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环保
第187章 环保在第一批一万座量电超算的支撑之下,李青松的建设进程真真正正进入到了一个堪称疯狂的阶段。
在被李青松选中的那几十颗规模以上,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较大星球,以及虽然没有足够质量成为球形,但也具备一定价值的较大小行星之上,属于李青松的无数智能机械,无数智能设备,无数台智能机器人全都开始了日夜不休的建设。
没错,在量电计算机投入使用,神工ai的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之后,李青松终于拥有了全新的一种生产工具,人形通用多功能机器人!
原本李青松也拥有大量的机器人,但那些机器人通常仅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承担固定的工作任务。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更高的智能化,让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成为可能。
它们不仅能代替克隆体工作在繁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一线,还能自主决策,自主协同,更加智能化与高效化的完成任务。
在这一阶段之中,绝大部分克隆体们终于能撤离一线,进入到环境舒适、宽敞明亮的控制基地之中工作了。
他们只需要坐在电脑之前,或者躺在智能舱之中,在李青松的统一协调之下贡献出自己的脑力即可,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完全不再需要前往工作一线。
便连飞行在牛郎a之中的那些木星飞机以及中转平台,也终于可以全部使用机器人来代替克隆体,终于不必再让克隆体们去承受高达地球十倍的重力折磨了。
从此刻开始,采集氘气资源的克隆体们只需要工作在牛郎a的环绕轨道之上,通过远程控制手段,在神工ai的辅助之下操控木星飞机即可。
这里原本没有重力,但也可以通过自我旋转手段来按需营造出适宜的重力,工作环境的改善可谓巨大。
因为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李青松还可以做到制造更多的木星飞机投入牛郎a,在使用同样数量克隆体的前提下,达成采集效率翻十倍,甚至更多倍的效果。
在其余星球上的建设也同样如火如荼。
原本李青松仅能同步开展几十万座工厂的建设而已,此刻有了量电计算机,有了数量数以亿计、几十亿计算的智能通用机器人与机械,李青松可以同步开展建设的工厂数量也直线暴增到了数百万座,甚至千万座以上!
甚至于,牛郎b这颗岩质大行星,其表面积的30%以上,总数达到4亿平方公里的面积都直接被李青松规划为了工业区。
要么是矿场,要么是炼钢厂,要么是化工厂,要么是芯片厂、飞船零部件工厂、电厂,等等等等。
无穷无量的工厂在工业区之中诞生,其用于照明的灯火,在背对牛郎星的那一侧甚至于汇聚成了一片光之海洋,远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见。
其余的各颗星球同样如此。
伴随着李青松全力以赴的开始建设,每一颗星球都变得多彩绚烂起来。
穿梭在太空中的运输飞船数量也直线暴涨。货运总量也从之前的每年平均约100亿吨,直线暴涨到了此刻的千亿吨不止,且还在直线飙升之中。
同样的,货运总量虽然大幅提升,但投入到交通工程之中的克隆体数量却并没有提升。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青松舰队之中的各种大型飞船数量开始暴涨。
李青松的目标是建造一支20倍于之前规模的舰队,这意味着李青松要造一万艘巨型空天母舰,5万艘重型运输船等。
但在实际建设之中,这种大型飞船,李青松却需要再额外建设六倍。
当然,并不是真正的飞船,而是吨位与大小一致的空壳飞船。真正的舰队的规模大了,用于伪装的舰队的规模当然也要同步扩大才行。
但就算是空壳飞船,其建造难度同样不会太低。
如此巨大的吨位和体积摆在那里,哪怕只需要推进器、反应堆和外壳以及一些简单的设备即可,难度都不是真正的中小型飞船能比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来到牛郎星系后,李青松的所有建设行动全部都遵循着一个原则。
环保。
这当然不是为了保护牛郎星系的环境。
这里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没有,保护环境有什么用。
最主要还是为了避免对这里的环境造成太大改变,导致外部观测者察觉到。
如此庞大的生产过程之中,所产生的几乎一切废气,都会被李青松刻意收集起来,通过种种手段凝成固体,深埋进一颗颗星球深处,或者扔到牛郎a里面。
因为直接将这些废气排放的话,它们会在星球地表凝聚成一层大气层,或者融入到原有的大气层之中,改变原有大气层的成分。这样一来,通过掩星法,远方的观测者将有可能在间隔十几光年,甚至更远的距离上察觉到在这个星系之中的工业活动。
这样必然会导致李青松暴露。
这些废气也不能扔到牛郎星里面。因为牛郎星是一颗恒星,会直接将这些固态废弃物汽化,融入到自己的大气层之中。
虽然这仅仅只会为牛郎星的大气层造成极为微小的变化,但也难免会被察觉。
深埋,或者扔到牛郎a这颗巨型气态行星里就没有这种顾虑了。
废水、废渣,或者星球上的那些光污染则无所谓了,不需要额外处理。
此刻,李青松的工业规模扩大了几十倍,工业产能也扩大了几十倍,对应的环保力度也愈发提高。
之前工业规模有限,稍微泄露一点废气不打紧。现在规模大了,这里泄露一点,那里泄露一点,说不定就形成大气层了。
于是,牛郎星系之中无数飞船穿梭,无数工厂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但哪怕仅仅只在1光年之外,牛郎星系看起来都仍旧安静如初,几乎没有变化。
这是李青松通过那些“后手”飞船实际观测过后才得出的结论。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中飞速流逝。
停放在太空之中的战舰数量越来越多,来自太阳系那些克隆体传递而来的画面之中,那颗星辰也愈发明亮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