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集大成者
第257章 集大成者圣朝二年一月初八,早朝
贾蓉穿着金黄色的龙印毛衣进入宫殿,头上戴着金丝帽。
毛衣是宫中绣娘做的,晴雯那点小家子手艺在这些宫中绣娘面前,毛都不是。
不说刺绣衣服和鞋子裤子身上玉佩,光是贾蓉头顶的金丝帽子,就是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帽子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且不说这帽子用的金丝多少钱,也不说这帽子栩栩如生的双龙戏珠,仿佛是喷火的图案。
最牛逼的还是做工!
它以518根0.2毫米细的金丝编成“灯笼空儿”纹!
所编纹不仅空档均匀、疏密一致,而且无接头、无断丝,看不到来龙去脉,有如翼翼罗纱轻盈透明。
一个帽子上的龙形图案集合这个时代的顶尖工艺。
帽子缕空的地方用金丝编成。
龙头龙爪、还有双龙中间的龙珠用阳錾工艺进行雕刻出浮雕效果,给人一种活物感觉。
龙身龙腿用掐丝、垒丝、码丝工艺进行制作,每个鳞片均以金丝搓拧成的丝制成,然后码焊成形,由于工匠焊接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如此复杂的图案装饰,却不露丝毫焊口痕迹。
这个金丝蟠龙翼善冠的制作工艺技巧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不是当皇帝的话,完全想不出这个时代能搞出来这种东西。
更离奇的是这个帽子还是十年前的存货,不是这几年做的。
贾蓉如今身上穿的金丝毛衣、长裤、暖脚鞋、还有日常佩戴的一些简单东西,才是最近几年工匠技术的集大成者。
贾蓉是出了名的不挑衣服打扮,就连太上皇当年赠送的名刀因为携带麻烦,早就偷偷换成了木头刀。
不过即使如此,手下人也都在努力的提升贾蓉的衣着档次。
只是慢工出巧匠,贾蓉刚登基两年多,还没到一些好东西完工的时间。
此时的贾蓉一脸困意,感觉没什么精神。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
贾蓉一如既往的好懂,也不加任何掩饰。
众人很快老老实实的起身,回到座位上坐好。
因为是过完年第一天上班,今天过来开会的只有三百多人。
一般没有大事情的话,不会喊那么多人过来,反正朝廷各种大事情小事情都是少数人说了算的。
按理来说今天应该是左相首先汇报消息。
不过有些事情优先级更重一些。
反正就是经常出各种意外。
宗正起身站好,双手拿着笔记本汇报情况,防止突然掏枪出来。
进来开会的人都要搜查身子,这种情况自古就有,以后也不会少。
这里除了几个侍卫外,其余人都是禁止携带任何武器的。
贾蓉是唯一的例外,他不当皇帝的时候就没人搜他,当了皇帝自然更加没有了。
“启禀皇上,洛阳御史弹劾周王谋逆,违规偷买帝王木制作棺材,又购买八宝黄龙伞九十九把,结交洛城守将,家中兵丁千人,又在城外农庄藏马匹两千,私自铸造铁甲马甲!”
宗正的话说完后,朝中众人迅速警惕了起来。
不少宗室高官此时吓的不轻。
一名宗室老将迅速起身喊道:“周王必定是要谋反!皇上!臣请命剿灭这乱臣贼子!!”
贾蓉依旧是一脸没什么精神的感觉,有些无聊的斜靠在工部工匠为他打造的海皮龙椅上。
“算了,都是自家兄弟。”贾蓉无所谓的说:“谁举报的来着?”
宗正回答说:“洛阳御史庄祖耀。”
贾蓉随意说:“升他当洛阳知府,满十年后可入阁,至于周王就随他去吧,朕允许他死后以帝王规格入葬,不过犯了错也要罚,不然大家都不讲规矩就乱了。”
“朝廷不会再给他一毛钱,等他死后儿子继位后会照常给,同时不允许他再从境内收取钱财。”
“另外让地方将军防备着那边,若是敢带兵入京或者攻打附近村庄县城的话,那就别说我非要杀他了。”
地方监察御史是正七品,知府是正四品,贾蓉这属于把举报人破格提拔了,并且还是留在原地当官,明显是让他制衡周王。
贾蓉确实是没心思搞他们宗室,周王这是自己作死坏了规矩,搞得其余王爷和宗室很不好受。
如今皇上饶了他,没有撤销他的王爵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宗正应道:“遵旨!”
吏部尚书站起来说道:“皇上,原来的洛阳知府应该如何安排?”
贾蓉皱着眉头想了想,“洛阳知府可还称职?政绩如何?”
吏部尚书的本职工作做的非常好,直接回答说:“政绩平平,没有过人之处,且任职五年,今年五十九岁了。”
贾蓉询问:“祖籍何处?”
吏部尚书直接回答:“东莱。”
贾蓉笑道:“东莱这个地方我就记得有个太史慈,钦天监可还有职位?”
钦天监以前就是太史令,之前有个四品的钦天监官员被调去了气象局当研究员。
吏部尚书回答说:“启禀皇上,已经没有职位了,之前空缺职位由翰林院编修补齐,此人编修了元朝水利农业之术《农书》,已经是六十三岁高龄,又懂天文地理水势,臣就做主让他担任了钦天监监正一职。”
贾蓉无所谓道:“好,以后凡是编修著作工匠之书、农业之书、兵书、算学之术这一类的教化之书的,都赏银百两以示嘉奖,朝中大臣或者赋闲在家时也多看看书。”
“等下从内务府朕预留的圣宫补贴里拿一百两给钦天监那位,用金丝袋子装着,拿着给他过年祭祖用。”
贾蓉的话刚说完,一个老头站起来激动的挪到旁边空地上跪下磕头。
仰头“臣谢皇上隆恩!”
“砰!”磕头。
“皇上万岁!”
砰,磕头
“万岁!”
砰,磕头
“万万岁!”
砰!
贾蓉这破脑子忘记了钦天监监正是四品官了,有资格上朝。
“免礼。”贾蓉有点烦了,继续说道:“刚才说到哪里了?那原来洛阳知府怎么安排的?”
吏部尚书回答说:“启禀皇上,原知府还未做处置。”
贾蓉随意说:“既然无功无过,那就干满这一任期再说吧,都一把年纪了,体面一些也好,原来那个御史就先当个副的,十年后入阁。”吏部尚书恭敬道:“遵旨。”
周王谋反的事情解决了后,左丞相按照正常顺序汇报工作。
“启禀皇上,浏阳县令查处境内私营火药爆竹作坊十一家,查处银七千余两,请皇上处置。”
贾蓉没什么好表情,“让其戴罪立功吧,火药质量最好五家留着不用动,以后给朝廷制作火药,编入官营,也可以对民间贩卖烟爆竹减轻本县农税压力,其余的送去采石场效力三年,三年后没死就回去老实做人。”
左丞相应道:“遵旨。”
烟爆竹本来就是官方管控的东西,不是官方许可的私营作坊,抓到就是死罪。
登记入册这种东西,老祖宗早就开始玩了,贾蓉根本不需要吩咐下去,下面自己人就把各种技术和规章制度套用上去。
哪里出了事情,都是要查的。
有些现代有的制度古代没有,那多半是古代没有这个条件,而不是想不到。
比如让公务员安抚地方闹事人员,因为古代没有那么多当官的,又都是异地当官,就连工厂也少得可怜,所以没有那么多关系户可以用。
县令治理地方的时候找地方乡绅合作,其实就是这种的劣化版。
贾蓉治理国家根本不费劲,因为一个正常的王朝,大部分制度都是健全的。
它就像是一台正常的机器,虽然以后一定会坏,但目前来说就是好好的,一些磕磕绊绊也根本不影响使用。
哪怕它的主人是一个懒鬼,只要不瞎折腾,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
不论是工匠技术还是官僚制度,再或者是财政和资金,贾蓉接手的都是一个显赫健康且强大的大一统国家。
外无强敌,内无忧患……有忧患,唯一的忧患就是某个让皇室宗亲不敢过来当皇帝的强大刺客。
周王想要谋反,那根本就是以卵击石,完全意识不到当今圣皇的强大。
他但凡知道这位圣皇的恐怖实力,只怕当晚就被吓死了。
王子腾站起来说道:“启禀皇上,蒙兀儿汗国犯我边境!”
贾蓉一脸懵逼,“哪里的番邦,怎么没听过?”
王子腾回答说:“是西疆小国,以农牧为生,建国约有百年,境内多为金发鹰鼻的异族之人,”
贾蓉这就知道是哪里了。
“路途太远朕就不过问了,从世袭的军户子弟里选出弓马娴熟,又能带兵之人去平叛。”
“过年前能打下来,带兵打仗,亲临战场者可升爵一级。”
“若是自己召集乡勇,像是戚继光、俞大猷那样继承先祖荣耀为国征战,立下拓土大功,朕允许他们迁徙族人过去新地开枝散叶,封为异姓王。”
贾蓉依旧是很无聊,但是群臣直接被点炸了!
王子腾睁大眼睛,立刻跪下喊道:“皇上!万万不可!那只是一个没多少人知道的西疆小国,除了路途遥远一些之外没有任何难处,怎么能因为这点小功劳就封王?”
兵部尚书同样着急了起来,急忙跪下喊道:“皇上!西疆只是弹丸之地,臣认为就算是打下来了,封个三品将军就行了!爵位可以升一级,不可操之过急!”
武将封王是大忌,不光是几个文官权臣极力反对,武将们也跟着一起反对。
自古异姓王就没有好下场的。
贾蓉例外,但也开了一个奇怪的头,绝对不能继续了!
贾蓉思索了几秒钟,“也对,一个我都没听过的小地方,打下来也没多少功劳,那就传旨凡是打下来这个小国的,只要不是惨败惨胜,就可升爵一级,升官二品,赏银万两。”
虽然贾蓉给的赏赐还是有点多,不过大臣们还是礼貌的接受了。
真给武将拓土封王的话,那以后边军就管不住了,非要没事找事挑起战争不可。
贾蓉聊了几句,也不怎么困了,询问说:“还有什么事情?”
左相高兴的喊道:“启禀皇上!吕宋总督在吕宋岛发现了白银矿,那里是皇上的封地,此乃上天所赐的瑞兆啊!”
贾蓉皱起眉头,“什么瑞兆凶兆的,朕不信这个,发现了银矿好好保护起来开采就是,吕宋总督有功也要赏赐,吏部工部派人去调查银矿情况,也送去给吕宋总督的赏赐,封他为三等男爵,可世袭三代不降爵。”
工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恭敬道:“遵旨!”
贾蓉又看向吏部尚书,“如今还有几个公爵?”
吏部尚书回答说:“回禀皇上,一个也没有了。”
朝堂群臣和贾蓉都安静了十多秒钟。
贾蓉叹气道:“我也是京城八公之一,对其余公爵的后人也算是知道一些,多是一些废物,但凡是有点用的,我早就提拔上来了。”
“算了算了,不说那些废物了,想想就来气。”
贾蓉根本不避讳自己以前是外姓人的事情,完全不怕别人知道和提起这个事情。
贾蓉又说道:“我记得东海王前阵子传信说因为攻占了扶桑倭国,导致不少浪人打劫一些海边小镇。”
“宗正,你和几个宗室大将商量一下,派几个真正敢打仗,并且有能力的人去东南沿海一带剿灭海盗流寇,等海边事情平定以后就攻打高丽,朕要封几个能带兵打仗的公爵。”
宗正立刻应道:“遵旨!”
接下来就是一堆杂乱的小事情,贾蓉也不想管,让大家散场自己处理。
贾蓉出手极为大方,再加上现在朝廷确实是王爷和公爵都少的可怜,大家自然能感觉到贾蓉是真心的。
比起出了事情就甩锅自己当圣皇,骂别人是废物,还杀人泄愤的太上皇。
以及懒惰怠政,听信谗言,和他爹一样嗜杀的上任皇上。
如今的皇上简直是圣君!
虽然贾蓉就当了三年不到的皇上,但是朝廷和边军将士都不希望原来那家再执掌皇权了。
当然左相最无法忘怀的,还是穿着龙袍的贾蓉乐呵呵的给他发烟的那一幕。
士为知己者死!
原来的宗室要是造反的话,左相绝对第一个举报!
如今的圣朝强的离谱,不论是科技、财富、凝聚力、人口、土地都是一等一的强大。
就算是同时九个地方开战都能打,更不要说打个落后草原部落了。
贾蓉放开了高产作物的限制,又打开了辽东和吕宋南越等地的粮食口子,几年下来粮食产量急速提升,而人口的增加速度远低于粮食产量,正是最太平的时候。
朝廷宗室一百多年增加的总是人口,竟然在贾蓉手里死了大半?
一百多年也就七八代人,数量应该是很庞大的,直接繁衍出了三十几房支脉。
但是在两任皇帝和贾蓉的共同努力下,如今不剩多少了。
贾蓉很快给另外七王的土地设置了红线:只能种麦!
这条红线没有引起大家的在意,虽然不能种菜,但是本来好地方就是种麦的。
顶多是不能种稻子受点影响,但也影响不到。
等过个几十年后,那些王族子嗣才能发现这个政策有多恶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