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我,恶女,只想造反 > 第99章 龙椅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9章 龙椅

    国丧期间,中原的将士们都会分发一条白布,像陈皎和沈乾敏、徐昭等人则着丧服。
    青州被夺,扎莫度罗请求曲州的尼日阿图派兵支援,结果被拒,因为之前扎莫度罗支援泰州,结果全军覆没。尼日阿图怕步后尘,不敢出兵。
    扎莫度罗掌管着青州和中州,势力被削弱了大半。群架被折损了几千兵,援助泰州又折了几千兵,守青州再折损。原本手里有三万多兵,一下子锐减到一万来兵。
    情况不容乐观。
    这群人在中原横行霸道你争我夺,哪里遭受过此等毁灭性的打击?
    扎莫度罗着实咽不下这口恶气,那些南蛮子不过三四万兵,竟然这般能打。恐怖的是他们无法攻破“天雷”造成的威胁,除非天降暴雨。
    他们只晓得“天雷”需要火折子点燃,要借助火力,还知道那玩意儿爆炸后会留下大片黑黢黢的东西,以及浓重的硫磺味儿。
    他们不清楚内里,一时也找不到反击的法子,只能处于挨打的弱势。
    陈皎等人夺取青州后,再一鼓作气攻打中州。所有将士的头上都戴着素白绫带,徐昭等人则一袭缟素上战场。
    中州建阳是中原的京城,夺下中州,意味着汉人将重新掌控属于自己的家园。
    扎莫度罗死守建阳,中州十一郡被战火无情焚烧。
    汉人官兵但凡打下一座城池,就会对城内的胡人百姓斩尽杀绝,对他们无情驱逐,就好似当初胡人恣意屠杀汉人那般。
    一些胡人选择回到漠北,他们本是游牧民族,为了躲避汉人的无情杀戮,只能狼狈逃离。
    烽火连三月,这些年战士们马不停蹄,从南打到北,大大小小经历过数十场战役。只要把胡人赶出中原,等待他们的便是光宗耀祖。
    士兵们干劲十足,因为军队里明确军功,只要能活到最后,不仅有田宅奖赏,更有军功爵位。
    跟着陈九娘干有前途,因为现在活下来的士兵们就从胡人身上挣了不少钱银。
    大部分官兵们寄送回南方的家中,有的给兄弟娶了媳妇,有的购置了宅子,有的则买了田地商铺,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上战场成为他们短暂暴富的捷径,但凡你有体魄有胆量不怕死,便可以过来捡漏。
    当然,生死自负。
    夏日蝉鸣声声,陈皎一袭缟素,手持麈尾扇在小册子上画叉。一旦夺下中州,余下四州指日可待。
    徐州章凤男不足为惧,曲州的尼日阿图则比较棘手些。但以目前的速度,明年彻底夺下十二州应不成问题。
    陈皎书信与崔珏,让南方那边做好准备迁移进中原,不论是百姓还是朝廷官员,全部转移到这边来,因为往后中原才是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心。
    又因南方那边现在局势平稳,无需再费神到它身上,先前因着南方要输血到中原,举国力扶持这边,现在要把那边多余的人口转移过来,给他们留下足够多的田地供应当地人,日后才能休养生息。
    陈皎心中一番筹谋,她要完善科举制,推行摊丁入亩,奠定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分散崔珏、方世林、吴应中这些人手里的权力。
    纵观整个历史,一个王朝顶多两三百年就要走下坡路,根源在于土地兼并。她需要打破这个魔咒,把王莽时期的土地王有制搬出来,以此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不用多说,肯定会遭到文官们的集体抵制,包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但那又怎么样呢,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得与整个时代斗到死。
    陈皎一点都不怕斗,又不是没有斗过官绅。一统中原不过是她政治生涯的开始,未来的路还漫长得很。
    放下笔,她眯起眼看自己的字迹,比以前顺眼许多。她得好好练一练,因为以后还得批阅奏折,若是字太丑,不免拿不出手来。
    大白天的她就开始做白日梦了,开国皇帝,想想自己的功绩,贼爽!
    稍后马春送来清热解暑的饮子,说道:“方才郦州那边来人了,娘子可要接见?”
    陈皎挑眉,问:“谁过来了?”
    马春:“周宝雨。”
    陈皎做了个手势,马春出去请人。
    不一会儿周宝雨进屋来,朝她行礼,陈皎问:“郦州那边如何了?”
    周宝雨应道:“郦州十二郡的户籍和田地都清理得差不多了,属下过来问一问,接下来又轮到哪一州?”
    “自然是燕州八郡。”
    “哎哟,九娘子让崔郎君再派些人手过来罢,我们这帮文官一天到晚跑断了腿,严重缺乏人手。”
    陈皎失笑,“也不用太着急,慢慢来,我这就书信与崔珏,让他们把重心转移到中原来,朝廷里的官员们也该陆续过来了。”
    周宝雨摆手,说道:“咱们缺的是底层的官儿,这边可比当年的闵州烂多了,闵州民乱时,至少还留了些人凑合着用,中原这边是没人可用。
    “那些百姓也盼着能尽早上户领得田地,但我们忙不过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着实吃不消。”
    陈皎没好气道:“还抱怨起来了,我们前线的将士哪个不是把脑袋别到裤腰上厮杀?你们后头的文官可得加把劲,我们在前头拿命去打,你们在后头就得跟上。”
    周宝雨露出痛苦的表情,陈皎道:“别说废话,我让崔珏把人给你们调过来。”又道,“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就别太挑剔,能顶着的就暂且用上,后面再考核评估,若是不行就换掉。”
    周宝雨发牢骚,“那也不能什么歪瓜裂枣都塞进去啊。”
    陈皎:“……”
    他们共事了这些多年,已经无比熟络了,说话也比较随和,没有那么多森严等级。
    周宝雨吐了一通苦水,陈皎耐心极好倾听,因为这个时候所有人的压力都很大,毕竟中原已经被胡人搞得烂透了,要一点点恢复,确实需要耗费大量心血。
    没过两日周宝雨就折返回去了,继续当牛做马干苦差事。
    夏日临近尾声时,建阳被破,死守京都的扎莫度罗中箭后不治身亡,麾下士兵一盘散沙,一些被杀,一些逃亡,还有一些则跑到曲州去了。
    雨天,淅淅沥沥,城里满地泥泞。大多数城市都是泥地,只有极少部分繁华的城市才会铺石板。
    京都建阳自要比其他地方繁荣,它曾是汉人的政治中心。
    巍峨的宫殿群并未受到轰炸,淅沥雨雾中,鲜血顺着台阶流淌。士兵们冒雨搬抬尸体,宫殿里的财物禁止哄抢,因为要留给陈九娘。
    裴长秀站在屋檐下,叉腰看这场大雨。就快入秋了。她望着被雨雾遮挡的远方,在某一刻,好似做梦一般。
    情不自禁掐了自己一把,疼。
    建阳,曾经的京城。她在中原长大,一辈子都不曾来过京城。而今天,这座宏伟的城池被他们打了下来。
    这既像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又那么真实的呈现在她面前,感慨良多。
    与此同时,南方那边的崔珏等人正在商议北归计划,因为现在中原需要大量人才过去重振。
    府衙发放告示,鼓励以前南逃的中原百姓回归故土,安居乐业。
    当初的南迁,现在的北归,昭示着汉人再次走上中原的历史舞台。而这次的北归,路途中会有差役官兵巡逻,甚至还设有接济站,供应热水饭食。
    为了把他们哄回去,朝廷下了不少功夫。中原那边土地多多,只要上户领地,头年还无需缴纳赋税。
    一些有归乡之情的百姓大胆踏上了回乡的路。特别是那些没有田地,靠零散活计为生的人们,宁愿冒这趟风险重回故里。
    陆续有人被打动,开始北归。
    不仅如此,官员也开始大批量输送过去。
    一场大型的迁移就此拉开了序幕。
    吴应中、鲍起凤、方世林这些人开始往北回归。崔珏仍旧守在南方,直到陈皎彻底打下中原,才退过去。
    这段时日各地的里正开始忙碌起来,因为有乡民回中原,会先在里正那里登记,而后下户。只要拿着那份户籍和路引,就能畅通无阻。
    待到故乡,再去当地的衙门或里正那里登记报上去落户,就能领得田地耕种。
    目前一家三口能领得数十或上百亩田地,不论男女都有。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诱惑,特别是在南方日子过得拮据的乡民,会选择过去。
    也有南方人主动过去的。
    这些年南北交融,以前中原人称这边为南蛮子,而今态度改观许多,相互间没有那么多敌意,毕竟在国难时他们曾携手与共。
    若有人拿南北说事,定会遭到群体唾骂。
    北方身上流淌的血液,有南方的输送,已经成为一个整体,谁也无法分割。
    中原的建阳京都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陈皎提裙走上石阶,一步又一步。
    马春跟在她身后,忍不住道:“京都就是不一样,可比南方气派多了。”
    陈皎笑眯眯道:“是不是开了眼?”
    马春点头,指着上面,暗搓搓问:“以后娘子是不是就要住在里头?”
    陈皎:“你猜。”
    马春笑了起来。
    主仆身后跟着徐昭、胡宴等人,尽管这石阶他们已经上下过许多次,但今日不同,是陈九娘同他们一起往上爬。
    那石阶有一百零八梯。
    陈皎一口气爬了上去,上头的裴长秀早就等候着了,向她行礼。
    陈皎扭头回望来时的路,高处不胜寒,可是她一点都不怕孤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