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碧血山河满江红抗战远征 > 八、淞沪会战:铁血湘军的挽歌

底色 字色 字号

八、淞沪会战:铁血湘军的挽歌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江忠源楚勇,丁忧在湘的曾国藩在湖南编练乡勇,湖南湘阴人左宗棠也编练团勇,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湘军拥有勇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战斗意志,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湖湘精神在其所参加的历次战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明,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湘军威震天下,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

    湘人骁勇悍战,视死如归,湘军高级将领灿若繁星,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杨载福(岳斌)、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曾国荃、刘蓉、刘坤一、蒋益沣、刘岳昭、刘锦棠以及后来成为淮军首领的李鸿章等,皆官至总督、巡抚等大员……,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淮军出自湘军,北洋军出自淮军,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西北回乱以后,屡次参加了抵抗外侮的战争,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台湾抗法,“大将筹边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老湘军”的挽歌,老湘军最后一战,魏光焘甲午牛庄血战等。

    黄克强(黄兴)历尽艰难,带一旅湖南兵,在汉阳抵挡清军大队人马;蔡松坡(蔡锷)带着病亲领子弹不足的两千云南兵,和十万袁军死战。

    民国时有:“中国如是希腊,湖南则是斯巴达。中国若为德意志,湖南即是普鲁士”。湖南资源贫乏,土地贫瘠,环境不佳,人民养成了不畏艰苦,坚忍不拔的性格,湖南子弟自湘军兴,在曾左胡彭等中兴诸帅的感召下,培养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义以及书剑传家的传统,三湘子弟持长剑扫四海,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

    民国湘军主要包括谭延闿系、程潜系、赵恒剔系、唐生智系、何键系、参加中央军的湖南籍黄埔系、抗日期间和剿共期间形成的地方武装等。

    北伐前,湘军将领主要来自于湖南武备学堂(程潜、周则范、萧昌炽、林修梅、蔡钜猷、田应诏、刘辅察、林德轩、张辉瓒、鲁涤平、谭道源、陈渠珍)、保定军校(唐生智、何键、刘建绪等)、湖南陆军小学堂(唐生智、贺耀组、刘兴、戴岳、陈浴新、陶峙岳、刘峙、曹伯闻、毛炳文等)、湖南讲武堂(彭德怀、黄公略、张子清、王劲修、周希洪、龙辑五、唐生明以及张辉瓒)、日本士官学校(赵恒惕、程潜、张辉瓒)等。随着国民革命军逐步占领全国,一大批湖南籍黄埔毕业生在民远征军界中崛起的。

    抗战初期,湖南名将辈出,如程潜、唐生智、刘兴、刘建绪、陈明仁、陶峙岳、李文、李默庵、郑洞国、宋希濂、贺衷寒、廖耀湘、黄杰等。

    被誉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北伐时牺牲),陈庚(大将),和贺衷寒(随蒋介石去台湾),都是湖南人。蒋先云人黄埔前,由毛泽东介绍加人共产党。贺衷寒曾于长沙等地搞学生运动。陈赓是湘行伍出身,1924年与蒋先云、贺衷寒同时参加了黄埔一期的招生考试。早已以一笔锦绣文章饮誉湘江的蒋先云笔试成绩名列第一;贺衷寒排在三名之外,但在口试中以滔滔不绝的辩才受到蒋介石的赏识;陈赓成绩平平,在口试中以堂堂军人相貌打动了蒋石。

    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中,陈赓以其眼疾手快、动作麻利先后两次救蒋介石脱离险境。

    1924年10月14日黄埔学生军对反叛商团军发起猛烈进攻,商团败退后,陈赓与同学们一起乘胜追击,不久便活捉了商团一个小头目,缴获了他的军刀。全军总指挥蒋介石正好从他身边经过,陈赓立刻敬礼,还把战利品交给蒋介石检阅。打了胜仗,蒋介石也很兴奋,连忙伸手去接。不料被活捉的小头目猛地挣开了学生军的胳膊,迅速夺过一把军刀挥向蒋介石。所有在场的人一时都惊呆了。千钧一发之际,陈赓徒手夺刀,一把抓住小头目的手腕,又用脚将他扫倒在地。

    1925年10月中旬,东征军途中,第三师遇到优势敌军的猛烈抵抗,久战不克,反被敌人的钳形攻势所困。东征军总指挥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希图激励士气,扭转战局。第三师系最近由粤军改编而来,虽奋力苦战,但毫无改观,在敌军冲击下,全线崩溃。蒋介石环视左右,只有连长陈赓寸步不离,紧随身边,而总指挥部的其他成员已各自逃命去了。蒋介石心力交瘁,万念俱灰,几欲杀身成仁,幸亏陈赓眼明手快下了校长的武器。此时追兵更近,蒋介石因受伤而不能走动。陈庚背起蒋介石后撤。最后来到一条河边。陈赓命令部下占领滩头阵地,掩护蒋介石坐船渡过河去,脱离危险。之后,陈赓又不眠不休,长途跋涉一夜行走160余里山路,找到何应钦和周恩来的第一师,搬来援兵。

    所以,黄埔学生流传:“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

    淞沪会战前湖南军队还维持着一些地方军队的特色,北伐时期,湘军主要分布在第四路军何键、第五路军唐生智、第九路军鲁涤平三路军中。

    1931年起,因应江西剿共,湘军并入第四路军何键、第九路军鲁涤平两路军中。

    抗战前夕,湘军主要只剩下第四路军何键。直到淞沪会战,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由湖南人为主体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全部并入中央军。

    遭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火车站日军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5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华民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但由于蒋介石与这些部队的司令关系恶劣,所以装备极差。而参加者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

    湘军共计13师4旅,做战英勇,深受各省人士敬仰。

    参加淞沪会战的原湘军部队至少有如下番号:

    谭延闿系:18师、50师、53师,

    赵恒惕系贺耀祖部:8师,

    唐生智及何键系:70军(19师、192师)、28军(16师、62师)、73军(77师、15师)、23师、63师、预备11师,

    湖南保安团:(暂5师),

    陈渠珍(湘西)系:128师,

    叛逃红军孔荷宠部:暂54师

    湘军将士上阵杀敌,常说“来生再见”,便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老湘军“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的风貌犹存。

    会战期间第8师陶峙岳部在有“血肉磨坊”之称的蕴藻浜坚守21个日夜,一个师只剩下几百人誓死不退。

    15师王东原部、16师彭位仁部,作为最早进入上海战争的湖南部队,从九月中坚持到全面撤退;

    18师朱耀华部坚守大场,苦战竟日,其师朱耀华将军在大场失陷后自杀殉国;

    19师李觉部十月初入大场参加大场战役,表现异常凶悍;

    23师李必蕃部作为江防军坚持江阴保卫战;

    46师戴嗣夏部参加苏州河南岸阻击战,表现不俗;

    53师李韬珩部先后参加大场战役和苏州河南岸阻击战;

    62师陶柳部、63师陈光中部参加金山卫等地守备,后大部支援浦东,势单力薄阻击日军的杭州湾登陆;六十三师第一八七旅少将旅长李伯蛟也不幸中弹殉国,李伯蛟少将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湖南陆军军官讲习所毕业,他是最先牺牲在浙江抗日战场上的高级将领。

    128师顾家齐部先后在宁波、嘉善、枫泾血战;

    预备11师胡达部在枫泾和闵行和敌激战……

    在淞沪会战参战军队四大集团里,也涌现出很多能征善战的湘籍将领,

    江防司令部总司令刘兴陆军上将为湖南祁东人,统率长江地区的陆海军与各要塞,辖陆军部队有第十六、第四十三、第七十三、第八军等部队。

    左翼作战军里的第10集团军司令员刘建绪陆军上将,为湖南醴陵人,

    中央军里,当时最精锐的三大德械师之一第36师师长兼第78军军长宋希濂将军,湖南湘乡人,

    陈诚“土木系”悍将第五十四军军长兼14师师长霍揆章将军,湖南炎陵人,

    同为陈诚土木系悍将的第98师师长夏楚中将军,湖南益阳人,

    第八军军长兼税警总团总团长黄杰将军,湖南长沙人,

    胡宗南系悍将第78师师长李文将军,湖南新化人,

    胡宗南系悍将的第76师师长丁德隆,湖南攸县人

    中央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湖南新田人

    第73军军长兼十五师师长汪之斌,湖南省湘西州永顺人

    16师师长彭位仁,湖南湘乡人,

    19师师长李觉,湖南长沙人……

    淞沪会战后湘军主力第8师等成为中央军胡宗南系部队,第15、16、19师等成为中央军核心何应钦系部队,第18师、第50师等成为中央军陈诚土木系部队,50师和湖南保安团组成的198师被编入五十四军,整训后参加滇缅战役,50师先后被编入新六军、新一军。

    淞沪会战后。73军活跃在湖南战场,暂54师一部参加了惨烈的衡阳保卫战,18师、50师成为蒋的嫡系部队,成长为抗战的主力。70军在血战淞沪之后,还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闽浙战役等等,没有一场战役不是血肉横飞。

    牺牲惨烈的湘军抗战,不以“湘军”之名独立存在,而是融入进了中央军五大主力部队中的-----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整编第74师,第五军由杜聿明在湘潭组建,新一军由孙立人在长沙组建,出自第五军的新六军由廖耀湘在湖南组建,整编74师由张灵甫在湘西重建,七十一军由陈明仁在湖南组建……

    参加淞沪会战中的一些湘籍的中低级军官,也有很多在后来的抗日中成为威名赫赫的名将。

    隆回人袁朴,会战时任57师副师长;

    平江人邱维达,时任51师306团团长;

    石门人覃道善,时任18师52旅旅长,后担任第18师师长;

    益阳人龚贤湘,时任税警总团第一团团长;

    宁远人阙汉骞,时任14师14旅旅长;

    浏阳人潘裕昆,14师83团团长;

    永州人唐守治,102师609团团长;

    湘阴人李鸿,税警总团1营机枪连连长;

    芷江人杨伯涛,十八军营长,湘西会战时为陈诚土木系核心十八军11师师长;

    邵阳人尹俊,时任十八军53团团长;

    邵阳隆回人丁廉,第七十三军第15师第43团团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