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陈兵江陵
第460章 陈兵江陵太史慈、赵云两部抵达巴丘时,刘封的命令也追了过来。
两人会同周泰、孙策一起商量了一下。
本来按照孙策的官职,是不配参加这等高级军事会议的。
只是好巧不巧,孙策现在还有一个额外不正式的身份,却提高了他的权限。
那就是张羡临时给他表举的荆南军校尉的身份。
这意味着孙策此时是代表了荆南四郡的军事力量。
就冲这一点,太史慈、赵云都是心胸开阔,格局宏大之人,自然不会小看孙策而将其撇开在会议之外。
看见端坐在主位上的太史慈,孙策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三年之前,两人曾在广陵城中交过手,孙策当时还颇为看重对方,内心不无招揽对方的心思。
可现在,太史慈已经是摧锋军军主,堂堂大汉裨将军,更是如今在场众将的主事之人。
孙策,不过一校尉,和太史慈可是差了整整两个大级。
这一次会议只有两个议题,其一是如何处置巴丘,其二便是是否要兼顾荆南。
“将军,巴丘不可守,也不必守。”
赵云当先发言,在座的诸将之中,他的地位也是不亚于太史慈的,只是太史慈是此役的主将,他是副将,才低了对方一头。
既然成竹在胸,赵云倒是第一个发言,将心里的考量托盘而出。
“如今巴丘城中已无多少百姓,更没有半点物资,若是屯兵,则必然会纠结该安置多少兵力为宜。若是多,则削弱主力,也浪费兵力,若是少,则起不到作用。”
此时的巴丘城正如赵云所说的那样,几乎被搬了个空。
粮食物资被蒯越尽数带走,而城中的人口,青壮被尽数征召为民夫,老弱则遗弃在城里城外。
眼下大江已为扬州所有,蒯越走的又是陆路,眼下的巴丘,着实算不得兵家必争之地了。
周泰迟疑道:“若是不驻扎巴丘,那补给线可就要长达一千五百余里了,这是不是……”
太史慈微微皱眉,周泰的意见也不能说错,如果把巴丘作为中继点,囤积物资,那么就可以将这个距离缩短到三百多里。
就在太史慈斟酌的时候,孙策却是开口建言道:“将军有所不知,江陵城外有一座港城,名为津乡港,是江陵附近最重要的据点。其地虽为港城,却能容纳上千艘船只停泊,港口府库齐备,其中物资储备极丰。若是能够拿下这里,不仅能为大军储蓄之地,而且其中的粮草军械,也足够供给大军半年之需。”
“哦!?”
孙策这话,不仅仅是吸引来了太史慈的注意,就连赵云、周泰等人也都看向了他。
孙策却是精神大振,继续说道:“我父曾任长沙太守,自雒中南下,途经江陵,故而知晓此处地理。”
太史慈等人恍然,立刻怦然心动起来。
“既如此,那巴丘就权且不用理会,先行前往津乡港,若是能拿下津乡,自不必再顾虑巴丘。若是事情有变,再以偏师回军巴丘即可。”
太史慈最后做出决断,得到了赵云等人的一致认可。
于是,军议进入了下一个议题,那就是荆南如何处理。
提起这个议题,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落到了孙策的身上。
无他,孙策此时不但领着荆南的军队,而且还是刚从荆南北上的,可以说是在座诸人之中最为了解荆南、临湘情况的人。
孙策斟酌了片刻,有些游移不定道:“以末将之见,荆南或许可松不可紧。”
周泰有些没听明白,故而疑惑的问道:“伯符此为何意?”
赵云开口替孙策回答道:“伯符的意思应该是建议我等不可凌迫荆南,宜软不宜硬。”
孙策当即点头,肯定道:“正是如此。策在北上之前,曾与临湘主簿,长沙名士桓公相商,其人对主公也是极为钦慕。张公虽在荆南声名极盛,然其身体却并不康健,主公若是想要收复临湘,或许可不战而取之。”
太史慈看了看赵云,后者选择了力挺孙策。
在赵云看来,兵祸之下,百姓最苦,若能劝降荆南,当可免荆南百姓一场兵火,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周泰也觉得孙策说的有些道理,而且他更觉得既然已经暂时放弃巴丘了,此时分兵荆南也不合适,不如权且放过,回禀刘封。
这也就是在场主事之人是太史慈、赵云、周泰,他们都是心中牵挂百姓,爱民如子的性子。若是换了潘璋、甘宁在这里,那多半就是军功第一了。
众人商议完毕之后,大军在巴丘城内又休整了一日,次日再度出发,逆大江而上,朝着江陵疾驰而去。
巴丘到江陵不足四百里的水路,不到四天功夫,扬州大军就已经开到了江陵城外的江面之上。
从江陵城头看出去,大江之上几乎全是扬州战舰,密密麻麻,好似苍穹繁星,一眼望去,不见尽头。仿佛有无穷无尽的船只从水天一色处源源不绝的开出。
一时之间,整个江陵城敲响了警报。
此时的南郡太守乃是刘琦,演义里是刘琦求告到诸葛亮处,苦苦哀求,再加上刘备帮忙,这才得了避祸于外的支招,最终得以苟全性命。
可正史里刘琦作为刘表的长子,也是唯一一个成年的子嗣,他早早的就成为了刘表身边相当倚重的助手,也早就为刘表出镇一方了。
看着城外浩浩汤汤,无边无涯的扬州战舰,刘琦饶是颇有胆略,也不禁有些腿软。
城中可用之兵只有数千人,刘琦此刻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了。
他转头去看身边的主簿、功曹、都尉等人,可不看还好,一看当即被吓了一大跳。
原来,主簿、功曹、都尉等人此时比他还要不堪,一个个脸色煞白,要不是身边人搀扶着,恐怕都已经坐在地上了。
刘琦勃然大怒,想要开口斥责什么,可话到嘴边却又说不出来了。
因为这几个主簿、功曹、都尉并非江陵名士,都是他一手挑选出来,主动靠近刘家的小士族,小豪强。
刘琦之所以挑选他们,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才华,而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言听计从,从不敢有所违抗。
自刘表入主荆州后,权威日盛,心思自然也就起了变化,越来越不满足于荆州大士族们的分肥。
刘表想要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利益。
刘琦出任南郡太守,为的就是收拾江陵地方,将荆州士族的江陵变成刘表家的江陵。这也是为什么庞、冯等家族在南郡,却不为刘琦所用的缘故。
无奈之下,刘琦只能一边下令提高戒备,一边返回郡府。
同时,刘琦还派人去请庞德公、冯习等大族族长、精英们来郡府议事。
郡命送到庞家时,庞统正在同庞德公密议。
此时的庞统也已经收到了消息,知道刘封大军已至江陵,正在大江之上耀武扬威。
想必下一刻,就要登陆围城了。
故此,庞统立刻求见庞德公,想要说服庞德公与太史慈里应外合,为刘封献上江陵乃至于整个南郡。
初听庞统之言,庞德公险些失态。
他做梦也没想到只是去扬州游学的侄子已经成了刘封的阁僚,更想不到对方还成了刘封的说客。
庞统对庞德公是极其敬重的,他非庞家嫡系,才能也不显于外,一直以来都是中人之姿。
可庞德公却从来没有小觑过他,相反,庞德公主持的庞家在庞统身上的投资,甚至不逊色于庞德公自己的亲儿子庞山民。
而且庞统不知道的是,就在今年,庞德公会联系豫州名士,也就是演义之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由他来为庞统扬名天下。
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历史上庞统就是由此开始发达,获得了能与顾雍之子顾邵,陆康之孙,陆逊之弟陆绩,孙权驸马全琮等人坐而论道的资格。更是因此,代表整个南郡为周瑜所征辟,出任南郡主簿。
眼下这些虽然没有发生,但庞统对庞德公的敬重和感激,却是一点都不少的。
庞德公眉头紧皱,心思百转,惊吓过后,他渐渐冷静了下来,意识到庞统所言不无道理。
他庞德公不得出仕,庞家被拘束于南郡之中,如今连主簿、功曹、都尉等郡中要职都全都丢了。
要说不恨不怨,庞德公自己都不信。
一边是刘琦各种各样的压制盘剥,一边是心腹子侄入侍中枢。
冷静下来的庞德公发现自己有些心动了。
“你且详细说说你在扬州游学的经历,尤其是与左将军的交往,不可有半点隐瞒。”
庞德公当即呵斥道:“若有半点不实,汝非吾家子也。”
“统安敢欺瞒叔父。”
庞统赶忙应道,随后将自己在扬州的经历,尤其是如何同刘封结识,又如何为刘封所重,引为亲信,参知大政的情况一一详细交代。
只听得庞德公目瞪口呆,脸上一会闪过惊喜,一会又闪过怀疑,一会又变成了纠结。
好半天,庞德公迟疑的问出了心底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士元,左将军缘何对你如此器重?”
要是换个人这么问,庞统就算好脾气也得拂袖而走。
可这么问的人是自己最敬重感恩的叔父庞德公,那庞统自然不可能为此翻脸。况且在夜深人静时,庞统自己也曾多次想到过这个问题。
这并非是庞统不够自信,而是刘封对他实在是太好了。
思索再三,庞统只有君臣相得这四个字。
好在还有诸葛亮和陆逊的存在,让庞统得以更为自信。
“叔父,主公对统之恩遇,虽然稀世,却并非独有。”
庞统皆是道:“有琅琊俊秀诸葛孔明,其叔乃是镇东将军亲信诸葛玄,其人比之统更胜一筹,也最为左将军青睐。”
“诸葛胤谊?”
诸葛玄,字胤谊。
庞德公大为惊叹,他和诸葛玄也是老相识了,昔日同在刘表麾下,对方乃是刘表心腹,又是最得用的几个属吏,庞德公作为本地的地头蛇,自然不会没有交结。
只是庞德公有些想不通,诸葛胤谊能力也就中人之姿,德行还算不错,为政勤恳,能得刘表信任,但说才干有多出色,那真是无稽之谈了。
怎么他侄子难道才能还能胜过吾家凤雏?
庞统苦笑道:“孔明之才,确在我之上,统虚长几年,却委实不如孔明。”
庞德公再度震惊,自家这个侄子外和内刚,别看他平日里谦虚低调,可内里却是刚强的很,能让他自愧不如,这诸葛孔明莫非是王佐之才?
“诸葛胤谊当真好福气啊……”
庞德公惊讶退去,起而代之的则是浓浓的艳羡。
庞统却是摇了摇头:“叔父有所不知,我主麾下当真是精英荟萃,群贤毕至。如统之才干者,可谓三五成群,即便胜过统者,也当有一手之数。”
庞统这里倒是谦虚了,他自己却是明白,在刘封的心里,文臣之中,自己还是能排进前五的,只要自己不犯大错,日后总有一任三公可得。
毕竟以他的眼光,只认诸葛亮在他之上,即便是陆逊陆伯言,论才干也只是和自己在伯仲之间,而论主上的恩福,对方还要差自己少许。
不过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说动叔父答应自己所请,与太史将军里应外合,为主公拿下南郡。
自己一点虚荣,算不得什么。
果然,如庞统所想的那样,当听到刘封帐中竟有如此之多俊才,庞德公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以他观之,整个荆州之中,才干能与自家凤雏相提并论的,唯有蒯越一人。
不论是蒯良、蔡瑁,韩嵩,还是北来之士王桀等人,都比不得自己侄儿全才之能。
原来的时空之中,庞德公也是将自家侄儿庞统给捧到了南国冠冕的地位上,只是他是真心实意的这么认为的。
庞德公有些怀疑的问道:“左将军幕中竟如此多才?”
庞统心中早有准备,当即朗声答道:“颍川名门之后,荀氏八龙子弟,荀攸荀公达。颍川四长之长,贤达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陈群陈长文,太尉陈球之孙,陈珪之子陈登陈元龙,诸葛玄之侄诸葛孔明,陆康之从孙陆逊陆伯言,此五人,个个当有经天纬地之能,实为王佐之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