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北元动荡(二)
北元境内,换帝的呼声逐渐高昂,大部分的北元人都希望能够换掉自己的帝王,换掉自己的君主,这么多年过去,北元的领土再不断地缩小,战事不断,民不聊生,连百姓的安居乐业都无法保证,让不少的北元人对北元的政府失去了信心,这北元的政府已经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政府,反倒是显得窝囊了不少,并且近年来,天元大帝宣政总是和文武百官隔着一层帘子,让官员们很是不满,觉得天元大帝对他们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视。身为工具人,军师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官员和百姓,毕竟知道真相的只有少数的几个将领们,就连当初参战的士兵,都不清楚天元大帝中途换人了。
“军师,实在是不行我们就上演一出苦肉计,我们上演一出驾崩的戏码,让大殿下成为真正的可汗继承人,咱们也能够名正言顺地退居二线了。”有士官对军师说道,然而,他们也不知道这位大殿下能不能坐上可汗的位置,能不能完成管理北元的大任,北元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不亚于大明的神圣朝代,他们并不希望北元就这么葬送在他们的手中,眼下,内忧外患,大明时不时进攻他们的领土,而内部也有声音想要将天元大帝从皇位上赶下来,北元政府着实失去了先前的统治力。“驾崩吗?不是不行,可是我突然驾崩,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啊,不知道该如何和百姓以及官员们交代!”说罢,军师同样有些对不起天元大帝,他现在代表的正是天元大帝,却要着手天元大帝的驾崩,天元大帝何须人?名正言顺的北元帝皇,人还在大明做间谍,北方却给他安排了一个驾崩的名号。
“这不是好办吗?最近你都是垂帘听政,我们只需要放出消息,你身患疟疾,并不希望自己传染给文武官员,他们就不会造反了,我也早早地和那些知道可汗已经离开大元官士兵打过招呼了,他们也说了不会破坏这一次的驾崩仪式,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元啊!”士官出谋划策,身为士官,在出谋划策的本领上却超过了这名军师,也难怪,这名军师最近被政事给冲昏了头脑,他头一回当皇帝,一当还是五年,没有任何人教导过他要如何应对有奏文的情况发生,也没有人告诉过他该如何当好可汗,少了天元大帝,他用五年的时间适应,却没有任何的改变,五年的时间过去,北元在他的管理下越来越糟糕。
北元国都内,身为天元大帝的长子,也是整个北元的大皇子,这不过十五岁的少年呆呆地听着太监传来的消息,天元大帝驾崩的消息让他震惊,甚至让整个北元的官场震惊,还在清晨,这天元大帝还批阅奏折,怎么到了下午就突然暴毙身亡?
皇子们惊讶,他们年岁不大,这一批皇子并不算是天元大帝最大的孩子们,然而,比他们年长的兄长们几乎都早夭了,这名十五岁的皇子如今是年岁最大的皇子,听闻消息,清秀的少年脸庞露出了一些兴奋,他并未沉浸在天元大帝的离世之中,反倒是期待皇位的更迭究竟会花落谁家,天元大帝上台之后,剥削了所有的亲戚的权力,只剩下他一脉独大,皇位的继承人怎么想都是这几个皇子之间竞争,并且,皇子们对天元大帝没有任何的好感,多年来,他们的父皇,北元的可汗田园大袋对他们的探望烧纸哟苏豪,在皇子们看俩,自己的父亲对他们根本救没有所谓的关怀,他们缺少的是父爱,这种本需要弥补的情感却因为天元大帝的驾崩而烟消云散。
驾崩的消息传满了整个北元,一时间,就连大明的探子也得知了天元大帝驾崩的消息,帝王驾崩,是一件大事,别看大明政府不愿意承认北元的存在,探子们还是对这位君王产生了惋惜,毕竟,天元大帝若是没有发明出左轮枪,马三保也不愿意多制作几把ak,那时候大明攻下那些城池的速度显然会放缓多少,现在可就不是一个行省即将被大明拿下来。
翌日,得知天元大帝驾崩的消息,朱元璋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反复询问上报消息的探子消息的真实性。
“陛下,我怎么敢欺骗你呢?整个北元可都传着这个消息,那个天元大帝真的驾崩了,就连皇子们也在争夺可汗的位置了,小的不敢有任何的隐瞒,这可都是北元境内自己传来的消息。”传来消息的探子说道。
“这等振奋人心的消息,还是需要传给整个南京城的百姓,安排起来,应天日报一定要头条新闻,一定要抢在棣儿的报社之前!”朱元璋激动地对那名探子说道,这名探子同样还有一个职位,就是应天日报的编辑之一,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应天日报已经开始宣传天元大帝驾崩的消息,消息在南京城内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元大人的耳朵内。
“北元那边搞什么东西?怎么还有这种假消息传出来?这不是活的好好地吗?到时候一定要处死那名军师!连个替身都做不来!”元大人尚未开口,在他身边的黑衣护卫说道,很是气愤,他看向元大人的眼神倒是很是恭敬。
“权倾朝野,自然也有不少野心家,他这么做倒是挺不错的选择,急流勇退,方能保全自身,只是不知道,那些身怀异心的老家伙会选择哪个殿下成为接班人,我相信,朝廷官场内,有不少的声音,他们都会推举自己欣赏的殿下,我早就知道了,那些家伙故意和皇子们玩的很近,甚至主动请缨教导皇子们,就是为了将他们拿捏在自己的手中,待得我回去了,我
不会收拾那个军师,但是我会收拾的,是那些吃着我给的俸禄的老家伙,先看着吧,看看是何人能够坐上大元可汗的位置。”元大人看着报纸,饶有兴趣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