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元滢滢却不在小镇。迟叙派了许多人去找,才在另外一个城里找到元滢滢的身影。她和婢女住在一间小院中,如今的身份已经不是迟叙的妻子。
迟叙将两年中发生的事情仔细捋了一遍,才知前因后果。原来迟叙把香囊交给元滢滢后,本是嘱咐她两年后再打开。元滢滢虽有买来的小丫头陪伴,但心中寂寞。她听了迟叙故意说出“从此不读书”的丧气话,以为她余生都要无望,和田间地头做伴。元滢滢心中惨然,怨恨自己看走了眼,整日埋怨迟叙不争气。
在元滢滢看来,一次考不中就多考几次,杜秀才都能考上,迟叙明显比他厉害,总能得中。可迟叙却就此放弃,真令她失望。
元滢滢轻捶枕头,余光瞥见迟叙离开时留下的香囊,立刻拿起,心中不忿,暗道:迟叙说两年后才可以拆开,她凭什么要听他的话,她偏偏要现在就看。
打开香囊,元滢滢看到了和离书和信。迟叙觉得两年未归,他应是遭遇了意外,为了让元滢滢不生出怀疑追查到底,他便在信中做出一副嫌弃口吻,说早就忍受不了元滢滢的骄矜模样,要另寻清净。读罢,元滢滢痛哭一场,大骂迟叙混蛋,她都没有因为他未中举而和离,迟叙竟然先嫌弃她了。
元滢滢当即搬离了小镇,拿着和离书去了官府恢复自由身。元滢滢才不要再等下去,难道等到迟叙亲口和她说和离,遭他羞辱吗。
因元滢滢的自作主张,迟叙气的胸膛起伏。他拂袖离开,决意从此不管她。但迟叙总是狠不下心肠,尤其算算日子,他留下的银子恐怕快要花光,就又给她送去了一笔银钱。
元滢滢收到一大包银子,问了何人所赠,侍卫按照迟叙吩咐没说,元滢滢也没继续追问,心安理得地收下。迟叙越发郁闷,气元滢滢竟半点想不到他身上去。他强撑着一口气,不主动找元滢滢表明身份,不时地送东西过去,只等着元滢滢主动发现他已经做了官,能成全她昔日心愿。
但直到梦境结束,迟叙都没有同元滢滢见上面。
醒来后,迟叙怅然若失,他大概能懂为何在元滢滢口中,他是一个落榜书生,因多次不得中灰溜溜地跑到乡下去。只是迟叙不理解梦境中自己的所做所为,非要争那一口气做甚,平白浪费了许多和元滢滢相处的时间。
之前因为奸官利欲熏心,让人顶替了迟叙的名字,他才屡次不中,只能靠找证据告御状澄清真相。奸官一派以荣王爷为首,今世荣王爷为皇帝厌弃,官员们也夹着尾巴做人,当然不敢再做出调换名字之事,迟叙顺利中了状元。他领了官职做的第一件差事,就是要查往年科举,看奸官昧着良心做了多少恶事,为荣王爷的罪行上再加上一笔。
唐士程自然也梦到了元茹重生的一世。因元茹的隐瞒,她顺利嫁给唐士程,又让元滢滢和刘子皓结了姻缘。
大婚当日,唐士程回房,未推开屋门听到元茹询问婢女。得知元滢滢被一顶小轿抬进了刘家,悄无声息地成了刘子皓的妾室,元茹神情松快。
元茹道:“姐姐做事莽撞轻浮,竟甘心做那种人的妾,丢了元家脸面,爹娘一定痛心罢。而是虽是纳妾,但我元家好歹是官宦之家,刘家竟不办礼,门前连红绸都未挂出,如此草率敷衍,可见姐姐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唐士程攒眉,元茹声音惋惜,但仔细听来有幸灾乐祸之意。元茹平日里在他面前经常倾诉,说长姐待她如何不好,但二人同为姐妹,她不会心生怨怼。如今看来,元茹竟是唐士程最讨厌的表里不一之人。
是夜,唐士程转身去了书房。这之后,元茹多次想同他亲近,但唐士程一想到元茹在房中说的话,便同她拉开距离。元茹见他如此,倒是慢慢接受,想着唐士程肯定另有隐情,可能是事务繁忙顾不上儿女私情,待过些时日就好了。
唐家和睦,元茹无糟心事情,便再一次地关注起元滢滢和刘子皓。她无法彻底忘记两人,一个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元茹以为自己事事比元滢滢强,只一张脸落了下乘,为此始终耿耿于怀。另一个是她旧日情郎,即使明知刘子皓不是良人,但过去的种种回忆让元茹忍不住关注他。
诚如元茹所料,元滢滢在刘家的日子不好过,她本就不擅长心机,在宅院中处处受欺负。但因为她的美貌,无论旁人如何陷害污蔑,刘子皓总舍不得罚她。往往当着几个女人的面,刘子皓会厉声呵斥元滢滢,说要给她一个教训,让她从此不敢再犯。但众人等来的不是元滢滢受笞打,被立规矩,而是听到房中的婢女说,刘子皓在床榻上哄着哭泣的元滢滢,要她以后学聪明点,即使想害人,也得收拾干净,免得落下话柄。
刘子皓疼惜元滢滢至此,完全出乎元茹的意料之外。想她前世,想嫁给刘子皓反而遭遇羞辱,思绪浑浑噩噩之下见到了唐士程,生出了悔意,怨自己识人不清信了刘子皓的话。但清白已失,她没了重新择婿的机会,进刘子皓的后宅是唯一的出路。元茹母亲用了诸多人脉,又赔上一份厚重嫁妆,才将元茹以姨娘的身份送进刘家。彼时,刘子皓已娶妻,有了几个妾室。她虽有了安身之所,但日子并不好过——几个女人的心机和手段层出不穷,害的她整天在祠堂罚跪,月银膳食被克扣。
元茹找过刘子皓告状,刚开始还好,刘子皓会为她说话,只是被婆母几句话绕进去,觉得男子不应该多掺和后宅之事。元茹再诉苦时,刘子皓就面露不耐,说婆母是长辈,肯定不会冤枉了元茹。她才渐渐寒了心,看清楚刘子皓的真面目——他嘴甜是因为贪恋美色,一旦得手,他厌倦了,就会像丢弃一身破旧衣裳似的把她抛掉。
可换成了元滢滢,她没有开口刘子皓就主动护着,叫元茹如何不吃味。
又因着唐士程的冷落,元茹以想念姐姐的名义去了刘家。她做了唐士程的夫人,自然水涨船高,刘家人见了她都恭恭敬敬。元茹各种折腾,嫌弃茶水不热,点心不可口。见刘家人忙得团团转,面上还一副笑模样生怕得罪了她,元茹心中痛快,想道可算报了前世之仇。
元滢滢掀开帘子走出。刚过霜降,她就穿上了狐裘。是一整块白狐狸皮制成的,光滑柔软,领边的毛轻拂她尖尖的下巴。元滢滢略一掀眼睑,眸中没有刘家人的奉承讨好,只淡淡道:“你来了。”
她不行礼就坐下。刘母骂她没规矩,话说出口意识到元茹也在,忙看她脸色。见元茹表情淡淡,没有为元滢滢撑腰出头的打算,刘母心中了然:元滢滢和元茹非一母所生,关系当然不会亲近。元茹登门,想必是想要在元滢滢面前炫耀她嫁的好。
揣摩透了元茹的心思,刘母不再顾及,破口大骂元滢滢嫁过来多久了,规矩一点没学会。她数着旧账,说成亲第二天,元滢滢该来给婆婆和主母敬茶,她却迟迟未到,问了才知道还躺在被窝中睡觉呢。婆母质问,何家媳妇如此懒惰,传出去要让人戳破脊梁骨的。刘母又道百善孝为先,刘子皓娶的娘子,纳的妾室,哪个不是对她恭恭敬敬。唯有元滢滢,成亲以后连顿饭菜都没有做过。
元茹想象中的元滢滢应该是神情憔悴,被深宅大院磋磨的不成样子,但她看到的元滢滢一身华贵,被养的精细,竟是比在元家时更美。元滢滢身上穿的狐裘,元茹看了眼熟,仔细回想才记起这白狐狸皮是刘母压箱底的宝贝,前世她摸上一摸都要被刘母呵斥。直到主母生子,刘母大喜才把白狐狸皮给了她。但现在,元滢滢只是一个妾罢了,还是不听话的妾室,却能穿上白狐狸皮做成的狐裘。
听到刘母刁难的话,元茹才感安慰。纵然刘子皓对元滢滢有偏爱,但她仍然要受婆母的磋磨,在一群女人争斗中像逐渐失了雨露的鲜花,逐渐枯萎。
元滢滢脸上没有瑟缩神情,反唇相讥道:“婆婆说差了吧,我曾熬过燕窝粥,你接过后半口未喝,我见状失了信心,就决定再不下厨房。”
刘母的眉毛皱成一团,像是想到了不好的回忆,语气发硬:“你竟好意思提?燕窝精贵,你似不要钱一般往锅里接连放了几只,又煮成乌黑模样,令人下不了口,丢给猫狗都不会吃。”
元滢滢蹙眉:“真叫我为难。既巴望着我下厨,又嫌我浪费。果真俗话说的对,天底下的婆婆没有一个好伺候。”
刘母眼睛睁的浑圆,险些被气晕过去:她?难伺候?
后宅的任何一个女子都可以说这种话,唯独元滢滢不行。刘母多次想在她面前摆谱,都未成功。元滢滢完全不懂做媳妇的天生就该在婆婆面前恭敬屈身,又有刘子皓在其中周旋,使得刘母每次都是撂下狠话,却罚不到元滢滢身上。
看刘母完全不像在自己面前时一副趾高气昂模样,元茹觉得疑惑。她开口数落道:“姐姐,虽你为长,但做妹妹的有几句话不得不说。长辈为尊,婆婆教诲你安静听训就是,怎可出言顶撞?”
刘母连连颔首,暗道虽是姐妹,元茹却比元滢滢懂事多了,假如进府的是元茹就好了。可元茹容貌稍逊色,刘子皓又是极为追捧美色之人,即使让他重新选择,在二女之间会定下元滢滢。
元滢滢眼珠转动,扫了元茹一眼,喉咙中发出冷哼,并不搭理她,随即把头扭到一边去。元茹脸上发热,震惊于元滢滢竟给她脸色看。她怎么敢?自己可是唐家少夫人,夫君地位比刘子皓高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