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运气爆棚,大丰收
第134章 运气爆棚,大丰收清晨。
方唯和盘莲早早起来,在院子里锻炼了一会身体,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自留地里的杂交水稻生长旺盛,提前一个月进入了收割期。另外,一亩坡地种植的黄豆也可以采收了,方唯和方平忙得团团转。
好在就只有一亩一分地,没用两天就搞定了。
一分自留地暂时空了下来,那一亩坡地紧接着又种植了生。
队里开春后在40亩坡地里种植了生,也已经成熟。郑虎安排人进行了采收,整个二队显得忙忙碌碌又秩序井然。
一亩坡地的黄豆,最终的产量是536斤,队里40亩生的产量是25430斤,平均亩产为635.75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536】
【采收农作物,点数+25430】
【总点数:158622点。】
黄豆和生的亩产没什么大的变化,细微的变化就是产量朝着上限区域顶部在靠拢。
方唯没怎么关注生黄豆,而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杂交水稻上面。
经过晾晒、脱粒等工序,一分地收获的稻谷产量为97.9斤,折合亩产就是979斤。碾出来的大米,口感依然不错,很好吃。
“成了!”
方唯这次在自留地种植的是【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从理论上来说,杂交水稻是不能留种的。
因为次一级稻种种出来的稻子会发生严重的性状分离,产量低、口感极差,基本上没有种植价值。
但当【种植区】晋升到10级,属性加持方面多了一条【育种遗传稳定性+1】。方唯当时就判断,杂交水稻的次一级稻种应该可以放心大胆的种植。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偏差,这就为下一步的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接下来,方唯让方平找了些边边角角的地方,种了一些【南光二号】次二级稻种,也就是第二代稻种,进行验证。
他估计次二级稻种不能用,仅仅是走一遍验证程序而已。
“老三,母猪下崽了,这一次一共是41头猪崽,个个都活蹦乱跳的。”
方唯在忙着杂交水稻的事情,队里的大事小事基本上都交给了郑虎。
他这天在路上碰到了五叔才知道,【养猪场】又增添了新的成员,多了41头猪崽。
“啥时候的事情?”
方唯不禁乐了,母猪产崽,对于生产队来说肯定是一件大好事。
“上周的事情,你不是一直在忙嘛,虎子叫我不要打扰你,所以才没有专门告诉你。”
“走走走,去看一下。”
他随后跟着五叔去了【养猪场】,笑呵呵的清点了一遍,猪圈里大大小小加起来,一共是117头猪。
其中,母猪4头、小猪崽41头、成年猪72头。
好在【养猪场】提前进行了扩建,要不然真的会拥挤不堪。
“五叔,你挑选12头大肥猪出来,回头我让虎子带人去卖了。”
上交生猪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方唯还是决定再出售一部分“议价猪”,算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现如今为什么会采取定量供应、凭票供应?说到底还是生产力水平低,物资供不应求。
翌日。
郑虎等人用拖拉机拉着12头生猪去了公社。
【产出生猪,点数+3120,总点数:161742点。】
12头大肥猪卖了1965.6元,每斤收购价折合0.63元。
收购站给队里奖励了一些饲料,以及全年购买平价饲料的优惠待遇。
【养猪场】还剩下105头猪,等端午节的时候给大家分一些肉,顺便犒劳一下战斗在姚家岭的社员们。
“三哥,你们真是命大。我恨死那些家伙了,逼着你们做这么危险的事情,简直太坏了。”
盘莲是最后一个知道哑炮事件的,方唯本来不打算告诉她,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让她担心就没有必要。
但村里哪有秘密可言?知道这事儿的社员可不少,传来传去自然就会传到盘莲的耳朵里。
她听说之后,回来就炸了,抓起枪就要去找张永利说道说道。
“妹子,都过去了,而且姓张的也挨了处分,从城里去了公社。”
方唯说了半天,才拉住了盘莲。
其实排爆的事情,方唯过后想想也有点后怕,要不是自己运气好,说不得就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他们三个人当时也是豁出去了,还好,他的运气爆棚,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任务。
“三哥,那是你的运气好,要是换个人说不定就没这么幸运了。你要答应我,以后遇到这种危险的事情,不要傻呵呵的拼命,你得想想我还在家里等你呢。”
盘莲随后哭了一鼻子,情绪安定下来之后,便沉沉睡去。
方唯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干脆爬起来去堂屋坐了一会。
他现在也有些相信“运气”之说了,心念一动,就干脆把【主宅】提升到了10级。
【归属设施】→【生活设施】→【主宅】
【设施等级:(10级,0\500000)】
【设施属性:坚固、耐久、凝神、静气、旺主人】
【在此建筑内生活,全属性额外增加100%,气运+1】
【总点数:61742点。】
升级过后,方唯查看了新的信息,不禁有了一种很魔幻感觉。
最近他一直都在说自己的运气好,结果【主宅】提升到10级之后,居然出现了【气运+1】这样的东西。
很抽象,但又似乎很有用,很难说得清楚。
方唯觉得反正是好事,可以理解为“顺风顺水”,也可以理解为“遇难成祥”,他不由得在心里多了一分底气。
时间匆匆。
大家在忙碌中迎来了端午节。
方唯大手一挥,让人杀了5头大肥猪猪。现在队里养的猪多了,就没必要抠抠索索的,一次让大家吃肉吃过瘾。
之前,【养猪场】那边又挑选出来4头母猪进行了配种,预计在年末之前就会产崽,到时候又会多几十头猪崽。
【养猪场】每年给母猪配种两次,一次是在5月到6月间,还有一次是在11月到12月之间。
【产出生猪,点数+1330,总点数:63072点。】
养猪场还剩下100头猪。“三哥,你看大家是不是变得不一样了?所以说人天生就要吃肉,不吃肉看着都没有精神。”
分肉的时候,方唯和郑虎都在现场。
郑虎有自己的一条理论,因为他本身就特喜欢吃肉,每次分肉他都很积极。
方唯也觉得社员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变,这其中固然有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那就是大家有了盼头。
“方队长,托你的福,又可以吃肉了。”
领到猪肉的社员,都会从方唯的面前经过一下。
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却道出了绝多数人的心声,他们打心眼里感激方唯这位领头人。
每当这个时候,方唯都会笑着摆摆手,并不多言。
中午。
方唯和盘莲在大哥家吃了饭,将自己分到手的肉割了一些留给田桂,两人吃过饭就带着猪肉、黄豆和杂七杂八的日用品,去了瑶寨。
阿公一个人在山上肯定会寂寞,他俩逢年过节都尽量抽空去陪陪他老人家。
“老三,打蛇不死,可要防备被蛇咬哦。”
酒过三巡,阿公就说起了张永利这个人。
事情的经过阿公早都听说了,也知道张永利挨了处分,但他对这样的处理很不满意。在他看来,老三和对方的矛盾已经上升到生死矛盾,总要找机会搞死姓张的才行。
“再说吧,只要有机会肯定不会放过姓张的,等以后再看。”
方唯笑了笑,端起酒碗一仰脖,便干了一碗酒。
阿公说的道理他都懂,但有些事则需要讲究时机,时机到了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与人为善也要看对象,一味地当老好人,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就比如像县里的唐泽,人是个好人,但就知道和稀泥,以后会吃大亏的。”
阿公有自己的处世哲学,对方的话,方唯都听进去了。
他不一定要照搬照抄,但多想想,对自己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翌日。
方唯起来后去看了一下寨里种植的烤烟,种子是方唯提供的,生长的格外旺盛。他果然没看错,山上的确适合种植这类作物,估计经济效益不会差。
另外,梯田里的稻子也长势喜人。寨里春播的时候种植了【农垦58】三代稻种,等夏收之后可以向别的生产队提供次一级稻种。
这一块收入现在成为了寨里的主要收入,即便是1比5的换购比例也是很有赚头的。
稍后他又去寨里养猪的地方看了看。
“姑爷,你看我们的猪养的咋样?”
寨里的人现在都叫方唯姑爷,大家对他都很客气。
“你要我说实话呀,依我看,你们的猪养的不咋样。你先别急,我再仔细看看。”
方唯讨了盘莲当老婆,瑶寨自然也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在这边他不玩虚的,实话实说。
眼前的猪偏瘦、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头,他研究了半天觉得是品种不行。
“姑爷,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养猪的阿哥并不怀疑方唯的说法,而是赶紧向对方讨教解决的办法。
“回头你从二队牵一头公猪回来配种,品种慢慢的就能得到改善。”
二队养的猪,有【养猪场】的属性加持,品种早就得到了改善。
通过配种自然也能改善寨里的猪的品种,这可能是目前最经济的做法。倒也不用担心近亲繁殖,二队在给猪配种的时候,会不断的更换没有血缘关系的种猪。
如果论起品种,二队养的猪那绝对是顶呱呱的,反正每一次上交生猪都能评为1级。
“谢谢姑爷,我这两天就下山,差不多也到了给猪配种的时间。”
那人大喜,一个劲向方唯表示感谢。
方唯摆了摆手,然后就返回了家里。
“三哥,怎么样?寨里的生产情况还好吧?”
盘莲刚洗完衣服回来,看到方唯就笑着问了一句。
两人成亲之前就有约定,方唯得抽空帮助寨子发展,寨子里的人也会听他的。
“挺不错的,尤其是烤烟长得好,很适合在山上种植。水稻的生长情况也不错,没发现什么问题,夏收肯定会大丰收。”
方唯没有提养猪的事情,那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阿公笑呵呵看着两人互动,然后才把方唯喊过去喝茶。
方唯和盘莲在瑶寨呆了三天,然后就返回了村里。两人也不是空着手回来的,带了凉席、新的背篓还有其他一些竹器。
瑶寨出品的竹器可是一绝,质量非常好,还美观。
方唯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布置“双抢工作”,马上就要进行抢收抢种,今年队里少了20个劳动力,需要提前安排好一些事情。
“三哥,咱们的夏收可比别人早半个多月呢。要我说就不用急,咱们多几天时间就弄完了。”
“还是尽早吧!咱们有拖拉机和插秧机,难啃的骨头主要是割禾。试验田那边晚收两天,集中所有的人先收割大田里的稻子。”
方唯做了决定,郑虎便不再多言。
接下来又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时间,一边要准备收割水稻,另一边还要翻地、播种、育秧、插秧等等。
夏收和夏种本来就是紧密衔接的,能不耽误时间就尽量不耽误。
队里先收割了120亩大田种植的【农垦58】三代稻种,进行晾晒脱粒。然后才收割了试验田里的【南光二号】二代稻种,只剩下最后一亩试验田,由方平带着育种小组的人收割。
这一亩地里种植的是各种不育株,是育种小组的宝贝,根本不让别人碰。
方唯这几天就只盯着【南光二号】,迫切性想知道产量的情况。等统计数据出来之后,顿时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南光二号】二代稻种的总产量为98604斤,亩产达到了996斤,差一点点就可以超过亩产千斤。
亩产千斤在这个年代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除了一些放卫星的数据不算,真实亩产还没听说那个地方能真正达到。
“老三,你这是积了大德啊!”
听到消息的社员纷纷来到了谷仓前,关崇阳激动的老泪纵横。
亩产996斤,四舍五入基本上就是千斤了,意义重大,这在以前连做梦不敢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