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脱胎换骨
第186章 脱胎换骨李青松知道,此刻自己造出来的这一台量子超算还远远称不上完善。
它太大了,能耗太高,发热量太大,算力也不算高。同时,它仅仅只在ai训练、数据搜索、物理模拟等方面实现了量子优势,在其余众多方面,它的运算能力仍旧比不上传统的电子计算机。
所谓量子优势便是,在某一个领域量子计算机表现出了比电子计算机更高的性能,便可以说在这个领域里它具备了量子优势。
很显然,量子计算机并不能单独存在——至少现阶段不行。
它需要和电子计算机联合起来,才能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同时,弥补自身短板。
这是李青松早就已经知道了的事情。蓝图克文明的量子计算机发展路线也是如此。
此刻,李青松的量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追平了蓝图克文明,只是实现了量子优势的领域仍旧较少。
但……
暂时够用了!
暂时够用就行!未来的继续提升与打磨,可以放到以后再做。至少现在,它已经能承担起自己希望它能承担的任务了!
技术定型之后,李青松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在牛郎星系的各颗星球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
第一批,李青松要造一万座量子-电子联合超算出来!
李青松最为看重的ai训练与运算交给量子计算模块去做,如此,自己麾下的各个ai俱都能实现一次巨大的性能提升。其余的方面则可以交给2纳米的电子计算模块去做,两相结合,整体性能提升何止十倍!
占用脑力最大的量子计算机研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大量的脑力立刻投入到了建设与生产之中。
仅仅耗费几个月时间而已,堪称基础设施的一万座量电超算基地便已经建设完成。
在这之前,李青松已经使用最新开发的量子开发语言,将神工ai的全套代码完成了重构。
此刻,这如同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一般的神工ai便拥有了专门为之匹配打造的“肉身”。
专用的供电线路之下,巨型量电超算开始了运转。
刹那间,李青松真切感受到了神工ai的蜕变。
一座座工厂之中,原本还需要克隆体实时监测,不断做出决策才能正常运转的各台智能机械,在这一刻如同拥有了自己的智慧一般,开始自主协作,自主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不再需要克隆体们输入相关指令,像是真正拥有了自己的智慧;
就算遇到了之前从未发生过的意外情况,这一套智能系统也不再如同之前只能将情况上报,等待克隆体做出处置,而是学会了自我思考与推理,自我基于之前的理论与知识储备,寻找解决方案;
对于复杂系统工程,譬如一整座工厂的运转,一整个庞大工地的建设,整体供电线路的优化,牛郎星系内数万艘重型运输飞船的入港、卸货、接驳、配合、协调等等等等,所需要用到的克隆体数量也直线降低,单纯依靠神工ai便能解决绝大部分问题。
这一刻,神工ai不再像是一个人工智能,而真正像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具备了自我意识的生命一样!
当然,李青松知道这一切仅仅只是自己的错觉。就算神工ai的能力再提升千百倍,它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自己的智慧。
它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计算,都仍旧基于背后的数学计算,拥有清晰明了的计算逻辑。
本质上它仍旧是一段程序而已。
但它的智能化程度极大提升,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便意味着它能胜任更多种更复杂的工作,意味着它能为自己节省更多脑力!
在李青松看来,智能程序对于自己来说,所起到的其实是一种倍增放大效果。
原本自己的10亿名克隆体,所具备的工业实力是10的话,有了之前基于电子计算机的神工ai,自己的工业实力便被放大了100倍,达到了1000。
而现在,量电计算机的投入,则可以让神工ai的倍增放大倍数直线暴涨到一万,甚至更多!
相比起之前,单单一个量电计算机的投入使用,自己的整体工业实力便提升了何止十倍!
李青松知道,这种倍增放大的提升,其实对于宇宙之中的任何一个文明来说都是如此。
之前的人类文明是如此,蓝图克文明也是如此。
当初的蓝图克文明,也是在量电计算机投入使用之后迎来了一波迅猛的发展。
这本身并不稀奇。
但李青松在这一套模式之中却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
量电计算机的投入使用,在科技水平相同的情况之下,其自身能提供的工业实力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比如此刻的量子计算机提升倍数是一万,对于李青松来说是一万,对于蓝图克文明来说也是一万。
但不要忘了,李青松基于没有内耗、零成本沟通、实时协同等因素所带来的,自身本身便具备远超普通文明的工业实力基础。
不计量电计算机的倍增放大效果,普通电弱文明自身的基础工业实力为10的话,李青松的基础工业实力至少可以达到100。
10放大一万倍是十万,100放大一万倍则是100万。
一个普通的电弱文明引入量电计算机后,工业实力提升的数额是九万,而李青松则能提升九十万,相同的技术,相同的放大倍数,李青松却能实现更大额度的提升。
此刻,李青松最大意识连接数丝毫没有提升,工业实力却凭空暴涨十几倍。
因为神工ai的智能化提升了,一名克隆体在付出相同精力的情况下,所能执行的任务量便凭空提升了十几倍,反应在整体工业实力上自然便是这种效果。
此刻,那之前几乎让李青松都感到畏惧的庞大建设任务,在此刻也似乎也不再遥不可及。
“那么……开始建设!
25年时间内,建设一支20倍于之前规模的恒星际迁徙舰队出来!
之后,带上足够的物资,带上所有大科学装置,一边逃亡,一边研究科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