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胜利的曙光,接亲闯关
第122章 胜利的曙光,接亲闯关瑶寨也是过“端午节”的,他们称之为“瑶节”。过节那天会杀鸡杀鸭,吃粽子,并在大门口悬挂葛麻藤,代表辟邪的意思。
“老三,你要不等过了节再走?”
“谢谢阿公!不过家里大哥大嫂等着呢,我一会就得回去。”
方唯婉拒了阿公的挽留,还是回到家里过了节。
反正他和盘莲很快就要成亲了,以后在一起过节的时候会很多,倒不必在意这一次。
社员们开开心心的过了个节,接下来就要准备夏收了。
队里的旱田早春种植了烤烟,收获的日子要晚一些。方唯的那一亩坡地种的是生,赶在夏收前就开始采收。
【采收农作物,点数+630,总点数:34862点。】
生的亩产相对稳定,这一季的亩产为630斤。
这一亩坡地下一季会种植黄豆,再下一季会种植红薯。
采收完生,方唯和方平将地重新翻了,随即播种了黄豆。
“方队长,你倒是个勤快人,这种植的是什么?”
差不多忙活完了,方唯正准备离开,常温元突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常局长,我种了点黄豆。你怎么突然来了?走,先去家里喝杯茶。”
“我们培育不育株很顺利,最近又得到了一些野生不育株,我刚好最近不忙,给你送一部分过来。”
“那敢情好,多谢!多谢。”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回走,很快就来到了方家。
屋里坐着几个人,田桂正在招呼。他们几个是和常温元一起的,只不过刚才没去坡地那边。
稍后,方平也回来了。
方唯把刚刚人家给他的野生不育株交给大哥,让他赶紧安排人进行移栽。
“方队长,要是不麻烦的话,一起去看看?”
常温元坐不住,想要去试验田那边转转。
方唯无所谓,就陪着一行人走出了家门,去了试验田。
说是参观,等到了地头,跟着常温元的来的人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方唯都一一做了回答。
“方队长,过几天省农科院的几位同志,会到我县指导工作,你要去和他们交流一下吗?”
常温元的心很大,农科院的人是他想尽办法邀请来的,目的还是为了推进杂交水稻的研究。
方唯考虑马上就要夏收了,便摇了摇头。
“不好意思,常局长,我这边的事情太多实在是走不开。等以后吧,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我一定去。”
“那真是太遗憾了!”
常温元带队在这边呆了两天,还是公社进行了接待。
他们走的时候感觉很有收获,下一步的研究也有了思路。
方唯默默的为他们送上了祝福,这项研究旷日持久,没有一点执着精神,还真不一定能进坚持下去。
匆匆数日。
转眼到了夏收的时节。
试验田这边提前进行了收割,形势一片大好。
首先是70亩“贡米”,总产量达到了25200斤,平均亩产360斤,有了不小的提升。
【采收农作物,点数+25200,总点数:60062点。】
【请注意,现有的贡米品种即将达到亩产上限,上限为每亩365斤-395斤】
贡米的产量上限果然不高,这个情况没有出乎方唯的意料。
另外的不育系和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不育株+贡米),则无需统计产量,毕竟还是试验品。
“老三,新的杂交水稻品种,看起来卖相还不错,颗粒饱满,光泽度也不错。”
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育种小组碾了一些新品种的大米,记录了相关的数据。
中午。
方唯让田桂用这种大米做了一锅米饭。
“大哥,大嫂,吃起来感觉怎么样?”
“口感不错啊,和贡米的味道很像,相似度起码可以达到八成以上。”
“我也觉得不错,挺好吃的。”
方平和田桂对新品种大米的评价很高,方唯自己也细细品尝了一下,觉得真不错。
现在就是不知道这种杂交稻的特性能否稳定遗传,下一代会不会产生性状分离?现在能基本肯定的是,【贡米】属于“恢复系”。
也就是说,【贡米】+【不育株】杂交结出的稻种,在种植之后会呈现正常的特性,雄性蕊和磁性蕊一切正常,可以进行自授粉。
但这个还需要再次进行验证。
接下来就是夏种,这一次会种植90亩的新品杂交稻,10亩各种类型的不育系稻子。
现在一切都准备好了,【优红三】、【贡米】、【不育株】,【杂交稻种】.如今只等着新的杂交稻成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之所以进度这么快,是因为方唯不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比如像植株的倒伏问题、抗病虫害的问题、耐旱抗涝的问题等等,这些属性是试验田自带的,可以固化在品种内核当中。
加上培育出来的“不育系”,拥有高基础产量的特性,一款优秀稻种应该具有的特性就全都有了。
而要做到这一步,其他人可能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间。
试验田的夏收夏种工作结束之后,大田继续“双抢”工作,抢收抢种,所有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方唯没有管大田那边的事情,他为了能尽快再次验证结果,跑到山谷里重新开垦了一片水田。
别的都可以暂时忽略,他需要的是速度,速度,速度!
将加快生长的属性值调至最大,产量什么的都不在乎,只求快一点知道结果。
这个过程大致需要45天-55天。
队里的120亩大田,上一季全部都种植了【南光一号】三代稻种。现在大田也被涵盖到指定区内,所以产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以前在大田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亩产不超过500斤,而这一季居然达到了每亩612斤。总产量达到了73440斤,连郑虎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三哥,同样的稻种,为什么这一季的亩产提升这么多?”
“咱们的试验田种植【南光一号】三代稻种,早就达到了这个水平。大田之所以到现在才达到,应该是时机到了吧。”
方唯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难道说是因为区域面积扩大,大田也开了挂?
因此,他给出了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郑虎等人既不是专家也不是领导,不用想那么多,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说法。是啊,同样是是队里的田地,没道理在试验田的产量就更高,到了大田就萎缩。
反正大家紧跟着三哥的脚步就对了,能吃饱穿暖。
【采收农作物,点数+73440,总点数:133502点。】
接下来挑选种子的工作由郑虎亲自负责,这家伙整整挑选出来了7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剩下的3440斤稻谷归入了存粮。
最近存粮的消耗不大,加上这些还是22万斤。
方唯让人把给瑶寨、以及两家亲戚所在生产队的稻种留出来,然后通知下塘大队下属各个生产队前来换购稻种。
现在可不是以前了,魏光华闻声即到,一刻都不敢耽误。
给他的份额稍高一些,比别人多一倍。
至于对方怎么安排种植种类,是早稻种植【南光一号】还是晚稻种植【南光一号】,那就不关他的事了。
反正他就提供两种稻种,【南光一号】和【农垦58】,供应的时期不固定,自己留好种子、安排好种植期即可。
一队之后来的是三队,这也是方唯的要求,大家按照顺序换购就不乱,要不然挤在一起会很麻烦。
他忙着换购稻种的事情,郑虎则带人去交了公粮、征购粮,剩下的库存直接清空。
队里又多了2万多块钱的收入。
方唯这边,7万斤【南光一号】三代稻种,除了队里的自留种之外,其余的6万斤稻种全部换购了出去。
本来应该有60万斤稻谷收入囊中,结果方唯允许大家用现金购买一半的份额。
价格按照收购1级稻种的收购价,每斤1.08元进行结算。
如今下塘大队的这些生产队,个个都有一些家底,如果让他们选择,他们宁可用现金支付,而不是用稻谷换购。
所以,二队收入了6.48万元现金,以及30万斤稻谷。
“虎子,老会计,方文书,大家准备一下,明天分口粮。”
过日子就是一个又一个轮回,交完公粮和征购粮,剩余的粮食就是给社员们分口粮。
尽管大家这两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但对于分口粮这事,每个人还是非常重视。
农村不像城里有定量供应,一家老小的吃喝全靠它了。
还是按照老规矩,每人平均500斤,年底决算再从工分里扣除。
一共是74000斤稻谷分了出去,队里的库存还剩下226000斤稻谷。这其中不包括22500斤【贡米】,贡米绝大部分会作为留种,淘汰下来的单独保管,队里有用。
方唯忙活完手头上的事情,就把队里的工作全都交给了郑虎,开始筹备自己结婚的事情。
上午。
盘莲匆匆赶来,方唯骑车带他去了公社,找到了别人介绍的一位老裁缝。
他俩每人要做两套衣服,方唯是蓝色布料做一套中山装,一条灰色的裤子和一件白色衬衣。
盘莲做了一条连衣裙,和一套春秋穿的小翻领衣裤。
方唯结婚的时候就穿白衬衣蓝裤子,盘莲则会穿瑶寨传统的服饰。传统服饰,阿公早就帮她准备好了,倒不用现做。
量好尺寸,将布料留下,两人就去供销社买了一些东西。
回来后就开始收拾新房,反正琐碎的事情一大堆,要忙活好些天。
晚上。
盘莲就会和田桂住在一间屋,方家兄弟则住在方唯这边的客房里。
早上起来继续干活。
时间就在忙碌中溜走,等收拾的差不多了,盘莲提前回到了瑶寨。
八月初。
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已经是人声鼎沸。
今天是接亲的日子,主力人员包括郑虎、郑豹、方文书、邓元恩,以及村里的一帮年轻人。
方平为了今天的事情,专门做了一副滑竿。
村里找不出来轿子,现在也不提倡用这玩意,上面都是号召大家勤俭办婚事。
而阿公又要求新娘子在进门前,脚不落地,所以只好用滑竿替代。
关崇阳和田桂清点了一下接亲需要携带的东西,包括100斤糯米、100斤贡米、100斤黄豆、100斤籼米、一座木制的鸳鸯台、十二只镶嵌银边的碗。
“都准备好了没得?”
“准备好了!”
“那就出发!”
郑虎再次检查了一遍,见没什么遗漏,便带领接亲的队伍离开了村子,直奔瑶寨。
方唯今儿是新郎官,这些琐事不用他操心。
迎亲的队伍打着火把,犹如一条火龙蜿蜒前行。等他们抵达瑶寨牌楼前,寨里的阿哥阿姐们堵住了去路。
此时,天色大亮,一行人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就遇到今天迎亲的第一关“拦路关”。
如果是山上各个寨自通婚,打破“拦路关”的唯一方式就是对歌。
然而新郎来自山下,那就不能用对歌来难为人家,只能是比拼别的才艺。
寨里的阿哥们可不会放水,有人朝着半空中扔上去了一只“竹玲珑”。
竹玲珑是当地的一种竹器,里面塞满了五彩斑斓的山鸡鸡毛。
“砰!”
寨子里的神射手早就举枪等着,稍一瞄准便开了枪。
子弹击中了“竹玲珑”,脆弱的竹器瞬间爆开,漫天的山鸡毛随风飘落了下来。
阿哥阿姐们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
拦路关就摆在这儿,人家已经出了题目,迎亲的队伍就必须应对。不说超过人家,最起码能做到大差不差。
要是做不到,那就只有闯“酒林”了,到时候会有六六三十六碗红薯酒等着郑虎他们。
喝完了才能进瑶寨。
“二哥,你行不行?”
郑虎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二哥郑豹,对方是民兵小队的队长,枪法在队里也最好的。
除了方唯。
方唯肯定是整个生产队枪法最厉害的那一个,但人家今天是新郎官,总不好意思让对方出手吧?
“没把握!人家是半耕半猎,整天在山林里钻,我一年才能打多少发子弹?”
郑豹不停的在心里吐槽,大喜的日子,舞刀弄枪算怎么回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