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临沂!临沂!
第133章 临沂!临沂!卫戍营区内。
李宗仁双手背在身后,笑着看向周围训练的士兵。
“短短几日便军容肃正,不错,不错啊!”
他原本还以为,将这三支部队编组在一起,士兵会水土不服,互相争斗。
但现在看来,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情况。
治军有方,名不虚传啊!
心中赞赏之际,一阵轰鸣的引擎声传来。
王奉走下吉普车,敬了个礼:“有事耽搁,还请长官见谅!”
抬头看向自己的得力干将,李宗仁笑的合不拢嘴:“无妨,无妨!”
王奉侧过身:“长官请上车!”
他知道眼下这个关头,李宗仁亲自赶来军营,肯定不是来视察和闲聊的。
必定是又有新的作战任务了!
李宗仁也不谦让,几人坐上车后,迅速掉头向指挥所驶去。
办公室内。
王奉脱下衣服,刚挂在衣架上,李宗仁便走到作战地图旁。
“你部最近休整情况怎么样?”
王奉理了理军装,如实说:“缺额已经补充完毕,但都是些新兵,想要恢复之前的战斗力,还需要加以训练。”
李宗仁点点头:“眼下第三军军团于临沂抵御日寇,损失惨重,若我现在将你部派上战场,你有几成把握?”
果然!
看来事先猜的没错,此番前来就是为了第三军团。
王奉皱眉:“长官,不知我部的作战任务具体如何?”
目前进攻临沂的日军部队,只有冈村宁次指挥的第二师团。
倒不是他打了几场胜仗后飘了,一个甲种师团,就算再精锐,配置再高,只要自己率兵介入,想要守住临沂问题并不大。
要是试图歼灭的话,难度可能会大一些。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不因为之前歼灭过两支甲种师团,就笃定这次能吃掉第二师团。
李宗仁默不作声,在房间内来回踱步。
截止目前,他对接下来战斗,仍缺乏一个明确规划。
倒不是他昏聩无能,第五战区是防守方,只能根据进攻方的行动,见招拆招,等发现破绽后再实施有计划的反攻。
华北日军磨磨蹭蹭将近一个月,才打到临沂,刚和第五战区的主力部队相遇。
目前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纰漏,不好下手啊!
“对于接下来的战斗,你怎么看?”李宗仁想起当初在归德,王奉提出过一个计策。
诱敌深入,围而击之!
淮北战役就是这么打的,事实也证明确实有效。
见李宗仁将问题抛给自己,王奉眉头皱的更紧:“这”
未知的战局就像一团迷雾,一点边角不露,就想窥其全貌,哪怕说出一二,也是毫无依据。
随时都会被推翻。
华中派遣军因为冒进,吃了很大的亏。
两个甲种师团被全灭,如此惨痛的教训,必定能彻底打消日军骄狂之心。
吃一堑长一智。
鬼子军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正规军校里毕业的,还没傻到这种程度。
由此一来,诱敌深入的计策,恐怕就不成了。
王奉:“或许.我们可以试探进攻,等日军暴露破绽后,再随机应变,果断出击!”
李宗仁:“委员长下的命令是,至少要死守徐州半年,以确保武汉的国防工事能修缮完毕。”
“你说的有道理,日军势大,光靠防守,很难坚持半年之久。”
“据可靠消息,淮北战役后,日军自平,津,晋,绥等地抽调兵力,有大规模南下之势。”
王奉心中咯噔一下。
记得原本轨迹,在台儿庄大捷后日军备受刺激,才大规模调兵南下。
现在竟然提前了!
但武汉修筑国防工事的进度并未提前,一增一减,多出来的时间只能努力去填补。
李宗仁所说的这几个区域,均已结束了大规模战事。
参战的日军部队正处于休整状态,提前参战或有影响,但并无不可。
就以小鬼子的性格,被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李宗仁叹息一声:“我料定日军集结大规模兵力,企图对我五战区进行合围,徐州一带地处平原,正利于敌军机械化部队和空军作战,以我军的装备,仅能利用地形展开运动战,切不可不自量力而作大规模阵地消耗战!”
“如此,只会重蹈京沪战场的覆辙!”
王奉心中冷静分析局势。
确实难办啊!
“李长官,日军集结如此庞大的军队,必定需要些时日,我们务必要趁着这个时间,挫其锐气。”
“或许可以趁着矶谷师团尚未赶到临沂,先对仙台师团进行一次运动围歼战!”
王奉将心一横,打算硬上了。
自己手下有两个军,两个相当于直属旅的部队。
外加即将抵达的汤恩伯,孙连仲,以及早就赶到,一直在训练休整的第二十二集团军。
北线战场上有八个半机动军能投入战斗,实在不行,把第89军也算上。
九个半军,十余万人,就不信还整不明白一个仙台师团。
华中派遣军进攻受挫,南线防守压力骤减,但还有两个集团军防守于此。
要是还不行,就再拉两个军到北线!
李宗仁想了想,点点头:“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倘若日军继续秉持骄兵之心,还能对其进行心理战,但现在鬼子必定谨慎到了极致。
诱敌深入不再有效,只能选择硬碰硬了。
“我现在派你部星夜赶往临沂,在防守城池的同时,伺机出动,寻找敌军破绽,以待后续援兵抵至!”
王奉昂首挺胸,敬了个礼:“是!”
敲定好作战事宜后,李宗仁迅速离开卫戍军营。
他还有一件事等着去处理。
2月26日。
拂晓。
新一军团动身之际。
第五战区长官部四周戒备森严,密不透风。
常凯申坐在椅子上,李宗仁在一旁站定。
在得知徐州危急后,他在武汉行营辗转反侧,每每合眼,便是日军已经占领了重庆。
之后实在受不了,决定亲自赶到徐州督战。
常凯申望向窗外,晨光乍现,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之景。
“德邻,你看徐州还可以守吗?”
听着熟悉的奉化口音,李宗仁皮笑肉不笑:“请委员放心,徐州短期内没问题,如果能再得到些补充,那就更好了!”
常凯申并未多言,但从神情上,依旧能看出是将信将疑。
“徐州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战事关国家兴亡,我已经从各地调集部队,向你第五战区增援!”
“扩大淮北的战果!”
提到淮北战役,常凯申表情有些僵硬。
古往今来,在人事安排上,都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现在常凯申的内心十分矛盾。
王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刚毅俊朗的外表,确实深得他心。
但太原兵工厂一事,确实拨到了他的敏感神经。“德邻,你觉得.在党国内部,真的存在新晋系吗?”
淮北大捷之后,这个称呼在内部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是谁传起来的吗,人人都说山西有两个军阀头子。
李宗仁面无表情,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
这该怎么回答?
没有?
但王奉对手中军队的掌控力度,确实有些过于牢固了。
下面还有自主经营的兵工厂,看上去和阎老西几乎没什么区别。
说有?
恐怕对战局不利啊!
见李宗仁不出声,常凯申挥挥手:“我会在徐州待几天,以后每天的前线军报,都送一份到我这来!”
说罢,便站起身离开司令官办公室。
徐州近郊。
王奉率领军队,在原野之上穿行。
吉普车内,赵方远送上来一份军报,上面写着已经探明的战场基本信息。
第二师团来势汹汹,除了师团级的主战兵力外,支援部队也是全部拉满。
光是一个重炮旅团,就能让人感受到滔天压力。
这可不是师团下属的野战炮联队能够比拟的。
除了常规的105毫米榴弹炮以外,还配属了大量的150毫米榴弹炮。
150毫米
一枚普通的105毫米榴弹,重量在20公斤上下,而150毫米榴弹,重量能达到惊人的50公斤。
装药量至少多了1.5倍。
妥妥的战略级压制火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骑兵旅团。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天克步兵,即便到了热武器时代初期,骑兵对步兵也保持着一定的压制力。
虽说重机枪的发明,标志着骑兵时代的落幕。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重机枪。
就按照现在国军的实际火力配置,骑兵旅团的威慑力,比一支战车联队还要强。
空军更是强横到没边了。
第三军团能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临沂多日,着实是有些不易了。
赵方远:“长官,这第二师团,原本的任务是驻防东北,防御苏联进攻,现在被调到了华北,单一师团的作战力,就远超之前所遇到的.”
王奉将军报折好,冷哼一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别管对手有多强,火力悬殊又能怎么样?这叫瘦狗敢屙硬屎!”
“不就是一个甲种师团,难不成一个师团,就能包打天下了不成?”
“把我这句话传达给各级军官,让他们都好好听着点!”
赵方远点点头:“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战在即,在所难免的出现人心浮躁。
尤其是那两个主力军,补充的新兵,大多都是第五战区的预备役,无论是在军事素质,还是思想政治上,都比不上自己手下的预备役。
但等拉到战场上,磨砺两天就会好很多。
没有什么教训,能比鲜血来的更刻骨铭心。
王奉:“距临沂还有多远?”
赵方远将地图放在腿上,取出尺子测量。
“长官,直线距离至少还有一百公里.”
一百公里.
按照目前的行进速度,至少要五天以上。
王奉望向窗外浩荡行进的大军:“但愿第三军团能顶着住吧。”
此时,临沂城。
日军用重炮轰击城墙,一枚150毫米榴弹砸下去,顷刻间便能将城墙撕碎。
“杀给给!”
“冲锋!”
一线指挥作战的鬼子军官抽出佩刀,大声高喊。
身旁的鬼子兵立刻冲出战壕,呈散兵阵型向城内冲去。
残垣断壁之间,只有微弱的枪声回应。
城内指挥所。
庞炳勋焦头烂额,日军合围临沂城,那那都在告急,但现在手里的兵都被派了出去,就连自己的警卫营,也跟着投入了战斗。
“参谋长,李长官承诺的援兵,到底什么时候能到?”
“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徐祖贻放下望远镜,表情十分镇定:“我多次向长官催促,想必此刻援军已在路上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显然也没有底气。
作为战区总参,对各地兵力部署烂熟于心。
哪支部队能挑大梁,哪支部队难堪大用,心里跟明镜似的。
就算真来了援兵,估计也是第89军。
庞炳勋将信将疑:“希望如此吧”
指挥所内陷入了沉寂,只能听到外面不停的枪弹声。
两三分钟后。
一名士兵急匆匆跑来:“报告长官!”
“战区长官部电报!”
庞炳勋心中一激灵,眼疾手快,抢先接过电报。
“给我看看!”
上下扫视一眼,随即眼神中顿时亮起希望。
“是援兵!李长官派援兵过来了!”
年逾甲的他,此刻笑的像个孩子一般。
于绝境之中燃起的希望,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徐祖贻也有些诧异,在他印象中,目前战区根本就无兵可派了。
“是哪支部队?”
庞炳勋:“新编第一军团,大概要在五日后抵达。”
徐祖贻皱眉,放下望远镜。
王奉军团?
在他印象中,这支部队在淮北战役中损失较大,这才过了不到半个月,应该还在抓紧休整才对。
但能来总归是件好事。
庞炳勋走到作战地图旁:“传令各部队,加紧防守,援军就在路上!”
“通知炊事班,能做什么做什么,让弟兄们吃两口好的!”
有时候鼓舞士气就是这么简单,一个明确,可以看到的希望。
还有一顿热腾腾的饭菜。
士兵敬了个礼:“是!”
庞炳勋盯着作战地图,嘴里嘟囔着:“狗娘养的小鬼子,想要吃掉我第三军团,他还缺副好牙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