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做绝
让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是,迦延竟然在很久以前就就在西方教主本师如来口中得知自己有此一劫,只有过了劫数才能得成正果,而一年前太阿金船去往正西弇州,途中望仙阁一位大人物去灵鹫山讨了个人情,用佛门的八宝功德池为其座下几个弟子重塑了元神,事后迦延就留下了一颗本命舍利,跟着太阿金船来到了东南神州,目的就是想要主动应劫。佛门的八宝功德池王离也有所耳闻,此物和七宝千叶金莲乃是佛门两大逆天神物,只要有一丝神魂尚存,就能令其起死回生,这也正是迦延之前跟钟师兄斗法时一副敷衍模样的底气所在,可惜他不知道王离祭炼出了魇邪人偶。
沉默片刻,王离再度查看起枭阳的记忆,这一看,整个人立刻就发起了呆。
“师兄就不担心么?”
吕青华看了一眼王离,冲着钟士季问道。
“我为什么要担心?”
钟士季伸手一招,远处虚空中的巨掌抓着一盏金灯和大团金色火焰飞快的钻进了宝塔,反问道:“之前那和尚活着的时候尚不能度化王师弟,现在人都死了,连轮回都不可能,难到你觉他会被些许体悟心得就迷了心窍不成?”
“师兄是不是太过自信了?”
吕青华眉头一皱,道:“那和尚一身修为境界本比你我两人略胜一筹,不仅已经度过了天人五衰,更是修成了佛门过去、现在、未来三相舍利,距离大罗只差临门一脚,如果不是脑子发昏把一颗舍利练成了功德金莲,恐怕师弟的那件奇宝刚才未必能够将其咒杀,王师弟现在刚刚才凝煞,你确定他能承受得住迦延和尚毕生所悟的心神冲击?”
钟士季摇摇头,不置可否地说道:“他当然承受不住。”
吕青华神情一怔,道:“那你为何......”
“秦宏和吴玉现在已经到了正东阳州了吧。”
钟士季突然话题一转打断他说道。
吕青华面上闪过疑惑,点头道:“他们两个和炼宝阁的弟子搭乘宗门的璇羽飞舟一起出山,算算时间,应该快到了。”
钟士季问道:“他们上山后,你有没有问过他们,踏上修行长生路,他们的父母会死,亲朋会死,挚爱会死,仇敌会死,最后唯有自己独望天地,到那时他们会如何看待自己?”
“我还没问,按规矩得等他们凝丹成为真传弟子后才问。”
吕青华说完就目光一动,问道:“你问过王师弟了?他的答案是什么?是不是也跟我们当初一样困顿难解?”
钟士季眼角一抽,道:“什么叫我们当初一样困顿难解,本人明明只花了一晚上的功夫就作出了回答,而你却窝在静室里闷了半个月才交出答案。”
吕青华脸色一黑,随后语气一转,道:“可我听说慧玄师叔好像对师兄的回答并不满意啊,你当初怎么回答来着,好像是.....”
“你肯定听错了,我师尊他对我的回答满意得很,咳咳~我们还是说王师弟吧,你可知他怎么回答的?”
钟士季说完看了一眼角落焦虺,后者神情一僵,立刻化作一条红线遁入了王离腰间的铁牌里。
吕青华面色一正,道:“你先告诉我他花了多久时间作出回答的。”
钟士季淡笑道:“我问完他马上就回答了。”
“什么?”
吕青华一惊,道:“那王师弟怎回答的?”
钟士季答道:“他说不知道。”
“不知道?”
吕青华怔了征,目光看向王离,恰巧王离这时候也醒了过来,视线正好跟他对上,见他眼神有些奇怪,心中不由有些疑惑,但随后摸出了之前得到的两张请柬递了出去,开口道:“两位师兄,我想把迦延和尚的心得体悟拿去太阿金船上去做交易,你们觉得怎么样?”
钟士季和吕青华顿时眼睛一亮,随后又听王离说拿着他给的请柬上船能够享受五折优惠时,更是放声大笑。
片刻过后,三人驾着飞舟出了太虚如意门,太阿金船依然停在天上,他们刚一出来,望仙阁的那两位阁主马上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其中男子手托一朵拳头大小的七彩莲花,冲着王离温和道:“这是迦延菩萨下船之前托付本阁交予尊客的一件谢礼。”
说完,手上的七彩莲花缓缓飘到了王离面前。
“这便是舍身功德莲?”
王离道了声谢,抬手将莲花接过,一边打量,一边开口说道:“我和两位师兄打算继续在太阿金船上游览一番,不知贵阁是否欢迎。”
男子却笑容不改,道:“自然是欢迎之至!请尊客上船!”
话音落下,人就让到了一边。
王离点点头,将莲花收进紫府,随后三人脚下的飞舟就往金船靠了过去。
等他们登船之后,男子立刻收齐了笑容,旁边女子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哥,母亲刚才发信说迦延菩萨已经入寂,这是真的么?”
男子轻轻点头,肃声道:“没错,母亲说普光如来想从本阁打听迦延菩萨是跟和人交手,特意发信警告我们,无论是谁向我们询问,都不准透露那几位客官的信息,我已经将负责和那位客官联系的管事相关记忆抹去了。”
“八宝功德池和七宝千叶金莲都没能保住迦延菩萨,穹霄宗当真厉害。”
女子叹了口气,蹙起眉头,说道:“不过要不是碧虚子师伯欠了灵鹫山人情,我们也不会遇到这种意外,希望那几位客官说话算话,不然这件事要是传了出去,以后我们望仙阁的名声可就都保不住了。”
男子一脸镇定地道:“小妹放心,穹霄宗乃是上古大派,传承比佛门还要悠久,他们不会出尔反尔的。”
一盏茶过后。
太阿金船上,望仙阁的两位阁主急匆匆的来到了修士自由交易高楼内的最高层,他们此时也换了一副容貌,挤开一群修士之后,他们看到了一个端坐蒲团上的年轻道人,身前立有一杆长幡,上面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