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51章 为魏征指路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1章 为魏征指路

    第151章 为魏征指路
    李逸带着魏征走进东市的一间煎店,
    “王娘子,来两份煎,”
    铺子里一个年轻妇人正在忙碌着,衣袖用绳索缚定挂在脖颈间,露出两支素手。
    “啊,李郎来了,快坐。”
    王娘子笑着过来,赶紧给他们的桌凳擦了一遍,接着又给两人一人端了碗浆水。
    魏征打量着这个妇人,可能二十岁左右,长的有些姿色,干活很麻利。等王氏走了,他笑问李逸,“听说你娶了京兆杜氏千金,怎么跟东市店的妇人关系也不一般呢?”
    “常来,便熟了,不过倒没别的关系,前段时间我随军泾州,后来在泾州城里一个店吃煎,店家王麻子见我是长安来的,委托我个事,说有个女儿嫁到长安三年了,随夫在东市开了个煎店,但战前就很久没有音信了,
    于是委托我带些东西来,看看女儿女婿情况,最好是能寄封家书回去。”
    李逸端起浆水喝了口,味道不错。
    “我回长安后,便按着地址寻来,结果发现王娘子的丈夫病重,家里借了不少钱,店也被抵了出去,自顾不暇呢,”
    “然后呢?”魏征笑问。
    “我就帮了点忙,”
    对李逸来说,王氏遇到的难题,于他只是小问题,他借给王氏一笔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先还清了债务,拿回了店铺。
    丈夫呢也可继续买药医治,婆婆在家照顾儿子,王氏则专心在店里做生意赚钱。
    王氏以前在泾州就跟着父亲王麻子煎,煎手艺很好,人长的也不错,西北边地来的,也较彪悍,这性子倒反而是很让人喜欢,生意很好,
    李逸来东市时,也挺喜欢来这里坐一坐的,帮着赶跑了几伙想来占便宜的地痞闲汉,东市人也知道王娘子后面有位贵人,一般不敢来招惹。
    “你那个柿子烧,拿出来咱再喝两杯。”魏征好酒,自己也酿酒,甚至还改进了祖传酿酒方子,酿出的酒也很不错。
    李逸摸出酒瓶,一人倒了一杯。
    他打量着魏征,
    今年三十九岁,看着像是四十五往上了,一脸皱纹,甚至有些白头发,人比较高、瘦,留着山羊胡子,更显老气。
    身上一件麻布的夹袄,显得有些旧。
    挺落魄的,
    无逸记忆里,六年前的玄成师兄,还是比较充满朝气的。
    或许是这几年东奔西走,怀才不遇,消磨了一些志气吧。
    “广亮师伯可还好?”
    魏征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咂巴嘴,长叹一声,“紫云观毁于战火,我师傅也没于兵灾,”
    李逸也不由的叹息,
    这狗日的乱世,连出家人都逃不过啊。
    王娘子端来煎好的油炸糕,还端来一盘子烤好的豆腐。
    配了两碟小菜,
    “李郎你们慢吃,”
    李逸见店里生意还是很不错的,“这烤豆腐卖的怎么样?”
    王氏笑着说李逸教她店里做烤豆腐,没想到很受欢迎,虽然这豆腐烤起来十分费功夫,得文火慢慢烤,一点急不来,可炭火慢烤好的豆腐,外酥里嫩,烤的鼓鼓胀胀胖乎乎的,
    放到嘴里咬一口爆浆,蘸上配制的蘸料,味道更佳。
    这种烤的豆腐,不是普通豆腐,需要发酵,有点发霉微臭,这时的豆腐拿来烤是刚好的,风味独特。要是没发酵,那烤不出这味道,反而还有些酸。
    李逸在长安两市的豆腐铺子已经开业,他给王氏店里供应这种发酵豆腐,教她卖烤豆腐,既帮她提升生意,也同样是给自己铺子增加销量。
    “我给你再提个建议,”
    李逸看了眼小店,“你应当在做个大方桌,中间放个炭炉烤架,桌子除你烤豆腐这面,其余三面放碗、筷、蘸水,
    现烤现吃,你现烤,客人现吃,还能边吃边聊天,更有氛围,”
    魏征道:“这围着现烤现吃,也不好计数啊。”
    “这容易,客人每夹一块豆腐,你就在他面前放一粒黄豆,最后结账时,有几粒黄豆,就是吃了几块烤豆腐。或是把黄豆放在自己面前也行,都比较方便的。”
    魏征竖起大拇指,“你这个法子好,黄豆计数,就不用心里记着记错了,更不会有争执。我也提个建议,这烤豆腐跟煎比起来,更适合慢慢吃慢慢聊,你可以捎带卖点酒,
    这酒加烤豆腐,最合适慢吃慢聊了,而且酒的利润当不少。”
    李逸觉得魏征这提议很不错,
    “现在朝廷禁屠沽,不许私酿,酒特别贵,也不好买嘞。”王娘子道。
    “这个容易,我刚好有酒铺,有自酿的柿子酒,到时你可以试着卖卖看。”
    李逸说着让她拿来一个杯子,给她倒了一小杯,“王娘子你试试我这柿子烧,酒劲比较大,慢点喝。”
    王娘子笑说她以前在娘家,每年都要帮父亲酿糜子酒,冬天还要烧酒,被酒气熏的酒量还行。
    端起酒杯先闻了闻,“这酒香味独特,还有点柿子香。”
    轻抿一口,脸微红,
    “果然劲大。”又抿一口,细品。
    一杯酒喝完,“这酒,不错。”
    王氏决定拿些柿子酒来卖,就按李逸说的,打一张大的方桌,现烤现卖,一张桌其实也不止能围三个客人,多围几个也行,甚至若生意好,也不一定只设一张烤桌,可以多弄几张。
    她一人烤几张桌子也忙的过来。
    “无逸你这酒朝廷不禁吗?”魏征问。
    “我这酒不用粮食,我找了上面特别申请,所以拿到了酿造许可。”
    “难不成真的只用柿子酿制?”
    “嗯。”李逸点头。
    魏征有点想不明白,酿酒居然不用粮食,俗话都说酒是粮食精,不用粮食只用柿子酿成酒,这可就很了不得了。
    李逸能拿到许可,也是跟官方的酿酒坊合作的,他向官坊买酒曲,还买酒糟。
    买酒糟是柿子发酵用,用酒糟发酵还是比较稳定且节省的,后世柿子烧,一般都是用做馒头的酵母,
    酒糟发酵更稳定同时,还能让柿子烧风味更好。
    对于酿酒官坊来说,酒糟没啥太大作用,只能喂牲口,李逸钱购买,他们自然乐意。
    又有客人要烧豆腐,王氏便过去招呼,还跟这熟客说打算弄烤桌,还要卖酒,问客人意见。
    那客人也说不错,很期待。
    “这个妇人挺能干的,”魏征道。
    “嗯,妇女也有顶半边天。”李逸笑着说。
    这话倒让魏征愣了下,
    “师兄有什么打算呢?”
    “现在很迷茫,”魏征实话实说,
    跟着李密,用心辅助,可根本不得重用,如今随着李密来投长安,也还没得到任用,
    他可能跟其它没授官的人一样,可能还得等。
    “我对长安也不熟,我这关东人来了关内,两眼一抹黑。”
    魏征这些年也没攒什么钱,只攒了十几箱书而已。
    要是迟迟不授官职,魏征在这长安城,甚至都生活不下去。
    李逸看他迷茫的样子,哪里像是未来名相,一代人镜啊。
    “我听说太子倒是很礼贤下士,到处招揽人才,要是朝廷迟迟不授官,我只能去东宫碰碰运气。”魏征实话实说。
    “听说太子很欣赏你,还曾要举荐你为侍御史?要不你帮我引见下太子?”魏征道。
    李逸给魏征续了一杯酒。
    “其实,我觉得以师兄之才,现如今留在长安,难以施展才华,倒不如再出去搏一搏。”
    “出去?”魏征意外,“我觉得当今天下大势已明,江山必属李室。”
    “师兄说的没错,我说的出去,不是去投别人,而是出去建功。”
    “细说。”魏征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李逸放低声音,“师兄,如今李密兵败来投,但他在关东还有许多地盘、人马,虽然有不少人投降归附了王世充,但仍还有许多没降的,
    这些人马中,尤以黎阳徐世绩名望和实力都不弱。
    师兄可以上书朝廷,主动请求前往黎阳为朝廷招抚徐世绩,
    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州,这么大的地盘,那么多兵马,现在也都迷茫着呢,
    师兄你在李密帐下这么久,跟徐世绩等应当也是相熟,此时毛遂自荐,代朝廷前往招抚,岂不是正好?”
    魏征眼睛明亮起来,“可是,朝廷真会如此信任我?”
    “朝廷现在以秦王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又在陕州设有总管府,以宗室李孝基为总管,此前还派大理少卿张道源慰抚河北,
    这次中原剧变,朝廷肯定也很快会派宗室、重臣出任山东道安抚大使、副使,就如马元规任山南道安抚使一样,
    但是,就算派出宗室重臣为安抚大使,可仍还需要一个中间人。
    你以前是李密的记室参军,现在跟李密入长安,再去山东招抚,肯定比我大唐派去的人,更能让徐世绩等相信。”
    “好,”魏征举杯,一饮而尽,下定决心,不去东宫自荐,而是要再回山东走一趟。
    “师兄记住,山东之行,最关键的就是徐世绩,他是瓦岗创立元老,如今实力也最强,李密败走后,没降王世充的,现在都以他马首是瞻,只要你能说服他归附,则整个山东李密旧部,都会跟着归附,
    就算只劝降了徐世绩一个,也绝对是大功一件,起码能给师兄挣个绯袍。”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