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黑发之上,那细红绳编织出来的简陋同心结安静铺陈,尾端流苏揉进发丝间,千年艳丽如往昔。作者有话要说:
是之前想写的一个梗,简单写一写QAQ。
第100章 番外六
※天才之名
陈亦泽很早就和谢相知有过交集——他曾参加的CMO决赛命题人,就是这位少年时便在国际数学界声名鹊起的天才数学家。
那张决赛卷子,以魔鬼级难度和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将几乎全部前来参加CMO的天才们的意气风发斩于马下,唯有陈亦泽一人以126分的满分成绩独领风骚,剑走偏锋的解题思路引起不少国内数学大拿的关注,甚至有知名数学系教授早早给他递去橄榄枝,等他拜入门下。
但他没有等到他想要的那一根橄榄枝——当时谢相知正在柏林参加一个数学研讨会,得知有人拿了他的满分还是在年后,一个与他交好的教授顺便提了一句。
谢相知当时听完,眼尾笑意淡薄,点点头:“和我应当是会合得来。”
第二年七月,陈亦泽代表国家出征IMO,再一次斩获满分金牌,因在赛场上论证出一个小有名气的数学猜想而引起不小震动。
他还不到十八岁,就和当年的谢相知一样,他必定会在国际数学界大放光彩,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注定是一个属于天才的时代。
陈亦泽在颁奖台上直言谢相知是他最倾慕的数学家。
倾慕,这是一个微妙的词语。
后来者撰写他们的传记,查找资料时发现这个小小的细节,不由得感慨,原来冥冥之中一切有迹可循。
有记者在这件事之后特意采访了谢相知,问他对这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天才,数学上的后辈有什么看法。
谢相知在镁光灯下的秾丽眉目熠熠生辉,他轻轻笑了笑,慢条斯理开口:“我等他,与我并肩。”
这句话被当时数学界认为是谢相知对陈亦泽的认可,认为陈亦泽其人的天赋可以与谢相知相比。
而这一年,谢相知拿下菲尔兹奖,成为数学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天才之名闪耀全世界。
他们仍然没有见过一面。
同年,陈亦泽进入谢相知任职的大学就读本科数学系。谢相知当时教授大三一个班级,与陈亦泽本来该毫无交集,但是教授陈亦泽所在班级的老师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由谢相知代课一个月。
第一堂课结束之后,陈亦泽走到讲台上,温声微笑:“教授,您好。”
“我是陈亦泽。”
同时代两个不世出的天才终于碰面,这个画面被班级里的同学拍摄下来,后来作为两位数学家生平传记的封面出现在大众面前——没错,他们出现在同一本传记上。
谢相知慢慢地扬起一个微笑,狭长眼尾挑起一点意味不明的神采。
“我知道你。”
一个月的代课期结束,谢相知和大一的学生们告别,这让曾经在高中时代也被称为天才的学生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大佬讲的深入浅出,但是一节课讲过的知识点简直能挤爆他们的脑袋,而且大佬布置的作业,没有真正融会贯通根本就无从下笔。整个班级能跟上谢相知思维的估计只有另一位让人仰望的大佬。
这位可是下了课之后还能拿着他们听不懂的问题去和大佬交流的天才!
实际上陈亦泽只是想多和谢相知相处。
谢相知离开前最后单独给他留了一道题,既类似代数学,也混合密码学的部分知识,比他当年在CMO决赛上做的那道题还要难上数倍。
陈亦泽开始漫漫解谜之路,同宿舍的学生看到他这么废寝忘食的学习,不由得瞠目结舌。
果然,人家厉害不是没有道理的。
陈亦泽的任课老师回来后问及班级学生状况,和谢相知交谈之间一来二去就不由得再一次提及到陈亦泽。
“是个好苗子,等他报了研究生我肯定要把他收到门下,到时候你可别和我抢啊。”
他说着又有点担心,“诶,这孩子当初不是说过什么仰慕你之类的话吗?我怕他是拿你当偶像,非你门下不入'啊!”
谢相知笑吟吟地回应,眼神有些复杂:“他不会成为我的学生。”
“那得提前和他说一声,省得他白白报了你的研究生。不过陈亦泽也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干什么不收入门下?”
“因为不合适。”
任课老师只当他已经问过陈亦泽,两人研究的领域分支差的远,所以才说不合适,高高兴兴走了。
半个月之后,陈亦泽出现在谢相知所居住的房子门口,温和安静地等他回来。
“谢教授,那道题的答案我解出来了。”
谢相知点点头,开门,邀请他进去。
陈亦泽出现在这里,他就知道他已经解出来了答案,因为那道题的答案,最后解出来就是他的居住地址。
当天,同时代数学界未来最出名的两个天才滚到了一张床上。
……
“教授,你还记得那年你出的的CMO试卷吗?只有我一个人全部做出来了和你给出来的解法一模一样的答案。只有我才是这世界上真真正正完全了解你思维的人。”
谢相知给出来的解法都是步骤最简单却也最需要剑走偏锋的,大多学生都喜欢稳妥,很难想到谢相知的那种思维。陈亦泽某种意义上说的没有错,只有他,才是最理解谢相知思绪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