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人间(二)
第262章 人间(二)乾宁二年十一月初十,圣人策马出了通化门。
履新的李知柔、李戒丕和王审知骑从左右,聆听诫勉。
“东极道9510里。”圣人看了眼道旁石碑,几人沿着龙首渠徜徉而下。
“卿到了广州尚需奋战。”目光落在李知柔身上:“卿仕宦数十年,多的我也没什么好说,只有几句嘱咐。”
“陛下请讲。”
“岭南这些年也产生了野心,我怀疑刘崇龟就是被谋死的。因此,你会面临危险。不过有我撑腰,地方还有福建盟援,他们还没胆直接造反,会以阴谋算计为主。比如让你遇盗,让你水土不服,暴病而亡。南人阴险狡诈无比,务必百分警惕。”
“尽可能攫取军权,培植党羽,朝廷也会陆续派官来协助你控制州县,但不要和广州军方、当地豪强发生冲突。若有动乱苗头,该出奔就出奔,等我来收拾他们。”
“遏制当地的波斯教、摩尼教、景教势力,佛道过炽也一样。最后,将朝廷近年的种种事迹和我的尊名传播出去,用私塾、官学的方式潜移默化。当然,勿涉及我的隐私。”
“另外,记得考证地理,定期上报,配合朝廷整顿州郡。”
“………”
“臣受教。”等圣人啰嗦完,李知柔点头表示记下。回望京师,不禁又问:“臣还回得来么?”
难,他也六十多了。现在问这个,就是担心家人。
他是李旦五世孙。李业那一房,但这么多代人下来,两家除了都姓李,已实同路人。而按李家宗法,李知柔死后,薛王支就会除爵归类庶民,自生自灭。此番就职,薛王房随之分家。长子跟他赴任,少子留在长安,有三女一子。都比圣人小。但按辈分,圣人是李旦八代,她们是七代,和皇考同辈,该叫什么?
阿姑、姑姑、某姑、姑母?
青涩的姑母…………
好啊好啊。
“三位姑母和二叔都交给我。”圣人表态道。
李知柔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其他族人也顾不上了,宗室何其之多,混得惨的,要饭的都有。能得一句保证,让二郎一家安安稳稳,够了。
这时,圣人看了眼李戒丕,继续说道:“咸通讨蛮之后,交州土著蛰伏了起来,不敢害你。至于南诏………”
屠城、杀人有用吗?有一定作用。
交州猴子遭到的最严酷镇压应该就是在唐代了。进入晚唐后,仍数次大举征发中原军队对交州执行王化,杀得猴头滚滚。因此交州现在还算听话,或者说处于有贼心没贼胆。觉得朝廷不行了,并不当回事,但又无人敢挑头自立,还是再等等为好。
南诏也瘫了。
在和唐的长期作战中,打得——“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饷军。”
又菜又爱玩的典型。
因此,别看他们现在虚弱,并不代表就死心了。历史上长和国取而代之后继续侵蜀,被砍了十余万人,这才不敢北望,对中原虚与委蛇,讨好为主。
“我鞭长莫及,蜀地也还未能收复,所以不要主动挑起战火。”
“还有两个任务交给你,一是外交南方诸国。调查诸国的风土人情、军政文化,确认他们当前的状态,然后整理成书,每年上报一次。”
“二是寻找优质谷种。”圣人回忆着模糊的记忆,语气充满羡慕:“南海沃壤,随便撒把种子,就能米谷廉平,这固然有雨水、热气的得天独厚的原因,谷种优质也是不可或缺的。你根据江南、雍凉、中原的天文地理,与之各挑几种送回来。”
当然,选种、育种是一个很系统、很复杂的工程。在这个年代,并不是说有了种子你按对应的雨热条件栽就行了。但,慢慢来吧。
“有适合我国培育的果蔬、林木、豆子,也一并引入。”
“但这个过程会非常危险。”圣人很清楚这件工作的艰苦和困难程度:“你可以拒绝,而报酬是一个愿望。”
李戒丕想了下,道:“臣领旨。到了交州开了府,臣会征辟一部分本地人专办此事。”
说完,微微一笑:“既是君臣,复为家人,说什么愿望。陛下为了家国出生入死,臣等在外出力也是应该。愿望就免了,如果做这些能襄助再造,就是对臣最好的嘉奖。”
圣人点点头。崔安潜、李戒丕这类人,心志、原则都是坚韧已极。认定了的事就不会更易。自己的确不必多说什么笼络的套话,反倒让人看低了,把人当汲汲之辈了。并辔而行,圣人轻轻拍了一下自己马背,自己也还有的是风浪,夫复何言,各自努力吧!随即朝王审知招了招手,驱马冲出十几步。
王审知跟上,定定的看着圣人。
圣人翻下马背。
见状,王审知也下马。圣人叹口气,伸出右手,很自然地,拉着王审知的左手。感受着粗糙而温暖的手掌,王审知脸一红,心跳加速。松手不是,用力也不是,僵硬地任他轻轻拉着。
圣人一边漫步,一边放低了语调:“…………我是很喜欢你的,不让你留朝,有原因在。我不缺一个忠诚能干的朝官,禁军将领。但很缺忠诚、能干的节度使。我常和妻妾讲,淮河以南,可以值得托付大事的,只有王潮兄弟。”
“你的任务是确保福建稳定,在这个基础上,给薛、延两王提供武力支持,以防止他们被下克上。最好是以军府的名义致信交、广,让他们心理有数。”
…………王审知眉头一皱,感到不解。对节度使说搞好内部,这就好像是在对一个普通人叮嘱:你的任务是好好活着。不过,他还是嗯道:“这都是臣等自己希望去做的事,上无忧。”
“另外,搞好农业和外贸。”圣人又说道:“随着江南的趋于安定和黄巢屠广州的影响的逐渐消散,贸易会重新兴盛起来,务必重视。为此,王潮会加授泉州、漳州市舶使,你为副使。朝廷也会陆续派遣专精此道的官员来协助你们。”
“还有,福建有地利之便,更多地搜集流求、夷洲的情报,弄清楚大海对面的状况。每年上报一次。”
“福建蛮燎炽广,围剿蛮子的事情其实相当危险,即使你们武力强横,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回去了,让王潮好好养病。”
“在藩须常怀警备,日夜不敢怠慢。居于罗城,随时留心四下动静。会见部下如有回避之需,侍卫不可离得太远。方今天下,诸侯多醉生梦死,没日没夜。要早起早起,酒要少喝,饭要按时……………等我摆平江南几镇,就召你还朝。”
话里话外,已带上了些许对朋友的叮嘱。
顿时让王审知心情一乱,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好一会,才低低一声:“陛下在长安,行军打仗在外,也多加小心。听说淑妃、贤妃、德妃、洛夫人、枢密使……都爱吃荔枝。今后每年收获季节,臣想办法多多进贡新鲜荔枝。”
圣人摇摇头:“我那些娇妻美妾被我惯坏了。民力多艰,这就不必刻意了。碰到上供的时候附运一批即可。你要是有心,可以多晒点海鱼送来。”
“好。”王审知咬着嘴唇,竭力让自己不去看那富有魅力的表情和笑容:“陛下放心,臣就是拼了命,也一定护得两王周全。一切交代,臣会用心办好。”
圣人顿下脚步,看看王审知,拍拍他的手背,然后缓缓松开:“我就把两王和派赴两府的大臣交给你了,他们的安危,岭南的治乱,就多拜托你了…………”
王审知眼睛突然有些发热,喉咙咸咸的,低头捧着圣人的手往额头上紧紧一贴:“…………陛下一定会成为尧和舜那样的君王。”
龙首渠畔身后的卫士、女御、大臣沉默见证,史官提笔写下这唏嘘一幕。
几句话一说完,王审知就飞也似的松开手,别过头,跑开,翻上马背。似乎再多看一眼,他就会忍不住折身返回,飞扑到圣人膝下。
王审知愣了好久,才猛然发现,多年来,自己第一次如此渴望为一个人效力。
圣人在众人的注视下走到队伍之中。
目光扫过这些精挑细选出来的即将为自己远赴五千里之外的大臣。
突然大声开口。
“就是谁都容不得这么些人,我也总是你们的皇帝。只要我在一天,这长安的日就不会落下。哪怕相隔万里,我也是你们的盾和伞。出了什么事,一封奏书到,我就派人来救你们。山河漫长,南国雨热。此去经年,一切善自珍重…………卿等,一路顺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当远离,何足深忧!”在李戒丕、交州节度副使赵崇的带领下,数百官吏,一齐大呼一声,对李皇帝摘帽拜下。起身后,就再不回顾,哒哒而去。队伍当中,末尾几匹坐骑不断打顿,几双或浊或澈的眼睛,不住还望。
圣人牵着马,身边只有孤零零的淑妃、赵如心、朱邪吾思、梁逍遥,心里却千转百回。就为这些以命事王、孤注一掷的毛锥子,自己也绝不能倒下,让他们无依无靠!
下面就是处理水灾、瘟疫了。
反常霖雨、瘟疫像两个响亮耳光,把李皇帝抽得眼冒金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