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九章 铃音
着眼于星辰大海时代的动力需求,在建立几十年后的1560年代,净土世界还是陆续启动了“可控核聚变”的相关研究。甚而,早期的研究,集中于所谓“半可控核聚变”,意在尚未解决等离子体约束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获得体积庞大、可以安全部署在太空中的核聚变电站,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用于远航飞船的聚变引擎。
毕竟,用核聚变发电,和用核聚变来推动飞船,并不是一种用途。
如今几十年过去,直到西历1617年,第一支以比邻星系为目标的舰队组建完毕,踏上征途,核聚变引擎的研发还在进行中。
而且据白大褂们的估计,从试验性质的“半可控核聚变”装置,到能够装舰的引擎,中间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还很多,乐观的预期,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取代裂变引擎的可能性都很小。
即便如此,相关研究仍在持续推进,而没有丝毫懈怠。
毕竟十年、二十年也好,更长的时间也罢,对今天的净土文明之民众,都一点也不长。
西历1620年末,启航的第一远航舰队,已越过直径四十五亿公里的海王星轨道,从出发地——木星轨道前进了三十亿公里。
或者,换句话说,接近走完了旅程的万分之一。
四万年,一个巨大的时间跨度,就算对拥有无限长生命的净土民众,也做不到始终待在荧幕前,保持高度关注。
但至少在几百年内,有一个流程,还是会断续的提醒民众,远航探索正在进行中:
那便是后续舰队的陆续启航。
第一远航舰队,到目前为止,正在安全、平稳的向目标前进,不过可想而知,要想切实的抵达四点二光年之外,仅仅一支舰队还远远不够。
“盘古”的计划,则是在未来的几百年内,陆续建造、发出约十支远航舰队,彼此间距在四十亿公里左右,不仅如此,各舰队选择的路径也稍有差异,但彼此保持联络,用这种方式提升整个计划的成功率。
至于再往后,漫长的四万年时间里,是否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建造、启航频率,
方然则确信这肯定不可能。
舰队,每支的规模大致相仿,携带的物资、装备等东西也差不多,总质量都在二十五至二十六亿吨。
这不是二十几亿吨钢铁,也不是岩石,更不是氢气,
而是多样化的物质材料之集合。
这样的集合,一组,十组,乃至于成千上万组,以净土世界现今的生产能力,都不成问题,但物质资料的消耗,却不可逆,从长计议则必须精打细算。
飞出太阳系的舰队,航行途中,可能遭遇任何情形,即便排除万难而最终抵达比邻星系,打造舰队的几十亿吨物质资料,极大概率也将永远留在那里,而没可能再返回太阳系,对净土世界而言,
等于就是永远失去了这一块宝贵的资源。
一旦意识到星辰大海的探索中,物质,正如低熵的能量那样,消耗后无法弥补,
则任何将消耗大量物质的远航探索,从一开始的规划,就必须严格基于上述事实,否则,至多在几千年后,净土文明或将陷入“无物可用”的深重危机。
西历1647年,远征的当第一舰队,已基本穿过危机四伏的柯伊伯带,
远离太阳三百亿公里。
而在木星轨道的“终产机”远航基地,新一代的001甲、002甲型远航飞船,二十艘的庞大舰队已整装待发。
与第一代001、002型飞船相比,根据三十年间不断反馈的航行情况,进行优化设计,这一批次远航飞船的动力系统基本不变,自持及飞行物侦测系统则经过改进,总体可靠性比初代飞船提升400%。
按预测模型估计,同样的二十艘飞船之规模,第二舰队顺利抵达比邻星系的概率将比第一舰队提升25%——从50%提升至75%。
1647年9月30日,第二舰队在“盘古”指示下,进入电磁投射阵列。
舰队启航,裂变发动机渐次点火,飞船的加速趋度,让舰桥上的巨幅五芒星旗平展如盾,金星在悠远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耀。
在“表世界”注视这一幕,今天,方然九岁。
经历过人生的第一次轮回,又一次六十年的人生历程,在南大陆“秋分”封闭城内目睹过舰队启程的宏伟壮丽景象,当天下午,他和居住在“秋分”的父母一同来到封闭城的列车站,迎接自己的新家庭成员:
雨宫铃音,或者说,艾米丽*安生。
列车缓缓停靠,车门开启,稚气的孩童们走上月台,瞪大新奇的双眼,平生第一次见到“女娲”之外的人类居住地,人群中,方然一眼就认出了故人,
哪怕此时的她,才刚三岁,眉宇间却依稀带着那往昔的神情。
“你知道吗,铃音?
从明天开始,我们每一个人,就都可以离开‘玻璃温室’,到外面的世界了。
你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吗?”
“恩,想呀~”
“那哥哥明天就带你去,一定,所以要早睡哦。”
西历1647年,对净土文明而言,是一个觉不寻常的年份。
经过上百年的“第五次盖亚大战”,人类,凭借锋利无匹的科学利剑,发动了对抗微生物的百年战争,一百年来,累计消灭了约7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细菌、真菌、古细菌与病毒。
七十六亿亿亿亿,数量级达到十的三十三次方,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绝后的歼灭战。
为打赢这场生物圈的决死战,净土文明,在一百年时间里,累计动用消毒剂两千二百亿吨,用射线、加热与冷冻等方式,处理了上千亿立方公里的土壤、岩石,将盖亚海洋拉网式清剿了几十遍。
雷霆手段,除恶务尽,在大战开始的第一个十年,盖亚微生物就被压制到存量的几个数量级以下。
但是,要在一个适宜生物活动的星球,彻底清除微生物,同时又尽可能保持宏观动植物的正常生存,维持盖亚生物圈,注定将是长期而艰巨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