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姜采儿的预警方式
第216章 姜采儿的预警方式不一会儿,景区店里的小姑娘就送了两杯冰奶茶过来。
李响干完活,陪着姜采儿一边喝奶茶,一边闲聊。
姜采儿自从入侵网络之后,搜罗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典籍,可能书读得多了,整个人的气质、灵性都有翻天覆地的提升,一双秀眸顾盼生辉,灵气十足,让李响都忍不住盯着看了好几眼。
这种灵气与洛菲菲又不一样,至于怎么不一样,李响也说不上来,是截然两种不同的感觉,但是又丝毫不弱。
以前,姜采儿虽然漂亮,但顶多是小家碧玉,山村纯洁小丫头,但是现在自有一种雍容气度,超级才女的气质,就好像从小就是豪门里长出来的那种,而且不是一般的豪门,而是诗书传家。
他暗暗思忖,恐怕姜采儿的成就将来不会低于洛菲菲。她们走的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咦,我咋还会看相了?”李响暗暗嘀咕。
殊不知,他灵力日深,自有一种玄妙蕴含其中。
李响见姜采儿喜欢小动物,就告诉她,自己还放养了一头小白象,它妈妈也是潜力不俗的母象。
姜采儿就十分兴奋,和李响约好,晚上一起去看大象。
到了晚上,姜采儿跟以前一样,半夜溜出来,李响带着她,七八分钟就抵达了老挝边境。
“哥哥,你的速度又变快了!”姜采儿喝彩,眼眸中灵光闪烁,对李响自然是极度崇拜。
“我现在极速能达到5马赫。”李响神情淡然,如实告知。
“哇哦~”姜采儿赞叹,小玉手拼命鼓掌,一脸极度震惊的神色,“哥哥好厉害!”
其实,她早已暗暗计算了出来,跟李响说的相差无几。但是并不妨碍她扮演一下小迷妹,满足一下李响的大男人心理。
姜采儿是懂迎合的。
“走,带你去找小白象。”李响搂着姜采儿,像一对神仙眷侣一般,在老挝北部的原始森林飞掠,他脚在大树上轻轻一蹬,就能飞出好远,似御风飞行。
姜采儿心说,早知道我就换古装了,现在穿着t恤和运动裤,就没有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很快,两人就“降落”在象群边上,大象见到李响到来,纷纷打招呼,摇晃着尾巴、耳朵、长鼻子凑过来。
尤其是小白象和其母亲,格外兴奋与激动,一大一小两对大耳朵都快扇出了儿。
“来,给你们吃灵果。”李响大老远来看它们,自然不会空手。修行,修的是人情世故。和动物交流,也是要讲人情世故的。
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礼节,上门探访必带礼物,要不然就是不懂礼数。
掏出一些灵果,分给姜采儿一些,两人一起喂大象。
那么珍贵的一阶灵果,外面几千万都难得买到一枚的,不,是有价无市,除非李响愿意出手,但是,现在在他们手中,就好像人们去动物园用香蕉、胡萝卜喂大象一样寻常。
一阶的灵果现在对姜采儿也药效一般般,她也得吃高阶的才能满足修炼所需,除非吃大量的一阶灵果。但是身为李响的未婚妻,李响自然不会在高阶灵药上少了姜采儿。
随后,李响又带着姜采儿爬上了那头母象的背,两人骑着大象,跟着象群夜间巡游。
大象的食量很大,每天需要费16到17个小时进食,大约占它们一天时间的80%,所以夜晚也是经常要觅食的。
通常一头大象一天可以吃掉150到300公斤的食物,主要是各类青草、树叶和树枝,然后就是各种野果和浆果,地衣、苔藓等等也会吃。
李响给的灵果虽然美味,蕴含不少的灵力,但是对于大象来说,也就是塞牙缝,小甜点,改善一下伙食而已。
在大象停在一片树林里觅食的时候,李响指点小白象和其母亲修行呼吸法和附带的金刚鞭法,姜采儿也给予一些建议。
两人玩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和小白象与其母亲告别。
李响抱着姜采儿,一边朝小白象它们挥手,一边踩踏着树梢,飞一般地离去,看得大象们一愣一愣的,然后纷纷扬起大长鼻子,扑扇着大耳朵,发出嘹亮的叫声,好一会儿才停歇下来。
“不要迷茫,不要慌张,太阳下山,还有月光,它会把人生路照亮,陪你到想去的地方……”
姜采儿眼中有光,整个人灵气盎然,搂着李响的脖子,哼着清新的民谣,迎着月光穿行,他们没有回家,而是去往了帝都。
不是到处浪,姜采儿是去学习,想去帝都图书馆看看。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会有电子版,也不是所有的电子资料库都对外开放。
她虽然精通计算机,可以入侵网络,但是有些地方还是没敢硬闯,硬闯也是能闯进去,就是暂时还没有必要。
但是,如果在图书馆内部,从其内部进入,就不费吹灰之力,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对于这种学习的事情,李响自然支持。
老挝北部边境离帝都也就两千两百多公里,李响2.5马赫的巡航速度,一小时3060公里,虽然抱着一个女孩子,不过姜采儿体重不过百,李响十万斤的巨力,抱着轻若无物,丝毫不影响速度。
也就四十来分钟吧,两人就抵达了帝都,然后夜游京城,然后姜采儿说想去看一下升旗仪式。
看升旗仪式,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但是,通常升旗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多,而天安门城楼八点半才开放,也就是说正常程序没法儿上去。那么,最好的地方便是在旗杆周围。
对李响来说,这不是问题,他黑山玄甲铠覆身,释放出黑光罩,将姜采儿裹在其中,大约凌晨四点多,就身形一晃,从数百米外,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上,和姜采儿躲在里面。黑山玄甲铠,虽然肉眼不隐形,可是雷达、红外等科技手段压根探测不到,对于他那么快的速度,摄像头也无法捕捉。
两人就在城楼上卿卿我我,一直等到了升旗仪式,看完之后,便落到了故宫内一处偏僻的所在。
故宫内比较大,躲藏较为容易,而城楼相对狭小,如果有人上来检查,撞见了多有不便,虽然他们不怕,对方也绝对抓不到他们,但没必要的麻烦能避免就避免。
当故宫内人群熙熙攘攘时,他们就公然出来,在里面参观游玩。
一群小学生穿着校服过来研学,叽叽喳喳,天真活泼,姜采儿看得一阵出神。
“怎么了?”李响问道。
姜采儿便轻轻一叹:“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故宫呢,人家读小学就来研学了。”
李响也盯着看了几眼,从那些小孩的神情和言语间不难发现,他们绝不是第一次来,而是仿若家常便饭一般。
不止是故宫,像帝都的一些热门景点,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之类,普通人提前五到七天,约都约不到的,那边的小学生等淡季时就能轻松进去研学。
而隔得远的外地的小朋友们想要平时去,那就相当困难了,因为那往往意味着不是节假日,大人得请假,小孩也得请假,几乎不可能。
当然,以两人现在的身份和实力,不可能过多感慨,他们很快就将这件事抛诸脑后,出发去了国家图书馆。
这里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国家图书馆之一。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在里面自习,或者研学。
馆藏文献共3768.62万册,其中古籍文献近200万册,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000tb,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
这里如同知识的海洋,姜采儿进来之后,就好像一头海绵做成的长鲸,肆意汲取着里面的知识。
有许多资源,从外网其实是可以访问的,但需要实名注册或者办理读者卡,但是,还有很多珍贵的资源,普通的读者卡权限不足,并不能看到。
在图书馆内部,从内部“破解”,姜采儿便轻松“复制”了所有的资源,储存在了自己的记忆宫殿之中。
她的脑容量变得相当强大,几乎有80%都被开发了出来,而有种传说广为人所接受,那就是,人类只有10%的大脑被开发利用,而爱因斯坦之所以那么聪明,就是因为其大脑开发程度比普通人高了那么几个决定性的百分点。
传说可能是传说,但是科学界有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细胞约有98.5%处于休眠状态,只有1%左右的脑细胞参与日常功能活动。
像姜采儿这样的,除了李响,世间已没有男子能配得上她。她也看不上其他人。
洛菲菲亦如是。
之前长途奔袭,两人的手机都是关机的,这时候,姜采儿就打开手机,给家中的父母报了个平安,说是和哥哥一起在图书馆学习。
姜建国夫妇自然也不管了。女大不中留,他们只希望姜采儿和李响能克制住,不要高中没毕业就搞出事情来。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多余,无论是李响,还是姜采儿,都相当有分寸。
傍晚的时候,两人离开国家图书馆,在一家环境不错的酒楼吃了铜锅涮肉,李响就带着姜采儿回家了。
几乎一整天,姜采儿都沉浸在学习之中,知识是获取了,但是想要消化,将之彻底变成自己的学问,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他们甚至都没有空去一趟清北,未来姜采儿读书的地方。
不过两人也不急,以后姜采儿来这边读书,有的是时间,好好逛一逛。帝都的大小景点,肯定要吃遍玩遍的。
几天之后,就在姜采儿要返校的前一天,北方寒潮来袭,大面积天降大雪。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这才9月初。
尽管在往年,北方也有地区七八月就下雪,但那毕竟是少数地方,如漠河、长白山等。可今年,几乎整个北方,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川省南部,长江流域,以及更南方,气温陡降。一下子从夏天来到了深秋的感觉。
这样的天气绝不正常。
现在回想起来,末世其实提前十年,几乎每一年都有预警,只是,前世时,没人当回事。
李响在院子中劈柴,为冬天做储备,姜采儿在一旁陪伴,她操纵机器狗劈柴,动作十分娴熟。周围没人,两人一边劈柴,一边商量末世对策。
谈及预警问题,姜采儿说有一计,她可以动用她的能力,在网上到处发帖,或者给政府网站发邮件。
她能一小时发数万个帖子或数万封邮件,而ip地址不同,再厉害的黑客,也休想查出她的跟脚。
如果愿意,她甚至能发更多,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以亿计,瞬间淹没网络的那种。
李响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让姜采儿一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