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庞家抉择
第461章 庞家抉择太史慈站在船头,看着已经登陆的赵云,询问身边的副将:“斥候已经散出去了吗?”
副将当即应道:“已经散出,一旦有事,立即来报。”
太史慈面色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赵云已经成功拿下了津乡港口。
没有预估之中的恶战,津乡港中的守军不足三百,当赵云的先锋冲入港口之后,这三百守军以及部分百姓就从津乡港西门出奔,逃往江陵主城。
只是赵云送回攻占津乡这个好消息的同时,也送来了一个震惊太史慈的噩耗——蔡瑁竟然不曾进入江陵,这顿时引起了太史慈高度的警觉。
自州陵出发,至江陵,除了湘水这个重要分支外,还有大片大片的沼泽湖泊。
这些沼泽、湖泊之中,却也是能够通行隐藏水军的。
若是完整状态下的襄阳水军,那蔡瑁或许还不敢深入这些沼泽、湖泊,因为这些地方的水深程度相差极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让主力舰在沼泽湖泊中央搁浅,从而造成损失。
可现在蔡瑁刚刚经历大败,主力舰更是亏损殆尽,难保不会因为被追兵逼迫,故而深入这些湖泽。
最重要的是,这些湖泽可是互通的,整个大江以北的湖泽联合起来,就是天下第一大泽——云梦泽。
进入云梦泽之后,只要有熟悉航道的人,就可以从这里去往三处。
其一便是北上进入夏水,然后顺流而下,在津乡西南十几里处进入长江,从而抵达江陵。
其二便是北上进入夏水之后,逆夏水而上,在排湖附近拐入汉水,继续北上,便可返回襄阳。只是这条路水浅泽多,容易搁浅,而且只能在丰水期走,一旦进了枯水期,就是小船也过不了。
其三便是北上越过夏水之后,继续往北,直抵南郡华容县后,弃船登岸,走四五十里路,便可抵达汉水中游处的竟陵城。
从这里出发,继续北上,便可以返回襄阳,只是这一路,船只就得尽数抛弃了。
太史慈此时派遣斥候寻找蔡瑁,主要就是冲着这三条路去的。
太史慈皱着眉头,询问起身边众人来:“汝等以为,蔡瑁会走哪条路?”
众人思考再三,蒋钦拱了拱手道:“末将以为,当是第三条路。”
“哦!?”
太史慈来了兴趣:“还请公奕教我。”
蒋钦正色答道:“蔡瑁西窜,并无敌阻,若其走的是第一条路,理应比我们早至津乡数日才对。”
太史慈认同的点点头,继续听着蒋钦道:“第二条路,则要抛弃全部船只,抵达竟陵之后,也会因为失去了船只,从而只能步行返回襄阳。唯有第三条路,可保船只无虞,只是绕了些许远路罢了。”
太史慈听罢,深以为然,当即吩咐第三条路斥候加倍。
倒不是他一定要置蔡瑁于死地,而是围攻江陵在即,蔡瑁所部却不知下落,这必然严重威胁到了攻城部队的安危,不能不防。
随着津乡港被扬州军所占领,江陵城中的情况变得愈加紧张起来。
刘琦这边一边征发青壮,发放武器,驱赶他们上城固守,一边紧急下令征调城中各大家族的私兵部曲。
庞家这边也收到了刘琦的命令,只是主事之人暂不见人。
庞德公和庞统还在密室之中交谈,庞统恭恭敬敬的取出先前送来的扬州密信,将其放到庞德公案前。
“叔父,荆州军连场大败,精锐几近折损殆尽,江陵城中不过县兵两三千人,各大家族部曲也不过一两千之数,即便征发青壮,恐也难过万人之数。”
庞统所言句句属实,眼下正值七月,夏耕紧张,许多大家族连部曲都派去庄子上进行农忙耕作,百姓也会有大量的青壮劳力出城耕耘。
这时候城里还真就凑不出多少人手,别说眼下人心惶惶了,就是众志成城也一样凑不出万人之兵。
庞德公打开密信翻看了起来,可随着他的翻阅,脸上不但没有喜色,反而眉头皱的愈发紧了。
“士元,此信恐怕所言非真啊。”
庞德公看完之后,皱着眉连连摇头:“信中所言,夸张荒谬,全不可信。”
庞统愣住了,赶忙问道:“叔父所言何事荒谬?”
庞德公指着书信道:“信中所述州陵一战,竟将荆州水军一网打尽,生俘四万余众,如此荒谬,怎可为真。随后又在巴丘以南,洞庭湖畔扫平了刘虎,何其大言欺人也。”
庞统却是呆愣愣的看着庞德公,片刻后缓缓道:“叔父,扬州水军已至津乡,荆州水军安在?荆州征讨军安在?”
“荆州水军自然是在沙……”
庞德公猛的反应了过来,脸色刷的一下变了。
对啊,要是荆州水军还在沙羡,那这扬州水军难道是插上翅膀飞过来的不成?
即便走云梦泽偷渡,那也只能走小船啊,大船尤其是楼船这种级别的船只,是极其容易搁浅的。
可江陵城外江面之上,大船云集,楼帆如云,怎么看都不像是偷渡过来的。
庞统又悠悠道:“若是荆州征讨军还在临湘城下,叔父以为扬州水军会先来我江陵,还是先下湘水,去堵荆州征讨军的尾巴呢?”
庞德公脸色凝重,不可置信道:“难道这密信上所说的都是真的?”
“定然为真!”
庞统斩钉截铁道:“叔父,若非荆州水军损失惨重,几近全军覆没,蔡瑁残兵何以不敢来我江陵?若统所料不差,蔡瑁必是知道江陵不可守,乃是死地,这才冒险从云梦泽潜越夏水,往北方襄阳而去了!”
庞德公捏着帛书的手指一片泛白,显然用力至极。
可庞统所言极有道理,虽然同样是猜测,却要合情合理的多。
庞德公心中咯噔一下,若是真让侄儿说中了,那献城可就成了最后的机会了。
吴郡中的故事,庞统可是之前就已经告诉过庞德公了。庞家在南郡的地位,可是丝毫不逊色于四大家在吴郡的地位。
庞德公想到这里,心里暗暗做出了决定:“那以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庞统一听这话,知道叔父已经动心,当即掷声道:“召集族中人马,趁着郡兵都在城头,直取郡府。只要抓住了刘琦,事可成也!”
庞德公心中一惊,显然被侄儿这坚定的态度给感染到了,再仔细一思索,又觉得庞统说的极对。
刘琦毕竟经验不足,在看见扬州军登岸之后,立刻把所有能掌握的兵力全部堆到了城头,却忽略了城内的人心。要真依了庞统之计,这成功率恐怕还真不小。
不过庞德公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反而问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士元,那是否要联系冯家他们?”
庞统听了之后,也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也颇为纠结。
作为南郡龙头士族,这时候反水,不带上小弟们显然会丢失人望,日后也不好交代。
可造反这种事情,人多口杂,就连自己家族内部,也必然只会告诉必要的精英子弟,怕的就是走漏了风声。
庞统迟疑片刻后,提出了一个想法。
“叔父,统有一策,或为可行。”
“贤侄快快道来。”
庞统起身拱手:“恳请叔父亲自出山,带领族兵,前往郡府捉拿刘琦,而统则在叔父动手之时,劝说冯家等各家,联手夺取城门。”
庞德公明白了庞统的意思,还是要以自家安危和献城的成功率为最要紧之事。事先却是不提,等捉住了刘琦之后,却是可以分润功劳给冯家等人。
庞德公也无奈认为,庞统这一策已经算是做到最好了。
当即下令,召集庞家所有精英子弟入堂议事,同时集结族兵,分发武器军械,连同库藏的强弓劲弩以及甲胄也一并取了出来。
按汉律,私藏甲胄者可是有谋反之罪的。
可到了东汉建安年间,各大世家早就已经开始采购各式甲胄武装自己部曲了,而各地的诸侯军阀,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毕竟这个时候,世家大族们的部曲往往也会被军阀所征用,算是编外的军队,也就不可能管的跟两汉时期那么严格了。
庞家有族兵一千余人,其中半数去了城外的庄子上参加夏耕,江陵城中只有半数。再加上庞家的青壮子弟,拢共能有六七百人。而据庞德公所知,郡府此时恐怕只有一百余刘琦卫队,以及一百余郡吏,再没有其他兵力。
听到庞德公和庞统的决定,在场的庞家子弟们尽数震惊不已。
其中庞德公的从弟庞榆开口询问道:“季兄如今还在州城襄阳,若是我等迎奉扬州军,岂不是陷季兄于死地?”
庞德公看了一眼庞统,后者当即起身答道:“如今江陵四周皆是扬州军卒,只需要严密封锁消息,季叔未必有事。况且只要能将刘琦捉到手中,刘镇东必然投鼠忌器,不敢为难季叔。”
庞榆低头思索片刻,缓缓点头,认同了庞统所言:“既是如此,那我愿从大兄行事。”
随后又有一人,乃是庞统的同辈庞绥问道:“伯父,冯、王、张等几家都派人前来,询问我等对太守命令的态度,那我等该作何回应?”
庞德公和庞统对视了一眼,后者开口道:“正该记下他们,等到拿下刘琦之后,便正好可以这几家部曲去取城门。”
庞绥不再说话,退回原位。
“好!若是再无问题,那今日便是我庞家生死之时。如有临阵脱逃者,虽亲必斩!”
庞德公当即起身,分派任务。
别看他久不出仕,但族中事务却一直都是他在掌握,又有庞统居旁查遗补缺,很快就将计划安排的明明白白。
同时,也派人去给冯、王、张等各家回信,让他们先前往郡府,然后一同议事。
庞家拢共囤积了两百套皮甲,五套铁甲,庞德公、庞统、庞榆等人各自穿戴整齐。
大门一开,庞家部曲蜂拥而出,直朝着郡府而去。
此时江陵街道上已经没剩什么人了,百姓都龟缩在自家屋中惶恐不安。
道路上只剩下了正在征发青壮的吏卒,以及被征发的青壮。
看见庞家部曲横行,这些人也不敢阻挡,毕竟郡府也下达了征召豪门大族部曲的命令。
因此,庞家部曲竟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郡府,这也意味着兵变成功了至少一半以上。
到了这里,庞德公和庞统都悄悄松了一口气,他们俩最为担心的就是在半路出事,随即惊醒了刘琦。
“庞绥,你带五十人去后门,刘琦必须要活的,切莫害他性命。”
临进门前,庞德公吩咐了一声,庞绥应命而退。
点了五十个人,匆匆朝着郡府后门跑去。
看见庞绥跑远了之后,庞统这才陪着庞德公走上前去。
此时,郡府门口的一什卫兵已经刀剑出鞘,显然被庞家这大动静给惊吓到了。
等到庞德公走过来后,他们才略微放松了下来。
为首的什长赶忙迎了上来,冲着庞德公行礼后问道:“庞公,何以如此大动静?”
庞德公却是突然发怒道:“明府下令,征发各家部曲,汝安敢在此混乱军心?与我拿下!”
“是!”
庞德公身后突然涌上一群甲士,而对方却明显不敢对抗,很快就被除去军械,给扣押了下来。
可这一行动,也立刻引起了周围人等的侧目,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还有人悄悄朝着府内跑去,显然想要给后府的人示警。
“来啊,带上他们,随我入府面见明府!”
庞德公故意大声喊道,吩咐甲士们带上这些卫士,营造出一种要找刘琦告状的架势,反倒是化解了紧张的气氛。
很快,一行人就走进了内府,恰好看见堂前一众江陵名族子弟正在叙话。
庞德公当即走了过去,询问道:“诸君来的好快,敢问明府何在?”
庞德公在江陵城中,既是最为大牌的名士,又是庞家之主,这些士族子弟平日里就是以他为首,如今一见,众人赶忙低头行礼。
“府君还在后堂,只等庞公到后一并接见我等。”
冯家的家主冯习身材高大,魁梧奇伟,与其说是士人,倒不如说更像是个武人。而冯家也是江陵地头上有数的大族,半是士族,半是豪强,其家中部曲,甚至还在庞家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