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亮剑:钢铁雄心 > 第115章 合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5章 合谋

    第115章 合谋
    战区司令部的回电,很快传到了津浦南线。
    王奉得知消息后,立刻着手研究战略。
    他原本以为,李宗仁会高坐徐州,远程指挥此次战役。
    没想到,战区长官部直接将权力下放到了自己手中。
    其实也不难理解。
    目前淮北四军中,31军,51军损失惨重。
    无论是刘士毅,还是于学忠当这个前敌总指挥,都不足以服众。
    张自忠还是带罪之身,况且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过往战绩。
    挑来挑去,只有自己合适这个位置。
    赵方远拨开门帘,迈步走近,口中吐着哈气:“长官,电报发出去了,今夜两点,各军指挥官会来咱们阵地,商讨作战事宜。”
    王奉应了一声,提醒道:“夜里的防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小鬼子今天有点不对劲。”
    “不只是咱们这边,31军方向,日军也开始收缩攻势。”
    赵方远点点头:“我也发现了,日军在河对岸重新浇筑阵地,好像要摆开阵势,和咱们打持久战似得。”
    王奉的注意力全在地图上,有一句没一句的回着:“不管他怎么样,战场的主动权,马上就要掌握在咱们手里了。”
    赵方远:“长官,晋东南运来的第一批步枪,已经到咱们营地了,要不要去看一眼?”
    听到这话,王奉直起腰,活动下筋骨:“走,去看看。”
    说罢,紧了紧毛领子大衣,缓步走出指挥所。
    路上,赵方远提起另一件事:“长官,宋文杰方才发来电报,咱们后方的资金,好像不太够用了。”
    “法币储量严重下滑。”
    “长治行政公署那边,刚刚稳定住财政收支,目前还没拨发下来军费。”
    王奉心中咯噔一下。
    听清是法币缺乏后,心情逐渐平稳下来。
    还好
    法币这东西,注定要贬值的玩应,的越早,越有购买力。
    除了法币之外,王奉手头还有一批银元。
    虽然不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官方货币,但民间私下里一直有流转。
    相较于法币,这东西才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
    在特定情况下,落后时代的东西,未必不是好东西。
    一枚银元,含银量超过90%,保值能力强的离谱。
    虽然目前仍可高枕无忧,但王奉眉头快要拧到了一起。
    这些日子光顾着行军打仗,倒是将这事给忘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养兵很费钱。
    凭借祖上余荫,他和麾下军队,度过了最艰难的前期。
    到后来,就一直靠着各路战区,军阀拨款,接济。
    也一直没缺过钱。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处稳定根据地,还没等创收,光是扩军和发展工业区,就快要把老底子耗干了。
    赵方远也有些担忧:“只出不进,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啊!”
    坐吃山空,不可取啊!
    王奉心里暗中思忖。
    这事不能全指望着黄绍竑。
    整个长治地区的工,矿业都掌握在军队手里。
    真正归行政公署管辖的,只有一,三产业。
    自从近代之后,农业就不再是主要的支柱产业。
    土地是有限的,若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种植大量经济作物,就意味着粮食作物减少,百姓和士兵就要饿肚子。
    不种经济作物,每年的收入就那么点,想往上涨很难,往下跌倒是容易。
    一场天灾就够了。
    根本养不起军队。
    至于商业,服务业,在缺乏工业的情况下,黄绍竑只能搞转手贸易。
    当个中间商赚差价。
    只可惜,山西大半沦陷,华北平原也岌岌可危。
    商品经济,尤其是转手贸易大萧条,是必然的趋势。
    就算黄绍竑想破脑袋,也找不到别的来财路。
    还是只能靠军队自给自足。
    “复电,通知工业区,自主开辟民用工业生产线,着令组建贸易公司,通过销售民用品,换取所需资金。”王奉想了想,吩咐道。
    “另外,去各大银行,将手中还剩下的法币,悉数兑换成黄金。”
    “只留下少部分法币,用作流动资金。”
    赵方远点点头,但对最后一条很疑惑:“长官,这是为何?”
    “法币着方便,不比黄金好多了?”
    王奉摇摇头:“战争的手段不止一种,在经济金融上,我们也和日本较着劲!”
    “咱们的法币和美元挂钩,固定汇率,还可以无限量兑换外币,日本人早就眼馋好久了。”
    “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印制假钞,扰乱中国金融市场。”赵方远挠挠头:“可是我听说,咱们的法币,都是英美印的,怎么会让日本人造假?”
    王奉冷笑一声:“战争一开,一切皆有可能,咱们庙小,经不起大风,还是多防备一下吧!”
    赵方远应了一声。
    二人谈话间,很快走到了距离最近的后期补给站。
    张虎也在现场。
    “长官!”
    王奉轻轻点头示意:“晋东南运来的枪呢?”
    张虎侧过身,指着地上的箱子:“长官,在这呢!”
    王奉大步上前,打开木箱上的锁扣,里面工整摆放着五支步枪。
    探出手,从里面拿出一支。
    棕红色的漆面,摸起来冰冰凉的触感。
    王奉细细端详自己设计出来的步枪:“都有分发下去了吗?弟兄们用过了没有?”
    张虎脸上洋溢着喜气:“发下去了,我还上去打了两枪。”
    “弹匣够大,用起来比三八大盖舒服多了!”
    王奉点点头,心中十分满意。
    “吩咐下去,用的时候注意点,这枪的长期可靠性,还得测试一下。”
    一款成熟的军用步枪,设计和生产周期,至少都要经过两三年。
    图纸是现成的,确实能极大程度上缩短时间,但也会这么快。
    前线战事紧张,在出厂时仅做了基本测试。
    长期测试的射击次数,至少要在一千次以上,只能在战场上进行。
    但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一些吹毛求疵的小问题,也不用在意,后期根据战场情况,设计衍生款时,顺手调整一下就行。
    “在电报上加一条,不管再怎么缺钱,军工生产不能停,各工厂加紧生产!”临走时,王奉补充道。
    工矿企业实行军管,有一个好处十分明显。
    就是军队控制了上下游产业链,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类似计划经济体制那样,从矿场免费拿原材料,工厂生产武器,免费供应军队。
    都不钱。
    唯一的支出项,就是工人的薪水。
    2月5日。
    凌晨两点。
    指挥所内。
    昏暗的灯光下,将星闪耀,各部指挥官齐聚一堂。
    王奉坐在首座,手边放着一个文件夹。
    是这次作战行动的具体方案。
    沉闷的气氛下,王奉率先开口:“情况紧急,第一次见面,客套话我就不说了,这是我草拟的具体作战方案,各位传阅一下。”
    指挥所内,烟雾缭绕。
    军人抽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
    王奉的左手边,是第59军军长张自忠,他随意翻看了几页,便递给了身旁的于学忠。
    “我觉得没啥问题,光靠着防守,可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
    “主动寻求歼灭之机,总归是要的。”
    张自忠太渴望胜利了,只有这样,才能洗刷身上的污名,洗刷国人对他的印象。
    于学忠看的比较详细,合上文件后:“我也觉得没问题,打他狗娘养的小日本!”
    他和张自忠的心态相同。
    不同的是,张自忠的污名是加在个人身上,于学忠所背负的,是社会对整个东北军的批判。
    ‘九一八’不抵抗,深挖其原因,那可太多了。
    但论直接原因,说一千道一万,只能由东北军顶上这口锅。
    至于刘士毅,作为桂系将领,他坚决服从李宗仁的命令。
    况且池河一战,他和王奉配合的相得益彰,对此人也颇有好感。
    既然战区司令长官没意见,那他也跟着附和:“是得打一场胜仗,来提振士气了!”
    于学忠深吸一口香烟,打破了沉闷气氛:“你们俩家伙,池河一战,率先开炮,算是给整个第五战区开了好头。”
    “这第二仗,咱大伙可得给续上!”
    “这要是再赢了,后面的仗就好打了。”
    王奉清了清嗓子,站起身。
    赵方远识趣,从地图架子推来,并递上一根指挥棒。
    王奉深吸一口气,二手烟的味道让他头脑有些清醒:“各位,淮河以北,主要有几条支流,大致走向相同。”
    “我们可以依托这几条河流,进行防守,将日军围困于淮北洼地之中!”
    张自忠点点头:“日军最擅长迂回包围,依河而守,直接丧送了日军的坦克部队,如此甚好!”
    其余两名军长,也都点头复议。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