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 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他不喜欢朱祁镇这个曾孙。
    但,再怎么说,也是大明朝的皇帝,朱家子孙。
    身为守将,皇帝危,却袖手旁观,光这一点,就可诛杀杨洪满门。
    更别说,杨洪之子杨俊,还有弃城之罪。
    朱棣此时也略微感慨道:
    “当初杨洪的父亲跟随朕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屡次在靖难中,救驾,且不惧死。”
    “杨洪早年,也继承其父性格,未曾想,其父能不惧死救驾于朕。”
    “而他却不敢救驾于朱祁镇。”
    杨洪世袭父职百户令,且草原的远戍开平,在草原深处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甚至有生擒鞑靼部小首领的战绩。
    敢打敢拼,步步高升,依靠自己的战绩才有如今总兵的地位。
    很显然,成为了总兵的杨洪,全然没有了当初敢打敢拼的脾气。
    他的儿子,也没有学到杨洪的能力,弃城而逃,贪生怕死。
    朱棣对杨洪的身份,自然是有些印象。
    其父亲杨璟是北宋杨家将杨业的第十八世孙。
    在靖难之中,救驾战死。
    “爹,那需要我留其一命吗?”朱高煦询问道。
    朱棣摆了摆手。
    “杀。”
    闻言,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来到朱瞻基的面前,看着已经被吓的六魂无主的朱瞻基,朱高煦笑道:“大侄子,走吧。”
    “救你儿子去。”
    朱棣,朱高炽,姚广孝则是呆在尚书房内。
    这局面,朱瞻基出现就足够了,再怎么说也是宣宗皇帝。
    死去的宣宗复活,这则消息若是散播出去,朝野震颤。
    军队士气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想要击败也先的难度,能够减少很多。
    ……
    翌日早朝上。
    两张龙椅摆放在金銮殿的最上方,朱高煦坐在将官一列的方向,朱高燧则是坐在文官一列的方向。,
    紧接着,朱高煦对着于谦开口说道:“于谦,山东河南等地的兵马,还有多久抵达?”
    北京兵力空虚,想要反击,就必须调动其余各地的兵马。
    因为兵部的其余人员,大部分折损在了土木堡,所以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则是升迁为兵部尚书。
    本来朱高煦是想贬于谦去前线去的,但奈何,兵部实在没人,只能作罢。
    同时,五军都督府的高官,也都折损在了土木堡,因此调兵遣将的权力,都暂时转交给了兵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武将折损大半,也不可能随意将能力未知的士卒提拔,时间紧迫。
    于谦上前拱手道:“回禀北皇,山东,河南等兵马用不了三天,便可抵达北京城。”
    听着这则消息,朱高煦点了点头。
    “嗯,很好,等兵马到齐,朕身为北皇,将亲自带兵出征,救回前任皇帝。”
    “正统皇帝,虽犯下弥天大祸,但始终是朱家人,就算是死,也不能任由鞑虏侮辱皇帝威名,侮辱朱家的威名。”
    当听见朱高煦要亲征的时候,群臣脸上无不显有担忧之色。
    闻言,于谦想都没想。
    “微臣有言直奏!”
    “讲。”朱高煦点头。
    “微臣认为,您不应该亲征!土木堡之战,三千营,神机营,损失殆尽!”
    “我朝之师,根本无法和擅骑射的草原人对抗,主动出击,若再败,大明彻底危已!”
    并非他们不相信朱高煦。
    是军队实力,无法支撑朱高煦亲征。
    和草原鞑虏对战,需要有骑兵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大量的火铳。
    原本,大明朝是有这些马匹和火铳的,可这些东西都丢在了土木堡。
    短时间内,北京城无法拿出如此数量的马匹和火铳。
    朱高燧闻言,也是站起身,质问道:“于谦,你是在质疑我二哥的能力?”
    面对双帝,于谦倒也没有退让半步。
    “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北皇帝的能力。”
    “但,凡事都需要讲究环境,北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战功,打赢的仗,更是数不胜数。”
    “可那是在兵马粮草充足,兵卒精锐,马匹也充足的情况下。”
    “京师内的骑兵营,不过一千人,火铳不过千,大炮更是只有十几门,如何抗衡精锐的草原骑兵?!”
    “北皇帝,南皇帝,您二位应该不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更何况,刚刚经历土木堡之战,军队士气低落。”
    “守城都乏力,主动出击,等同于自寻死路。”
    若是朱高煦在被俘,那大明才是真正的黑暗。
    连续两位皇帝被俘。
    哪怕自己再怎么主张战,也无法更改局势。
    大明的未来,就是宋朝的未来。
    “于谦,兵不在多,在精。”
    “怎么?败了一次,你们连再拿起刀砍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朱高煦不徐不急的说着。
    身虽垂迈,可从声音听来,朱高煦垂迈的身躯,仿佛装载着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
    相反,群臣各个都年轻,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彰显着死气沉沉,充满对未来的害怕和惶恐。
    没有一点活力。
    为了鼓舞群臣,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件事,朕心意已决,接下来,点到名字的,随我亲征瓦剌。”
    “任狄平为副将,任于谦为随行文官,张善允,胡德海,狄山,洪照……”
    几乎都是朱高煦的亲信,各司其职,分配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这时候于谦注意到,最为关键的先锋官一直没有任命。
    而朱高煦身边的那些亲信,都已经任命完了,朱高煦身为皇帝,不可能身先士卒。
    不可能做先锋官……
    直到朱高煦话音落下,先锋官的位置,都没有定下。
    这让于谦,王直等人有些茫然:“北皇帝,先锋官的位置,您尚未定下。”
    狄平等朱高煦和朱高燧亲信将领,也纷纷困惑的望着朱高煦。
    先锋官,可是最容易获得战功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职位。
    凉国公蓝玉,就曾是徐达帐下的先锋官。
    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先锋官的位置,自然是让大侄子朱瞻基来担任。
    老爷子说过。
    朱瞻基任他们差遣。
    “任宣宗皇帝朱瞻基,为先锋官,为我朝之师,勇往直前,开辟一条通往强盛盛世的道路。”
    “大侄子,你可愿意?”
    这时候,于谦,王直,狄平,徐有贞等人都懵圈了。
    谁?
    宣宗皇帝?
    朱高煦脑子吃错药了?朱瞻基不是早就死了吗。
    就在于谦刚准备走上前,询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的时候。
    宣宗朱瞻基缓缓从身后的龙椅处走了出来。
    “二叔,您何必如此辱没于我。”
    朱高煦轻笑一声。
    “大侄子,我是在给你机会,老爷子给你的命令,是让你亲自斩杀你儿子。”
    “不做先锋官,万一那小子死在乱军之中,你觉得,老爷子会听你解释吗?”
    现在的朱瞻基想要挽回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形象。
    就必须一五一十的完成其交代的事情。
    否则他在朱棣心里的形象,只会越来越差。
    朱瞻基沉默。
    而此时,满朝文武皆茫然于此。
    皆瞪大双眼,屏住呼吸,死死的望着朱瞻基。
    脑子也在飞速轮转。
    因为距离朱瞻基病逝,过去了十四年的时间。
    其中部分官员都是新提拔上来的,并不认识朱瞻基。
    但,于谦,王直等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臣子,岂能不知宣宗皇帝的容貌。
    于谦声音有些颤:“真的是宣宗皇帝!”
    金銮殿顿时炸锅。
    “宣宗皇帝复活了!天佑我大明啊!!!”
    “死而复生,宣宗皇帝真乃天子也。”
    满朝文武顿时对着朱瞻基跪拜。
    但朱瞻基此时却心情很是复杂的说道:“此次出征瓦剌部,我为先锋官。”
    原本闹哄哄的金銮殿,顿时如同死水一般寂静。
    没听错吧?朱瞻基要当先锋官?
    难道……朱瞻基当真承认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皇位?
    事情很快照着朱高煦和朱高燧计划中的进行。
    军队开始集结,并开始四处打探也先和朱祁镇的下落。
    ……
    瓦剌部军营。
    一只信鸽,被一名瓦剌士兵手捧着,急急忙忙的朝着军中大营走去。
    这时候的也先正在筹划,怎么将利益最大化。
    如何引朱高煦出城。
    这时,那名捧着信鸽的瓦剌士兵闯进军中营长,半跪道:“首领,北京城密探传信。”
    闻言,也先微微一愣,随即便接过其递来的信鸽。
    其脚踝处,绑着十分细小的纸条。
    拆开后,也先便缓缓打开这张来自北京城的情报。
    其余诸将则是目光炯炯的盯着也先。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北京城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占据。
    纸条缓缓展开。
    上面的字体开始展现。
    宣宗皇帝复活了!
    也先学习过汉文化,自然是认字。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没反映过来。
    啥意思?这张纸条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时候,其余部落首领纷纷围了上来,想要看看这里面写的什么。
    当看着这简短的七个字的时候。
    都懵圈了。
    “太师,这是什么意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不是早就已经死了吗。”
    “难道还有其他的含义?”
    也先原本迷茫的神色,顿时变的无比凝重。
    难道……是字面意思。
    不会吧,死而复生,这天下当真有仙术否?
    大明朝若能够使人死而复生,那就不至于在土木堡大败。
    也先连忙喝道:“查!必须查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连忙派遣斥候暗探去北京城附近,打探消息。
    要真的是宣宗皇帝复活,那可就麻烦了。
    当然,对他未必是一件坏事。
    朱瞻基和朱高煦斗,朱祁镇在自己手里,坐收渔翁之利,未免不可。
    朱瞻基总不能对自己亲儿子下手吧。也先来到朱祁镇的军中大营中。
    直言道:“我刚刚从北京城得到一条消息。”
    “有利于你的。”
    朱祁镇却只是淡然的说道。
    “我母亲被烧死了,还能有什么是对我有利的。”
    “刚刚得到消息,宣宗皇帝朱瞻基,也就是你父亲,复活了。”
    刹那间,整个营帐都陷入了寂静。
    朱祁镇原本如同死水的眸光,顿时掀起惊涛骇浪,那股已经熄灭的干柴,重新被点燃。
    是希望!
    朱祁镇顿时有些兴奋的抓着也先,甚至有些兴奋过度,癫狂的询问道。
    “你刚才说什么?!我父亲复活了!?!”
    “哈哈哈,我有救了!”
    朱瞻基复活,代表着他还是太子,不用成为阶下囚。
    想到这里,朱祁镇便兴奋的上传下跳。
    恨不得现在就能看见自己父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祁镇都变的异常活跃,每天都在盼望着朱瞻基率军来接自己回家。
    盼望着!
    同时也得知,朝廷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和也先一决胜负。
    这就意味着,他回家的日子,就在眼前。
    时间转瞬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朱高煦筹谋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将出兵亲征的事情筹划好。
    很快,朱高煦便直接带着朱瞻基,出兵征讨瓦剌部。
    因为宣宗朱瞻基复活的缘故,朝廷和北京城的情绪都比较亢奋,不再低迷。
    毕竟,死而复生,代表着大明不可亡!乃天定也。
    朱高煦也早已经摸清楚也先的行军路线,还有经常游荡的位置。
    经过紧锣密鼓的寻找。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或者是巧合。
    朱高煦率领五万大军,和也先在土木堡的附近相遇。
    并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哪怕有朱高煦和朱瞻基两位皇帝的加持,大明朝依旧是处于下风。
    没办法,土木堡之战,实在是损失了太多的精锐和马匹兵器。
    导致战斗力严重下滑。
    不然,就凭也先临时组成的各部军队,想要压制自己是不可能的事情。
    “陛下,现在的局势十分不妙,是不是让前军先撤回来?”
    于谦望着远处焦灼的战场,对着朱高煦说道。
    “宣宗皇帝还在前军里。”
    “若是他死了,恐怕对我军士气是极大的打击。”
    朱高煦却很是淡然,靖难的时候,什么凶险的情况他没有遭遇过?
    只不过是稍逊下风,他还不至于乱了方寸。
    “放心,我没那么傻,还没到我这大侄子出场的时候。”
    “传朕口诏,凡退后者,杀无赦!诛全家!”
    “凡杀敌一人,官升一级,杀敌三人,连升三级。”
    “杀敌十人以上者,连升十级!”
    “若是他们战死,这些功勋将会继承到他们的儿子手中!”
    “朕能和兄弟共天下,这些恩赐,岂能不兑现?!”
    这道命令下达,明军将士渐渐开始杀红眼。
    连胜三级!连胜十级!
    封侯拜将,或许不再是梦。
    反正杀一个不亏,杀三个血赚!
    要是战死,这些官爵,则是能够继承到他们的子嗣手里。
    大明实施的是户籍制度,能在战场上的,大部分都是军户。
    且大部分时间是做为辎重兵,待遇其实不算很好。
    能有这种封侯拜将的机会,可谓是百年难遇!
    岂能不珍惜。
    这也是朱高煦的信誉,能够带来的效果。
    没有人相信朱高煦会食言。
    朱高煦能够信守承诺,和兄弟共天下,他们这些功绩又岂会赖掉?
    和明军的战斗欲望强烈不同的是。
    瓦剌军渐渐被压过势头,处于下风了开始。
    也先局势的逆转,顿时眉头紧皱。
    “朱高煦!!!”
    “传我军令,撤!”
    他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撤军。
    这样僵持下去,迟早会输。
    必须充分发挥草原骑兵的优势。
    “首领,那朱祁镇还要带着吗?”
    因为朱祁镇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人物,两军对战,他自然是不可能带着朱祁镇。
    因而将其安置在了军营中。
    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消息。
    “不好了首领!我们军营被袭击了!”
    也先顿时慌了。
    “回营救驾!”
    可恶,朱高煦到底哪里来的兵马。
    居然能找到自己的军营。
    朱祁镇绝对不能被抓回去。
    若其被抓回去,那他称王称帝的愿望,可就彻底破灭了。
    殊不知,此时的朱瞻基已经带着八百骑兵,偷偷潜藏在了距离关押朱祁镇军营外的一处山坡背面。
    朱瞻基此时身披甲胄,手持长枪,骑马而立。
    “朱祁镇……我的儿子。”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朱瞻基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就在这时,也先大军很快便出现在了不远处。
    朱瞻基手持长枪,振臂喝道:“杀!”
    其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也先望着突然出现的骑兵。
    也有些慌乱。
    “不好了!中计了!快防御!”
    本来就因为撤退,导致军中士气略微有些低落。
    加上,也先这些天虽然屡战屡胜,但其获得的战利品,却并不和其他部族分享。
    这导致他们怨气极大。
    也先有野望,却也是极度自私自利的人。
    于是,有些部落首领看情况不利,直接带着自己的人就跑了。
    有部落首领逃跑,自然是带动了其余本来就对也先不满的人逃跑。
    也先望着近在咫尺的朱祁镇,心中愤然。
    “天不遂我愿!我也先,还会再回来的!”
    说完,也先便不再执着于朱祁镇,不然要是朱高煦追来。
    必然会被前后夹击,得不偿失。
    朱瞻基依靠八百人,便将也先打跑。
    接下来……
    就是处理朱祁镇的事情了。
    这时候的朱祁镇,望着被打跑的也先,心里还在激动着。
    终于要回家了!
    朱祁镇顿时兴奋的抱着身边的官员呐喊。
    “大明万岁!父皇万岁!”
    他一眼就看到了军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于是连滚带爬的跑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着朱瞻基:“父皇,您没死啊!!”
    朱瞻基望着突然抱着自己的年轻人,微微愣了愣。
    因为朱祁镇现在穿的是蒙古人的服饰,这让朱瞻基差点生理反应,一刀捅死了朱祁镇。
    “你是……朱祁镇?”
    朱祁镇猛地点头。
    “是我啊!父皇,您难道不认识我了吗?”
    朱瞻基眼神复杂的望着朱祁镇。
    这些天,他也将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捋清楚了。
    如今,自己在朱棣心中地位骤降,不是因为未来自己会收缩边关,不是因为自己让太监读书。
    其实就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因为朱祁镇。
    “唉……”
    就在这时,朱高煦带着追兵,赶到了这里。
    望着朱瞻基面前的年轻人,他便知晓,这小子应该就是朱祁镇了。
    于是策马来到朱瞻基的面前:“大侄子,别忘了答应老爷子的事情。”
    望着面前的老者,朱祁镇便猜测到,这人应该就是朱高煦,自己的杀母仇人。
    但他很聪明,没有表露出杀意,而是恭谨的说道:“侄孙朱祁镇,拜见叔公。”
    朱高煦望着这一幕,只是冷眼相看。
    看来,这小子在瓦剌部的军营里,学会了很多。
    明明人很聪明,但做事却很傻。
    朱瞻基叹息了一口气,无奈道:“二叔,你不用催,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朱祁镇这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朱瞻基手持长枪,将朱祁镇推开,并转身走着。
    见朱瞻基要离开,朱祁镇连忙准备追上去的时候……
    突然!朱瞻基手持长枪猛地回头,一个投掷,长枪变成投掷标枪,直接刺穿了朱祁镇的胸部。
    将其定在了不远处的草原上。
    朱祁镇双眼瞪大,不可置信的望着这一幕。
    双手握着枪杆,鲜血止不住的流淌着,朱祁镇眼泪夺眶而出,口里也不断喷涌着鲜血。
    “父皇……为什么你要……”
    朱祁镇顿时感觉到有些困倦,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开始不断涌现在眼前。
    原来……这就是死亡的感觉。
    自己不是要回家了吗?父皇不是没死吗?他为什么要杀我……
    渐渐的,朱祁镇的瞳孔失去了颜色。
    手自然垂放,朱祁镇直接被朱瞻基当场格杀。
    这一幕,惊呆了刚刚赶到的于谦等人。
    朱高煦满意的望着这一幕。
    宣宗皇帝于乱军之中,格杀正统皇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明。
    在朱棣的授意下,朱瞻基于金銮殿中,宣布退位让贤。
    将朱高煦谋逆二字,洗干净。
    梦境也到此结束。
    ……
    酒馆里。
    朱棣缓缓站起身,只是做了一会梦,就感觉到身体有些疲劳。
    终究还是有些年迈了。
    当朱瞻基苏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朱棣面前跪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