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331章 文明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1章 文明

    第331章 文明
    黎元五十六年。
    随着各地的宫殿建筑开始修建,这民间的声音,也逐渐地被反馈到赵昕的耳中。
    “有吠舍说,那些东方人明明是入侵这个国家的人,你们为何还要给他们修宫殿呢?”
    赵昕也是问道:“那他们是怎么说的?”
    回来给赵昕报告的人便道:“他们说,只有东方的皇帝,才能给这里带来真正的和平。”
    “臣以为,那些吠舍只不过是想要讽刺一下那些婆罗门跟刹帝利而已。”
    赵昕又问道:“那最后呢?”
    那位臣子便道:“最后,那个嘴贫的人就被刹帝利派人拿着鞭子抽着赶跑了。”
    最后,臣子也是继续道:“官家,这些国家的民众,是如此地麻木,他们甚至都不会反抗,竟然还对此嬉笑不止。臣以为,就算是要实行科举制,也最多只能是在婆罗门跟刹帝利这两个阶层去实行。”
    “当然,婆罗门从前是十分需要仰仗刹帝利的,虽说婆罗门的地位在民间很受推崇,但这种推崇,并不能直接形成权力。”
    “而如果将来,要把婆罗门也引入到官场之中,那他们的权力,就会变得太大了。”
    “因此臣以为,还是让婆罗门继续管理宗教事宜,科举,就只让刹帝利参加即可。”
    赵昕便道:“你的话,也有道理,是我太过于心急了。”
    科举制目前还没有正式推行。
    不过……
    有一说一,虽说印度邦国林立。
    可还是有一些中央集权的土壤的。
    反正……
    现在赵昕要做的,就是谁还想再称王,赵昕就秒谁。
    那样,一旦他们自知不可能再回去了,便只能是乖乖地给赵昕当流官。
    当然!
    当你真正了解过印度的这个地方后,你便会发现。
    事实上……
    它更需要铁路来维持中央集权。
    因为印度的东西的宽度,已经有从大宋幽州到广东的长度那么大。
    而大宋南方之所以好管理,那是因为南方人少,就算是出了一个割据势力,实力也不会太强。
    跟中原的政权比起来,根本没啥太大的反抗的能力。
    但印度不一样,不管是恒河流域,还是印度河流域,都是人满为患。
    更别说还有每年至少三个月的雨季。
    而且有时候,还不单单只是下雨那么简单。
    还会造成各种洪涝灾害,破坏道路,冲断桥梁,使得交通长时间,都不一定能够畅通。
    不过赵昕讲道理,也不贪。
    他的目标是,只要能稳稳地把索兰吉周遭一圈都纳入到中央集权当中,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至于那些更远的地方……
    来回一趟都得至少半年的,你说你想中央集权,那也办不到。
    除非在印度的东北部,再建立一个国家。
    这样一国治理一半。
    不过那就有点搞分裂了。
    事实上……
    赵昕也头疼。
    当然!
    也不是真的没有办法。
    你比如说,你可以把国都迁到印度北部中间的位置去。
    事实上……
    像是很多强盛的印度王朝,也都是这么做的。
    只不过……
    考虑到他们的统治是扎根于海洋的边缘,你现在带着几万人跑到印度的中部去,那人家一旦切断了你跟外部的联系,你不就成了别人瓮中捉鳖的那个鳖了?
    到时候……
    一旦国内发起暴乱,你的消息能不能传出去都是个问题。
    因此……
    赵昕也只能是等什么时候这印度的北部都稳定了下来,而且,科举制也推行得比较稳定了,才会去再考虑迁都的事。
    如今的话,也只能是先让他们交税。
    在印度的东北部,先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港口再说。
    这样可以方便他们把他们的税收,都通过河运跟海运,直接运到印度的西部来。
    又或者是直接出口到大宋,从大宋交换其他物资。
    这一年……
    便有大宋的商船,给这边带来了瓷器、丝绸,还有茶叶。
    不过有一说一。
    赵昕觉得,不管别人是怎么看,至少……
    赵昕对这些的需求,却是并不怎么高。
    当然!
    你说一点用都没有,那也不是。
    就好比你沏茶,你得有茶壶,还得有水杯吧。
    这大宋的商船的到来,还是极大地缓解了赵昕对喝茶的享受。
    可是……
    这玩意,你真要说的话,有跟没有,对赵昕来说,区别也并不是很大。
    或许……
    在殖民1.0时代,就是靠卖这些价值相对比较高的东西的吧。
    这些玩意,只对贵族市场,有一点用。
    不过……
    赵昕自己对这些要求不高,这并不意味着老三,李师师,包括其他的印度贵族,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不高。
    老三跟李师师在看到这些的东西后,那眼睛明显就是放光的。
    至于那些印度贵族,自然也是如此。
    一些人在得到赵昕的赏赐后,那脸上的喜色都根本遮盖不住。
    赵昕也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多多少少已经有点超脱了对物欲的追求了。
    完了……
    最后那商船便是装了一大船的胡椒,各种香辛料,还有回去。
    另外……
    还有一些印度的手工艺品。
    谈价值,不高,不过就是稀奇,想必,要是能运回去的话,也能赚到一点钱吧。
    你比如说那些印度教的神仙的雕像,那完全可以拿来当做是年轻人新婚的时候,拿来当新婚生活启蒙来使用。
    赵昕也是以北印度皇帝的身份,给予了对方一个银牌子。
    若是海上遇到海盗什么的,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打劫什么的,都可以报赵昕的名号。
    如果对方还抢商船上的东西,那就是对赵昕的不敬,赵昕接下来也可以有理有据地去攻打对方了。
    而这些商人来了以后,事实上,也想到更远的西边去看看。
    反正这来都来了。
    所以……
    也有向赵昕打听西边的情况。
    赵昕只能说表示,西边如今太乱了,到处都在打仗,不是很安全。
    为了安全着想,目前还是别去了吧。
    如此……
    商人这才在第二年乖乖地返回。
    讲道理!
    能跑到印度西北部来的商人,这毅力,不可谓不强大。
    这一年的年底。赵昕再次部分召集了索兰吉附近一带的广大刹帝利。
    进行民主投票。
    结果是,超过一半的刹帝利,都开始支持科举制。
    无他!
    只是因为原本受益的人,只是一小撮,而现在,刹帝利也有很多的儿子,这些个儿子,也不想这权力是世世代代靠嫡系来进行传承。
    至于说婆罗门这边……
    也不能说完全把他们都排斥在外。
    其实原本,他们也最多就是充当一下帝皇顾问的角色。
    这个赵昕也可以给他们安排。
    这顾问嘛!
    随便给个小官,能够跟在身边,不就得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婆罗门考婆罗门的科举,刹帝利考刹帝利的科举,都一样。
    甚至……
    赵昕凭借此,说不定还能逐渐地插手进宗教去,对宗教的人事安排,也变得有一些权力。
    到了这一年。
    对大一统中央集权以及科举制的提议,原本那些反对者,也慢慢地已经开始有点松动。
    当然!
    这也是因为赵昕让他们不断地辩经,最后辩出来的。
    到底是只有一个君王好,还是有多个君王好?
    到时候是经常打仗,处于战时状态好,还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好。
    赵昕还抄袭了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若没有国家,没有政府,世界将是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战争。’
    这是原话。
    不过赵昕在原话之后,又补充了一句,‘然而即便是有了国家,国家太多了,也不行。’
    赵昕这话,可谓是振聋发聩。
    抛弃屁股坐在哪的问题,这句话无疑是十分正确。
    之所以现在有些人还不愿意同意,只是因为他们能获得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在索兰吉周遭超过了一半的刹帝利同意后。
    赵昕也是开始在周遭实行大一统中央集权,以及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选拔人才。
    先把一部分在自家根本得不到太大的官当的,给吸收进自己的治国团队。
    到时候……
    这些人同样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一定会去攻击、迫害那些不同意的人。
    其实……
    你真要说的话,赵昕在这启发他们的民智,事实上是不太好的。
    毕竟……
    一个散装的印度,肯定更加有利于他的统治。
    如果他仅仅只是从想要从印度获得利益的角度去这么做,那当然没有问题了。
    可如果是想要把这作为一个对西方的前沿阵地,那就不能这么简单地了事了。
    说实话!
    就连赵昕都不知道这会在当地引起什么样的变化。
    万一印度人觉醒了,团结起来把他们赶跑,而且还建成了一个比历史上,比后世,都还要强的集权国家?
    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
    只不过……
    之所以要大一统中央集权,主要还是赵昕觉得,整天防着这些人,跟防贼似的,这一天天的,就很累。
    这才想推行大一统中央集权而已。
    像后世的英国那种,仅仅只是在港口码头设一个商品交易站,那当然,印度越散越好。
    可他们是要把中原百姓,还有其他百姓,都迁徙过来的。
    别到时候,刚刚把一家老小给迁徙过来,然后就因为打仗,而全部被杀了。
    经过赵昕的一番整顿。
    很快。
    在信德地区,五河地区,乔汉王朝,古希洛地区,还有巴拉玛拉地区,便率先试行起相关的国家政策来。
    当然!
    你说已经完全没人反对了,那也不是。
    只是……
    由于这些地方离赵昕还算是近,赵昕想要攻打他们,随时都能攻打,因此,现如今,他们大部分的人也只能是先捏着鼻子认了。
    不排除说不定会有一些复国势力,想要复国。
    不过……
    在当初攻打这些王朝的时候,赵昕也是提前把他们全家都给搜查干净,可以说,不一定是做到百分百吧。
    但至少,也算是做到了百分之九十。
    还有一些远亲什么的,赵昕确实还没有来得及去处理。
    只不过……
    都说是远亲了,这跟皇位继承,也就关系不是很大了。
    到了黎元五十七年,这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也是初步成型。
    此时的北印度,也算是‘人才济济’。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不要被人刺杀。
    因为这边的人,老是喜欢干这样的事。
    然后像是税收制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制度,也都被讨论完善。
    只是如此一来,赵昕也就不好随随便便地拿国库的钱,去补贴自己人。
    也不太好,去安插自己人来随便当什么官。
    不过在军政这一块,赵昕还是保留了相当大的权力的。
    另外……
    宰相什么的,也肯定是汉人居多,其他人也能加入进来讨论。
    当这样的改革越发地深入,赵昕也是发现了,坏了,他还真给印度带来了光明了。
    不过其实在赵昕以前,像索兰吉这样的地方,就有类似郡、县这样的行政设置。
    因此……
    赵昕也不能说把功劳全都算到自己的头上。
    因为就算赵昕不来,他们相信,也能摸到一点边。
    只是……
    随着赵昕的到来,显得更加地公平。
    改革的各项律法,很快也是传到了北印度的其他还没有进行改革的地方。
    这下……
    看到赵昕连自己的权力都限制,那些人也是惊了。
    不过改革归改革,这对北印度的吠舍,还有最低级的首陀罗来说,这事还是跟他们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另外……
    这科举制当然不能没有学院。
    因此……
    这兴办学校的风潮,也是跟着吹了起来。
    不过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你别说是赵昕,就连平平无奇的伽色尼,一个妥妥的游牧雇佣兵的突厥政权,在其首都,也有上万名的学者。
    甚至……
    他们还有专门的人研究天文学。
    这足可见,当一个政权想要获得内部的安宁,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得这么做,都会不约而同地走上这一条道路。
    事实上,此前的辽国,也是如此。
    只是这学院里应该教些什么,这是个问题。
    赵昕也是不得不跟老三,还有那些汉人官员一起想。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