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插秧机,站在最前沿
第131章 插秧机,站在最前沿吃完早饭,队里的三台拖拉机一起出动,突突突的开进了农田。春耕开始,社员们又得忙碌挺长时间。
亏了队里有拖拉机,要不然今年会累死人。
别忘了派去修水库的都是壮劳力,整个二队才不到150口人,除去老人、妇女和孩子,能有六七十个壮劳力就不错了。
这一下子就少了20个壮劳力,影响当然很大。
但队里有三辆拖拉机,220亩水田和40亩坡地,一天下来所有的地都全部翻好。
接下来施肥倒不一定非得用壮劳力,半劳力就够用。
“今年春播,120亩大田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试验田分出来99亩,培育【南光二号】杂交水稻二代稻种,剩下一亩地继续培育各种不育株。
另外40亩坡地按照生、黄豆、烤烟、黄豆的顺序种植。”
队里各种类型的种植堆积如山,足够用好几年的。
于是方唯决定加大力度培育杂交水稻稻种,从一代稻种进化到二代稻种。
大田那边会进行常规育种,生产【南光一号】三代稻种。
大家对于他的决定都没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还是和往年一样的程序,播种、催芽、育秧、插秧等等,所有人都忙活了起来,为今年的夏收大丰收而努力劳作。
旱田那边方平就带人搞定了,基本上不用操心。
就在春播工作开始后不久,刘文秀带来了好消息,农机公司从外地进了几台插秧机和收割机。
方唯去看了一下,感觉收割机不是很实用而且价格太贵。反而是这种配合手扶拖拉机使用的插秧机,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
因为必须和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没有拖拉机的生产队就只能望洋兴叹。
价格也不算贵,售价1200元,提供技术指导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服务。
“那就先买两台试一试。”
方唯一咬牙,了2400元购买了两台插秧机。
刘文秀安排技术人员送货上门,还给队里的骨干社员进行了培训。
这玩意的使用并不复杂,经过讲解和演示,一些骨干社员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方队长,在接下来的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托人给我带个话,到时候我会过来处理。”
技术人员很敬业,而且态度无可挑剔。
方唯感谢了人家,回头还给农机公司写了一封表扬信。
姚家岭水库的修建工作,在春播期间都没有停止。
郑豹在工地呆了一个月之后,带队返回了村里。这一次是郝艾珍主动请缨,带着轮换人员去了工地。
郝艾珍肯定没有铁姑娘那么能干,但也是样样农活都精通。在她还没有当妇女主任的时候,评工分就能拿到9分,还是很不简单的。
集中育秧还需要一段时间,中间的空闲期,方唯和方平开始在一亩坡地上种植黄豆。
仅就现实情况而言,黄豆依然是最合适的经济作物。
方家现在每个月的黄豆消耗可不小,两个孩子要喝豆浆,盘莲和方唯也要喝豆浆。
另外,家里人都喜欢吃豆制品,包括豆腐、豆腐皮等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一部分肉食。
方平那边的自留地都用来种菜,方唯的1份自留地,则种植了次一级【南光二号】稻种。
从理论上来说,像这样的留种根本不适合种植。
但方唯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想尽快知道【育种遗传稳定性+1】,到底是不是像自己判断的那样。
如果自己判断正确,那么杂交水稻的次一级稻种也应该可以种植。
时间就在忙忙碌碌中溜走,这段时间,盘莲经常要去姚家岭水库工地慰问演出。
郑先发觉得宣传队这种形式非常好,于是就将整个大队下属生产队的宣传队,进行了整合。
去芜存菁,盘莲依然留了下来。
公社有样学样,徐广生采用了郑先发的这套办法,最终成立了【瑶岭公社文艺宣传队】,将各大队的宣传队全部撤销。
宣传队的成员半脱产,排练和演出的时间记10分工分,平时按照队里的评定标准走。
宣传队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去工地慰问演出,还会到各个生产队给社员们表演节目,宣传方针政策,并传播一些农业小知识。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提前写好的,宣传队员背下来之后原封不动的转述,不能掺杂任何个人的理解。
由于盘莲白天经常不在,这段时间方唯又开始到大哥家里蹭饭了。
“小弟,你就是太宠着莲妹子了。一天到晚唱歌跳舞有什么用?还不得回来吃自家的米,公社又不发一分钱。
你们结婚大半年了,莲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也不着急,真不知你咋想的。”
田桂不是对盘莲有意见,而是替方唯着急。
甚至最近的一些事情让她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当初并没有看清楚莲妹子,这妹子貌似不是过日子的人呢。
“大嫂,你就别操心了,宣传队是我支持她去的。怎么说呢,趁着年轻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等有了孩子想做也没时间了。”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说了一句公道话。
田桂见对方这么护着婆娘,叹了一口气,也就不再多言。
说到底日子是人家两个人过,只要他们双方觉得合适,外人还有啥好说的?
晚上。
方唯破天荒的在家自己做了两个菜,等着盘莲回来,一边吃饭一边聊了聊。
“三哥,你要是不愿意我去宣传队,我就不去了。”
“好好的为啥不去了?这事儿你自己决定,反正宣传队也没有硬性要求,自己看着办吧。”
“嗯,我就是觉得好玩,这段时间疏忽了你,是我的错。三哥,你对我真好,我以后也不能光顾着自己。”
夫妻两人把话说开了反而更好,盘莲并没有别的心思,也不想吃文艺那碗饭。
刚开始觉得宣传队很热闹,很好玩,但时间长了也就那么回事。
新鲜劲过去之后,她觉得自己还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里。
“我这头没事,你高兴就好。”
方唯并不就觉得对方是不务正业,现在的文化娱乐生活很贫瘠,宣传队其实在这一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盘莲点点头,早早就拉着他去睡觉。
此后,她有时间也会去宣传队,但不会很频繁,更多的时间还是留在了家里。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家里的老母鸡孵了10来只小鸡仔。盘莲把多余的小鸡仔送了人,自家养了8只鸡和两只鸭子,每天又多了一点事情做。
“妹子,清河县邀请我去学习交流,你要是没啥事就和我一起去吧。”
头两天,方唯又收到了清河县农业局的邀请函,说是学习交流,其实就是想让他去指导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
他打算带着盘莲一起去,就当是开阔眼界了。
至于清河县肯定不会有意见,他每次来都会带几个副手,从来也没见人家有啥想法。
“好啊,好啊。三哥,我去了一定少说话,绝不给你惹麻烦。”
盘莲很开心,忍不住在原地转了几个圈。
方唯不禁莞尔,别看对方已经结婚了,但性格却没有多少改变。
第二天。
方唯就带上盘莲,去县城乘车去了清河。
常温元热情的接待了两人,知道他们是夫妻,还特意在招待所为他们开了一间双人间。
翌日。
方唯带着盘莲一起去了清河县育种示范基地。
“方队长,我们今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配对实验,从中筛选出合适的品种。根据我们的观察记录,这一项工作很困难,能指点一下我们吗?”
育种基地的负责人,见到方唯十分热情。
同时人家的姿态放的很低,完全是一副虚心讨教的样子。
实际上杂交水稻研究是这样的,想要找到一种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种,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比如像某个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上来了,却容易发生病虫害。解决植株容易倒伏的问题,稻子的口感又太差。
总之,想将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集中在一起,还能稳定遗传,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水稻一年生长两季,所以动不动就几年过去了还一事无成。
“指点谈不上,咱们互相交流学习。”
方唯有着显著的优势,他虽然没有经历过长期痛苦的试验,但可以根据结果反推。
反推的过程也是“避雷”的过程,可以让育种工作少走很多弯路。
方唯讲了很多,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育种基地的同志听得如痴如醉,这些都是人家的经验之谈,有不少人还拿出来笔记本进行记录。
方唯说完之后,现场掌声雷动。
盘莲看到这个情景,心里很高兴。自己的男人在外面受人尊重,她也感到很有面子。
接下来,方唯和盘莲在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整个育种基地。
这个育种基地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各项配套设施很完善,显然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方唯有种感觉,按照清河县的重视程度以及目前的进展,人家很有可能在五年左右研究出第一代杂交水稻稻种。
他对于此事是乐见其成的,要不然也不会一趟趟跑过来,指导人家的研究工作。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他事实上已经站在了这一领域的最前沿。
中午。
方唯和盘莲就在育种基地吃的饭,饭后休息了一会,然后继续和育种基地的同志进行交流。
第二天上午,方唯带着盘莲在清河县城逛了逛,盘莲从头到尾都很兴奋。
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离开本县,对什么都很好奇。
下午,方唯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一份【杂交水稻育种指南】,然后交给了常温元。
“方队长,你可是给了我们一份大礼啊,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谈不上,我就是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研究经验,都是很粗浅的东西,希望能对你们要用。常局长,明天我就要回去了,咱们再联系。”
“这么着急?不过你是个大忙人,可以理解。这样,晚上我请你们两口子吃饭,好好喝几杯。”
常温元真有点感动了,方唯做的比他想象的要多的多。
第二天,方唯和盘莲就返回了村里,两人提着大包小包,都是人家送的土特产。
匆匆数日。
到了队里插秧的时间。
这一次是从大田那边开始,新买回来的插秧机就派上了用场。刚开始操作人员还不熟悉,等熟悉了之后,效率越来越高。
比人工插秧的效率高多了,就有一点,这玩意需要经常维护,基本上是使用半天就得拆洗上油。
但不管怎么说,买回来的两台插秧机还是物超所值,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紧接着,试验田也开始插秧。
由于试验田的特殊性,插秧机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更多还是需要人力。
好在方唯集中了整个二队的力量,试验田这边的插秧工作也很快结束。
忙活完了这些事情,又到了换班的时间。
这一次由郑虎带队,将郝艾珍小队换了回来。
方唯再见到郝艾珍时,发现对方也黑了很多,肤色都快赶上铁姑娘了。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溜走,盘莲养的小鸡小鸭一天一个样,一个月大变样。
方唯有时候会和她带上猎狗去山里打猎,最后一枪的机会全都让给了她,简直把她乐坏了。
家里最近也吃了不少野味,盘莲现在很少去宣传队,毕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她也懒得再去宣传队打发时间。
“莲,和我一起去育林区看看。”
忙完了插秧的事情,方平组织人手在育林区进行了新一轮的育苗工作。
现在队里拥有一年生以上的板栗树1万多株,一年生以上的油茶树7000多株。其中,1万株板栗树已经移栽完毕,油茶树移栽的进度就比较慢。
目前正在进行队里油茶树林的品种替换,每一年的替换比例大在10%-15%,主要是为了保证油茶籽的正常采摘。
有道是十年树木,不说多了,没有五年的时间移栽的油茶树,很难看到结果。
谢谢大家的投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