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稳有稳的好处
第451章 稳有稳的好处很显然,程不识正在面临着无比艰难的抉择。
河套地区能调动的军队,基本都被程不识给带出来了。
接下来怎么办?
——就这么带着麾下将士们,走一趟休屠泽,看一眼然后回来?
还是连这都免了,直接去都不去了,各自回朔方、五原——也就是河套二郡休息?
从事实角度上来说,这两个选择,还真说不上哪个更好、哪个更坏。
首先,接管休屠泽是肯定别想了。
还是那句话:汉家的军队,尤其还是步兵集群,不可能在草原的开阔地形上,守住任何一个‘战略要地’。
更准确的说,不是受不住,而是受不了太久。
原地驻扎,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汉家的步兵集群自然做得到;
但维持数个月之久,尤其还是在深入草原腹地,孤立无援的精神压力下,维持这种状态好几个月,就有点难为汉家的步兵将士了
事实上,真要说起来,在必要的情况下,汉家的军队,也不是完全不能在草原固守。
倘若眼下是开春,而非凛冬将至,汉家的军队肯定很乐意在休屠泽一带,构筑起一道以鲜血乃至生命所组成的血肉长城。
至于你问为什么?
步兵将士会告诉你:给匠人们争取时间,在休屠泽铸城、构筑防线/防御工事。
也就是说,守不守得住休屠泽、愿不愿意去守休屠泽,是取决于固守的那段时间,究竟有没有意义、究竟有多少意义的。
毕竟不是后世,令行禁止,严格遵守军令的现代军队,汉军将士们,多少还是有些各自的追求。
如果说,是在开春让他们前往休屠泽,在外围抵挡住其他游牧部族的觊觎和攻击,为休屠泽建设队争取到宝贵时间,以及相对安全的建设环境,那他们肯定乐意。
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无论是生是死,无论是胜是败,至少都是有意义的。
活得其乐,死得其所。
但现在是秋冬之交,马上就要到冬天了。
就算程不识率军前去,并真的从混邪人手里接管了休屠泽,也根本无法第一时间开始建设。
将士们守着休屠泽,就仅仅只是‘守着’;
一直守到开春,不知要死多少人——甚至都有可能全军覆没,也未必能撑到休屠泽正式开始建设、‘休屠城’正式开始建造的那一天。
说白了,就是不必要的牺牲。
从春天开始,以建设休屠泽、构筑休屠泽一带防线为目的,去和周边部族去碰、去打,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出现问题,河套地区,以及背后的北地、陇右,更甚是长安朝堂中央,也都能尽快发动力量支援。
但在冬天到来天接手休屠泽,毫无意义的往日填人命,一直填到冬天过去、春天到来?
程不识很清楚:凛冬的河西草原,别说五原、朔方二郡——也就是河套地区的可用之兵;
便是汉家大半个北境的戍边部队填进去,那也是起不到半点作用。
——到了开春,汉军将士冻死的冻死,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战死的战死;
总不能指望汉军将士们的尸体,能在休屠泽周围垒起一堵墙,以此来抵挡周边部族的觊觎吧?
说白了,无论是过去的休屠部,现在的混邪部,亦或是未来可能接管这片区域的汉室,要想真正稳妥的掌握这块区域,最重要的还是人。
过去,休屠部凭借河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三个万骑,一万八千战卒,武器装备近半为金属的硬实力,始终占据着休屠泽这片沃土。
现在的混邪部,虽然实力只比已经消亡的休屠部好些,但也主要体现在汉人商队送去的武器装备上。
从休屠部曾经,以及混邪部眼下的状况来推断:汉家要想真正掌握休屠泽,没有个两万战卒,那是根本想都别想!
再加上汉家,军队仍旧是以步兵为主,而步兵驻守战略要地,又需要关塞、城墙为依凭。
所以休屠泽‘片区’,汉家需要至少以两万战卒,倍数的民夫、辅兵,外加最少最少一座城池,才能长期有效的实施掌控。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汉家可以勉强接受在三到六个月时间内,让步兵将士去和匈奴骑兵打野战——以牺牲换得珍贵的建设时间。
但今年冬天,程不识唯一的选择、汉家唯一的选择,就是让休屠泽暂时掌握在混邪人手中。
只有到了开春,组成军队+建设队+后勤队的综合性队伍,前往休屠泽立即开始‘西部大开发’,汉家才能真正朝着掌控休屠泽的方向迈进。
如此一来,问题就很棘手了。
——今年冬天,汉家十成十、百分百没法把休屠泽吃进肚里;
非但没法吃进肚里,甚至都没办法好好摸一摸、抱一抱,又或是闻闻味儿。
在这个前提下,程不识率军前去走这一趟,是否还有必要呢?
或者应该说,走这一趟,究竟是对汉家有利,还是……
“大军出现在休屠泽,高兴地自然是混邪人。”
“——因为我汉军将士的出现,必定会告诉周边其他部族:不要打混邪部的主意;”
“更不要打休屠泽的主意。”
“这样一来,至少今年冬天,休屠泽绝不会被混邪人搞丢,混邪人可以安心巩固休屠泽一带的方向。”
“可如此一来,混邪人也同样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休屠泽一带扎下脚跟。”
“再想将其连根拔起,和原先拔休屠部,只怕是难度相差无多……”
站在临时军帐中,负手背对着帐门,看着悬挂的堪舆自言自语着,程不识面上纠结之色再填三分。
正如程不识所言:去了,并非是对汉家有利;
而是能让混邪部仗着‘我背后有汉军爸爸撑腰’的底气,无比迅速的取代原先的休屠部,成为休屠泽新的守护神。
从好的方面来讲:这意味着休屠泽不会丢。
到了明年开春,休屠泽大概率还会在混邪部手里。
但从坏的方面来讲:只要混邪部打定主意,要成为新的休屠部,世世代代‘守护’休屠泽?
那汉家再想掌握休屠泽,仍旧是只能打——而且是强攻。
过去,休屠部在,汉家想要休屠泽,得靠拳头打;
现在,休屠部没了,汉家想要休屠泽,还是要靠拳头打。
这特么休屠部,不是特么白死了么……
可若是不走这一趟,而是原路返回,那情况就更糟糕了。
——首先,这么做,至少从理论层面,等同于汉家主动放弃对休屠泽的‘主权宣示’。
对于混邪部‘双手奉上休屠泽,以换得汉室庇护’的请求,汉军若不做出积极回应——尤其是行动上的回应,那汉家就会在草原信用破产。
往后,再有部族考虑是否要投降、是否要臣服于汉家时,必定会回想起今日,混邪部所经受的遭遇。
——投降?
——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想当年,混邪部拿着休屠泽为投名状,不也没换来汉人的庇护?
对于志在长期有效的掌控草原,从根源上解决游牧民族对华夏中原农耕文明的威胁,以‘杀人诛心’的汉室而言,这绝对不是个好的选择。
于是,问题就变成了:究竟是白跑一趟休屠泽,为了所谓的‘信誉’,而吃下混邪部为汉家量身定做的这个哑巴亏,在草原留下‘汉人都是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傻叉’的形象?
还是拒绝吃这个亏,直接放任混邪部自生自灭,在周边部族群狼环伺下被吃干抹净,失去这个看似千载难逢的、获得休屠泽的机会,并在草原留下‘汉人根本就靠不住,就算穷途末路,也绝不能臣服于汉人’的形象?
二者显然都非常糟糕。
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尤其眼下,长安朝堂大概仅仅只是收到了休屠泽剧变的消息,正下意识的狂欢着、庆祝着;
但具体的应对方案,长安朝堂很可能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本还没来得及启动应急商讨预案。
就算启动了——就算长安朝堂,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且已经开始在商讨怎么办了,但等长安朝堂的指示传到河套,也只怕是黄瓜菜都凉了。
眼下的状况,便是汉室边关将领所面临的局面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请示长安,来不及;
不请示,又拿不定主意。
于是只能遵循本能,从许多看似都很糟糕的选择中,选一个相对没那么糟糕的。
可很多时候,这些选择都会糟糕到让人分不清哪个更糟糕;
让人不知道选哪个,才能得到相对较好的结果……
尤其眼下,程不识并不在朔方郡治:博望城。
河套地区的战备武装,有近四成都被程不识给带了出来,于大河以西驻扎。
这,是在确保河套地区短期内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所能调用兵马的数量极限。
如此大规模,堪称‘倾巢而出’的军事调动,显然也是把程不识给架在了火上烤……
“休屠泽~”
“休屠泽……”
“混邪部……”
“混邪……”
一时间,程不识竟无比怀念起在长安,能随时见到平曲侯公孙昆邪的日子。
眼下这状况,就算公孙昆邪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也至少能以‘故义渠王子’的身份,和同宗同源的混邪部取得联络。
且不论最终结果如何,至少也能从联络过程中,混邪部所表露出来的姿态,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
再不济——就算程不识决定吃下这个哑巴亏,也总还能通过谈判,来为汉家争取一定的利益,以尽可能降低损失。
可眼下,要想联络上占据休屠泽的混邪部,唯一的方式就是把军队开过去。
而汉室军队出现在休屠泽,又意味着混邪部‘计谋达成’,汉室也随之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陛下曾言:匈奴之土,非战地、焦土也,乃我诸夏往后万千年畜牧的所也。”
“故而,即便是要灭匈奴人的国,毁其俗、绝其族,也不可能杀进草原游牧部族。”
“——即是杀不尽,也不能杀尽,就要怀柔。”
“至少,不能让草原各部,都站在我汉家的对立面。”
“要给他们留下一个‘实在不行就归附汉家’的退路。”
念及此,程不识心下,也大致有了盘算。
这个哑巴亏,汉家似乎只能咬牙吃下了。
——将军队开过去,被混邪部撑腰!
帮助混邪部,在休屠泽扎稳脚跟,以此来告诉草原各部:只要你投降,那咱们就是好朋友!
至于以后的事——尤其是开春之后的事?
“若大军走这一趟休屠泽,那明年开春,便是混邪部背信弃义,辜负我汉家拳拳相护之心。”
“虽然游牧之民向来如此,但至少我汉家‘无错’。”
“反之,若不走这一遭,就成了我汉家靠不住,不值得投效。”
“二者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至于休屠泽——无论作何选择,只怕终归是没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了……”
“不过也算正常。”
“若是能如此轻松,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那,也就不是河西要地:休屠泽了。”
如是安慰着自己,程不识也终于做出了决断。
——反正无论怎么选,休屠泽都不大可能拿的下来;
那与其纠结,还不如塑造一个汉家大大方方,对投效的草原各部来者不拒,且能实打实提供支持的正面形象。
至于休屠泽,程不识本来也不觉得靠这种方式拿下,是多好的事。
还是那句话;
草原上,只有一个王法,那就是拳头。
只要靠拳头打下来的东西,别人才会承认你有合法拥有资格。
所以在程不识看来,休屠泽,与其靠混邪部所谓的‘白送’,来不如靠将来,汉军将士一刀一枪,扎扎实实给打下来。
若不然,休屠泽虽是白得了,但之后长年累月的、由周边部族发起的侵扰,并不比直接武力打下休屠泽轻松多少。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到休屠泽,或许就应该说是:打出一拳山崩地裂,免得日后翻江倒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