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开坛祈星天府
第409章 开坛祈星天府长流山,万古福地。
距离阳符子回湖心岛,整整过去了二十天时候,李太平终于来到了长流山。
与他同行的有五妖,其中三个是余书洋的亲外甥,黄巴山、白七郎、十一郎,另外两个是土六跟云华。
余书洋出了万古福地迎接,对师弟李太平不免抱怨道:“怎么这么久才过来?”
李太平体形更大了,牛背硬如屋脊,四条腿粗的像柱子,浑身的牛毛更是根根粗壮。
“唉!东海道院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阳师回去跟阴师谈了许久,我就是想来也离不开。”
李太平免不了抱怨一通,自打来了东海,余书洋几次甩手离开,都是他在后边收尾。
去青丘之国时,是他留下照看虎山岛,如今营造东海道,依旧是他帮着传授狐子们道经。
余书洋见李太平满肚子牢骚,只得赔笑道:“辛苦师弟了,多亏有你帮忙,阳师他们商量的怎么样了。”
李太平长叹一口气,颇为愤恨的说道:“不怎么样,阴师的门户之见太多,考虑的私利远远大过公利。”
这些日子,李太平没少帮着说和,奈何阴陈子一推三六五,死活不肯答应,只是一味的装傻充愣。
眼看着阴陈子、阳符子吵出真火,李太平也是无可奈何,私下里跟阳符子谈了几回,让他把黄粱道宫的器灵水月梧桐扯进来。
毕竟当初让营造东海道宫是过了明路的,这是道盟内部的决策,李太平、阳符子都是受余书洋邀请,这才到湖心岛来帮忙的。
虽说如今东海道院的学生都是狐妖,可不代表东海道院只收狐族,道盟传法从来不限制门户。
“无碍的,多给阴师点时间,让他想想其中的利弊,他会想明白的。”
余书洋安慰李太平几句,这事并非无解,只要把东海道院跟他的法脉传承分开就是了。
一直以来,阴陈子都在用东海道院捆绑他,试图让余书洋把法脉传承留在道院之中。
事实上,余书洋也是这么做的,把徒弟、道童都聚集在湖心岛,又让尺家老祖营造九间院,他把祖师画像都准备好了。
若不是李真带着姚家叔侄俩找过来,说不得,余书洋已经给道祖塑造,正式开宗传法了。
“师弟,咱们先去福地看看吧,我六姐、六姐夫都等着呢,为了等你,她俩一直在压制修行。”
余书洋忙着招呼李太平去万古福地,一路上把搬迁洞府福地、营造荒海妖仙城的事都讲了个大概。
“师兄,你总是想一出是一出,东海道院还没开张,又要搞妖仙城了,你还有时间修炼吗?”李太平免不了又数落余书洋一回。
他这话是反着说的,刚才一见面,就察觉到余书洋的修行境界,竟然提升到六品初期了,这如何让李太平不吃味。
余书洋如何聪明了得,瞬间就明白师弟在抱怨他,陪笑道:“师弟你就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
这回营造荒海妖仙城、搬迁东海道院,都交给阳师了,你可以安心修行了。”
可以看的出来,李太平因为给三千狐子传授道经,修行卡在八品初期许久了,余书洋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嘿嘿,给狐子们教授道经,对我也有好处的。”李太平看师兄露出愧疚之色,免不了得意一回。
李太平头顶上浮现一片翠绿色荷叶,赫然就是余书洋推演的道德荷叶秘法。
“师弟,你收集道德玄光,不一定要祭炼成荷叶,算了,想来你比我应该懂。”
余书洋望着道德荷叶,想算李太平祭炼道德玄黄塔,又想到三秘术是李太平传他的,应该比他更懂才对。
李太平笑而不语,跟着余书洋先后进了万古福地。
“你们仨先去见你们母亲吧,也出去这么久了,跟她们汇报一下学艺如何。”余书洋回身冲仨外甥说道。
黄巴山、白七郎、十一郎都极为恭敬的朝余书洋、李太平各施一礼,他们仨在阳符子、阴陈子身边都学了不少规矩,再不似玩童模样。
“万古福地新开,需要平衡地气跟五行,你们俩去灵田看着安排吧,等忙完了,我再找你俩说话。”余书洋又对芝仙土六、茶树精云华说道。
这次让李太平回来,顺便把仨外甥、俩童子带回来,也是向阴陈子施压。
过几日若是还没消息,再把风精七风、金不换、余丽水、余藏锋叫回来,想来阴陈子就该明白他的心意了。
余书洋领着李太平来到灵田,就见着一股龙形青气,围绕着六姐余铁男、六姐夫舒庆。
可以看的出来,用辰砂施展乙木囚笼,效果好到惊人吃惊,显化的甲木青龙越来越清晰,龙鳞、龙爪都具现了好多。
“师弟,这是我六姐、六姐夫,她俩一直想要个孩子,奈何六姐是擎羊星入命,又修行兵家军煞。
我想着,你能不能施展禳星科仪,帮她压制或者化解一下。”余书洋询问道。
李太平张开嘴吐出一面桃木圭,他把木圭祭起,围绕着余铁男正反各飞了三圈,木圭上亮起一道星符。
“擎羊星有早夭、血恶之祸,要想孕育子嗣就得求助于天府星。
正所谓:北斗主死、南斗主生,天府星是南斗第一星,又是斗宿六星之首,可以向其借生机与福运。”
李太平手上的星圭,就是周天星辰符所炼,他是学的余书洋,就是九曲黄沙大阵跟五芝瑶草剑。
也是阳符子在巢居城见识一次,回到湖心岛讲给了李太平,恰好李太平为星辰符散乱不成阵发仇呢。
此时,余铁男、舒庆都闭塞耳目,沉下心神全力压制修为,配合乙木囚笼汲取体内的法力,根本察觉不到余书洋、李太平的到来。
“师弟,有办法就好,稍后怎么安排?”余书洋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李太平反复审视余铁男、舒庆,说道:“师兄,这事宜早不宜迟,咱们得搭一个星台,再准备香火金钱,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米斗。
天府星司命神,受职执掌阳寿与米禄,想要邀请他降下灵应,须得用称量之器具,最好是米斗、米壶。”余书洋点点头,说道:“师弟,前不久我爹渡劫,在鱼尾双峰引来昴宿、长庚二星神力,你去看看能不能用。
想来应该可以搭建星台,至于香火金钱、米斗我来准备,你只管开坛做法就成。
六姐这边有啥安排没有?需不需要她登台受法?”
李太平把牛头用力摇了摇,说道:“我施法你就放心吧,等会我摄取六姐一股气就成,不用再惊扰她了。”
搭星台施法,需要到万古福地外边,李太平不敢冒险,万一没了福地隔阂,余铁男一出去就开始性命融合,可就再不能孕育子嗣了。
余书洋不再耽搁,先是沉入神瞳之中,太岁龙神的香火池就在其中,他要炼制香火金钱,需要从池中抽取香火愿力。
神瞳分做三重空间,香火池在第二重,一直以来,余书洋很少用神瞳施法,为数不多的几次,还是给打截他的妖怪炼制神兵灵符。
香火池如同一间屋子,其中积攒了大量的金、红二色的愿力,这些都是人族信众祭拜所得。
愿力有五种颜色,其中黑、灰色乃是鬼怨、恶念,早先时候,神瞳中都是灰黑色的香火愿力,就是玄冥冥土的妖鬼祭拜所得。
如今,灰黑愿力几乎看不到了,都被浓金重彩的金、红愿力遮蔽了,这些应该都是曹小山他们的功劳。
余书洋一边抽取香火愿力到水葫芦中,一边感应太岁大龙神的庙,竟然没有发觉半点痕迹。
这让他不觉的十分惊奇,按理说,神道修士需要立庙修行,曹小山他们去门州多少年了,怎么只见香火愿力增长,始终不见立庙请神呢?
此时,余书洋觉得不对劲了,当初他传曹小山神道法门,因为让他立庙收集香火,就给他炼了一杆引魂幡。
想着他遇到麻烦以后,就从玄冥冥土中召集妖鬼,却不想,曹小山、范六郎他们迟迟不立庙,反而不断从冥土招兵。
更让他感知到,曹小山他们建立一处香坛,以此大量截留香火愿力,用来祭炼妖鬼为神道法兵。
余书洋一气之下,直接封禁了玄冥冥土跟引魂幡的联系,不再让曹小山他们耍滑头,赶紧立庙好让他降下灵应。
他对此事倒也没太上心,就是不爽曹小山、范六郎耍小聪明,毕竟他俩能修炼,全靠他帮忙传承、传法。
如今看到神瞳中充盈的香火愿力,依旧没感应到太岁龙神庙,看来曹小山他们遇到麻烦了,不然,也不能一直无法立庙。
余书洋静了静神,心里暗中盘算一回,想着等荒海水市搞定了,他就跟着宝船走一趟门州,去看看到底遇到了何等变故。
想清楚这些以后,余书洋就没再抽取香火愿力,改为引动摇钱树秘术,将水葫芦中的愿力冲压成香火金钱。
待到一葫芦愿力,冲压成半葫芦金钱,他也出了万古福地,驾着风飞往半山腰的山洞旁的馒头房。
要想找米斗,除了去粮食行,就只能去面馆这种地方,恰好长流山上就有一间馒头房。
隔着老远就看到水蒸气,这是蒸馒头的水气,从蒸笼上一股一股的往外冒。
胖头鱼师兄依靠着案板,半眯着眼睛打瞌睡,自从墨坊改用灰鼠精、麻鸭精以后,胖头鱼也找了几个烧火的,今天他也有功夫偷懒了。
真要说起来,也不是他偷懒,毕竟馒头房就他一个,整天从头忙到尾,拼了命的蒸五芝馒头鱼。
虽说是为了提升白案的手艺,也为了让他积攒修行的资粮,奈何架不住枯燥无趣啊。
特别几年、十几年如一日的干下去,得亏胖头鱼是个妖怪,反应有些迟钝,不然真熬不到今天。
即便是这样,自从他研究五气馒头鱼,越发的不耐烦蒸馒头了,一直想着找机会跟师娘商量一下,跟面馆的几个师弟换一换。
他积攒的资粮也差不多了,后续只等参悟出新食谱,他也能突破六品乃至五品了。
这些日子,胖头鱼一直在研究煮白石秘法,参悟所谓的“调和造化”,奈何始终不得门径。
“师兄,你这有没有米斗?给我拿一个,我这边急着用。”
余书洋进门就喊到,把胖头鱼惊的险些跳起来,好在被面案桌子挡住了。
“师弟,你咋过来了?”
胖头鱼师兄迷迷瞪瞪的,下意识的问了出来,随后才反应过来,忙说道:“稍等一下啊,我给你取。”
馒头房蒸馒头,一直都是用的灵麦粉,根本没有米斗,不过有取麦粉的面斗。
面斗、米斗长的都差不多,都是底小头大的四方“斗”。
余书洋取了面斗就紧着架风飞往双鱼尾峰,就见着两峰之间堆土成台,建造了一个三层法台。
李太平人形而立,一只牛蹄子拿桃木圭,另外一只牛蹄子拿一把纸旗子,不断的往纸旗子上打星辰符。
烙印好星辰符的纸旗,被李太平隔空投掷,不断的插满三层土台,一点点的布置成禳星法坛。
期间,李太平看了余书洋一眼,不由的摇头说道:“怎么是个面斗,这可不如米斗好。”
他也就感叹一句,再没有说其他的了,等到星辰令旗插完,又把供桌、香炉、烛台依次取出来。
开始按着规矩净坛、净水、净火,等到水火之后,就焚香奏表,起来从法囊中取出一根茅草,将余铁男的气息投入其中。
这根茅草一般需要编成人形,还要在背后写上姓名、生辰八字、出生籍贯,反正越详细越好,才能用来代替受法的人。
李太平乃是科仪传承的者,身负道盟与诸神的契约,可以直接号令群神听令,不过对神灵需要敬奉。
故而,非紧急时候,他都不会号令神灵,都是按着规矩来,开坛奏表,香火金钱奉上。
随着李太平焚烧奏表,天府星司命神降下一道灵应,落入到面斗之中。
余书洋忙把水葫芦递了过去,李太平打开水葫芦,把一应金钱都倒入到面斗中,又把茅草丢入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