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卫大将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卫大将军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春正月十三,未时三刻。
    麟德元年年底,薛氏软禁禅堂,标志薛氏集团,彻底土崩瓦解。集团各骨干,该杀的斩首,该流的长流,该贬的罢黜。总之一句话,树倒猢狲散。大清洗的结果,那是骇人听闻,五十余家涉案,八百余人牵连。
    李九登基伊始,截至今时今日,共三次大清洗。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伏诛,薛氏集团倒武。后面两次清洗,武康穿针引线,敬宗推波助澜,戊戌合流是导演。
    如果条件允许,李九想写本书,忠犬武康的故事。忠实的咬人狗,帮朕肃清政敌,加强中央集权,作出了卓越贡献。如此忠臣良将,必须加官进爵,于是颁布诏书。
    今天使者登门,武家摆出香案,恭敬聆听诏书。李九确实大方,诏令武康检校,左戎卫大将军。原来担此职的,是杜君绰将军,两年前去世了,一直没有增补。
    诏书同时表示,对他的官职位,重新作出调整。免去宣威将军,加冠军大将军,正三品武散官。延续坑人本色,无论兼职多少,只拿一份俸禄,正三品的待遇。
    现在的官职是:左奉宸卫大将军,检校左戎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知羽林训练事,知内侍监事,冠军大将军。太子右崇掖卫率,上柱国楚国公。
    刚逾而立之年,三个陆军上将,一个陆军中将。外加顶级勋爵,新星冉冉升起,武家炙手可热。在众多官职中,只有两个正职,左奉宸大将军,太子右崇掖率。其余都是兼职,用来吓人罢了,也就那么回事。
    诏书颁布之后,没有高兴几天,又有了新段子。坊间风言风语,给他起了绰号,三左将武宦官。因为内侍监,管理阉人和宫婢,多由宦官担任。他知内侍监事,就是宦官统领,外加家中无子,被嘲讽为阉人。
    小晴又气哭了,也没心情庆祝,整天愁眉苦脸。武康恨的牙疼,这些芊芊学子,貌似过分了吧。没杀你家的人,没吃你的粮食,嘲讽我做什么,都是吃饱撑的?
    懒得搭理他们,嘴在别人身上,他没能力缝上。上元假期结束,去司戎领文书,与姜恪聊很多。他是姜维后裔,秦州上邽人氏,也是个官二代。曾随契苾何力,安抚铁勒九姓,同样战功彪炳。
    原司戎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是薛氏集团骨干,去年被流岭南。李九让其接班,他也十分健谈,语气没有疏离。武康心知肚明,此人野心勃勃,也想竞争宰相。
    现在宰相紧缺,李勣远离朝政,实质上的宰相,仅仅只有四人:太子少师许敬宗,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检校左相窦德玄。处理大唐军政,明显捉襟见肘,所以他有想法。
    武康窃以为,他的资历够,说话也讨人喜,于是婉言回应。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告知皇后,给你美言几句。姜恪眉开眼笑,态度更加殷勤,甚至称兄道弟。
    走完入职流程,带着司戎公文,以及皇帝诏书,去西大内南衙,接手左戎卫署。所谓的左戎卫,曾是左领军卫,南衙十六卫之一。最高长官大将军,次级长官将军,从三品共两人。
    再往下是长史,掌管诸曹之事,然后录事参军,负责监察诸曹。设四曹参军,骑曹和胄曹,仓曹和兵曹。主管战马铠甲,粮仓和兵员等,是文职军事长官。
    常备军事力量,是下辖的翊卫,长官为中郎将。左右两个郎将,翊卫录事一人,兵曹参军一人。共有五个团,每团两百人,长官为校尉。每团两个旅,每旅一百人,长官为旅帅。
    每旅两个队,每队五十人,设队正队副。每队五个火,每火十卫士,设火长一名。左戎卫的翊卫,军事力量千人,类似于折冲府,却比折冲高级,可称为中央军。
    翊卫全部士兵,都是官僚子弟,都是官二三代。南衙十六卫中,除了左右奉宸卫,以及左右监门卫,其他十二卫,都下辖着翊卫。翊卫驻扎皇城,各大城门宫殿,保护皇帝安全,可称南衙禁军。
    遥想显庆五年,许州演武现场,武康大展神通,连败羽林勇士。李九受了刺激,从南衙翊卫中,甄选精锐士兵,补充左右羽林。所以时至今日,精锐都在羽林,翊卫已经没落。
    另外南衙诸卫,除了卫宿皇城,还要拱卫京师,区域职责不同。左右卫,总领宫廷警卫;左右武卫,京师南面警卫;左右骁卫,京师北面警卫;左右武威卫,京师东面警卫;左右戎卫,京师西面警卫。
    左右金吾卫,负责街道巡逻;左右奉宸卫,御前带刀侍卫;左右监门卫,负责诸门进出;左右羽林军,负责皇宫安全。太子十卫率,类似十六卫,负责保护东宫。
    其中左右奉宸卫,以及左右羽林军,负责宫廷巡逻。类似于督导队,明着暗着监视,南衙诸卫禁军。如果发现猫腻,有不正常情况,直接报告皇帝。
    除奉宸卫监门卫,崇掖卫和奉裕卫,其余南衙诸卫,其余东宫诸卫,都遥领折冲府。左右卫领的最多,各领五十折冲府,左戎卫只领二十。京城四面八方,军府轮番宿卫,称之为上番。
    戎卫负责城西,武康去巡查时,竟然造成轰动。今年来上番的,竟然有东阳府,是婺州折冲府。大唐军事力量,举关中临四方,偌大的江南道,只有七支折冲府。婺州的早就裁撤,什么时候重建的?
    东阳折冲府卫士,都是婺州民兵,当年灭陈硕真,就是他们完成的。东阳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都是民兵长官。包括普通士兵,全都认识武康,所以彻底炸锅。
    就像狂热粉丝,见到挚爱明星,个个兴奋异常。紧紧的围拢他,有说不完的话,有的递来米糕,有的嘘寒问暖,有的热泪盈眶。场面太过热烈,吓的其余府兵,一时如临大敌,以为是炸营了。
    武康差点哭了,热情洋溢演讲,同志们辛苦啦。离开婺州八年,整个江浙地区,还有哥的传说。积累心头的阴霾,自然而然消散,心被兴奋填满。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恨你,就有多少人爱你。
    尝到了甜头,隔三差五来这,与老乡联络感情,生活也算和谐。到了二月初三,收到朝廷命令,李九巡幸东都。早在预料之中,媚娘曾经说过,今年封禅泰山,自然要去东边。
    估计两年之内,都会呆在洛阳,最好暂时搬家。于是吩咐钱顺,率领婺倭两营,带着全家老少,先行赶往洛阳。本人留在长安,整天都在忙碌,视察安保工作,整理戎卫仪仗。
    二月初十辰时,圣驾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保安头目武康,穿着黄金战甲,背着千牛御刀。武装到了牙齿,驾驭斗骢烈马,护卫玉辂旁边。
    李九夫妻两个,貌似心情不错,还在打情骂俏,老脸都不要了。媚娘挺着肚子,双手轻轻抚摸,满是母性光辉。如果没有记错,这是他们两个,最后一个孩子。
    临近中午时分,打开车帘透气,李九瞅瞅武康,嗤笑几声调侃:“爱卿不必紧张,官道早就修缮,座椅改造过了,玉辂也很稳当。我是孩子父亲,比你这个舅舅,要上心百倍呀。”
    媚娘心情很好,故作嗔怒道:“康郎太偏心,孩子还没来,就送各种玩具,都是亲手制造。其余四个外甥,你都不闻不问,弘儿贤儿他们,已经颇有微词。”
    这个必须偏心,那些个臭小子,年纪小城府深,懒得搭理他们。媚娘眨眨眼,煞有介事道:“当初怀旭伦时,康郎言辞凿凿,说肯定是皇子。那你现在说说,阿姊肚子里的,皇子还是皇女?”
    李九也来了兴趣,握着媚娘的手,投来戏谑眼神。武康老神在在,装腔作势掐算,摇头晃脑的说:“臣有七成把握,她是个小公主。臣要恭贺陛下,有子有女方为好,子女满堂才是真。”
    马屁拍的舒服,李九十分受用,忽然轻叹口气:“如果是女子,那再好不过,我们夫妻俩,孕育有四子,就差个女子。同时我坚信,是安定回来了,她舍不得我们。”
    气氛瞬间尴尬,武康暗暗吐槽,你个杀千刀的,会不会说话啊,哪壶不开提哪壶。媚娘情绪低落,手抚凸起小腹,轻叹息柔声道:“如果安定回来,乳名就叫令月,陛下以为如何?”
    李九不假思索,随口引经据典,说这个名字好。它出自礼记,令月吉日加元服,令者吉皆善也。武康瞠目结舌,李令月这名字,再熟悉不过啊。余光扫视媚娘,你是故意的吗,收到戏谑眼神,她就是故意的。
    上辈子的闺蜜,身高刚一米六,体重八十公斤,肉乎乎的胖脸。大学整整四年,都在倒追武康,狗皮膏药似的。也是个小富婆,请他吃饭逛街,请他周游世界。
    也是个小神棍,带他旅游的地方,都是古代遗址。诸如去蒙古国,杭爱山博物馆,参观屠杀万人坑。去吉尔吉斯斯坦,安西都护府遗址;韩国各个地方,诸如鸭绿江边,参观战场遗址。
    有次青海旅游,放着景区不去,来到无名河边。光脚站在岸边,望着河岸发呆,足足两个小时。突然抱住武康,哭的稀里哗啦,说些奇怪的话:千万别做傻事,无论发生什么,都爱爱惜生命,千万别学项羽。
    当时就懵了,学项羽什么,乌江自刎吗,没那么壮烈。后来魂穿大唐,经常会想起她,和媚娘闲聊时,常常会提起她。媚娘想让公主,也叫这么名字,到底什么意思?
    感觉有阴谋,百思不得解,懒得多费脑子,有时间问问她。旅途比较无聊,媚娘身子又重,速度放的很慢,每天走五十里。长安距离洛阳,大约七百余里,走了整半个月。
    二月二十五日,到达东都洛阳,车驾入上林苑。它在洛阳西边,最大的皇家园林,李九住的宫殿,是苑西合璧宫。宫中警卫工作,左右羽林接手,亲勋三府协助。
    武康开始忙碌,排查整个园林,扫除安全隐患。连壁殿的安保,左羽林军负责,布置重兵把守,亲自带队巡逻。陪着两位大佬,在宫苑里散步,打发无聊时间。
    按照朝廷惯例,李九发放福利,命令宪台御史,处理京师诸司,雍洛两州囚犯。三月十二辰时,合璧宫连壁殿内,李九召集重臣,召开临时朝会。
    先放重磅消息,司戎太常伯姜恪,兼同东西台三品,新的宰相诞生。姜恪感激涕零,向皇帝表忠心,愿效犬马之劳。同时不着声色,投来感激眼神,武兄弟辛苦啦,他日必有厚报。
    武康穿着常服,坐在武官班底,眼观鼻鼻观心。不用感谢我,你能做宰相,是因为功勋。媚娘的耳边风,作用其实不大,李九让你管司戎,已有拜相之意。
    朝会继续进行,李九淡淡开口:“离开京师之前,太子李弘上表,请求朝廷遣使,黔州承乾故居,收葬李忠骸骨。太子性情忠厚,我想准其所请,诸卿以为如何?”
    李忠大逆不道,按照朝廷惯例,要斩首弃市的。像上官仪那样,没人黑他收尸,尸体遗弃城外,成为野狗美餐。曝尸荒野三天,武康假惺惺的,派倭营却收尸。
    找个地方安葬,哪知被人弹劾,好心没好报啊。幸亏李九大度,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勉励几句。李忠可是主犯,没人奏请收尸,不得不说李弘,心地确实善良。
    话题已经抛出,许敬宗先出列,大赞李弘宽厚,首先表示附议。其他朝臣附和,不停的拍马屁,都在称赞李弘。李九满意点头,开始下个话题:“正月吐蕃所请,实在大过荒谬,我想遣使拒绝,诸卿以为如何?”
    正月二十四日,吐蕃遣使入见,请唐帝国允许,和吐浑谷和解。还请朝廷批准,吐蕃在赤水地,即黄河源头游牧。关于吐蕃问题,武康暗暗叹气,纵观现今局势,两国必有大战。
    吐蕃地处青藏,其气候环境,生产力水平,人口基数等。种种条件决定,他们若要发展,必须走出高原,拓展国土疆域,从而以战养战。以禄东赞为首的,吐蕃的决策层,把攻略吐浑谷,定为战略目标。
    从贞观年开始,到如今麟德年,整整二十三年,都在打吐浑谷。终在龙朔三年,他们得偿所愿,占领了吐浑谷。朝廷派苏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西陲抵御吐蕃。
    他们如此执着,武康表示理解,吐蕃若出高原,只能冲出青海。青藏高原南边,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山南边的印度,此刻一盘散沙,没有啥战斗力。
    但他们有核武器,自然气候湿热,高原人难忍受。吐蕃至少两次,翻过喜马拉雅山,入侵印度半岛。贞观时王玄策,就是借吐蕃兵,灭掉印度三国。
    可惜没有卵用,印度湿热气候,阻断吐蕃大军。南进道路被阻,若是向东出兵,出剑南奔四川,也是不可能的。那有横断山脉,是天然的屏障,不能大规模行军。
    举个例子说明,中国解放西藏时,飞机和汽车运输,部队也多次断粮,何况此时吐蕃?东进道路被阻,向西翻昆仑山,挥师染指西域,也是不现实的。战线拉的太长,受制于补给线,不能大兵团作战。
    只有向北出击,以吐浑谷为基地,染指河西走廊。所以说吐浑谷,是河西走廊的,战略缓冲区。失去吐浑谷,就唇亡齿寒,所以太宗皇帝,数次大费周折。武力介入吐谷浑,打垮反对势力,扶持亲唐力量。
    如果李九大帝,能锁死吐浑谷,阻断吐蕃北进。那么吐蕃王朝,会在内耗之中,逐渐走向没落。可惜他没做到,或者无法做到,唐朝战略核心,在西域、漠北和辽东。
    所有精锐部队,全部派往辽东,没实力锁吐蕃。也不能怪李九,所有中原王朝,都不把西南方,作为主战略方向。或者换句话说,中原王朝对西藏,没有多少兴趣。
    中原主要威胁,都是来自北方,就算攻略西域,其核心目的,也是限制北方。吐蕃冲出吐浑谷,开始插手西域,煽动突厥部落,脱离唐朝统治。近年西域动荡,突厥部落叛乱,都是吐蕃搞鬼。
    所以武康断定,大唐与吐蕃,必有大冲突。近期不大可能,吐蕃正在谋划,不会大举进攻。反观大唐帝国,军事战略核心,依旧放在辽东。只有陷落平壤,灭亡了高句丽,才能调整战略,着手收拾吐蕃。
    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打胜仗,武康心里没底。在来洛阳之前,巡查左戎折冲府,发现了糟糕情况。卫士老龄严重,壮者不到三成,说明府兵制度,正在加速崩塌。战力越来越弱,对阵吐蕃军队,恐怕会吃败仗。
    忽听李九发飙,打断他的思绪,声音阴阳怪气:“炀帝刚愎自用,拒谏言而亡国,朕常以为戒,虚心而求谏。可是没有谏者,你们唯唯诺诺,到底因为什么?”
    现场鸦雀无声,众人各自端坐,犹如老僧入定。武康面无表情,心中却在吐槽,此乃脱裤子放屁。昔日韩瑗来济,于志宁等重臣,都是铁骨谏臣。您老根本不听,杀的杀贬的贬,谁还敢劝谏啊?
    李九怒气勃发,气氛开始压抑。李勣突然干咳,武康同时开口:“陛下所作所为,堪称尽善尽美,臣等无法规劝。若是强上谏言,可能弄巧成拙,有沽名钓誉之嫌。”
    这马屁拍的,太不要脸了,众人无不鄙夷。看武康的眼神,变的更加诡异,仿佛都在说:大伙儿快来看,这个就是佞臣,除了溜须拍马,什么本事都没。
    李九脸色渐缓,视线瞄向李勣,爱卿想说什么。李勣暗骂武康,你刚才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只能硬着头皮,缓缓开口道:“武将军言之有理,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气氛更诡异,武康是佞臣,说这话可理解。李勣可是元老,为何也说这种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