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137章 工作组进驻(春节快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7章 工作组进驻(春节快乐!)

    第137章 工作组进驻(春节快乐!)
    “奇怪,是山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我怎么觉得这两片林子有一些不一样了呢?”
    对于盘莲的问题,方唯心知肚明。
    在他将【育林区】和【采摘区】合并之后,两个区域的属性就合二为一。野生林木在各种属性的加持下会越长越好,比起自然生长的林木优势会很明显。
    但这他却无法给盘莲明说,只能装糊涂。
    好在盘莲也就随口这么一说,并没有刨根问底的打算。
    两人这一带转了转,便踏上了归途。
    回到家,方平就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说道:“老三,姚家岭那边出事了,听说是发生了山体垮塌,埋了几十个人呢。”
    “啊?我们的人怎么样?”
    队里派去修水库的人还是一个月一换班,不过方唯和郑虎最近都没去,如今在工地上的领队是以前副业组的组长。
    听到工地那边出了大事,方唯一蹦子从凳子上跳了起来。
    “现在还不清楚,方文书和赵金生已经去了,人还没回来。”
    现在的信息传递不通畅,姚家岭那边的事情暂时还停留在道听途说上。
    方唯急的团团转,现在天都快黑了,他去也没用。
    晚上简单的吃了点东西,他就在队部等消息。一直等到快十点了,方文书和赵金生才回来。
    “问题比较严重,大概还有20几人没挖出来。好在咱们的人当时不在那个区域劳动,倒没有任何损伤。”
    两人带回来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这次事故的损失比想象的还要大,好消息是本队的建设人员没有损伤。
    方唯松了一口气,然后和大家商量,打算明天带人前去支援。
    队干部们都没有意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不过到了第二天,公社和大队就紧急下发了通知,要求各个生产队不要盲目前去姚家岭,如有需要,上级单位会统一作出安排。
    方唯这才停下了支援行动,让大家准备好好的物资放回库房。
    到了下午,队上派去参加工程建设的人员回到了村里。姚家岭那边决定暂时停工,有关方面需要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估,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大家辛苦了!今天你们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杀猪,中午所有人到队部来吃大锅饭。”
    方唯现在一言不合就杀猪,没别的,队里的生猪数量足够,可以找各种借口分肉吃肉。
    当然,这种好事暂时没有三队的份儿。
    翌日。
    队里果然杀了一头猪。
    【产出生猪,点数+238,总点数:163545点。】
    养猪场还剩下97头猪。
    不少人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了,锅里很快炖上了猪肉,一些山货也早早进行了浸泡,今天的菜品还挺丰富的。
    到了中午,男女老少汇集到队部门口,空地上早就摆好了桌子凳子。
    “开饭!”
    随着方唯的一声令下,大家开始排队打饭菜。
    【辣椒干笋炒肉】、【酸菜炒猪血】、【红烧肉】、【猪杂汤】.不一会,现场就传来了各种的饭菜香味。
    赵金生和刘会计是第一次吃到队里的大锅饭,他俩是队干部每天都要来队部,所以才有幸蹭了一顿饭。
    原三队其他的人就没这个待遇了,毕竟现在还处于过渡阶段,说白了就是名义上已经合并在一起,但实际上还是各过各的。
    赵金生大口大口的吃着香喷喷的猪肉,在心里更加觉得这次合并对于三队来说,就是百年不遇的好机会。
    要不是县里想扩大高产稻种的产量,这种好事哪能轮得到三队?
    你看看人家方队长,仅仅是为了给修水库的人员压惊,二话不说就杀了一头猪。
    他们三队的猪圈里只有十来头偏瘦的生猪,等秋收后上交了生猪任务,剩下几头生猪得留到过年才能宰杀。
    这就是差距。
    等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方唯给受惊的建设人员敬了一碗酒,让大家好好休息几天,这几天不用出工。
    就在这时,徐广生和郑先发来了。
    “你们二队就是豪横啊,这不过年不过节的说杀猪就杀猪,简直让人嫉妒。方队长,去办公室坐会吧。”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徐书记,郑支书,既然碰上了就坐下吃点吧。”
    为了消除二人的嫉妒心,方唯赶紧拉着他们坐下来吃饭,还让郑虎去拿了一壶酒过来。
    徐广生和郑先发也不客气,他们本来就打算在二队吃饭的,这不赶巧了遇到人家吃大锅饭。
    对于二队的大锅饭,现在流传着好几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说二队不得了,一顿饭就能吃掉一头猪。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一顿大锅饭基本上能消耗大半头猪,传言没有太夸张。
    “咳咳,小秀才,和你说一件事,专区工作组马上要进驻瑶岭公社,目的就是调研你们的育种工作。”
    郑先发和徐广生坐下好之后就埋头大吃,吃饱喝足之后才说起了正事。
    实际上两人都不愿意来,奈何他们不来都不行。
    郑先发硬着头皮开口说道,一边说还一边观察方唯的脸色,生怕对方翻脸。
    “调研这个词用得好,两位领导,打开窗户说亮话,专区工作组到底干嘛来了?”
    方唯可不好糊弄,直指问题的核心。
    “工作组的任务有两个,其一,是来取经的,看看你们的成功经验能不能在全地区推广。其二,针对你们在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指导,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徐广生接过了话茬,说明了工作组的目的。
    方唯听完,点了点头,然后“哦”了一声。
    “小秀才,你这是什么意思?”
    郑先发见对方不咸不淡的“哦”了一声,便没了下文,就有点恼火。“没什么意思,人家要来我还能阻拦不成?成绩也好问题也罢,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反正我个人没把集体的东西揣口袋里,谁来了也不怕。”
    方唯是真无所谓,自从他搞的稻种出了名之后,遇到的麻烦还少吗?
    总之,他现在的条件就这样,供应整个先例的稻种都很紧张,供应整个专区各县的稻种绝没有可能。
    育种技术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但能不能在其他地方推广应用,他觉得够呛。
    事情就这么个事情,自己搞出来的高产稻种,受益的是集体并非个人。要是有人觉得二队拿多了,他不干了总行吧?
    “你看看,还是有情绪啊。方队长,咱们是自己人,我和你说句良心话。工作组来了走了,对你的影响不大,应付过去就完事,没必要和人家发生冲突。”
    徐广生最怕的就是方唯这个态度,这小子要是产生了抵触情绪,那么事情就难办了。
    他赶紧安抚了对方两句,希望方唯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冲突倒不至于,我这边尽量配合吧。”
    方唯压了压火气,态度好了一些。
    徐广生和郑先发这才松了一口气,吃过饭就匆匆走了。
    过了没几天,工作组正式进驻瑶岭公社,实际上就是进驻二队。
    来人倒是很客气,并不难打交道。只是事无巨细都要了解,问起来就没完,搞得方唯有点烦躁。
    他让育种小组和郑虎尽量配合人家,自己则能不露面就不露面,有事没事就往三队那边跑。
    这天。
    工作组组长李洪军堵住了方唯,说要和方唯正式谈话。
    方唯躲不掉,便和对方找了地方坐下来。
    “我们先说说用稻种换购稻谷的事情,方队长,你认为1比10的换购比例合理吗?有人反应你这是利用垄断优势哄抬物价,你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另外,你们二队前前后后得到了上百万斤的稻谷,有些卖给了收购站,还有一部分去向不明,你能说明一下吗?”
    李洪军的问题很多,主要是面对稻种换购稻谷的事情。
    方唯很头疼,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态度对待这位李组长。
    “三级管理,队为基础,生产队是独立核算的单位,有权在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之外,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高产稻种的收购价和普通稻谷的收购价,基本上相差10倍左右,这就是我们制定换购价格的重要参照。
    至于队里的集体积累,只要没有装进个人的口袋,账目清楚,似乎没必要给任何外人交代。李组长,你长期从事农村工作,我的理解没问题吧?”
    最终,方唯还是不愿意多做解释。
    李洪军听完,笑了笑,居然没有不高兴。
    “方队长,看来你对政策也是把握的很准确啊。没错,多劳多得是咱们的分配原则,但也要兼顾公平性和防止贫富悬殊过大的原则。
    工作组这次来二队,可不是来找麻烦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有些事情不澄清、不给出定论,你们以后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责难。”
    倒是李洪军随后很有耐心的解释了一番,他说有些事不能总这么悬着,要有一个定论。
    比如像稻种和稻谷换购比例问题,工作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会给出一个说法。只要认定二队的换购比例是合适的,那么以后谁也没办法再拿这个问题说事。
    李洪军的态度出乎了方唯的意料,但他不会因为对方的几句话就转变自己的看法。
    所谓听其言观其行,他没那么天真。
    在工作组之后的工作中,方唯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使得工作组的任务进度大大加快。
    前后半个月,工作组便撤离了瑶岭公社,结论也很快就出来了。
    关于育种这一块,由于方唯和育种小组未能拿出系统科学的培育方案,工作组认为局限性很大,无法进行推广。
    这一点是准确的,方唯的育种工作和脚下土地绑定很深,离开了二队的一亩三分地,的确很难成功。
    对几个高产稻种的评价,工作组认为可以大力推广种植。但良种的产量有限,暂时不具备在整个地区推广的基础。
    关于稻种换购稻谷的比例问题,工作组认为是合适的,不存在所谓的哄抬物价问题。
    二队的主要问题是未能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比如像对稻谷的处理就存在随意性,以及违反有关的规定的情形。
    比如像二队用稻谷换一些紧缺物资,就是典型的私自销售粮食行为,应予以禁止。
    总的来说,工作组对二队的育种工作是持肯定的态度,对【农垦58】、【南光一号】和杂交水稻稻种,评价很高。
    “小秀才,工作组的同志还是能实事求是的,搞得我虚惊一场。”
    这个结果很不错,等于是解决了二队长期以来被人诟病的几个关键问题。
    以后再不会有人拿这些问题攻击二队、攻击方唯,但同时也警告了二队,一些私底下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必须停止。
    用种子换稻谷换钱都没问题,但种子和稻谷不能在私下交易,今后如有违反,必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样一来,其实二队换购太多的稻谷根本没必要,到最后还不是要卖给收购站?既然这样就么必要多此一举,除了换少量的稻谷还不如大都换成钱呢。
    县里和公社松了一口气,郑先发第一时间就来找方唯,希望他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
    “这样挺好,省得我总是要面对那么多的非议。支书,接下来我可有的忙了,合并的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方唯倒是一如既往的情绪稳定,现在虽然也有一些糟心的事情,但总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正如修建姚家岭水库,过程即便是有一些曲折,但其本身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对了,下周开始恢复姚家岭水库的施工,你们队这次需要派40人去参加劳动。你不许去,赶紧把稻种的产量提上来。”
    郑先发临走的时候才想起了此事,特意叮嘱方唯,不允许他带队去修水库。
    方唯还能说啥?只能默默的接受。
    下塘大队经过这次变动,二队和原三队合并组成了新的二队。从四队开始,序列号往前递进,十三个生产队变成了十二个。
    根据最新统计显示,新的二队总人口将近300人,水田460亩、旱田110亩、林地4000余亩,其他一些边边角角的土地没有统计在内。
    由于之前的原三队比较穷,相应的家底也摊薄了。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