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马腾天下 > 第372章 安定人事大圆满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72章 安定人事大圆满

    万钦仁出列,跪接诏书,众人称贺。
    刘天保打开第二封诏书,念道:“《关于汉阳牧师苑建制事宜的批复》。
    汉阳牧师苑自开建以来,为国着有大功。今日又接纳大批流民,原有体制已不合时宜。
    今有靖远侯、威虏将军、张掖太守马腾所议,着即照准,汉阳牧师苑从此晋为县级建制,牧正仿县令级,设马丞、民丞,所荐人选全部照准,择日开县建衙。钦此!”
    刘天保打开第三封诏书,念道:“《关于日勒县有关事宜的批复》。
    原日勒县令赵捐、县丞李廉,假传圣旨,贪赃枉法,着即革职拿问,由张掖郡依律处置;
    二人家产全部没官,家人全部为奴,由张掖郡依法处理。
    着靖远侯、威虏将军、张掖太守马腾以此为例,全面整饬吏治,以为天下郡守之表率。钦此!”
    接着,刘天保又公布了张掖郡军队人事升迁令:
    一是任命阎忠为张掖军司马,免去钱丰军司马之职,另有任用。
    二是着晋一部副校尉赵云为一部校尉;
    三是着晋二部副校尉单于昃昝为三部校尉;
    四是着晋一部军侯乔子功为一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一部一屯军侯;
    五是着晋二部军侯张侯为二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二部一屯军侯;
    六是着晋三部军侯定佐博为三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三部一屯军侯;
    七是着晋四部军侯张斋为四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四部一屯军侯;
    八是着晋五部军侯忠强为五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五部一屯军侯;
    九是着晋六部军侯李非为六部副校尉,同时仍兼任六部一屯军侯。
    接着,永嘉先生公布了两项郡衙人事任命:
    一是任命钱丰为张掖郡主簿,主管全郡钱粮。免去马廷鸾主簿职务,着力张掖书院建设。
    二是任命高何齐为五部督邮曹掾,免去乐熹五部督邮曹掾职务。
    人事任命宣读完毕,马腾说道:“今日,我们张掖人事上有一个大的调整。
    这次,我们推出了一个都尉、两个县令、三个县丞,皇上和朝庭都如数照复。
    从这点来看,皇上和朝庭对我们张掖还是很看重的。
    据我所知,象这一类官职,一般都是朝庭直接委派,从当地产生的少之又少;
    地方官可以向朝庭举荐人才,但能这么快全部批复的,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皇上和朝庭对我们这么器重,我们以后更要兢兢业业,不负皇上和朝庭的圣恩才是。
    这次推出的这些人选,都是反复酝酿,多方考虑,并征求了许多相关人士的意见。
    这些推出的人选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但这并不说明未能推出的人就是不优秀的。
    我的考虑是,但凡有一个空缺,我们都要尽全力向皇上和朝庭争取,在人选上,要首先选用表现最佳、最易为上钦准的人选。
    这里面有许多道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们刚来张掖的时候,人才奇缺,经过这半年的努力,我们积蓄了一些人才,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一些人才。
    今后,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些人才到他合适的岗位上去,使人尽其材,物尽其用。
    在这里,推举的人不要太过高兴,以致得意忘形。
    要知道,新的岗位有新的要求、新的使命,你若是干得好了,自然大家都好;
    若是不尽职履责,出了差池,到时候我就是想维护你也不可能。
    所以,新上任的人员要抱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积极作为,把份内的事情办好。
    在这里,大家不要有攀比、甚至是失落的想法:为什么要选他,而不选我?我哪一点比他差?
    我说了,有些人选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象这次的张掖属国都尉的人选,其实最合适的是长史刘天保,但为什么没有推荐?
    主要是我有别的想法,今天在这里也可以和大家交一下底,我准备明年派天保兄出使骊轩国。
    若是这次推荐了属国都尉,那明年之行就难以落实,起码是不合通例。
    象单于昃央,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所建功劳,都不在钦仁兄之下,有些还要高出钦仁兄,但为什么没有推荐?
    主要是吃了我的亏,因为他是我的大舅哥嘛!虽说内举不避亲,但适当避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象石山兄、庞道兄,作战勇敢,建功颇多,为什么没有推荐?
    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是本地人,而按照朝庭的有关规定,本地是不能在当地任职的,就是报了也是白报,朝庭的制度我们是不能违背的。
    象我,是个例外,那是刺史孟大人的主张,朝庭也照准了。
    但他是老资格,又与朝庭要员关系深厚,我们就不能冒这个险。
    人事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一击不中,在朝庭方面就失了信用,有司对我们也会有了看法,这对我们今后的人事布局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有时候我们宁可不推,只要一推就争取必中,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利益最大化,才能把一个个人材推荐出去,人员才能流动起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人材只要能流动起来,一个地方的政局就活了,每个人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若是有了一个空缺,大家眼睛都盯着,劲往一处使,都想借此迈过这个门槛儿,那势必会大家都挤在一起,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谁也通不过。
    大家想一想,这是谁的损失?这是大家共同的损失!
    我们初来乍来,时间不过一年,况且大家都还年轻,今后机会有的是。这一点,请大家相信我。“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