叔,要是杨连长他们需要,就卖给对方。要是他们不需要就卖给收购站。”
“行,你看着办吧。”
这些都是坡地的产出,方唯整天忙个不停,那一亩地多数时候是方平在打理。
所以在方唯的心里,那一亩坡地的产出都要给大哥分一些。
商量好这些事情,方唯便和盘莲一起回了家。
第二天。
方唯一个人跑了一趟县城,找到了郭永清。
“你这点黄豆种子不用找小杨他们,你回去等着,我帮你联系一家单位就行。”
郭永清很热心,表示这件事包在他的身上。
过了两天,一个自称是清河农场采购科的人找上门来,将方唯手里的600黄豆种子、300斤生种子打包买走了。
清河农场位于本县和清河县的交界处,是国营农场,直属专区管辖。
黄豆种子按照每斤4元的价格、生种子按照每斤2.6元的价格,一共收入了3180元。
方唯给了大哥1180元,然后把剩下的2000元交给了盘莲,让她存放好,一段时间家里的用度就全靠这些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