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向教皇发动十字军 > 第331章 制度的建设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1章 制度的建设

    第331章 制度的建设
    安纳托利亚,是群山与草原相互间隔的一片壮丽大地。
    牧民们在此南北迁徙,走过春夏秋冬。
    在尤克图部的定居聚落处,虽然因为要转场的原因,定居在这里的人,变得更加稀少。
    可这里并没有直接荒废。
    来自安条克的帕拉丁们,将这处山脚的村落,变成了一处人声鼎沸的工地。
    于格便是这些帕拉丁们的领袖。
    现如今,他正巡视着建设工作,不时督促一些学徒不要偷懒。
    与基督教的教会体系不同,在盖里斯神学中,神职人员被分为了两类。
    一类是扁平化,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的教士群体,一类便是有着完整科层组织的帕拉丁群体。
    教士群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要与信众们结合起来,将系统的盖里斯神学,融入进信众的生活中。
    他们每周都需要举办礼拜,安排教区里信众们的信仰仪式,去劝慰悲伤的人,寻找有潜力的孩子……
    在盖里斯神学中,教士群体必须来自信众,也将回归信众,他们是代表了信众们与教团沟通。
    当然可以换个方式理解,那便是教士群体实则充当了神学议员的身份。
    而既然有了“议员”,自然也就会有“政府”,而这个“政府”便是教团。
    教团的主体成员,由帕拉丁构成。
    有权力运作具体的学院,拥有相对独立的武装,能够派遣帕拉丁去完成各种险峻任务,同时还要向有需求的政府机构,提供顾问支持。
    对于帕拉丁群体而言,他们不仅是在从事一份工作,更是将自己的人生融入进神圣事业。
    由于帕拉丁群体的任务如此之重,因此不可避免的要有足够强的组织度,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科层化组织,才能高效调动起来。
    教团的管理模式是条块结合,其从上到下,存在着:教团总部、分团、支团、连队……等大概层级。
    上级教团机构对下级教团机构,存在指导的权限,但又往往是依赖于具体部门进行指导。
    比如说现如今,依旧设立在外约旦河谷里的教团总部,如今已经设立出:真理之殿、圣道之庭、光辉之手、信仰之盾、圣训之眼、圣约之书、智慧之灯、天命之路等总计8个部门。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以及一位被授予冠军称号的帕拉丁负责领导。
    这些部门不仅存在于中央,也会在各个分团或者支团存在对应的下级机构。
    当然,分团的部门领导者,则往往是被授予大师称号。
    于格在教团体系中的身份,便是安条克分团中隶属于天命之路的一名准大师。
    这意味着他的职责主要是带领帕拉丁执行远行任务,将要去始终要奋战在信仰的边疆之外,是要追随盖里斯的脚步,在最危险、最蛮荒的地区,扩宽信仰的道路。
    不过由于盖里斯在贝伊国的活动,于格不需要亲自去打头阵,因此他的工作内容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除去常规的记录此地的风土人情,完成帕拉丁基础工作外。
    他所带领的这支临时连队,最紧要的任务,其实是在此地修筑起城堡,好作为新支团的总部,接待来自其他地区的帕拉丁同僚,以及向周边辐射盖里斯教派的影响。
    这其实也与天主教许多修会组织被设立的意义相同,即是用一些更灵活、更具备组织性的先遣者,向不信之人开启信仰的大门。
    在过去的十年里,“天命之路”作为远行与探索的部门,已经在王国的周边,设立了5处城堡,并且其中4处被晋升为了支团总部。
    换句话说,如果于格能优异完成这次任务,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一名支团长,将自己的准大师称号,变成大师。
    而考虑到这处城堡,又是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第一座教团城堡,那么在未来,自己说不准还能开创一处分团,从而得到帕拉丁体系中最高的衔级——冠军!
    教团作为组织,自然是会提供许多职务,但就如军队有军衔一般,教团也有自己的上下衔级。
    不过相对于复杂的军衔,帕拉丁们的衔级,其实相当的简单。
    立志成为帕拉丁的孩子,在完成筛选通过审核后,便成为“学徒”。
    学徒在完成长久的锻炼、学习并经过考验后,被认为具备帕拉丁应有的素养后,则被授予“预备帕拉丁”的衔级称号。
    “预备帕拉丁”又有相当长的考察期,然后才会转为正式帕拉丁。
    正式帕拉丁中的佼佼者,将会成为精英帕拉丁,而后在担负某些领导职务后,或者完成了某些壮举,则成为大师帕拉丁,再然后便是成为先知的冠军勇士。
    当然,不论是精英、大师、冠军,其实也都存在一个“准”阶段。
    因此从上到下,总计9个头衔。
    这是一条光荣之路,总计9个台阶,每向上迈去一步,都意味着向盖里斯更靠近一步。
    换句话说,每一位帕拉丁都有自己的位阶,而于格就是一名6阶准大师帕拉丁,是在场所有帕拉丁中位阶最高的。
    现如今,这名6阶帕拉丁,每天的工作,除去带领一些部下雇佣周边人,一同修筑城堡外。
    还要在实质上,履行支团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已经有过不少成功案例了,因此于格的工作方案,其实也都有迹可循。
    教团传教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治环境是不一样的。
    其中面对穆斯林群体和基督徒群体,也是不一样的。
    就连穆斯林群体,也同样要因地制宜。
    打比方说,如果对方是阿拉伯人,有着悠久的清真寺传统,那么教团会想着如何收编对方。
    在收编不了对方的情况下,则宣布自己才是真信,称对方误入歧途并且引诱对方进行辨经。
    虽然如今盖里斯自己不辨,但传教的帕拉丁们,还是要懂得口舌之力。
    辨经的目的,不在于辨赢对方,而是要表演给信众看,向信众展现教团的成就,用切实存在的知识打动信众,并且鼓励信众们发起抗税减租运动。
    这些实质上的经济利益,将会使得信众们逐渐认知到自己应该倒向哪一方。
    而在缺乏成体系清真寺,压根没多少伊斯兰教法学者的时候。
    帕拉丁们便是直截了当的宣称自己是伊玛目的部下,是穆圣志向的真正继承人,是要向信众们带来伊斯兰正信的使者。
    就和绝大多数的基督徒根本不懂圣经一样,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其实也记不太清古兰经的内容。
    也因此,帕拉丁们在采用后者传教的时候,也能得到许多人的拥护。
    现如今,尤克图部附近,则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迭加态。
    一方面确实是有一些清真寺,另外一方面则在于又确实因为游牧生活不定居的原因,而缺乏体系。
    加上贝伊国,对于先知教团的扶持,近乎没有底线。
    于格采取的行动,便更加积极主动,直接双管齐下。
    依照着外约旦的经验,将周边的教法学者们集结起来,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教义,一方面改善天课的使用,试图收编他们。
    ……
    教团体系中的连队,只是一个组织层次,并不是说就真有百多人。
    事实上许多教团中的连队,可能只有十几号人,驻扎在某一处村落或城堡里。
    所以如果是单纯依赖于格的帕拉丁部下们,自然是无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分团。
    因此,在出发之前,安条克其实还给这支帕拉丁,真的配了一个民兵连队,作为军事武力,一同协调起来。
    而远居在外的民兵们,也总有家书,要寄回国内,倾诉自己的烦恼。
    特别是安条克的军事主力,其实都是民兵,他们对于离开自己的家乡,总归是充满了不舍。
    在巴格拉斯堡,这处通往安纳托利亚边疆小镇,每周其实都会有一次小集,来自王国的邮递员们,也会乘着集会的机会,将信送往各个村庄。
    在村头或伊玛目的带领下,这些信被裁开当众阅读了起来。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封信是我的排长帮我写的,其实我自己也能写,只是字太丑,怕村长认不出来,所以麻烦他代劳了。排长是三十人里的头儿,是我的直属长官,也算是骑士吧。】
    【我在军队里这几个月都很好,不知道你们怎么样?】
    【爸爸的腰还疼吗?现在不用交那么多税了,应该不用再干那么重的活了吧?】
    【妈妈也要照顾好自己,家里少了我这个大胃口,弟弟妹妹们应该能吃得饱一些了。】
    【排长给我发了粮食券,我也放进信里了,听说可以拿去乡里换五十磅面粉。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能换,但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让弟弟妹妹们吃饱,别再饿肚子了。】
    【愿天父保佑你们,愿你们平安,坦克雷德永远爱你们。】
    ——
    【坦克雷德的父母:】
    【我是坦克雷德的排长,也是写这封信的人。这段时间他在民兵队伍里表现很好,作为奖励,我发给他一张可以兑换五十磅面粉的粮食券。】
    【这张粮食券是正规发放的,上面有教团的纹章,不必担心。但请注意,伪造粮食券会受到严惩。】
    【叙利亚地区马上要开始播种小麦了,一些士兵也会解散回家,你们应该很期待和坦克雷德团聚。】
    【不过,我写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坦克雷德是个很优秀的小伙子,养育他的你们一定也很伟大。】
    【我希望坦克雷德能留下,也希望你们能写信劝劝他,在这边其实一切安好。】
    【请放心,他不会总是待在外面。等到来年还是可以回家探望你们。】
    【而且,在这边服役,待遇要比之安条克更好,还能得到许多教团发放的福利。】
    【作为津贴的金第纳尔,会直接存进银行,你们也不用担心他乱钱,当他回去后,手里也能攒下一笔可观的积蓄。而商品券他平时用不上,大部分都会随信寄回给你们。】
    【此致敬礼】
    【坦克雷德的排长:扬尼斯】
    【公元0年10月10日】
    安条克的民兵,是可以转变成常备军的,虽然这可以直接用军事命令直接达成。
    但那么一来,对于士兵的士气将会极其严重的打击,因此很多时候,都需要打感情牌,提高待遇等方式,鼓励民兵按着教团与总督府的需求,转变成常备军。
    除去工资津贴的提高发放,对于士兵家属的攻势,也是总督府他们的拿手好戏。
    这种悄咪咪往士兵家书中掺私货的行为,在许多时候都能取得意外效果。
    当村长当众把排长写的这些话念出的时候,坦克雷德的母亲就有些茫然,自己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就和过往不再相同了,居然能得到一位“骑士”如此高的赞誉。
    而价值50磅面粉的商品劵,他们其实先前也曾听说过,是实打实可以换到磨好的白面!
    虽然说,这并不是特别大的一笔收入,但作为意外之喜,以及远行子女的回馈,都会叫人格外的欣喜。
    也容易促使他们,借助村里识字的人,写一封信鼓励他们的孩子,继续在部队服役。
    同时,对于士兵们来说,即便是牺牲在外,他们其实也可以相信自己的父母子女得到很好的照顾。
    对于牺牲士兵的家属,总督府并不会一次性发放大量的现金作为抚恤,而是选择进行各种优待,以达到生养死葬的目的。
    他们子女接受教育的,将会免于收取一切学费,并优先给予奖学金和各种补助金。
    另外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孤老烈士遗属本人自愿的,可以在光荣院、敬老院集中供养。
    丧失劳动能力,或烈士子女未满十八岁的都将享受定期的抚恤补助金,确保其生活无碍。
    对于很多农村来说,如果家里缺乏壮劳动力的话,往往都可能被欺负,而这个时候政府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就能避免很多恶性事件的发生。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