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那个大汉朝,他回来了
第723章 那个大汉朝,他回来了西元1795年,4月11日。中华大虞光中二十年,原满清乾隆六十年,农历三月十二。
就在莫公泽还在伊斯坦布尔面见奥斯曼苏丹的时候,大虞的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西征军在南京应天府进行了誓师大会。
莫子布以弟弟吴国公莫子泩为监军,亲侄子、宗室莫公棱为镇西将军,朱射斗、桂涵、杨芳、罗思举为副将,杜钦(拉玛二世)为行军部署主管后勤辎重。
出动羽林左卫,金吾右卫,龙骧左卫等三支近卫,京营奋武、敢勇、立威等三军,合计四万六千人,命名为镇西军,前往河中,做最后的剿灭。
当然,莫子布亲自登坛拜将,从南京出发的镇西军只有九千多人,因为其余三万来人早就在河西整编快一年了。
大虞的近卫军以闽粤桂和湖广的人居多,京营则多以两淮、河北、山东、山西人居多。
要想适应西北的气候,山西、河北人还好说,其他地方的肯定要提前去适应西北气候,才能将水土不服的概率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莫子布诏免陕甘两省三年钱粮,以及打的欠条都会被还上的消息传到了陕甘两省,顿时两省百姓都沸腾了。
交粮食的开始压箱底的交,几百亩的大地主都只留了基本的粮食,运粮的民夫脚下就跟生了风一样,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前一秒还在心里骂着狗曰的朝廷,下一秒就陛下万岁万万岁,扛着货物直接跑的飞起。
而此时在河中,行动已经开始了。
当莫子布的圣旨送达,陈光耀就熄灭心中那一点点想要争取西军大元帅的心思。
捏着莫子布亲自写给他的信笺,陈光耀看着身边的董金凤、傅康安、海兰察、海禄、策凌那木扎勒、西乡隆光等人说道:
“陛下圣明,宁夏郡王乃是西军中爵位最高者,又是元勋第一功臣,应当由他担任西军大元帅。”
陈光耀就这点好,那是真听莫子布的话,都形成条件反射了。
因为他从三岁扒拉着河仙总兵府衙的后门,看着里面一副小少爷打扮的莫子布时,就开始听这位小表哥的话了,哪怕现在当了高官也还是一样。
“估计很快,郡王的命令就会从定夏城传来,大家各司其职,准备听候军令。
而且我相信,郡王不会亏待大家的,他也应该知道,夏藩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陈光耀还是在话里面给自己留了一点点的尾巴,因为他也要顾及麾下征西军与跟着他的董金凤定西军上下兵将之需求。
大家在这远离中原的地方吃了三年的风雪了,好多人甚至都经历了父母过世这样的变故,若是不给好处,哪怕有皇帝的旨意,这六万精兵,也不可能服李献文的指挥。
若真是李献文这么不识趣,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夏藩而亏待征西军和定西军,陈光耀就会立刻上书皇帝,不会事事配合的。
这人呐,一旦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层,就会这样,很多时候,哪怕你不想争,也会被跟着你的人,一步步裹挟到大多数人期望的路上。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这句话,代表的可不是责问,还有冰冷的刀光剑影。
没到最后时刻,没有一个昭烈帝那样的父辈荫庇,最好还是不要干这样的事。
陈光耀深谙此理。
不过幸好,李献文的脑子很清晰,他很清楚夏藩的定位,也知道皇帝在这种时刻,还想着给他这姐夫这么大的面子,真是足够对得起他了。
他要真辜负了这份情谊,那么以后他跟莫子布之间,也不会再有什么情谊了。
是以很快,李献文就致信陈光耀,他同意陈光耀的作战方案,命征西军和定西军分兵两路。
一路走内天山,从疏勒(喀什)北上碎叶高原,拿下这里的柯尔克孜人,恢复大唐的碎叶军镇,然后向西走怛罗斯一些清扫臣服于布哈拉汗国的势力。
一路则直接从七河之地出发,绕过莫因库姆沙漠,直抵塔什干。
夏藩则是会准备好一切粮草辎重,等待两军到达之后,合力攻下塔什干,最后才会集中兵力,进攻撒马尔罕。
陈光耀哈哈大笑,心中的担忧终于去除,他看着董金凤说道:“郡王有句话说的很对,我们此次来,是要把这些害人虫全部铲除的。
那就不应该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专注于杀伤他们的丁壮。
咱们打下了塔什干,面对撒马尔罕这样的重镇,故意又进兵迟缓,正好给他们调集军队的时间,等彼辈猥集于此。
咱们就在撒马尔罕城下,干掉他们的一半的有生力量!”
。。。。
布哈拉城,唐时称安国城,是昭武九姓安国所在。
此城在后世的乌孜别克并不算特别重要的城市,总人口也不过二十来万。
但在现在,布哈拉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城市,人口却超过三十万,手工业的发达,冠绝河中。
“好大城,不愧是唐季安国之都,可做诸夏之都了!”
手持节杖,身着五品文官服,身高不高,志气却高的大虞使节李赓芸大笑着对身边头戴三山帽,身穿飞鱼服的御马监提督太监李尽忠说道。
提督太监李尽忠眼角抽搐了两下,他本名黎辉旺,后来改为黎维康,是安南后黎朝昭统大王(昭统帝)黎维祁的养子。
当年北河政变,黎维祁出逃满清,后莫子布入主北河,满清本欲送黎维祁回国,命他号召安南人起来响应。
结果莫子布早在黎维祁联络安南人之前,搞定了安南的京汉高门,后黎朝早就威严扫地,根本没几个响应黎维祁。
随后,满清在北河之战惨败,自己都风雨飘摇,哪还顾得上这些安南人,于是黎维祁一家直接被满清抛弃流离失所。
十来岁的黎维康流落广州,后被莫大皇帝早期的发展的双面间谍,两广总督李侍尧的老仆李与隆收留。
李与隆将黎维康培养之后,送进宫挨了一刀,作为自己老年的依靠。
黎维康也不负所望,在李与隆跟莫子布那点小小的香火情加持下,八年时间就从扫地的小黄门,爬到了御马监提督太监的高位。
他也又从黎维康改名为李尽忠,认了只有一个不跟他亲近的女儿,没有儿子的李与隆为义父。
“李大人,这可不是神洲之内,这里的每个人都恨不得杀了我们,咱们还是不要如此露骨为好。”李尽忠想了想,还是提醒了朝廷特使李赓芸一声。
“哈哈哈哈,汝果然是安南蛮子出身,不懂什么叫汉使。”李赓芸大笑着奚落了李尽忠一番,但随即又皱了皱眉,摇了摇头。
“不对啊,汉时你们安南人也跟如今一样是咱自己人,那这是怎么了,把老祖宗的本事都给忘干净了?”
李尽忠内心有些恚怒,若不是还有后半句,他现在就要跟李赓芸翻脸,于是他压下怒气问道:“李大人欲做汉使,名垂竹帛耶?”
李尽忠知道李赓芸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性格。
李赓芸是松江府嘉定人,光中十五年(1790)二甲第二名,幼时就师从曾经的次辅建极殿大学士钱大昕,为人清廉耿介,以风骨自矜。
所以从关系网上来说,有钱大昕这样的高官大儒老师在。
要知道钱大昕虽然退下来了,但弟弟钱大昭也还是大学士呢,这保证了李赓芸只要做出一番轰动之事,名垂青史是肯定的。
从个人性格上来说,李赓芸更是做得出来这种事。
在李尽忠不知道的原时空,李赓芸为官清廉,性格刚强,他在福建布政使任上被上官诬陷,竟然愤尔自尽以示清白,死后家中无有余财,一省布政使连自己收尸的钱都没有,曾轰动嘉庆时期官场。
他在官场为人,可谓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李太监胆怯了,你就不想更进一步,进一进司礼监?”李赓芸立刻反问李尽忠。
大虞的内监虽然远不如大明那么风光,但也不是满清这样毫无权力完全就是奴隶。
原因嘛,自然是大虞文官势力强大,又因为要开疆拓土导致武勋的实力比明初都强大。
同时莫子布又不像满清皇帝有旗人这样的绝对基本盘,因此不可能再去过度削减太监的权力,他也需要这些家奴为他直接掌握一部分权力。
而如今大虞朝的内监,最重要的就是司礼监与御马监、皇城监。
其中御马监掌握着一支三千人的御苑骑兵,负责皇帝的最后安全,是宫中最重要的武力。
皇城监则掌握着各地的宫室,皇城使还会派驻各地,协助内廷转运使工作,手里有一定财政权。
司礼监就更厉害了,他们主要负责两项工作,一是作为监军进驻海军,毕竟海军是完全由内廷拨款,属于皇帝亲军的嘛。
第二就是可以进入复兴公司,这可是掌握皇帝超过一半财权,油水最丰厚的位置。
李尽忠吞了口口水,他做梦都想进入司礼监,不管是去海军任何一支舰队做监军,还是掌握复兴公司一个分司,那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爬不到的高位。
哪怕他是御马监提督太监,没大大的功劳,也是进不了司礼监的。
李尽忠咬了咬牙,三山帽都因为紧张而仿佛微微颤动了起来,“好,老子就陪你疯,不过你要是被杀了,我可不会救你,我只会先救自己。”
“哈哈哈哈!”李赓芸大笑,“老子就是来死在这的,你要是能走当然可以走。”
李赓芸之所以这么狠,也还有个因素,那就是他的老师钱大昕的侄女,贤嫔钱氏虽然不是最得宠的,但却是最能生的,皇帝一共十一个儿子,贤嫔钱氏一个人就生了三个。
其中皇八子阿杊要跟哈布斯堡家族联姻,去锡兰做王,布哈拉的安国,则就成了同样为贤嫔钱氏所生的皇十子阿枫所觊觎的王位。
李赓芸想到这,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他素来清廉耿介,其实是很看不起钱氏,也不愿意搅和进这里面的。
可是,嘉定钱氏在皇帝兴复汉家之后,得了非常大的好处。
不但自身出了一堆文臣武将,还因为带有一点点皇帝极为推崇的民族英雄夏完淳的血脉,所以发展的非常快,如今已经成了江南士绅豪商集团的领头羊。
而他的老师钱大昕又因为性格和精力的原因,没能很好教育好钱氏族人。
导致现在钱氏出了很多在律法边缘游走的族中子弟,他们都敢在皇帝眼皮底下公然耍手段强买强卖百姓田产了。
钱大昕管也管不了,但知道再这么下去,嘉定钱氏恐怕就要被铲除,恐怕他钱大昕要成为林通激流勇退之后,大虞朝的李善长、胡惟庸了。
于是就想借着皇帝想要豪族外出拓殖这个机会,把嘉定钱氏往海外建藩的路上引。
只要这钱用在皇帝最想用的地方,纵然有可能还是被惩处,但肯定能避免最残酷的那种。
可是,皇帝有十一个儿子,随便哪个儿子背后的家族,都不是好惹的,钱氏特别还有军事这个短板。
这就导致皇八子阿杊得了锡兰岛之后,布哈拉这个富庶地方,不一定轮得上皇十子阿枫,是以还得想法争取一下。“老师,学生受你抚育之恩,知遇之恩,今日就报答了吧,如果我死在此地,未来的安藩,就该归皇十子了吧!”
李赓芸在心里长叹,随后重重把节杖猛地往地上一插,高举莫子布的诏书,对着前来迎接的一个布哈拉贵族军官大声喝道:
“上国天使到来,尔主就派你这个羊屎大点的官来迎接,回去告诉尔主,让他派王世子来城门口迎接,不然老子就回去了!”
李赓芸可不是这时候才来河中的,而是当年作为东宫属员到了河西之后,就在伊犁河谷和大宛盆地收集情报,因此还会一口不错的乌孜别克话。
被骂的布哈拉贵族军官裹着白色的缠头,穿着带有浓郁波斯风格的锁子甲,闻言愤怒不已,他可不是一般的贵族,他是王族成员。
只是这位走上前来要说什么,李赓芸却不等他防备,突然飞起一脚,咚的一声就把这军官给踹翻在了地上。
贵族军官勃然大怒,脸色涨的通红,他飞快爬起来怒吼一声,带着十几个士兵上来拔刀就要砍。
李赓芸身后的数十个羽林郎眼见如此,也大吼一声纷纷把刀拔了出来。
“贼将敢尔!”提督太监李尽忠尽管鼻尖冒汗心脏狂跳,但还是拔出绣春刀,声色俱厉的怒吼了起来。
在现在的大虞,全体昂扬向外的时候,你可以怂,但必须要怂在没人看见的地方,要是当众怂了,还是对外怂了,那就麻烦大了。
软蛋连码头力工都不配当,只配去南洋和暖水港(温哥华)开荒,可是社会共识。
布哈拉贵族军官气得浑身发抖,牙齿咬碎,但想起大虞在大宛盆地和伊犁河谷囤积的大军,死死瞪着李赓芸,握着刀但就是不敢捅。
李赓芸见他怂了,反而更加嚣张,再次上前一步,几乎与这军官额头挨着额头了。
“贱奴,还不赶紧去通知,慢一步,仔细你的脑袋!”
布哈拉贵族军官气喘如牛,但在李赓芸高高在上且无所畏惧的眼神中,败退了下去,悻悻离开,回去通报了。
“哈哈哈哈!”李赓芸大笑,用汉话对着众人说道:“这就是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不能给他们好脸色。”
提督太监李尽忠也觉得兴奋不已,这种感觉,真让人有一种踩在上,如同腾云驾雾一般的爽感。
。。。。
布哈拉埃米尔宫中,埃米尔穆拉德.沙阿脸色暗沉,空中气氛几乎到达了冰点,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来者不善。
嗯,应该不是感觉到了,而是早就觉察到了。
但即便这样,布哈拉汗国,也无法做出什么有效的应对。
因为如今统治布哈拉汗国的,并不是乌孜别克传奇英雄帝王昔班尼的子孙,甚至不是乌孜别克人,而是诺盖人中曼吉特部族。
这诺盖人,是泛突厥种族的一支,居住在里海西岸的高加索地区,主体民族在后世俄罗斯的达吉斯坦共和国中。
这些渡过里海的诺盖人,在十年前的1785年灭亡了统治布哈拉汗国的扎里家族阿斯特拉罕王朝,自立为汗。
不过由于他们既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也跟昔班尼扯不上关系,所以汗位并不被其他人承认,是以目前只能以埃米尔自称。
布哈拉汗国也退化成了布哈拉酋长国,浩罕人也正是以这个为理由,脱离了布哈拉汗国建立浩罕汗国。
也就是说,曼吉特部族跟满清一样,也是外来族群入关,相对以小族临大国。
所以当大虞十万大军降临河中的时候,即便没怎么站稳脚跟,处在最虚弱的时刻,布哈拉汗国也没敢出兵针对。
他们反而怕大虞煽动下面的乌孜别克、平原塔吉克等种族起来反对他们。
“我儿,你且出去迎接一下,好生应对,他们不管如何嚣张,都不许与他们计较,不要给这些桃石人口实,这些人就是来挑事的。”
作为布哈拉酋长国的司马炎,埃米尔穆拉德.沙阿还是很清醒的。
王子海达尔.图拉也知道厉害,赞同的点了点头,立刻打起酋长国的全副仪仗,前去迎接。
而此时,李赓芸恰恰不会跟海达尔.图拉王子闹事,因为在大庭广众下继续闹事,有太多人看着,于舆论不好看。
因此李赓芸恰恰非常有礼有节,在海达尔.图拉王子的迎接下,前往西北的埃米尔宫。
这一度让海达尔.图拉王子起了错觉,以为真的就是因为迎接的人档次太低,而让桃石的使者不满意了,他甚至还为此道歉了起来。
可李赓芸马上就要他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汉使,见到埃米尔穆拉德.沙阿后,李赓芸简单见礼,立刻呈上一份地图说道:
“在下奉中华大皇帝陛下之命,前来告知埃米尔,三年前埃米尔与中华宁夏郡王所签之和约有误,现查明大宛盆地西南五十里,乃是我国之领土,请埃米尔归还吧。”
果然是来找茬的,布哈拉文武立刻就怒了,大声驳斥着,但埃米尔穆拉德.沙阿挥手阻止了这些人的喊叫,随后慢条斯理的说道:
“使者阁下,浩罕不是桃石的领土,浩罕自古以来,就是布哈拉的领土。”
噗呲,一听这话,李赓芸差点就笑出了声,你在我们面前提自古以来?
“埃米尔,在下提醒你,大宛盆地是中华的一部分,因为自从两千年前的大汉朝起,大宛盆地就接受了中华的管辖,直到现在。
甚至,布哈拉也是清国的藩臣,而现在大虞取代了大清,你们照样是大虞的藩臣。
埃米尔,你作为藩臣之主,已经二十年没有去南北二京朝贡过大皇帝了,这可是大罪!”
穆拉德.沙阿也是一阵阵后悔,一时不察,竟然把这话给说了出去,现在被人给抓到了把柄。
而此时,看到埃米尔吃瘪,纳克什班迪教团大教长阿里.穆罕默德立刻占了出来。
“使者,所谓的藩臣,是邪恶的清国人强加给我们的,听说现在的虞国是推翻邪恶清国建立的,难道作为反抗者,你们还准备接受清国的邪恶遗产吗?”
话很有道理呢,但李赓芸早就想法应对,他戟指阿里大教长,厉声喝道:“汝好大的胆子,大皇帝都没把清国定义为邪恶,你这夷人,怎敢口出狂言!”
草,这就是来找茬的,阿里大教长脸上十分不好看,他也是所谓的和卓,也就是圣裔,平素最是受人尊敬,从来没有被人指着鼻子的时候。
“使者既然如此不尊重布哈拉上下,那我们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请回吧,让你们的大皇帝再选一个能说话的人来。”
埃米尔穆拉德.沙阿立刻抓住机会就想把李赓芸赶走,他也想要离开。
李赓芸眼疾手快,知道不能让埃米尔走,是以飞快往前一跃,一把就抓住了埃米尔靛蓝色袍子的后腰位置。
“埃米尔休走,话都没有说清楚,我天朝上国的土地,岂容你占据!”
“你!”埃米尔都懵了,他还没遇到过这样的,于是顺手猛地一打,想要把李赓芸的手打掉。
哪知道他年迈而李赓芸年富力强,没打掉手不说,挥来的左手竟然又被抓住了。
“放开埃米尔!”大教长阿里也傻了,愣了那么一秒,他比侍卫还快猛扑了过来。
“去你妈的!”李赓芸大叫一声,飞起一脚,砰的一声就把这老登给踹翻了。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殿内的侍卫隔得太远,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周围的文武大臣这遭受了极大的精神冲击,一时间竟然有些恍惚傻住了。
“好大胆的桃石贼,杀了他,杀了他们!”完全就是乌孜别克人,老谋深算的阿里大教长从短暂的懵逼中回过神来后,突然嚎叫了起来。
他还故意用手把碰坏额头一擦,半张脸顿时都被鲜血给染红了,好似被打的头破血流一样。
一看见了血,侍卫们反应过来了,也都愤怒了,桃石人竟敢当着他们的面这样无礼,太欺负人了。
红了眼的侍卫们没有迟疑,纷纷拿着刀剑扑了过来,要把李赓芸砍成肉酱。
雾草!
埃米尔穆拉德.沙阿立刻意识到有人要搞事,当即大吼:“不许杀人,不许杀人!”
捏麻麻的,这要是杀了桃石的使者,他们家族那就真完蛋了,不得被桃石皇帝整死啊!
这些沟槽的乌孜别克人,还是不肯臣服他们的统治,不肯承认现实!
刚扑过来的侍卫们也彻底懵了,大教长喊杀,被挟持的埃米尔却喊不杀,这到底听谁的?
李赓芸这时猛地对提督太监李尽忠使了个眼色,李尽忠看到李赓芸眼中的决绝,心中猛震动,这位李大人,是真想死在这做汉使了。
“布哈拉人杀汉使了,布哈拉人杀汉使了!”于是李尽忠突然大叫两声,抽出兵刃就往门外冲去,一出大殿门就放了一颗窜天猴。
而他一动,三十人的羽林侍卫在宫外听到呼喊,看到窜天猴,立刻掏出武器开始大砍大杀向埃米尔宫内冲,接应李尽忠。
我屮艸芔茻!
埃米尔穆拉德.沙阿睚眦欲裂,看着儿子海达尔喊道:“快,拦住那些人,不能让他们出布哈拉城!”
“哈哈哈哈哈!”李赓芸大笑了起来,只要李尽忠他们杀出去,那就坐实了布哈拉人杀汉使的罪名了。
大笑中,李赓芸趁机一发力,直接把埃米尔穆拉德直接给拽倒了,让形势更加混乱。
“不要杀他,不要杀他!”埃米尔穆拉德悲愤至极,却还在喊不准杀李赓芸。
于是,冲上来的卫士只能拉开了李赓芸,然后对他一顿拳打脚踢,李赓芸被打的嘴角溢血,兀自狂笑不已。
而在城中,布哈拉人毫无准备,竟然被李尽忠一行人策马冲了出去。
三日后,一行人都绕过撒马尔罕了,布哈拉追击骑兵,都还没看见影子。
李尽忠只觉得一阵魔幻,他左右看了看,悄悄摸出一把匕首,趁着所有人都没注意,狠狠一刀往自己的左耳划过去。
“啊呀!”飞快把匕首藏起来后,李尽忠夸张的叫了起来,“本督的耳朵,本督的耳朵被布哈拉人给弄伤了!”
羽林骑兵们纷纷围过来,有人看着李尽忠那完全就是新伤口的耳朵欲言又止。
“想来这是追击的时候被布哈拉射雕手射的,嚯!这一支箭好险,好险,差点就射中了咱家的脑袋。”
听到这样的提醒,有人立刻接口喊道:“真真是好险,若是再偏一点,老公就要为国尽忠了哇!”
李尽忠心里一松,他一边包扎,一边说道:“我记得此去向东不远,有一小部落,咱们进去厮杀一阵,也弄点粮食和水,稍做休息一下。”
骑兵们秒懂,这他妈跑的太轻易了,显现不出来他们多么的九死一生啊!
是得干上两场,哪怕不受伤,可是用人血粘在身上的衣服上,血糊隆冬的回去,也比现在这样好啊!
“谨遵提督军令,咱们立刻就出发!”一群人充满了斗志,簇拥着李尽忠又加快了速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