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叛逆的猛虎 信玄
第四章;叛逆的猛虎(信玄)随着源平两家的衰落到足利的诸多内乱,日本战国迎来了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下克上的时期。该时期下级反对上级比比皆是,但是儿子反对父亲的就屈指可数了。在反对父亲后没有造成大规模内乱如天文之乱的就更少之又少了。我们今天就说一个我们今天就说一个在这少之又少的人中,比较叛逆又比较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武田信玄。如果你问他有多叛逆,我告诉你他流放了自己生身父亲。那么他为什么要流放自己的父亲呢?原因只有一个,他想教育父亲!因为今天有一种观点认为信玄流放父亲就是想要教育父亲!
好了,那么我们直接进入整题考论一下为什么有观点认为武田信玄想要教育父亲呢?而且武田信玄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呢?
我想,我是支持此观点的,原因就是不支持坑填不上。一般支持此观点的依据是流放父亲。如果在这里这么说的话我觉得太牵强。那么我们就从流放父亲之后找理论支持吧。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信玄为什么流放父亲。根据日本人的说法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关于信虎被追放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常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信虎与晴信合谋,以图消灭今川家。(《甲斐国志》)
2.义元与晴信合谋说(《甲阳军鉴》、小和田哲男)
3.信虎欲废长立幼,晴信先发制人。(海音寺潮五郎)
4.信虎的独断体制与晴信和家臣之间矛盾的结果。(桑田忠亲)
5.信虎恶逆无道,领国经营失败,引发不满。(奥野高广等)
以上,这些理由都不是信虎被流放的根本问题,而信虎在这次被流放事件中的根本问题在于,从始至终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人反对信玄的举动,反而似乎早有默契。这就大大的说明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家臣离心离德。因为众所周知就是蝮蛇的孙子到灭亡之时,身边还有大臣支持。而虎再不济也是一位武田家打天下的大名绝不可能不如蝮蛇之孙。完全背德离心。只能说明信虎用人不当。而在信虎被流放后,一直没有太大的作为的信玄马上开始了识人认人选拔人才甚至还一反常态信玄曾说:&不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误解他人之事有七。&(《甲阳兵鉴注释要本》,甲斐丛书刊行会版)他举出七点容易误解他人本质的错误。而其中第一条就是,&常将行动迟缓者误为稳重者&。他是说有人经常把那些磨磨蹭蹭的人,错看成沉着稳健的人。他的话似乎一针见血的说给被流放的父亲一个道理那即是前边我们说信虎的流放原因的1.2.3.4都牵扯合谋,而这个合谋必然要牵扯家臣。如果合谋之人都是沉着稳健的人那为什么被流放的是他自己?反之如果心怀反意的话为什么他没有看出。他可是一位打天下的大名,战场之上看出每一个人是否会倒戈并排兵布阵是他的日常功课。而他没看出来臣子们有流放他的想法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大臣们并没有反心只是没动作。而信玄一句有人经常把那些磨磨蹭蹭的人,错看成沉着稳健的人。指的那种人是谁大家明白了吧?道理我想大家也知道了。无非是父亲你用错人了。而这么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为什么要记录呢?我想原因很简单被流放的父亲一开始不会服会打听消息。而当其打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无疑会感觉自己被教育了。
第二点,我们从虎被流放的4说。信虎是不是真的很坏很贱很残暴。今天不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考证那就是信虎在位期间常常用兵。而信玄在位极少用兵即使是后来上洛也是因信长包围网,将军的号令,难得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而上洛的。相反大部分的时间信玄把心力都放在了治理山水上,从而改善民生。这应该也是对父亲所实行的方针的一种无声教育吧。即使前期与谦信的七次争霸,也是因为不得不战。就地理发展位置而言北条实力太厚打北条必然越后偷本。义元也必然有所动作。且北条四公六民政策领内民心归顺打下来也不好管理。干今川义元?貌似打不过。且北条与义元的历史关系导致容易被包围。所以唯一的选择就是向上的谦信,原因有三点。越后龙的领地内多金山。二、越后龙非长子领地内的大臣多有非议(直接导致jj不能是女的)。三从龙父辈起多战事实力不强且领地有水域。也就是龙有可能有水军。就当时的人力情况来看。龙维系水军存在必然使陆军减员。所以玄如果闪击一旦成功不仅获得了黄金山还能白捡数十船只。何不乐哉。所以玄的根本方针是和父亲的主战方针反着来的。无疑即是抗议而成功后也有教育的味道。
第三,即使堕落也要教育你
信虎喜欢让儿子结婚主要是希望搞政治婚姻,信虎希望让心情温和的儿子来继承家业,主要是拟补自己施政的不足。而信玄为了反对父亲所做所为。搞了一大推的堕落之法,如杀子,甚至还娶侄女为妾信玄平常很温和,执行纪律却极其严格。例如:他规定违犯军法者,没收俸禄,处以死罪。据说他的这种严厉,形成高度统一的战斗力,也是武田军强大的原因所在。
总之,一旦有事,决不可任意孤行,轻举妄动。要深思熟虑,和大家充分协商研究,最后使大家齐心协力,行动一致,才能取得振奋人心的胜利。而信玄杀害长子实际上已经成为堕落的行为可是他杀害长子之后并没有心存私情。而是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攻打故去的义元旧领之上。这也恰恰的是另一种教育即你对儿子们看似公平的徇私情的不平衡导致自己被流放。而我才是真正团结家中人为了生存空间而不得不堕落的爱子之人啊。玄杀了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不伤心而他没有掉泪事后也没有文献记载他后悔的就证明了为了武田家的决心。第二点武田信玄某种方面讲是反对联姻的。他娶侄女也是同理侄女家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如果侄女嫁给别家大名或则外人侄女家的领地就会对本家产生不稳定因素。故而如果不娶侄女就必然要娶侄女家领地附近的大名家女人为妻,而那是政治婚姻他是反对的干脆就娶了侄女。也许,他认为伤害没有超出家族内部就是最小伤害。我想玄的人生观那时候已经被父亲害了吧。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超越父亲的固定模式即你残暴我宽仁。你好人我学坏。
最后拼后代
信虎被流放后命运性格导致其依然不消停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戰死後,因為跟外孫今川氏真不和而上京侍奉將軍足利義輝,成為幕府的相伴眾。
元龜4年(1573年)4月12日,在信玄西上作戰途中死去後,信玄與側室所生的武田勝賴繼任家督,天正2年(1574年)居於三男武田信廉的居城高遠城,亦曾與勝賴見面(『軍鑑』)。同年3月5日,在伊那的女婿禰津神平庇護下,在信濃高遠死去。享年81。葬儀在信虎創建的甲府大泉寺舉行,在高野山成慶院中被供養(『武田家過去帳』)。可以说勝賴和信虎是见过面的。但是史料并没有记载祖孙相见的过多内容为什么呢?而且既然是高遠城见的话必然是有人参与陪同了。而且信虎也回到了领地内。总之无比的可疑,至于见这一面为什么这么多疑点我想呢。无非是信玄生前的安排。信玄真的想让自己的父亲看看,自己是对的直到最后选继承人的时候也是对的。信玄是想不到武田家会灭亡的。原因就是信玄死的时候嘱咐儿子三年不武,有人会问三年能发生什么?答案很简单,回归历史,置身战国。玩过游戏的都知道信玄死的时候除了越后龙谦信没死,相模狮子北条氏康已经死了。信玄不认为第二代里自己儿子不如北条家儿子。且信长能坐看家康坐大独吃武田。如果不能信长也会派兵成为主力攻打武田。必然要比家康多才能分得比家康多的胜利果实。而如果信长派遣雄兵攻打武田家。就从根本上缓解了西国毛利家的压力。毛利家是大大名有可能就能打出来。且自己儿子守成不可能做不到。只要强制托住敌人时间一长。越后必然动。因为谦信不是北条式政。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龙必然腾飞偷魔王的本。魔王有可能乱。天下也有可能大变。到那个时候他就可以自豪的说父亲看见没有。你做的错的,大家受够了。流放了你而我是对的我只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武田的长治久安而谋划。父亲难道这样你都不受教,不惭愧不悔恨吗???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信玄出生在一个不算小的家族中。有一位强势的完美主义父亲,父亲想自己规划所有孩子的人生而信玄反对了这种规划,不仅挑战父亲将其流放还用自己的雄才大略保护和延续着家族。就这样他时而用自己所作所为对抗并教育着强势的父亲,时而小心翼翼的带领家族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直到走到生命的最后他也只是淡淡的让人将自己水葬。不留遗体还施行自己最后的谋划与理由。从始至终没有一丝遗憾与后海。只为教育父亲错了而自己对了。
微妙的是无独有偶,信玄对儿子的这种规划恰恰和当年信虎对自己的强制规划独树一帜。和自己反对并教育父亲的心情一样的儿子也走了和父亲一样的道路,却没有遇见和父亲早期遇见一样的敌人。偏偏遇上了改革家六天魔王信长。人生赢家大忍龟家康。同时遇到两个是不幸的他兵败,庆幸的是父亲的死敌基友龙爷救了。随着越后之龙的出兵。甲州局势一度得到缓解。就在他一度获得喘息即将站起来的时候龙爷死了。随着龙爷的死父亲的旧时代彻底灭亡,讽刺的是自己的新时代还没来得及建立。此刻意气用事北条式正,因为御管之乱倒戈相攻。这下即使连生存的夹缝都没有了,灭亡以成为定局。
武田每代家主都想成为超越上一代的存在,而走向灭亡。这也是战国时代强者的一代悲哀。武田信玄想教育父亲的心情,有没有,对不对。这和谦信是不是女的一样现在还没有明确定论,也许我们这一代无法找出答案了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后人一定会有自己心中的答案。
感谢大家阅读本文,坑填上了。打了几个小时了。如果你能看完真心希望你能回贴发表你的观点。不过呢,这只是信玄流放父亲的观点之一,也有不同观点存在。就好像我在之前讲大名至少得有一国,是根据知知乎和一些已有翻译的日本历史论文得出。但是网友依旧持有不同观点的结论。如果用我支持的观点理论反驳就是网友这观点比较没文化,实不知有领地就算大名。那信长时代的国主城主算不算大名?如果算,那么一些拥有嫁妆地的公主算不算大名。如果算,一些铁匠商人茶人也获此过领地算不算?如果算,一些忍者外国人也有领地比如三莆按针和风魔小太郎和伊贺的一些忍者都有获领地记录。如果这些人都算请问还有谁不是大名?我今天写这个也是一样的,网友凌云茶曾说如果你说的这个成立,那么这个事很肉麻。原语为:好肉麻。。。。。。。打者爱也。放逐你是为了教育你,杀你是为了教育你,杀全家还是为了教育你。。。。。。
欢迎写写明智光秀为了教育信长而造反。所以说,战国这个时期事情和人物太多了,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持有自己观点,但是笔者只有一个只能持有一种观点。如与网友干点相互冲突,见谅。谢谢大家,今天就到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