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清话事人 > 第613章 小邦和羁縻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13章 小邦和羁縻

    农历 12月。
    正是贡榜王朝传统的凉季,气温凉快,少雨,相对干燥。
    驻扎在云南的帝国陆军第 7军团集结完毕,迅速越过边境,开始南下。
    司令官白健仁骑在马上,踌躇满志。
    他在东山士官学校进修 8个月后。
    秋季时,被陛下单独召见。
    谈话的结果很理想,陛下对其很满意,遂口授机宜,赐与配枪佩剑,并令迅速返回军团准备备战。
    与他一同南下的还有 40人的参谋团队,以及一支舟桥营。
    ……
    此次南下作战,目标是摧毁阿瓦城,尽最大限度杀伤贡榜军队。
    主帅为第 5军团司令官苗有林。
    第 5军团奉命从广东开拔,从云南出境。
    但是,
    如非必要,第 5军团不直接参战,驻扎在孟养土司境内的最南侧作为震慑。一来护住第 7军团的后路,二来盯着阿桂的远征军。
    震慑各方势力,不要对第7军团产生心思。别动,动则灭国。
    第 5军团将和第 7军团将保持数百里距离。
    一北一南,共同完成此次军事计划。
    ……
    伊洛瓦底江之畔的小城,八莫。
    远征军统帅阿桂和军师赵庄文坐在屋内,久久无语。代表吴廷的 2名军官就坐在他们对面,很有耐心。
    帝国的最后通牒~
    窗外,
    入眼一片金黄。
    处于远征军保护之下的当地农夫们挥舞着镰刀,喜迎秋收。
    南边的大部分区域,忠诚于贡榜王朝的农夫们已经完成了秋收,将大批粮食送去阿瓦城以及周边要塞。
    军官起身,走到窗口深嗅一口稻谷的清香。
    感慨:
    “好地方~”
    赵庄文在心里默念:“好地方,可惜又要易主了。”
    ……
    阿桂率先起身,摘下佩刀搁在桌面,语调平静:
    “二位兄弟。本官愿接受吴皇的条件,将麾下 50万部众一分为二,从此为吴国海外属邦。”
    “好。” 2名军官迅速展开文书,“识时务者为俊杰。恭喜阿总督,恭喜赵总督,请二位签字用印吧。”
    文书一式三份,三方各保留一份。
    从此以后,
    贡榜王朝境内就多了两个由数十万汉民组成的自治小邦。
    根据条约,俩小邦需接受吴国的羁縻。
    羁縻条件如下:
    一,需派出 3~10名小邦高层子弟至苏州府读书。
    二,吴国商品入境无需缴纳关税。吴民犯事,需交云南地方审判。
    三,邦国境内不得设立任何军工产业,所需武器必须从吴国购买。
    四,必要时,接受调遣,协同吴军在周边作战。
    ……
    阿桂和赵庄文审时度势,全盘接受了以上条约。
    今后,
    他们就相当于节度使一类的存在。
    在辖区内,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吴廷甚至不干涉邦国的文武官吏任命~
    看似条件很宽厚,实际上这 4项羁縻影响深远,和伦敦控制殖民地的路子基本一致。
    吴廷将通过军售和商业,长期吸这俩小邦的血。
    而且,
    这俩小邦的发展将陷入停滞,长期保持现今水平,哪怕再过 100年也是个纯农业社会~
    饭是能吃饱的。
    也不会被周边势力欺负。
    但,仅限于此。
    ……
    10日之后,第 7军团主力赶到,现场监督“效忠仪式”。
    阿桂和赵庄文率 2万多远征军士兵列队,阳光下,由 4匹白马牵引的吴皇烫金画像缓缓穿过清军阵前。
    画像所至,所有人单膝下跪。
    高呼:
    “万岁,万岁。”
    跪拜仪式之后,是剪辫!
    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吴军士兵高声宣读圣旨。
    无数人眼眶微红。失声痛哭。
    和平,终于到来了。
    悬在头顶的利剑,移开了。
    多线作战的风险,消失了。
    远征军序列内,真正的八旗子弟已不足 500人,其余皆是云南汉民。
    ……
    效忠仪式完毕。
    第 7军团司令官白健仁也跟着长舒一口气。
    除了第 7军团 2万人,第 1派遣军 1万人,又新增清军仆从军 2万人。
    这还没算从东边过来,即将汇合的各藩属国仆从军 8000人,以及殖民地军团第 4军团一部。
    北方,第 5军团 1万人压阵助威。
    如此雄厚的兵力,加上充足的先进军火。他有信心把贡榜王朝碾成碎片。
    ……
    有阿桂配合,第 7军团的后勤模式瞬间减负成。
    无需千里转运军粮。
    赵庄文担任后勤督粮官,指挥 2万夫役将新米源源不断的送到军中。
    士兵们吃饱喝足,每日仅仅前进 30里,尽可能保持体力。
    乾隆时,清军征讨贡榜王朝遇到的那些困难,吴军一个都没遇到。
    凉季,雨水少,气温低,士兵患病少。
    后勤,就地解决,毫无压力。
    偷袭,不存在的。掸邦、木邦都收到了警告,莫动,动则国崩、动则族灭。
    整个中南半岛都在默默关注着这场战事。
    ……
    阿瓦城(曼德勒)周边 20里已成要塞群。
    这 1年内,国王孟云亲自敦促整训了 15万大军。
    其中包括 5万燧发枪手, 10万刀矛手、 500战象, 50艘内河战舰、 500门各类大炮,还有一支 500人的外籍火枪队。
    如今,吴军终于来了。
    部下们唯一的分歧是,野战还是守城?
    虽然孟云本人很想野战试试吴军的战斗力。但耐不住底下部将苦苦劝说,最终还是决定守城,稳妥为上。
    东印度公司的教官们也强烈建议守城。
    ……
    东印度公司总督阿德莱德已经收到了伦敦回信。
    第一,不得影响和盟友的贸易。
    第二,不得和盟友发生军事冲突。
    第三,拉上各国和盟友商议瓜分整个南洋,划分势力范围。
    第四,速通南亚次大陆,消灭马拉塔王国。
    第五,加快经营马六甲枢纽,控制海峡门户,对盟友的海上贸易线保持威慑。
    不得不说,
    伦敦的绅士们遇上野蛮的吴军后,表现真的很绅士。
    ……
    内阁首相诺斯勋爵在上议院,甚至高呼:
    “先生们,可不能得罪盟友,我们还要和吴国人做生意呢。”
    面对一片“咦”的反对声。
    脸皮厚如城墙的诺斯勋爵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数字:
    “ 5500万英镑。”
    “这是俩国双边贸易的年度总额。”
    上议院群情哗然。
    贵族们对如今的局面喜忧参半。
    果然蜜底下是毒药啊。
    内阁会议之后,
    贾伯爵果断发起了一轮金元攻势。
    被金弹子打动的欧洲报界纷纷造势,试图营造一种和平氛围。
    “欧洲和富裕的东方帝国打交道一定要特别文明,否则会被当成野蛮人。”
    “吴国不需要欧洲,但欧洲需要吴国。”
    “喝茶是上帝赋予的权利~”“欧洲好不容易打开了东方的贸易大门,为了未来 100年,我们一定要保持好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南洋地区本来就是吴国的后园,欧洲应该理解吴军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
    一边是长袖善舞。
    一边是血腥战争。
    阿瓦城外,要塞好似繁星点点。
    吴军推着大炮,驱使清军仆从军挨个拔要塞,兵分 4路。
    遇障碍,先是大炮摧毁。
    然后盾车上,火枪手弓箭手掩护。
    鹿寨、拒马、陷坑、壕沟,矮墙,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清军共计 200个营,每个营进攻 1次,就算纳上投名状了。
    10天之后,贡榜国王孟云急了。
    他站在城墙,甚至能隐约看到吴军身影。
    ……
    当日,又一处要塞失陷。
    守将负伤逃回阿瓦城,痛哭流涕。
    “大王,挡不住,根本挡不住。”
    刷~
    孟云冷冷的劈出一刀,守将倒下,鲜血溅在旁边的巴克少校军靴上。
    “巴克少校,你怎么看?”
    “大王,我在前线观察了 5天,对手的炮兵训练有素,步炮配合有序,我们的营寨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拖延时间。”
    “我不想听这个,我想知道你的建议。”
    “死板的防御战没有出路,我们应该考虑积极的防御。”巴克指着城外,“当他们进攻时,我们也进攻。”
    “好主意,你愿意去试试吗?”
    “如您所愿,我的国王陛下。”
    ……
    巴克少校戴斗笠,穿皮甲。
    活脱脱一个当地军官的模样,指挥他所描述的“积极防御战”。
    当贡榜王朝的火枪手从两翼冲出时,正在土工作业的清军果然大乱,撒丫子就往后跑。
    追出去 1里。
    巴克就高呼:
    “快撤。”
    果然,刚撤回来不久。
    一队清军骑兵就出现在战场,悻悻而归。
    ……
    攻击速度减缓之后,第 7军团的对应办法是在侧翼布置线膛枪手。
    敌人敢出阵,那就别想回去了。
    在线膛枪和抬枪的远程射杀下,贡榜士兵再也不肯执行所谓的积极防御战术了,龟缩不出。
    巴克少校脸色很不好。
    不是因为贡榜士兵的伤亡,而是因为吴军的新式火器。
    他早就听说吴军装备了线膛枪,这不是什么新鲜武器,欧洲早就有了,但是一直不曾普及。
    一来是因为线膛枪成本。二来是缺乏对应战术。
    如今看来,
    吴军装备线膛枪的比例不低。
    说明吴军肯定开发出了对应的线膛枪战术。
    这可不是好兆头~
    ……
    受总督阿德莱德派遣,巴克少校率领一支上百人的教官团队,在阿瓦城待了 1年。
    训练军队,渗透基层军官。
    此外,
    他还担负有一项秘密任务:评估吴军的军事实力。
    如今看来,吴军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望着前线的硝烟,巴克掏出钢笔和小本子继续续写战场日志:
    1783年 1月 23日。
    我站在阿瓦城内,已能听到吴军的喊杀声。
    很显然,土木结构要塞群挡不住吴军野战火炮的轰击。他们精准而威力巨大的炮击,充满了艺术感。
    我个人对战局前景充满悲观。
    如果~
    吴军控制这片土地之后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西边,驻扎在孟加拉地区数量可怜的陆军无法阻挡吴军的入侵。
    虽然根据情报,吴国仅仅维持了一支小型陆军。
    但考虑到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漫长的国境线,他们建设庞大的陆军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阿瓦城陷落,
    我将以个人名义劝说国王孟云带领部分贵族从伊洛瓦底江撤退,让孟云在孟加拉地区建立流亡王朝。
    ……
    写到这里,一名同行的少尉急匆匆跑来。
    低声道:
    “巴克少校,敌人在枪毙仆从军逃兵。”
    巴克一愣,站起身拉开千里镜。
    镜头内,
    一群哭天抹泪的仆从军跪在地上,被刺刀挨个捅死。
    巴克认不出那是哪国的仆从军,摇摇头。
    继续写战场日志:
    ~
    感谢上帝,吴军没有战舰。这对我们来说绝对个好消息。
    一场决定中南半岛归属的激战即将来临。
    我无法保证自己全身而退。
    如果,我战死在东方。
    希望唐宁街能够看到这句话:
    马嘎尔尼先生,用他的生命打开了尘封 1000年的潘多拉魔盒。
    一个同时拥有撒克逊王国工业水平以及罗刹战争潜力的盟友,将横扫全世界。
    因为茶丝瓷,全世界的财富会高度集中到东方。
    如果我是吴皇,坐拥一片金山。
    我想我也会忍不住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儒家军西征,沿着蒙古人的足迹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
    杀死 1000万白人然后在巴黎加冕,做全世界的王。
    ……
    巴克少校望着自己所写的内容,竟是被自己的大胆预言吓了一跳。
    这是一个小小少校该思考的事吗?
    准将都不够资格说这些话。
    但无所谓了,因为吴军的炮弹已经落到城下了。
    他将日记本塞入口袋,冲上城墙高处瞭望。
    仆从军又来了。
    暹罗兵和安南兵,正在冲击最后一处要塞。
    ……
    第 7军团 3个步兵连, 2个野炮连现场督战。
    部分士兵的枪口还在冒着白烟,他们刚刚枪决了 200多名高丽仆从军逃兵的尸体。
    “军法无情,冲上去。”
    在军官的吆喝下,暹罗火绳枪手和安南刀盾兵并肩作战,冲向被打崩了一个角的巨木堡垒。
    堡垒内,探出枪口。
    不断有人倒在冲锋的路上,血腥无比。
    一名吴军炮兵军官高呼:
    “推几门 6磅钢炮,递近轰击。”
    马鞍山重工出品的新武器,钢质野战炮。
    重量更轻,炮筒更薄,威力不减。
    ……
    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树堡,生长了 200年的硬木承受不了这种威力,瞬间四分五裂。
    2名枪手随之坠落地面。
    炮火压制~
    白健仁透过千里镜望着这一幕,只觉心情舒畅,比洞房烛还要舒畅。
    一刻钟后,
    安南人拿下树堡插上了他们的旗帜。
    下一波,是苏禄仆从军和清迈王朝仆从军。
    攻坚,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大炮轰,步兵冲。
    填平壕沟,破坏障碍。
    直到阿瓦城外,光秃秃一片。
    ……
    孟云损失了 3万士兵,丧失了全部要塞。
    阿瓦城孤零零伫立在伊洛瓦底江畔。
    虽然城内还有十几万士兵和数万户百姓。
    虽然城内有足够吃 3年的粮食,还有足够让士兵手里的枪炮打炸膛的火药储备。
    却没有一丝安全感。(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