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你在等什么?
第414章 你在等什么?大明天子在为将来的严寒做准备,林丹巴图尔则只能先面对眼前。
连临清以北的运河都比往年提早开始封冻,这遥远的漠北自然正在经历更严酷的一个冬天。
积雪已经很深,林丹巴图尔艰难地踩在雪上。
远近的毡包上,包顶的套毡上虽然也有厚厚的积雪,但最居中的套脑那里自然都冒着烟气。
他边走边问:“岱青台吉醒过来后,说什么没有?”
“台吉的精神不是很好,也没有多说什么,大汗。”
林丹巴图尔点了点头,继续往前走着。
没走几步,前方拉着爬犁的几个人停了下来,退开了一些让路。
林丹巴图尔却走到了爬犁旁边,先看了看前后几个爬犁。
三个盖了毡布,五个却没有。
他看了看后面那五个爬犁,上面有的是柴禾,有的是干了的牛羊马粪。
“只有这些?”他掀开一个盖了毡布的爬犁看了看之后,指着那个爬犁问那个带着这队人过来的年轻人。
“说是下了雪之后,越不容易找到了。”
林丹巴图尔闻言也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挥了挥手:“送去吧。”
他看着这些人的背影,也不知道是真的难以寻觅那些煤石、铁石,还是他们想多腾些位置拉着能烧的东西回来。
除了派到容易挖到煤铁地方的大队人马,如今的汗庭还发动了寻常族民,日积月累地来寻找这些东西。
这还是因为他们控制着和大明的边贸,每一个毡包里需要的一些物事,只能用这些煤铁或其他大明需要的货物来换。
林丹巴图尔继续往前走,心里想着心事。
岱青所率领的岭南四部如今虽然和察哈尔等部都聚居到一起了,但这片草原毕竟还是很大,寻常时候也不挨着。
但这一回,是他们察哈尔四部往南面挪了挪,更靠近他们。
在呼伦贝尔的内喀尔喀残部自然更加艰难。
都是这个风尤其大、雪尤其大的寒冬所致。
林丹巴图尔想邀岱青过来一同做年,同时商议一下明年怎么办。
做了那么久的中原主人,如今蒙古各部同样过正月初一,只不过这里称呼为做年。届时大小头领聚会,互递皮条庆贺,原本是和好事。
但岱青在过来的途中就生了病,现在还没好。
林丹巴图尔要去看望他,同样要走不近的路。
毕竟之前迁徙到这里之后,本部的毡包已经选好了位置,围了一圈又一圈、一团又一团。岭南诸部的人过来,也只能先尽量安排在富余的地方。
如果是春夏秋日里,骑着马很快也就到了。但现在大雪覆地,骑马倒不如走路。更何况,今年天气如此之冷,马力要多爱惜,已经损了不少牲畜了。
去到那里自然要穿过一片普通的族民毡包。林丹巴图尔正想着今年各部报上来的损失,耳朵隐隐听到侧面不太远处的哭求。
“我听说你帐里有铁锅了,你就让她到你帐里吧,我每天给你们送粪饼来。”
“阿哈,可是……”
“让她进去吧,本来就只是再过两年的事了……”
林丹巴图尔遥遥望去,只见一个年轻汉子站在他们家的毡包外面。毡包的门内,有一老一小两个脑袋从缝隙里往外看着,而门外则是一个妇人牵着一个小姑娘。
现在她不停地把小姑娘牵过去想往毡包里塞,那年轻汉子却手足无措,既不想拒绝又不能接受的模样。
“大汗,这边都是家里有了人去霍林河那边采煤的。”旁边人见林丹巴图尔停下了脚步,上前说了一句,“能跟汗帐一起过来的,家里还一定有勇士。”
林丹巴图尔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当然知道。
只有察哈尔本部的族民,其中还得是跟汗帐关系密切的,才会带着自己的小部族随汗帐一起迁徙至此、聚居一处。
家家都会出青壮,随时能上马出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像霍林河那边发现的容易挖的煤田,也并非谁都能染指。现在,这是察哈尔发现的、在自己完全掌控之下最大的一个宝矿。
它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和大明如今控制着的庆州并不算远。
林丹巴图尔并不乐意通过岭南四部再与土默特转手买回东西。大兴安岭虽然翻越不易,但去庆州直接和大明边市,能换回来的东西毕竟更多。
再加上大兴安岭上还能砍伐大明需要的巨木。
林丹巴图尔又成熟了一些,见到了那边的情况,他就默默地继续往前走。
就连察哈尔本部的族民,家里已经有了至少一两口人在霍林河那边能填饱肚子,现在还需要把孩子送到更宽裕一点的人家才能过这个冬吗?
铁锅……有铁锅自然是好得多。
没有铁锅,就只能炙烤或者干嚼。
林丹巴图尔虽然不懂得其中真正的道理,但有铁锅确实能把干肉煮得更烂,汤也饱肚子,很不一样。
说穿了,就跟米不够吃,煮成了粥一样。再加点别的野菜什么的,总归更能熬一些。
而草原上如今对铁锅的巨大需求……怎么说呢,也不能说怪先祖到南面过了许久安逸日子。
在蒙元做了南面主人之前,草原上原先没有使用铁锅的习惯。
是做了中原之主,铁锅才大范围普及到草原。这玩意太好用了,和原先只能用篝火把食物烤熟有天壤之别。
然而退回到草原之后,已经习惯了“铁锅自由”日子的草原人就再也回不去了。
可铁锅忽然开始稀缺。
做一等人的时候,自然不必去学什么手艺自己来造。回到了草原,自己又造不了。技术都只是一方面,燃料呢?
如今御寒需要的燃料都只不过是主要用着牲畜粪便,风干或晒干之后用以取暖或烹饪。要炼铁,至少得有木炭吧?如果能普及木炭,草原部族又何必用干粪做燃料?喜欢那味?
被大明赶回来之后,也尝试过用陶锅来代替。
不是不能代替,但只能代替一点点。
因为各部族总要迁来迁去,陶锅更容易损害。
而且同样只能从大明或其余人手上买回来。所以铁锅成了草原上的硬通货。家里有口铁锅,就连女人都能多养两个。
大明长期对草原实施铁器禁售。过去,只能通过抢掠或走私获得一些。现在形势变了,铁器确实不禁售了,但不可能白送啊,还是要用货物去换回来。
铁锅货源虽不愁了,但草原上需要的铁器又不仅仅只是铁锅。
之前的大战折损了多少?林丹巴图尔忍受屈辱投降,人是带回来了不少,兵器却没还多少。
刀、箭头……
再加上这越来越糟糕的天气,让今年冬天的损失很大。春天来了之后再去庆州,能换回的东西估计要比原先以为的少三成以上。
心事重重之余,他终于到了岱青眼下养病的毡包。
作为大头领之一,他的毡包自然仅次于大汗的汗帐。
寻常人家,一般就是四哈那的小毡包,顶多六哈那的。
所谓哈那,是蒙古包当中非常重要的“家产”。它是用来组成蒙古包墙壁的,得用草原上比较珍贵的耐用木材来制作。可以收叠起来,也可以拉开成为菱形网格的网壁。
想一想,既要能够围成一个圈组成墙壁具有柔韧性,又要作为骨架支撑住毡包顶上的乌尼杆具备强度,还要足够耐用便于收起迁徙再组装,这玩意多珍贵?
所以寻常蒙古人家,能有四个哈那围成一圈形成一个蒙古包,那就不错了。一家人挤在里面,冬天也暖和。
普通人家又不像大汗或头领一样,帐里女人多,又需要处理别的事。
岱青现在养病的这个毡包就比较大,足足有十二个哈那支撑,占地按后世标准来看已经有五六百个平方。
虽然仍旧比不得样式有差异的汗帐,但远远看去也已经像个小城堡了。
到了帐前,岱青的儿子亲自迎接。
进了帐内,里面要暖和得多。
林丹巴图尔先脱下了外面套着的大氅,然后到帐中的炭盆面前烤了烤火:“台吉是醒着,还是又睡了?”
“知道大汗要来,一直在等着。”岱青的儿子回答,“大汗先喝点热马奶暖一暖,我去扶阿布出来。”
“一起进去就是,让台吉歇着。”
林丹巴图尔搓了搓手就往里去。
他的目光扫过那燃得很旺的炭盆,其中当然是好木炭。盛着木炭的,也是一口厚实的铁盆,架在木架之上。看那木架样式,当然是汉人巧匠的手艺。
林丹巴图尔自己汗帐之中的炭盆,不见得比这个更好,他现在也已经舍不得多用这种汉人才能烧出来的不冒烟的好炭了。
当然,岱青年纪已经有些大了,现在又生了病。
但岭南四部和土默特部紧挨着,又能通过西拉木伦河谷与大明庆州、岭南女真来往,有他们的特别门路。
岱青的毡包既然大,里面就不必像寻常人家一样不设帷幕隔开。
到了岱青躺坐着的里面一间,林丹巴图尔径直坐在了地毯之上,先殷切地问道:“台吉觉得怎么样了?”
“好多了。”岱青说完又咳了起来,正好热的马奶茶也送了进来。
林丹巴图尔喝了一口之后就看着岱青,叹了一口气之后说道:“台吉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这次,又是我急躁了,不该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请台吉过来。”
岱青摇了摇头,缓缓说道:“就算大汗不叫我来,眼看天气这么不好,我也要来的。何况白节之时,怎么能不来向大汗庆贺呢?”
顿了顿之后他又说道:“我是先来的。天气变冷之后,我怕北面的族人不好过冬,从土默特那里换了不少劣炭。大雪天里,运得慢,怕是还要再等十来天。”
林丹巴图尔顿时感动不已,眼睛微红:“台吉待我……”
“哎。”岱青继续摇着头,“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越是现在这样,越是要相互帮忙。能有更多人活过这个冬天,明年再养更多牛羊马匹,才能再好好过下一个冬天。”
林丹巴图尔低下了头,低声说道:“如果西拉木伦河南面和辽东还在……”
“不在就是不在了,大汗。”
他又抬起了头,看着岱青郑重的眼神。过了一会之后,他才说道:“台吉这两年,又苍老了一些。”
“大汗是怕我老得太快吗?我老得快一点好。”
林丹巴图尔的眼神黯淡了一些,再次低下了头喃喃自语:“我们就只能这样,一年一年熬下去了吗?”
岱青的眼神不与他直视之后,也显得有些茫然又无力。
“不这样,难道先与土默特、叶赫、科尔沁打上一场,再试试有没有办法应付大明的铳炮?”
林丹巴图尔的身躯微颤:“要是年年都像今年这样白灾呢?”
“如果是那样,先到敖汉这边来躲避吧。”岱青轻声说道,“趁我还没老得说不上话,我能安排好。”
见林丹巴图尔不说话,岱青语重心长:“已经不是过去了,大汗。原来分左右翼,六万户,是因为部族强盛,草场很多。现在,右翼早已自立,还受了大明册封。察哈尔也好,喀尔喀也好,不能再分得那么清楚了。今年,我是想来请大汗好好考虑的。汗帐怎么把察哈尔诸部和炒他们都拧成一股绳,不如先做这件事。”
他说了这么多话,又咳了几声,然后喝了两口马奶茶润了润,随后才继续说道:“冬天里聚在一起,就是个好办法。哪一部的汉子钻了哪一部女人的毡包,都一样。大肚子多了,部族将来才更有希望。现在不能只是分草场、分部民了,汉人还在不停地改规矩、改官衙,我们还跟过去一样,只会越来越难。”
林丹巴图尔点了点头:“我听台吉的。”
冬日凛冽的风雪里,正收缩起来养伤的汗庭中央万户似乎要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南面是越发强悍的汉人,他们和汉人之间还隔着一层同族或者异族,但这一层如今正依靠在大明与他们之间的位置左右逢源,日子过得比他们好多了。
汗庭既然早就事实上是个虚的了,那么继续执拗于往日尊严荣耀又有什么意义?
岱青喜于见到年轻的大汗仍存抱负,但他已经越来越老了,他又必须诚恳提醒他克制那份抱负,以免像两年前一样再度因为心高气傲而能耐不够让部族再吃大亏。
这一点上,公私合一。岭南四部受创更严重,难道还能独力抗衡什么?
岱青一直说了很多,最后也只有一句话作为结尾。
“大汗一定要记住,大汗比他,更年轻!”
林丹巴图尔重重地点了头。
朱常洛并不知道他们同样在尝试改革、寻找出路,准备凭借年龄优势等下去。
如果知道了,恐怕也只是啼笑皆非。
朕在等大明工业革命,你们在等什么?等朕驾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