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翻阅《黄庭中景玉经》(新年快乐)
第120章 翻阅《黄庭中景玉经》(新年快乐)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归山第四日清晨,藏道峰,问道院,茅舍门打开,睡足的白发老道走出房门,精神抖擞,张开双臂,伸一个懒腰,他迈步而出,先看了眼三尺高的灵松幼苗。
浇灌灵水,松土施肥,随手给这株灵根一缕道韵,瞧着微抖枝叶的灵松,玄明抚须,会心一笑,又细心地将其他灵植打理一番,用过早食,他才走出院落,行于山中。
瞧着熟悉的浮云山水,一股熟悉感与亲切感油然而生,阴阴林木静,寂寂无人境,玄明脚踩在枯枝落叶层上,发出细微声响,他瞧着红黄绿相间的草木,欣赏之余,内心宁静。
走古木密林,登素白雪峰,入寂静幽谷,玄明在熟悉山水中寻找新感悟,印证数万里行道所得。
一个时辰后,他重返藏道峰,入藏经阁三楼,桌案上道经已备好,清茶已煮好,桌案边天香已燃好,长丰子一如既往,将东西准备妥帖。
端坐窗边桌案前,玄明轻抿一口清茶,茶叶未变,茶水未变,煮茶之人未变,味道也还是那个味道,只是品茶之人的心变了。
皆因清晨时,玄明听送饭的长宁谈起,自他下山游历起,长丰子每日都会在藏经阁第三层桌案上准备好玄明常用之物,生怕师伯哪天不声不响地回来。
除了强迫症驱使外,这份用心与执着令玄明感动,饮茶时心情愉悦,看桌案上一切东西都顺眼,黄金万两易得,真心一个难求。
看了眼在一楼伏案观经的长丰子,他嘴角上扬,而长丰子猜得不声不响,玄明确实想这般归来,毕竟劳师动众太过麻烦。
只是到底第一次出门这么久,再次归来,近乡情怯,加上被灵鹿长寿欢快情绪感染,他也情不自禁地泄露出几分情绪,引得浮云山共鸣,既如此,他便索性简单显圣一次,振奋人心,安抚众道。
略微摇头,摒除纷乱思绪,玄明拿起经卷,呼吸间便沉浸其中,渐入佳境。
“师伯,如今我藏经阁有道经六千三百卷,较之前又多出六百余卷……”
下午时分,合上经卷,长丰子到来,向玄明汇报阁中经卷详情,通过诉说,他知晓这六百多本道经是求真观弟子之功。
他们知玄明喜好观经,不管是出山游历,还是下山还俗,都会有意识地收集道经,带回或送上浮云山,填充藏经阁,既是为了满足玄明的爱好,又是为了加深宗门底蕴。
另外,上行下效,如今求真观弟子也意识到观经之重,喜欢上观经,从经中参悟道理,解答疑惑,求道之风愈浓,这也是他们收集道经的原因之一。
“我道家有道经师三宝,文以载道,道经中承载道理真意与智慧真理,如今众弟子能有此领悟,老道心甚慰……”
明白前因后果后,不管是为己,还是为他,玄明对求真观道人的转变喜闻乐见,挥袖取出下山前带走的道经,自动归于空白书架上,为长丰子解答一番修行疑问,他起身离开。
至于给予这个师侄造化,不能操之过急,长丰子的坚持固然令人感动,可这也不是玄明再次给予机缘的理由,毕竟,先前他已经给过一部阵道心得。
走出藏经阁,山风吹拂,须发与道袍齐飞扬,玄明传音,唤来三代道人。
———
一声令下,众道齐至。
当玄通姗姗来迟,除了在天地院任职的玄阴,三代道人齐聚问道院,品茶叙旧,玄明谈了自己游历见闻,惹得玄阳等三代道人心痒不已,也静极思动,生出几分游历之意。
以前,他们修为低,只能在浮云山周遭游戏红尘,去过最远之地便是风阳郡城;如今,他们成就真人,有了自保之力,师兄又以身作则,为他们开了好头,于情于理,他们都不能困于山中,要努力走出去。
下山再上山、入世又出世,只有在半城山水半城烟中徘徊过,有过一壶浊酒一间的双重经历,见三千繁华而不迷心,经万象红尘而不偏执,才能得道。
何况,他们欲走地仙道,欲创地仙法,更不能坐而论道、坐井观天,需亲自用脚丈量大地,感受各地山水灵机与情绪变化,捕捉并积攒那抹灵性,体验各地风土人情。
众道也讲述求真观晋升大宗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春第一场入门大典,闯过三关,拜入求真观者二十有三,资质高低不一,心性、悟性与毅力均不错、天篆派与求真观往来次数增多、浮云山晋升后人杰地灵,弟子们修行事半功倍、山中自然灵物增多……茶过三盏,叙旧告一段落,玄明先为众道解答修行疑惑,一天一夜后,他道出唤来众道的目的。
将一个如意囊递给玄虚,解释道:“此番下山,贫道曾在赤耀山逗留一段岁月,机缘巧合下得到火鼠族积蓄数百年的库藏,此为其中一部分,交由师弟处置。”
闻言,玄虚没拒绝,立刻起身而立,恭敬稽首:“师弟代观中弟子谢过师兄。”
玄阳、玄空、玄通等同样行礼,皆因这份礼物是给求真观,不管是他们,还是弟子,都能从中受益。
“多谢师兄!”
不在意地挥一挥手,玄明没说太多话表态,他于求真观入道、观道、悟道,未来还有可能得道,自要反哺于求真观,懂得都懂,无需多言。
众道重新落座后,玄明再次取出一物,将一枚红珠交给玄阳:“此为我从赤耀山中取来的火脉,有劳师弟将其安置在浮云山中。”
抬指一道流光入玄阳眉心,玄明继续道:“此为迁脉移脉之法,可助师弟一臂之力。”
玄阳狂喜,拍着胸脯保证道:“师兄放心,此事包在贫道身上。”
轻轻颔首,玄明将收集而来的各地特色灵植种子交给玄素,又叮嘱其他道人几句,便命众道散去。
其他人起身行礼,各自告辞。
众道走后,玄明瞧着曙光初晓的东方,运转《混元一气诀》,搬运周天,牵引朝阳紫气,增进法力。
———
炼化能量、观天察地、翻经悟道、磨练神通、整理游历所得、运用阴阳法汲取灵果能量……玄明忙中有序,有条不紊地修行,积累一点点儿增多,底蕴一点点儿加深,法力一点点儿增强。
回归浮云山后,玄明越发珍惜山中生活,修行之道当张弛有度,动静相宜。
过去一年多,他以动为主,眼下他当以静为主,闲暇之余,玄明经常端坐山巅,一边煮水品茶,一边眺望山外红尘,复盘过去一载的烟火人间,似乎要将对红尘的感悟都融入一壶沸水、一盏热茶中,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然后慢慢饮下,缓缓消化。
等将这些彻底化为己用,已是秋去冬来,当第一场雪落下,玄明身上气质越发质朴纯然,却不带丝毫烟火气,一颗道心被红尘打磨得剔透澄澈。
待在茅舍里,他挥毫泼墨,写下数行字:青山不动自如如,朝暮云霞任卷舒,纵有红尘深万丈,曾无一点到茅舍。
运笔走龙蛇,字迹龙飞凤舞,笔画流畅飘逸,笔势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潇洒不羁之风,弥漫一股逍遥自在的法意,令人忍不住神采飞扬,情绪欢喜清宁。
写下这首诗,玄明心情大好,朗笑出声,大步流星,走出问道院,在浮云山中观雪赏松,或雪中垂钓,或赤脚冰川……
兴尽之后,心神舒阔,他重返宅院,挂上闭关牌,先在榻上睡了一觉,后盘坐于蒲团上,黄庭气加持悟性,玄明心神入玄关,循着冥冥感应来到两部道经前。
其中一部半遮半掩,藏在刺目霞光中令人看不真切,可他清楚这是《黄庭内景玉经》,另一部则是玄明眼下能看清的《黄庭中景玉经》。
也是他的目标。
时至今日,终于够资格翻阅这本道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