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牟明 > 第365章 转机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5章 转机

    感慨完毕的曹吉祥不敢耽搁,仍旧尾随粪车车队走了一段路,然后找了个小巷蹿了进去,疾行到巷子另一侧,取下围住口鼻的布条,掸掸身上浮尘,正待从容走将出去,不妨身后伸过一只大手,将他口鼻捂住,随后整个身子被人拖进了小巷。
    周秦川哭笑不得地坐在会同馆内的一间静室之中,周围有苏、秦二女,还有赵子桐、李漆、杭敏和耿彪等人,俱都披麻戴孝。
    孙太后大行归天,举国哀悼,他们虽是番邦使臣,也得入乡随俗,给那老虔婆当几天孝子贤孙。
    昨夜仁寿宫的巨变,大大出乎周秦川意料,从宫中传出的消息来看,孙太后死于小解出血不止。
    他实在没有料到,那个动过手脚的方子,能这么快就展现如许威力。
    在后世,因关木通等药材之中所含的马兜铃酸而导致肾衰竭致死的病例,从数年到数个月不等,但都没有这么快的。
    这只能说明孙太后本身就有隐疾,只是被关木通给催发了,可其他人不这么想。
    如此也好,想必今后很长一段时日,已经知道药方的太医院,都不敢轻易使用这个方子了,周秦川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毕竟关木通要比木通便宜些,药性上差别又不大,这个时代又难以说清楚马兜铃酸的存在。
    长此以往,关木通必将鸠占鹊巢,取代木通,成为龙胆泻肝汤的用药。
    与其让此药荼毒病患,还不如让此方就此湮没得好,反正龙胆泻肝汤的替方又不是没有。
    除了杭敏,其他人都隐约知道点内情,此时看周秦川的眼神都有些惊惧。
    想想看,那副汤药在经过孙安和太医院的多方验证之后,都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却仍然把孙太后给药死了。
    一个方子,开始能治病,以遮人耳目,然后再取人性命,想想都可怖可畏。
    周秦川不通医术,也不知死因到底是不是肾衰,不过目的达到就行。
    本来他还想着既然开设椎场和税关的反对声强烈,那朝贡完了就回关西,先小规模地试行一下,一年半载之后,等孙太后因病故去,再来争取此事。
    没想到那老虔婆这一死,事情又有了转机。
    “诸位,孙太后已殒,咱们是不是该聊一聊,如何让朝廷同意在沙洲开设椎场了?”周秦川清了清嗓子问道。
    “对对对。”众人如梦初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话来。
    看着大伙儿眼中仍旧有些惊惧的目光,周秦川颇为无奈,看来自己在他们心中是心狠手辣、算无遗策的毒士了。
    也罢,让人惧怕也是御下的手段之一,只要他们不因此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看法就成。
    且看幼蓉和秦琪,她们二人眼中虽然也有些惊惧,但更多的是欣赏和敬佩,这就挺好。
    “于谦于大人的回信已经送到朝廷了,本来陛下还担心朝贡迫在眼前,时日不多,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儿,真是世事难料啊。”
    杭敏感叹道,他对周秦川等人这段时日如何行事不太清楚,只庆幸开设椎场一事又有了磋商的时机,若孙太后不死,那朝贡完了关西诸卫和西域诸国就得回去,确实没有谈判的工夫。
    “那是,”赵子桐嘿嘿笑道,“如今又多出了四十九天,咱们可从容商讨。”
    “杭二兄,陛下和于大人意下如何?”周秦川也不废话,单刀直入地问道。
    “总体上同意在沙洲开设椎场,瓦剌卫负责筹措椎场衙门也成,主要就是……”
    “主要就是我等上缴的钱粮问题了罢?”周秦川笑着插话。
    “正是。”杭敏稍稍有些意外,周秦川能如此敏锐地察觉到问题所在。
    “既是钱粮问题就不是什么大问题,说白了,无非各家份额的多寡罢了,咱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谈。
    杭二兄,看这模样,你如今算是朝廷的全权代表咯?”
    “也谈不上什么全权代表。”杭敏答道,“无非是和你们更熟悉些,能在朝廷和瓦剌卫之间起个桥梁作用,更多的,还是得由朝廷和陛下决断,我最多传递点消息罢了。”
    “杭大人,咱们都这么熟了,又都是为太子殿下效命,你能不能替咱们瓦剌卫说说好话,要不,透露点内幕也成?”赵子桐开始拉关系。
    “你高看我了,赵兄。”杭敏苦笑,“陛下虽然宽厚,但底限却不会退让,别说是我,就是小妹在大事上对他的影响力也有限,至于内幕,我在京师的时日比你们多不了多少,知道的也很有限。”
    “不过,我若能帮得上忙,自是当仁不让。”见赵子桐有些失望,杭敏又赶紧补充。
    “有你这句话就成,杭二兄,不知朝廷意欲如何?”周秦川发问。
    “是这样的,主要是户部的要求,当然了,陛下的内库也有需要……”
    杭敏侃侃而谈,拉开了沙洲椎场谈判的序幕,他需要将商讨内容转告景泰帝和朝廷,周秦川他们同样如此,也得召集关西诸卫和西域诸国另行磋商。
    双方内部其实都还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全部聚在一起其实并不合适,只能各自选出代表,交换意见后再在内部商讨。
    这等琐碎事宜,周秦川自是没有什么耐心,大都交给了赵子桐和苏幼蓉去做,他只负责出点子,把控大势,美其名曰高屋建瓴。
    关西七卫和西域诸国在得知除了要开设椎场,重建丝绸之路外,还可以自行组建椎场衙门,共享抽取的交易赋税,全都激动了。
    若能成事,大伙儿所得就不仅仅是贩卖货物的收益了,丝绸之路未来可期,沙洲迟早能成为大明西北重镇,乃至中西亚的贸易中心,赋税之厚,不可想象。
    为了争取椎场衙门——周秦川称之为税关——的份额,前来朝贡的各部、各国先争了个不亦乐乎。
    倒不是周秦川心善,不愿独霸税关利益,此事他要是不提,或者提了不把好处分润出去,其余人等也拿他没法,毕竟瓦剌卫拳头大,又与明廷和明皇室相善,椎场还开在瓦剌卫的地盘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