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 上
《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女子,悦之,因感心疾而死。及葬,车载从华山度,比至女门,牛不肯前。女出而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乃合葬焉,号神女冢。自此有《华山畿》之曲。”这首诗,列《华山畿》二十五篇之首。是说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今镇江)的一个读书人,从华山畿往云阳,偶然见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欢,从此相思成疾。书里的说法是“悦之无因,遂感心疾”。士子终于痴嗔病死,遗言要葬在华山旁,他初见那女子的地方。于是素车白马,迤逦而行。到得山脚下,突然拉车的牛不肯走了,正是女子的家。女子出来,见了士子的棺木,没有悲伤,没有惊愕,很平静地说等一下。然后回屋,梳洗、沐浴,盛装而出,唱着这一阙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木应声而开,女子纵身而入,不再出来。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女人的痴,痴到拿自己的性命去坚守爱情也心甘情愿。如果娥皇与女英先死,舜肯定不会以身相殉的,舜的天下离不开舜,舜也离不开舜的天下。至于祝英台先死了,梁山伯会不会哭得墓穴为之开,也要打个问号。男人只可以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身不由已地相思成疾,甚至郁郁而终,却不可以为已经得到的爱情付出生命。因为男人肩上有重于泰山的责任,这些责任不容许他们为爱殉葬。男人为乾,女人为坤。男人,既是天。小龙女对于情感的态度,更近于禅。至为浓烈的,也许正是那一份淡然。只,勘探古今情不尽啊!“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容若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容若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容若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纳兰容若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说起纳兰容若,不得不提及柳永。
拟古绝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雨霖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容若与柳永,皆是洒脱之人,倜傥之士。他们的一生,情路也多坎坷。
容若辞赋,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浅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他的一生,最放不下的挚爱,便是自小青梅竹马的表妹。只奈何,世事长难如人愿。表妹入宫,成了康熙的妃。这样的女子,能得到古今最为称奇的才子青睐,想必是容德冠绝,淑丽冠后庭的吧!容若的大多辞赋,皆为表妹而作。读之感人心弦,催人泪下。1674年,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娶总督之女为妻。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妻子的软语温存,渐渐抚平了容若心中,表妹所烙下的殇。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容若后又续娶关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他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她在与容若相处一年之后,容若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
纳兰容若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世事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柳永的辞赋,好处是字里行间那一种恋恋的神情。即使在五千年的历史轮换里,依然能看出那神情。仿佛弥漫着对世间万物的恋慕。有点依依不舍的,牵丝攀藤,剪不断理还乱的样子。
较之容若,柳永对情更为专一一些,且活出了六十六岁的高龄来。但他的身后之事,却是极度凄凉的。
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柳永的一生,随风流成性惯了,但唯一放不下的、唯一爱过的,便是自己钟爱之至的歌女谢玉英。她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他向她许诺,会为了她们的将来而拼搏不屑。于是,他便有了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临别时,柳永写《雨霖铃》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兰舟远去,紧握的双手一点一点,离散。。。。。
他为了玉英,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才高气傲的柳永受不住内心满腹委屈与愤怒的火焰,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气焰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不羁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根本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看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是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七年了,柳永在京奔波赶考,但未忘却谢玉英。如今回还,满腹心酸。只待到江州与她相会。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唱曲。柳永万分怅然,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玉英见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谢玉英为他批戴重孝,守丧。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皆来,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世人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偶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频凝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