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天子宁有种 > 第131章 蜀军自己跑了?(4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1章 蜀军自己跑了?(4K)

    第131章 蜀军自己跑了?(4k)
    凤州城要比威武城大不少,外围有一圈两丈宽的护城河,墙高池深守备森严,想要强攻并没有那么容易。
    距离城池北边两百步外,周军修筑了土墙藩篱,连绵的营帐起伏不定颇为壮观。
    王景指挥军队围困凤州城,一开始并没急着攻城。而是就地伐木制造冲车、云梯等攻城器械。
    至于蜀军则是龟缩在城内坚守待援,打定主意不出城跟周军硬碰硬。
    一连两天,双方都没有太大的动静。
    傍晚时分,王景带人爬上凤州城外的一处山坡,远远望着城墙上的蜀军,脸上的表情有几分凝重。
    凤州城蜀军虽在前几天出兵援救威武城时,在白涧被周军前锋击败,折损了一千余人。
    但眼下城内少说还有三四千的蜀军。
    王景在心底盘算了一番,如果蜀军铁了心坚守,以凤州城内的屯粮数量,己方若是不采取强攻,起码要耗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有机会兵不血刃的拿下。
    他思来想去还是只有强攻才行,毕竟凤州城就如同一枚钉子,卡在陈仓道的中间位置,若是不把它攻下,绝对会影响到整个西征的战事。
    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短时间内把凤州城拿下!
    就在这时,旁边的部将开口骂道:“威武节度使王环还真是个缩头乌龟,咱们这两天给他送了好几封劝降书,他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投也不投,打又不打,他娘的是想在凤州城守一辈子?”
    有幕僚接话道:“王环想来是准备坚守不出,等待蜀国派兵来援救他。现在就看李都虞侯能不能迅速拿下固镇……若是蜀军失了固镇,王环的盼头就彻底断了,到时就算他不想开城投降,手下的那些人也会逼着他投。”
    听了这话,有人嘀咕道:“要说李都虞侯还真是够猛的,不过二十天就从散关打到马岭寨,光是被俘的蜀军就有六七千人,再加上那些民夫丁壮,都快有近万人的斩获了。”
    大伙儿顿时深以为然,七嘴八舌的附和着,对于第二次征蜀的战事,凤翔节镇的官吏将校本来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且一旦战事僵持住,打不打得过倒是其次,最大问题就是后勤保障。
    但大伙儿做梦都没想到,他们的担心完全多余了,不仅西征战事进展神速,就连粮草都不用自己这边操心,蜀国的屯粮敞开了吃。
    大伙儿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王景听着众人的吵嚷声,沉默片刻后,这才开口道:“明日一早开始攻城!”
    有部将问道:“节帅,咱们要不要先等李都虞侯拿下固镇……”
    没等他说完,王景便打断道:“王环此人老夫早年有所耳闻,以他的性子不是个能轻易投降的人,咱们难道要在这跟他干耗着?”
    王景不愧是历经五朝的老将,资历够老见识的事情自然就多。倒是一下就说中了王环的脾性。
    历史上后周攻打秦、凤四州,确实是王环坚持到了最后,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百日。因此他被俘虏到东京时,还受到了周世宗的嘉奖,称他“虽不能死,亦忠其所事也”。
    王景又沉声道:“我看你们就是仗打得太顺了,已经起了怠惰之心……难道没有李都虞侯率领的前锋,你们就不会打仗了嘛?”
    被训斥了几句,众人不敢多说,连忙应声称是。
    次日一早。
    凤翔节镇的人马正式发起了攻城战。
    远远望去,人马密集、旌旗如云,周军在数百米外摆开架势,传令兵来回奔驰在队列间,大声传达着后方的军令。
    周军弓箭手挺进到城下百步内射箭,但上面的蜀军是抛射,射程比周军远,而且还有墙垛遮挡,周军弓箭手没占到什么便宜,射了几轮后只能仓促撤退。
    这年头攻城的常规手段无非也就那些,投石车、冲车、云梯以及火攻等……说到底都要靠人命去堆。
    至于水淹、挖地道这类取巧的手段,眼下并不适合凤州城,因为整座城池的地势比较高,离得最近的水源是嘉陵江,周军根本没能力凿山引水淹城。
    而挖地道同样不现实,土地太过板硬不说,挖个一两米就满是石头,把手磨烂了也挖不了多深,而且动静太大城内也会有防备。
    如此一来,作为老将的王景,所能采用的也只有一种打法:无脑爬墙,蚁附攻城。
    凤州城一面靠山,另外三面城墙上爬满了人,远远看去,黑黢黢的一片,直叫人头皮发麻。
    此情此景,整座城池就像是丢在路边的方形蛋糕,被一群蚂蚁爬满,上面不时有人往下跌落,周围浓烟滚滚卷起无边尘土,惨叫呐喊声数里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风中似乎飘荡着一股头发烧糊了的焦臭,其中还夹杂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惨烈的攻城一直持续到黄昏。
    周军后方一排士卒鼓起腮帮,吹响了退兵的号角,急促的鼓声如雨点落下,回荡在群山峻岭之间。
    转眼间,周军像是潮水一般从凤州城下退却。
    将领们扯着嗓子吆喝大骂,正在整顿闹哄哄的阵列,一队队军卒有序回到了驻扎的营房。
    王景站在中军大帐前的空地上,十几名将校聚集在他身边,大伙儿都沉默的看着回营的士卒。
    一天高强度的攻城作战,军队的伤亡不小,不停有伤兵被抬回来,哀嚎声不绝于耳。
    张建雄从营外快步走到王景近前,神色担忧道:“节帅,咱们今天折损了几百名兄弟,却连凤州城的城头都没上去过,再这样强攻几天,咱们凤翔的兵马肯定伤亡惨重。”
    王景沉默不语,好半天才道:“蜀军的伤亡不比咱们要少,绝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不过今日攻城老夫观察了一番,凤州城的西边地势平缓些,那边的城墙构造也更有利于进攻。咱们明天从西边的城墙主攻,另外两边佯攻牵制。”
    “末将遵命!”张建雄抱拳行礼道。他被王景任命为攻城的总指挥,负责攻城人员和器械的整体调度。
    这时有一名将校提议道:“前锋在白涧俘虏的那些蜀军,还没来得及押送后方,驱赶他们过去挖墙脚,挖塌了就冲。挖不塌也不是死咱们的人……”
    张建雄忙道:“不可!请节帅慎重。咱们已经保证过投降者不杀,若是出尔反尔逼他们攻城,势必让秦、凤等守城蜀军不敢投降。由此激起反抗拼死之心,不利于咱们后续战事的进展。”
    他先前跟在李奕后面,见识过对方的作战方式,该狠辣的时候狠辣,该仁慈的时候仁慈,打垮了蜀军的反抗之心,也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张建雄也很赞同这种做法,蜀军只要投降就能不死,自然不会再负隅顽抗到底。若是现在又突然言而无信,那不是给自己这边找麻烦嘛?
    当然就算张建雄不劝阻,王景也不会同意那名将校的提议,但他也没有开口呵斥那提建议的将校。毕竟他在乱世中见多了残暴的武夫,动不动屠城的也不在少数。
    虽然驱赶降兵攻城的法子不妥,但也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王景只是摇头说了一句:“明日让人把那些蜀军俘虏送回凤翔,放在前线还要分人看守,白白耗费粮食。”
    这话算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
    相比于围攻凤州城的惨烈,领兵前往固镇的李奕,则要轻松惬意了许多。
    从威武城沿陈仓道南下,西南方向就是凤州城。
    再越过凤州城向西走,已经离开秦岭的主要山脉,沿途的道路也变得更加平坦。
    李奕率军一路向西,先是在马岭寨歇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启程继续行军,很快距离西边的固镇只有数十里。
    再往固镇西边去就是成州,若南下则是蜀国的门户兴州。
    其中固镇是蜀国的军事要冲,屯驻着雄胜军的几千人马,向南四十里外就是青泥岭。
    青泥岭是蜀军北上的一处重要节点,也是秦岭蜀道的咽喉之地。
    如果能迅速占领固镇,就能威胁蜀国从青泥岭来的援军,扼守住固镇这个要冲,等同于掐住蜀国的咽喉,秦、凤四州就别指望有人能来援救。
    是夜。
    前锋部队在固镇数十里外就地扎营,李奕加派了斥候向固镇、青泥岭方向侦察。
    坐在临时的营帐里,李奕难得的放松了下来。
    从出散关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二十余天,一路高强度行军、作战,让他整个人都绷紧着一根弦,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唐仓镇全歼蜀军、十日拿下威武城,以及在白涧击溃威武节度使王环派遣的两千援军。
    李奕心下寻思道:不管是这个时间线上的第一次攻蜀,还是历史上本来发生的那次攻蜀,都远远比不上自己现在取得的战绩。
    这足够让皇帝封自己一个节度使了吧?
    就在这时,李汉超掀开门帘走进来,说道:“大哥,据凤州城那边传来消息,凤翔军强攻了城池两天都没拿下,已经伤亡了一千余人……”
    “啧啧,王节帅这下亏大了。他一路求稳让咱们在前面冲,现在看咱们打的这么顺,他老人家自己倒是急了。”
    李奕道:“王节帅求稳无可厚非,毕竟他是西征军主将,肯定不能像咱们似的年轻气盛,不管不顾的一路猛冲。”
    “不过王节帅部署战役大局还是很老道的。不用看图却能对山川地形了然于心,各方面的安排也十分周全。”
    李汉超点点头,接着又问道:“大哥,咱们明天是不是要加速行军去攻打固镇?”
    “不急。”李奕微微摇头,说着他看向地图,沉吟了一会儿。
    “秦州现在被向训部堵死在渭水一线,已经没有什么威胁。成、阶二州更不用说,能自保就不错了……蜀军想要援救凤州,最好的选择就是派兵从兴州,途径青泥岭前往援救。”
    “咱们禁军的弟兄连番大战下来,已经伤亡了差不多一千人,虽然比起咱们取得的战果来说,算是很小的损失……但此番从东京出来也就只带了三千五百多人。”
    “如今就算加上潘将军手下的永兴军卒,满打满算咱们现在也只有三千人左右。”
    顿了一下,李奕伸出手指点着地图,“王节帅眼下正在攻打凤州城,他自己的人马都不够用,根本不可能再分兵给咱们。”
    “咱们或许要面对的是蜀国从青泥岭方向来的重兵,在此之前尽量要保存实力为主,贸然去打固镇,万一被拖住了,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说到这里,李奕心里暗自盘算着,攻蜀之战进行到这种程度,早已经和历史上天差地别。
    如今他没有什么能参考借鉴的经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接下来的重点是要稳住防线,不适合再去猛打猛冲。
    李汉超附和道:“大哥考虑的也对,咱们现在应该转攻为守?”
    李奕赞同道:“说的没错,现在蜀国比咱们更着急,正所谓越急越容易出错,咱们就在这守株待兔,等着蜀军自己送上门来。”
    ……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心想事就成,还没等李奕带人去攻打,固镇的蜀军自己倒先乱了阵脚。
    一大清早,李奕正蹲在营帐门口洗漱。当他拿起湿布擦脸时,耳边传来重重的马蹄声,由远及近。
    他抬眼望去,两名周军的斥候快马奔来。
    到了跟前,斥候翻身下马,一脸兴奋的行礼道:“固镇的蜀军自己跑了!”
    李奕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问道:“谁跑了?”
    斥候连忙解释道:“今日拂晓时分,屯守固镇的蜀军开始撤离,大路上乌泱泱一片的蜀军士卒,闹哄哄的向青泥岭方向行军。”
    反向行军?那确实算是跑路!
    李奕顿时大笑出声,随即吩咐道:“让兄弟们赶快准备,蜀军不要固镇,咱们要!”
    人的境遇确实奇妙,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李奕发现自己顺遂的有些过头。
    不过细想之下运气确实占了很大部分。
    唐仓镇的蜀军未必会如自己预料般自投罗网,威武城的守军又是否轻易的就投降,还有现在固镇蜀军的主动撤退,这些环节里都有无数可能。
    难道冥冥中真有天命一说?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