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信息对账!朱标的彷徨,愤怒?还是感恩?
第119章 信息对账!朱标的彷徨,愤怒?还是感恩?“朱允炆囚禁了周王,废了代王,软禁了齐王,贬了岷王,他还逼死了湘王。”
“一年,就一年,爹去世还未满一年,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置我们于绝地。”
朱棣越说,情绪也是越是激动,声音高亢的在酒馆里大声述说着朱允炆的罪孽。
“我的三个儿子,都在应天府。”
“为了他们的安全,我装疯卖傻,在猪圈里吃了几个月的猪食。”
“这样,他才肯放过我,放过我的三个儿子。”
听着这些话,朱标心中有些难以置信。
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事情到底是真实发生的,还是朱棣编撰的。
那到底哪个世界的历史,才是真的。
朱标能够感受到朱棣身上的委屈,削藩,皇帝绕不过的政策。
可关键在于怎么削,很显然,朱允炆的削藩未免太过急躁,下手太狠。
直接从王爷成为了庶民。
甚至逼死了一位王爷,这谁能承受?
“唉,迫不得已,我知道,要是再这么下去。”
“我们一家迟早要死在朱允炆的手里,所以,我举兵,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
“发动靖难之役。”
徐允恭和蓝玉此时都紧蹙眉头。
也就是说,面前的这位燕王朱棣,皇帝朱棣其实是一位反贼,燕贼。
反贼谋逆这些词汇,在任何时代都是属于禁词。
朱棣继续述说着。
“靖难四年,我和朱允炆打了四年。”
“我击败耿炳文,击败平安,击败李景隆,击败徐允恭,双方各有胜负。”
“我很清楚,这样下去,我迟早要输。”
“因此,我选择了绕路而行,进攻京师应天府,朱允炆怎么也没想到。”
“我会突然调转马头,渡河直逼京师,最终,我成功赢得胜利。”
“攻入了应天府,我把朱允炆烧死在了皇宫里,对外谎称不知所踪。”
“我杀了应天府内所有反对我的官员,诛杀了方孝孺全族,自此,应天府莫敢不从。”
“在群臣的拥簇下,我登基称帝,天下臣服。”
“我成功坐了爹的那把龙椅,成为了皇帝。”
朱标猛地站起身,脸色不是很好看。
不论是朱棣亦或者是朱标,他们都是皇帝。
都无法容忍谋逆的存在。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会谋逆,会杀害自己的儿子。
将皇帝焚烧在宫阙中,他不明白,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好弟弟,去哪里了。
“所以,你是我弟弟燕王朱老四。”
“是。”
“你也是大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朱棣。”
“是。”
“你还是奉天靖难,掀起战争的谋逆篡权,杀害朱家人的反贼朱棣!”
“是。”
朱标有些怒气的望着朱棣。
“是什么是!你不是我的弟弟,朕的弟弟没有你这般的谋逆之心!”
“老四伴在我身边多年,他说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提防藩王。”
“甚至为此,触怒父皇,被其棍打,却依旧言辞不改!”
“他不是反贼,更不是皇帝!他早在洪武二十五年,在就藩的路上就已经死了!”
“你只是一个冒充他的人。”
“朕绝不容许有任何人污蔑老四的名声。”
“蓝玉,徐允恭!”
听着朱标的呼唤,蓝玉和徐允恭便走上前一步。
虎视眈眈的望着朱棣。
此时徐允恭也开口说道:“乱臣贼子,岂敢污蔑燕王名声!”
在梦境里,朱棣和徐允恭的关系不仅得到很大的改善,更因为朱棣治好了徐达的病。
让徐允恭对其十分的敬重。
如今,面前这名模样长得十分像朱棣的老者,却在污蔑朱棣是反贼,是谋权篡位的人。
他自然是不可能坐视不管。
在他们的记忆中,朱棣何时曾谋逆?
跟随在朱标身边多年,为其出谋划策,形影不离,没有半点谋逆和篡位的行为。
朱棣的话,他们自然是不相信。
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有些诧异。
“爹,这徐允恭怎么回事,他是不是脑子被踢坏了?”
在靖难路程中,徐允恭是最难缠的对手,要不是离间计。
不然说不定真就被徐允恭率军打回顺天府了。
当然,朱允炆不会用人。
但凡用徐允恭为主帅,都不至于输的这么惨。
可以说,太祖皇帝也是坑了朱允炆最后一把。
毕竟,朱允炆之所以信任李景隆,就是因为朱元璋看好李景隆。
事实证明,自己父亲有的时候,确实会看走眼。
就像是当年的常茂一样,哪怕给予再多的机会,增添再多的履历,也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
常茂,杨宪,汪广洋,李景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等。
尤其是后面三位,但凡这三位,有一位能够劝谏朱允炆不要操之过急,朱允炆都不至于丢了皇位。
汉朝的例子就在史书上,可就是看不明白。
“爹,要不要我把他们都给抓起来?”
朱高煦询问道。
他有武器在身,还有朱高燧,狄平,朱卫在旁。
四打二,这要是都打不过,那自己可以一头撞死在这里了。
双方顿时变得气氛紧张。
朱棣望着朱标那双愤怒的眼神,心中却不免有些开心。
轻声笑道:“大哥,你还是这样。”
“不论你想不想承认,我都是朱老四,是那个燕王朱棣。”
朱标没有犹豫,指着朱棣怒喝道:“你不是!”
“我是!”
知晓朱标心中有些无法接受,可他还是要说。
“那个谋权篡位,杀害自己侄子的燕王朱棣,是我。”
“那个救治自己侄子,从未有任何不轨之心的好弟弟,也是我。”
正如庄周梦蝶一样,不论是蝴蝶,还是庄周都是一个人。平行世界也是一样的,不论是永乐皇帝,还是燕王,都是朱棣。
没有区分。
与其说,是他回到了过去,倒不如说,是青年时期的燕王,获得了一段来自未来的记忆。
不论如何区分,朱棣始终是朱棣,只不过其知晓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当年,奉天靖难之后。”
“我成为了皇帝,可我心里也很怕。”
“从我坐上龙椅的那一刻起,我就是千年不变的贼了。”
“我害怕,害怕我死后,到了地底下,爹不理我,你不理我,害怕我们一家人都排挤我。”
“因此,我想要用功绩来弥补我的过错。”
“可我依旧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后来,我遇到了庄牧。”
“老和尚说,庄牧的酒,能够弥补我的过错。”
“他能够制造梦境,来给自己赎罪。”
“可没想到,这小子没掌控好自己的能力,不知道怎么,把我送到了平行世界的过去。”
“其实自洪武十三年后的燕王朱棣,是我。”
听着这话的朱标,顿时感觉到天都塌了。
他神色有些失神,有些踉跄的后退了两步,差点摔倒在地。
好在其身边有徐允恭搀扶着。
“所以,从洪武十三年开始,我的弟弟一直都是那个谋权篡位,杀害亲族的反贼……”
看着朱标这副模样,朱棣倒是并不感觉到意外。
继续说道。
“没错,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打死不去就藩,为什么老是说藩王的威胁。”
“为什么一个藩王,能够突然成为神医。”
“而且会在关键的时候,将朱雄英,还有母亲救活,还有你救活。”
正是因为经历过,才清楚的知晓这些未来会发生的事情。
同时,朱标也意识到朱棣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所以,父皇和母后他们一直都知道这件事?”
朱棣点了点头。
“嗯。”
知晓这件事的人有四个。
朱元璋,马皇后,徐妙云,还有徐达。
为了能够不让朱标有心理负担,这件事一直没有和其说。
直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病逝,也没有明言,而是让其自己寻找答案。
若是能够寻找到答案,自然是最好。
要是寻找不到答案,那就权当此事没有发生也可。
“那你为什么会死?”
朱棣顿然片刻,望着朱标那求知的目光,然道。
“赎罪,当时你病重,太医无法治愈你的疾病。”
“而我的治愈能力,根本无法完全治愈你,所以需要多次使用治愈能力。”
“多次使用治愈能力的代价就是,精神枯竭,身死。”
朱标微微一愣。
“所以你为了不让我知道,便主动去就藩?”
朱棣点了点头。
“其实你我在相见的时候,便已经油尽灯枯,只不过我不想让你看见我狼狈的样子。”
“便没有主动和你见面,其实……我在前往就藩的路上,便已经死了。”
“之所以抵达北平,才将这件事散播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不要有心理负担。”
“靖难的事情,虽不是我本意,但谋权篡位这是事实。”
“我以命陪你,也就不算亏欠你了。”
原来,自己能够活到现在,登基称帝,建立洪盛盛世。
一直都是因为老四在自己身后保驾护航。
甚至不惜性命来救治自己的安危。
为了不让自己有心里负担,还隐瞒自己的死因。
虽说他不知道奉天靖难,具体是怎么回事,但对自己而言。
老四做的已经足够多了。
他内心顿时有些五味杂陈。
“那吕氏,还有我其余的子嗣呢。”
朱棣略显沉默。
“只留有孙辈。”
朱标凝望着朱棣,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是该愤怒?还是感恩?
朱棣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妻子,杀妻杀子之仇,岂能不愤怒?
可他又救了自己,救了自己的嫡长子朱雄英,救命之恩,岂能不报?
“这件事,还有谁清楚。”
在情绪矛盾后,朱标选择怀疑真实性。
目前来说,都是朱棣的口述,没有谁证明朱棣说的是真的。
他也不可能仅凭口舌之言,便轻易相信面前的朱老四。
朱棣沉默片刻,说道。
“父皇,母后,还有岳丈和妙云。”
徐允恭此时眉头紧蹙。
“你是说,姐姐也知晓此事?”
“那为何从未听她说过?!”
朱棣望着面前的小舅子,淡然的说道:“因为我不让她说。”
“她的性格,你还不清楚吗?”
“对了,我想问一句……她还活着吗……”
此事,朱棣突然想到,既然朱标在这里。
那也就是说,梦境里的妙云也是真实的。
那她……会不会还活着呢。
朱标思索片刻,而后转身说道:“待我询问燕王妃再来此地,若你所言有误。”
“老四,杀妻杀子之仇,就算你我兄弟,也不能免!”
其实朱棣杀朱允炆,他心里倒是没有太多感触,谁让朱允炆削藩逼死了自己的弟弟呢。
说实话,朱棣这确实是属于自保行为。
他不怪朱棣。
但……朱棣杀害吕氏,杀害朱允熥等其余人,他不能原谅。
好在朱棣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孙辈,否则哪怕其救命之恩,也无法原谅其断子绝孙之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