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三国:我不是刘辩 >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求首订)(1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求首订)(15)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养之!(求首订)(1/5)
    雒阳城中,太子与皇甫嵩剿灭豫州黄巾军的战报已送达多日。
    盘踞在豫州的十余万黄巾军被一举荡平,此消息传来,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还是三河之地的百姓,皆如释重负,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豫州与雒阳距离极近,若黄巾军挥师西进,短短半月便能兵临城下,实在令人难以安眠。
    加之朝中官员里,豫州籍人数居多,他们虽身处朝堂不必直面黄巾军的威胁,却无时无刻不忧心家族的安危。
    不过太子和皇甫嵩以不到五万人的兵力平定了十六、七万黄巾军,这也说明这群泥腿子的确羸弱不堪一击。
    当曾经被视作生死存亡威胁的外敌,骤然暴露出弱小的本质,原本因共同御敌而紧密团结的内部,也开始悄然出现裂痕。
    休沐日,袁隗在府上邀请太尉杨赐、尚书令刘陶,光禄大夫刘宽,以及司徒府长史何颙、御史中丞韩馥、侍御史胡毋班、骑都尉张邈、尚书郎郑泰以及司徒府掾伍琼等一众今文学派士人聚集于府上,如此大规模的集会,自然难以逃过古文学派的耳目。
    然而古文学派对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如今攻守之势易形也。
    在他们看来,古文学派早已摆脱过去被打压的困境,不再是那个只能在中下层士人之间发展,难登大雅之堂的学派。
    大汉的掌权者是当今的太子殿下,而太子太傅是古文学派的领军人物卢植,太子少傅兼太子未来岳父则是古文学派的士人领袖荀爽,太子的两位师傅皆出自古文学派。只要太子的地位稳固,古文学派的崛起便势不可挡。
    更何况,卢植如今身兼冀州刺史、太子太傅、北中郎将三项要职,还被赐予假节钺的权力,堪称大汉当下权势最为显赫的臣子。古文学派的另一位巨擘蔡邕,也担任了徐州刺史,并被授予假节之权。古文学派之势可谓如日中天,即便三公之中有两位是今文学派士人,又能如何呢?
    马日磾不屑地表示,难不成今文学派的这群虫豸还能把他们古文学派的这几位巨头统统扳倒吗?
    只是,马日磾没有想到,他的那位姑丈还真是这么打算的。
    司徒府中,袁隗看向今日召集的众人,神色凝重道:“诸位,今日列席之人或为我今文学派中流砥柱,或为今文学派之青年俊才,老夫也不多赘言,只问你们一句,甘愿让今文学派在我们这一代没落吗?”
    袁隗的声音很平淡,但他的话语却是令在座众人不自觉挺起了背脊,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无论今文学派面临何等困境,都不能改变袁隗在今文学派的士人领袖地位,更不能改变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士族地位和袁隗本人司徒的官职,能受到当朝司徒如此认可,这群年轻人自然是感动的。
    而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大佬们,诸如杨赐、刘陶和刘宽几人虽面上不显,心中却还是燃起了一团火焰。
    无论今文学派走下坡路是否是他们的原因,无论今文学派在后世是何等地位,也无论他们做了再多的努力,今文学派的后人只要提及他们几人,只会说今文学派的官学地位是在他们这一代丢失的。
    这令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今文学派士人如何能接受?
    “王子师遣其子王景以探望其母为由返京,昨日入雒阳后给老夫带了一封书信。”说着,袁隗从袖中取出一封竹简,故作神秘地看向众人。
    “次阳公,王豫州信中写了何事?”
    作为袁隗的司徒府长史,何颙自然积极地充当起了袁隗的捧哏。
    “此非王子师书信,乃是张角之书信!”
    袁隗看着错愕的众人,起身亲自将书信递给右侧下首位的杨赐,见袁隗竟然没有当众将书信内容念出,还亲自递送竹简,杨赐的心中对这封书信的内容也是愈加好奇。
    究竟是怎样一封书信,竟让袁隗如此小心谨慎,却又认为能够帮助他们今文学派打个翻身仗?然而当杨赐翻开这封竹简阅读其中内容之时,顿时面色煞白,握着竹简的双手指尖发白,身躯颤抖,感觉手中的竹简似有千钧之重,猛地看向袁隗惊诧道:“啊!?怎……次阳,汝怎可……这!”
    见杨赐如此反应,众人也愈加好奇,然而袁隗却没有回应杨赐,将他手中的书信传递至刘陶的手中,而后是刘宽、何颙等等,每个人脸上的表情或惊诧或恐慌,唯独何颙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若是此事为世人所知,即便是不下狱也当夺取所有官职,那卢植的冀州刺史和北中郎将的职位也就一并丢了,那冀州唯一有资格接管兵权和政权的……”何颙激动地拍案而起,双手用力地撑在桌子上,身子前倾,面色也因兴奋而涨红,激昂道,“唯有那董仲颖一人尔!”
    董卓有过并州刺史的履历,也以勇武善战而著称,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能接替卢植。
    而董卓的举主可是袁隗!
    如此伤敌利己之事,如何不为呢?
    然而杨赐却不是很看好这件事,眉头紧锁神色凝重道:“卢子干是太子太傅,终归是太子的老师,如此针对卢植,太子必然不喜,次阳当慎之又慎,不可妄动!”
    杨赐作为与袁隗辈分相同的老一辈今文学派士人,是唯一有资格如此直白地劝说袁隗的。
    刘陶也是眉头紧皱,卢植如今在前线浴血奋战,因为那几头蠢猪的缘故冀州局势本就糜烂了,若是再临阵换将,他实在是担心河北形势动荡。
    袁隗却是有些不屑,面向众人道:“太子与皇甫嵩不足五万人,便可全歼豫州黄巾十六、七万之众,而卢植手中兵力亦非寻常,又有董仲颖相助,如何会有如此糜烂之局势?”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呵!”袁隗冷笑一声,淡然道,“老夫看他卢子干分明就是养寇自重,为了长期把持着冀州刺史、北中郎将以及假节钺的权力!”
    “子奇(刘陶表字),你为尚书令,当知他卢子干任冀州刺史以来贬黜了多少我今文学派之官吏,他分明就是在冀州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闻言,年轻一辈的几名今文学派士人不由齐齐看向刘陶,就连杨赐都不曾知晓这件事,诧异地与刘陶对视着。
    “两名郡守,一名国相,一十三名县令被卢植上书弹劾罢官,太子无不从之,皆允。”
    刘陶苦笑一声,缓缓道出了自卢植上任以来向尚书台弹劾的冀州地方官员数量,这个数字就连杨赐都感到了些许怒火。
    这卢子干吃相是有些太过难看了,仗着太子倚重和信任如此倾轧今文学派。
    “老夫需要一名有担当、有勇气的士子,去将这件事公诸天下!”
    袁隗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年轻俊才,神色肃穆,郑重道:“此事无论成败,汝妻子吾自养之!”
    “汝子,老夫当亲授《京氏易》,以族中嫡女妻之!汝女,老夫遴选族中俊才婚配!”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在场的年轻俊才吞咽了一口唾沫,袁隗画的这张大饼太大了!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即便是今文学派没落了,也无非是丢失大汉士族的第一把交椅罢了,依旧还是顶流士族。
    若是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汝南袁氏家主的亲传弟子,并授予《京氏易》作为家族的家学,又能为其娶到汝南袁氏的嫡女,就连女儿都能嫁给汝南袁氏的俊才,莫说是身死,就连是千刀万剐他们也在所不惜啊!
    (2608字)-
    ps:昨天刚刚结束七天的守灵,没来得及存稿,今天一早上都在替领导参加领导层周例会,实在是没来得及码,中午不吃饭了,今天尽量给大家写出五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