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146章 一张犁换一个伯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6章 一张犁换一个伯爵

    第146章 一张犁换一个伯爵
    长安城东,
    春明门外,先农坛。
    李逸骑马跟随皇帝车驾出春明门,这座城东三门的中门很热闹,经商山道入长安的商旅官民,入东市必经春明门。
    春明门外,有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就在先农坛。
    每年春,皇帝都会在此举行春耕大典仪式,祭祀农神,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先农坛设观耕台,观耕台前有农田一亩三分。
    这一亩三分地,就是皇帝亲耕之田。
    其实不仅在长安有先农坛,在全国各州县,都有。
    各择东郊官地洁净丰腴者,以四亩九分为耤田,于耤田之后建先农坛,守土官员须率属按九卿制行耕耤礼。
    每年春,长安天子率百官举行春耕大典,朕亲身躬耕,为天下先。
    皇帝持鞭持犁,前有宰相牵牛,旁有公卿扶犁,后面民部尚书背着青箱,民部侍郎负责播种,
    在耤田中耕推三个来回,然后三公九卿从耕,皇后还要来送膳食。
    据说当年隋文帝杨坚就曾经一口气把一亩三分田全耕完了,引长安军民万人围观,
    甚至每年春耕大典前,杨坚还会在御苑里练习几番。
    李渊是今年夏天才登基称帝的,
    还没有主持过春耕大典呢,不过以往他做唐国公时,也在自家的庄园扶犁以示重视。
    在宫里看到李逸献上的短曲辕犁后,李渊也是一眼看出此犁不凡。
    起码一眼看去轻便许多,
    只不过没有试过,不能确定是否真有那么好用。
    李渊在御苑里亲自试了下,觉得很不错,但嫌御苑演耕地太小,施展不开,不能真正展现出此犁的性能,于是兴致勃勃的带着裴寂陈叔达还有窦抗萧瑀这几个宰相,
    非要跑到春明门外的先农坛那一亩三分地来试犁。
    抵达先农寺,
    李渊先祭祀农神,
    然后让司农寺的官员,牵来耕牛。
    “朕刚才扶犁犁了一垄土,但没过瘾,这次要好好犁上几个来回,”
    裴寂笑着说要给皇帝牵牛,窦抗则说给皇帝扶犁。
    萧瑀没说话,一直在打量着这犁,还不时看一眼李逸,他本来在办公,被皇帝叫来看犁,心下本来是有些不乐意的。
    但一路上听了许多这犁了不得的话,也有些好奇了。
    倒是陈叔达,笑着说他来背青箱,让李逸播种。
    “今日,让李县子也享受一回民部侍郎的待遇。”
    李逸帮李渊把犁具上好,再套到牛身上,调好犁的深浅。
    一身紫色常服的李渊拿着鞭子兴奋的甩了几下,弄的那头壮犍牛立马就迈动蹄子,裴寂连吁了几声。
    “帮朕计一下时间,看看到底有多快。”
    李逸这时在旁边道:“臣建议,再牵一头牛来,就在旁边用长直辕犁耕,这样能看的更直观。”
    “好,李逸,你在旁边耕一垄。”
    于是,司农寺的官员,立马又找来了一头差不多的强壮犍牛,一副长直辕犁。
    李逸接过牛鞭,扶犁,
    一名绯袍老头帮他牵牛,
    “多谢,”
    老汉笑道:“司农寺少卿武士棱,你这犁确实看着不错,”
    上林署的署令帮着扶犁。
    皇帝一声吆喝,
    挥动鞭子,率先开始,
    李逸也紧随其后。
    传统的长直辕犁粗笨沉重,好在那头阉过的公牛强壮高大,牛颈上套着犁走的很快。
    李逸的扶犁技术很一般,好在牛非常熟练,不需要他怎么操作。
    皇帝的动作比他熟练的多,
    很快,皇帝一垄就犁到头,提着犁轻轻一甩,就调过了头,开始往回耕。
    而李逸这时一垄还才耕了一半多点,
    倒不是这犁就相差这么大,而是他技术不行,拖了后腿。
    当皇帝三个来回耕完,
    李逸两个来回还没耕完,李渊放下犁,上了观耕台,看着李逸吭哧吭哧的把三个来回耕完。
    “这小子一看就没种过地,这落后太多了,”
    李渊笑着让司农寺再派出两队熟练的农人,让他们来次真正的较量。
    李逸一身土,还出了一头汗,李渊叫他上观耕台,还招手让他就站在旁边。
    “你这个犁,确实改的不错,轻巧灵活,极省力气。”
    孙伏伽也顺势说当大力推广。
    “嗯,李逸献此宝物,实乃国之重器,你要什么赏赐?”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臣为陛下所赐封县子,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都是应该的。”
    “哈哈哈,”李渊抚须大笑,
    “你小子总是处处能给朕惊喜,朕也不会亏了你。今日,便晋封你为浅水县开国伯,”
    “朕再赏你牛马各十,男女奴隶各十,钱十万,绢千匹。”
    “臣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逸赶紧领旨谢恩。
    “别急,朕还没赏完呢,朕再赏你田地千亩,并授你检校宫苑副监兼铸犁使,就负责这新式犁的铸造推广。”
    朝廷要亲自制造新犁,并先发放给各地军屯、官屯,同时向天下百姓推广此犁。李逸就是这个铸犁使。
    李逸没想到又赐地千亩了,李渊真是个好皇帝,非常的大方啊。
    不过看到皇帝旁边的裴寂裴相国,李渊可是直接一次赐他十万亩地,织物四万段。
    “还不快谢恩,”孙伏伽在旁边提醒他,
    李逸刚走神了,不过他不知道这个宫苑副监是个什么官职。
    “陛下,臣请问,宫苑副监是何官职?”
    孙伏伽告诉他,“宫苑监掌苑池修葺、种植,禽鱼、果木之事。副监,便是宫苑总监的佐贰,乃从六品下职,隶属于司农寺。”
    李逸心想,这不是皇家园丁的副总管?
    一听就不是啥正经官啊,有几分孙悟空上天当弼马温的感觉。
    李渊笑呵呵道:“怎么,你又要拒封官职?”
    “回陛下,臣不懂宫苑,更不懂鸟果木之事,怕误了事。”
    李渊笑笑,“所以朕让你检校副监,又没让你做总监,挂个宫苑副监的名,也就有从六品下职,而且也便于出入宫禁,”
    负责铸犁推广,这是差事,不是官职。
    李逸并不知道,宫苑总监别看着好像不起眼,但一般都是皇帝心腹担任。比如李渊之前的家奴樊方,原是隋朝官员,也是李渊同学,后获罪为奴,赏赐给李渊,
    樊方樊世兴爷俩跟着从龙起兵,
    现在一个是右监门将军,一个就是宫苑总监。
    而历史上,李隆基发起政变的时候,就事先找到宫苑总监钟绍京,拉拢他过来。也正是在刘幽求、钟绍京等的支持下,
    李隆基得以在夜间进入钟绍京管辖的宫苑内,
    而钟绍京还带着自己手下的园丁匠泥工等二百多人,带着武器配合李隆基攻入太极殿,杀掉了韦后,拥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即位,是为睿宗。
    而本来给皇帝管宫苑,搞绿化的钟绍京,因此也成为功臣,一举升任中书侍郎,参加机务,第二天又进中书令,拜越国公。
    宫苑总监、副监,应当都属于是天子近臣。
    其实把握的好,这是很不得了的位置的,就好比领导的司机、保姆们一样,不能小看。
    “朕知道你闲云野鹤惯了,所以为次也不授你什么实职,这个宫苑副监你领着好了,也不用你管什么事,你尽管负责这新犁的事就行。”
    “当然,该有的俸禄、职田这些也不会少你的。”
    李逸一听,这倒是挺适合自己的。
    “陛下,臣以为要迅速推广新犁,首先得有个响亮的名字,臣以为此犁可赐名武德犁,
    然后把制作方法和图纸绘制抄录后,分送天下诸州县,令地方官公之于众,这样就能迅速推广开来,也能让百姓更快的用上武德犁。”
    武德犁,
    这名字李渊喜欢,
    至于说把图纸送到各州县公开,让大家自己造,也没问题,这也不是什么机密军械,
    反正制成后,看上几眼也能明白。
    “可,”
    不过李逸仍要负责督造新犁,给军屯、官屯,还有皇家的庄园使用,并用来赏赐给臣子们。
    看着司农寺的人把那一亩三分地都翻耕、播种完,李渊这才满意而归。
    李逸也是一路笑的合不拢嘴,
    这次献犁得到的赏赐,比预料中的还要丰厚。
    “恭喜啊,浅水伯!”孙伏伽笑道。
    “还要多谢师兄帮我叩宫面圣呢。”
    “那也是你这犁确实好,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一张犁,晋爵一级,还得了个从六品的宫苑副监,更别说还有二十匹牛马、二十个奴隶,百贯钱千匹绢。
    他娶杜十娘,掏空了家底,
    招长工,买牛犁,都已经是借用许秀芝的钱了,这下好了,一下子就回血了。
    高高兴兴的拿了旨意到太府寺和太仆寺去领赏,
    领到各项赏赐后,李逸还对新领到手的十匹马有点犯愁,家里已经有七匹马了,现在再来十匹,他也用不了这么多马,这马还特别能吃,养匹马开销顶的上好几个人了。
    或许自己可以考虑卖掉一些马,卖了钱再买牛。
    这新赏赐的一千亩地,在宜州的宜君县内。这个地方在三原县北边,远倒不是特别远,但是就在去年,这里还曾经爆发了一场大战。
    稽胡,也称为步落稽胡族,这些是匈奴人后裔,退入离石以西,安定以东的陕晋北部方圆七八百里的山谷间,跟汉人通婚,部落繁盛。
    在去年四月,稽胡南下袭犯富平,都快打到渭水北岸了,被击退后不久,又组织了五万稽胡部落联军,卷土重来,杀到了宜君,
    窦轨率兵迎击,战于黄钦山,一开始都打不过,后来窦轨连杀十四名军官,临阵提拔了十四名勇敢的低级军官代替,亲自带着几百名亲兵在后督战,这才反败为胜,
    一举俘虏了稽胡男女两万余人。
    虽然此战后,稽胡不敢再大举南下,可还时不时的有小股跑来劫掠。
    朝廷在今年从雍州划出宜君、同官、华原三县,置宜州。
    宜君是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距长安二百多里,隔壁就是后世有名的洛川苹果产地洛川县了,这里多山,有很多旱作梯田。
    皇帝在这赏赐他一千亩地,是因为经历了几次稽胡南下洗劫,这里人口锐减,好多土地荒芜。
    李逸拿了这一千亩地,也是个麻烦事。
    就算想在当地出租都很难找到人,看来也只能是招灾民过去弄个田庄耕种了。
    一千亩,又得要招起码二十户人过去。
    好在现在手里有了一笔赏钱,招人、买牛、买犁耙锄锹、买种子,建个庄子倒还是够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