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虎贲郎 > 第307章 一轮交易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7章 一轮交易

    第307章 一轮交易
    又三日,朝廷诏拜吕布为大将军、尚书省右仆射、督羽林中郎将事,兼豫州牧。
    赵基也一同拜为大司马、尚书省左仆射、督虎贲中郎将事,兼并州牧。
    大将军、大司马与丞相一样,都是位在三公之上的上公。
    自然可以合法开府,征辟天下英杰充为掾属。
    此外赵基的平阳侯增食邑万户,食平阳周边五县;吕布也改回温侯,食邑一万两千户,食温县附近六县。
    吕布在许县开始征辟英才扩充大将军幕府、豫州牧州府之际,赵基毫无扩充、筹建大司马幕府的心思。
    与骆俊告别之后,就开始督兵北上,同时河南尹毕谌、半个六部以及半个中书省随行。
    更密集的人事调动也已协商完毕,赵彦以侍中领司隶校尉持节迁入雒都,侍中刘艾随行;侍中台崇迁中书监,一并入雒。
    侍中裴茂,迁京兆尹,进入弘农地界,开始征辟京兆士人,组建京兆尹衙署。
    侍中种辑,也迁入雒都,他手中这一票并不重要。
    吕布又以许汜、王楷为侍中,跟随百官队伍返回雒都,与赵彦、刘艾、种辑组成了议政的门下省。
    中书省的副手中书监台崇也会留在雒都,担任中书省留守,主管中书省日常运作。
    仪同三司的辅国将军伏完也遭受重创,他这个辅国将军级别等同于三公,但被转为中书令,留在天子左右。
    董承的卫将军不变,只是卫戍区域从河南尹雒都变为许县,许县成为临时行在、行都,可以在书面上称之为许都。
    杨琦依旧是三不沾,什么公卿职务都没有,混迹在许都,继续担任许都公卿的实际领袖。
    原司空张喜勾连袁绍,被处死后司空一职空缺。
    公卿提议赵彦充任,可以兼任侍中;面对这个不怀好意的提议,赵基、吕布一起否决。
    因此公卿内部推举,以卫尉周忠迁拜为司空。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如旧,与司空周忠组成了汉家三公。
    其下九卿,太常赵岐以虎步军军师的身份,跟随赵基前往并州。
    周忠空缺的卫尉,则以广陵萧建补充;一直空缺的光禄勋一职,由陈宫担任。
    另有少府孔融、廷尉徐璆、大司农荀攸、大鸿胪陈纪,将作大匠杨众。
    宗正空缺,这其实是给刘表预留的岗位。
    杨众也卸任御史中丞,由赵基更熟悉的董芬升迁。
    忙完这些,赵基督兵有序撤离,将顺着驰道直接前往雒都,然后从孟津渡河,走轵关陉返回河东。
    他撤军之际,孙策、臧霸、刘备、陈登等人的使者也先后入朝。
    只要孙策肯退一步,徐州方面很容易平定。
    陈登的两个弟弟交给了孙策,孙策又抓着刘备团伙的家眷,孙策退出下邳,刘备立刻就能恢复徐州牧的身份。
    只是经历过这次打击后,刘备也遭受了极大的挫折。
    估计下次袁术再提大军来讨时,刘备也不敢轻易全军顶上去。
    对于徐州,吕布基本上不怎么情愿插手,把这里当成了赵基的自留地;以换取赵基不干涉他对荆州、兖州、豫州、扬州的调控。
    而目前攻夺青州北海、东莱的臧霸,吕布对此很感兴趣。
    对臧霸来说,并州过于遥远,他与吕布合作能获得更实际的帮助。
    因此赵基对徐州的调整,吕布不做干涉。
    就在撤军之际,赵基也完成了徐州的后续调整。
    陈登是下邳人,继续以陈登为广陵郡守,加伏波将军。
    以自己的同乡关羽为东海国相,东海人糜竺为下邳国相;又以张飞为泰山郡守,给刘备进攻泰山,拔除曹操侧翼壁垒的开战名义。
    至于琅琊国相,赵基以自己军中的功曹张瓒担任。
    张瓒是弘农人,实际上是赵彦的人。
    吕布并不在乎泰山的归属,赵基用张飞担任泰山郡守,冒犯的是张杨这个兖州刺史。
    可张杨在兖州西部,无力干涉东部的泰山,也乐于与刘备、臧霸形成夹攻曹操的战略同盟。
    曹操败亡或撤回河北后,泰山才会成为双方的矛盾点;只要曹操还在,泰山不是什么问题。
    就这样,赵基调整徐州之际,塞了一个自己的人。
    若不是赵基恪守盟友底线,及时调动东海国相徐璆、琅琊国相萧建援助刘备,刘备早就崩解了。
    现在只是派旧吏前往家乡琅琊做事,刘备自然不会在意。
    整个徐州,刘备实控的反而只剩下东海、下邳二国;因下邳陈氏的强盛,也只能实控下邳城附近的半郡区域。
    只有刘备与陈登高度联合,才能实控东海、下邳,以及大半个广陵。
    还有小半个广陵被陈瑀掌握,现在这家伙又重新依附袁术,与堂侄陈登开始在争夺广陵。
    这种广陵内部二陈相争的局面……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争来争去,二陈之外的豪强会先完蛋。
    现在这些势力能算是朝廷联军,朝廷联军还能将公孙瓒、刘焉、刘表、刘繇算进来。
    联军之外的袁绍、袁术、曹操这三股势力,实际上也会与朝廷互动,往来公文,不断解释误会。
    打仗的时候可以指着对方鼻子骂对方是乱臣,既然战争结束,也就没必要激化矛盾。
    他们这些人需要朝廷的名义来制衡下属,朝廷也怕这些人破罐破摔直接称王。
    相互妥协之下,因此冀州牧袁绍依旧是大汉的右将军;而袁术则是九江郡守、左将军。
    曹操依旧自称兖州牧,领着建德将军印,他的兖州州部衙署里的人员变动不大,依旧是治中毛玠这伙人。
    目前真正的黑户就是李傕郭汜这伙人,属于朝廷拒绝交流的非人。
    哪怕匈奴、鲜卑、东胡、高句丽东夷诸王、西域各邦遣使入朝,朝廷也会郑重对待。
    此外凉州方面的马腾、韩遂因此前李傕等人执政时招降,算是走程序赦免了前罪。
    马腾又卷进袭击李傕的军事政变,因此马腾在朝中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比韩遂高。
    就韩遂年轻时搞出来那么多灾难,韩遂真失去兵权,想要他死的人实在是太多。
    目前整个汉帝国政治版图上,甚至盗匪都有请降、重新做人的机会。
    而李傕郭汜这伙人没有,这也是赵基接下来要对付的目标。
    此前的孙策,险些也沦落到李傕、郭汜的层次。
    所以他只能接受彭城国相、破虏将军的职务,从一郡一国之地重新干。
    即便这样,赵基、吕布自然不会手软。
    等孙策这里稍稍安定,诸将适应中原环境后,自然会对孙策下手,一人先从孙策手里抽一张牌。
    不管是太史慈,还是黄盖,仕途都在孙策之上。
    以朝廷名义征拜二人入朝,谁能忍得住?
    若都能忍得住,这样违抗朝令,不肯为国家分忧效力,跟谋反也就没区别了。
    从孙策接受安排的时候,就注定要切割掉一些东西。
    太史慈出身虽低,却是青州有名的义士,有孔融作保,起家当个郡守不成问题。
    而黄盖出身更高,全家百余口人染疫而亡,自少孤寡的黄盖却是公府出身。
    整个孙策麾下,目前出身最高的就是黄盖。
    也就是赶上了孙坚讨伐董卓,黄盖才作为地方代表加入。
    就黄盖的资历,现在征拜一方郡守,完全不存在问题。
    至于其他孙坚的旧部,或孙策自己发展、培养的骨干军吏,这些人与孙氏绑的太牢固。
    他们肯背离孙氏,也没人敢信任。
    只有太史慈、黄盖不一样,可以从孙策手中无损剥离。
    但这需要时间,动手太快的话,孙策立刻炸毛,刚刚稳定的徐州又会乱起来。
    要等孙策将多余的军队瓦解、遣散后,逐步失去暴力反抗、对立的本钱后,再抽掉太史慈与黄盖。
    合情合理抽掉这两个人后,赵基也就可以不管孙策了,把他交给吕布去玩。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