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陛下,可闻天可汗称号?
第567章 陛下,可闻天可汗称号?望着眼前熟悉的燕地风光,终于带着数万大军归来的严绍庭却没有觉得轻松。
他不论是对黄锦还是吕芳,向来都是以诚相交。
也正是因为这个诚,两人对自己亦是历来多有照顾,从先帝时到如今,从未改变。
而同样是因为这层关系,黄锦才会提前给自己透露这么多信息。
自己尚未班师回京,朝中就因为自己而交手一场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更何况自己这一次回京之后,便要开始着手嘉隆新政的事情了。
往后的斗争必然会更加激烈。
或许,很多过去还算友好的对象,也会因为朝堂权力之争,天下利益之争,而变得相背而行。
黄锦似乎是看出了严绍庭心中的忧虑。
念着自己日后从宫里头退下来,还能有一个体面的地方养老,他低声开口道:“万岁爷如今算是锐意进取,没曾落了主子爷的体面,以奴婢看,万岁爷就算是有再多的短缺,可能让我大明盛世万代的新政,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严绍庭面生笑意,转身看向黄锦:“您多虑了,我只是在想,这一次回来后,是不是该在书院山下多建几座宅子,毕竟您和吕公公要退下来,过往跟着你们的那些人大概也要有一批离开内廷,人多了才显得热闹。”
黄锦眉头一动,脸上表情变得精彩起来。
他忍俊不禁的笑着摇头:“当初先帝在的时候,我们就觉得严少保是个妙人,到了如今,更是越发觉得我大明朝不能少了严少保您这等妙人。”
严绍庭则是转口问道:“冯公公如今在御马监提督腾骧四卫,若是等往后您和吕公公退下来,那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是不是也已经有所人选了?”
这本该是禁忌话题。
但黄锦环顾一圈,也不见再有旁人站在近前。
他这才上前一步,小声道:“依着历来的规矩,自然是要从万岁爷在潜邸时的老人升用。不过少保也无需担心,我和吕公公觉着,万岁爷潜邸里那些人,往后说到底还是看冯保的。”
这话就已经很直白了。
黄锦亦是补充道:“当年少保和冯保之间有一份恩情在,他这几年也被吕公公私底下调教多年,加之有吕公公的关系在,届时无论如何,他也不会为难您的。”
对于黄锦的解释,严绍庭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他目光投向北京城方向,而后幽幽开口:“既然您和吕公公都能看得出来,往后内廷恐怕是要以冯保为首,那朝中自然也有人能看得出来。当下这个口子,恐怕有些人早已生出要提前与之结交的念头了。”
黄锦亦是顺着严绍庭的目光看了过去,随后眼角一挑:“少保是在说李子实?”
李子实就是内阁大臣李春芳。
严绍庭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
黄锦倒是自顾自的琢磨了起来,半响后才无声的点了点头。
按理说情况大概也只会如此。
如今朝中新党声势愈发的大了,虽然新党如今分属各个派系,有高拱那一系的人可以算作新党,也有以严家为首的这一系是新党。但不可否认的是,就算新党内部就有很多派系,也不是如今的清流旧党可以单独抗衡的。
李春芳他们这些人自从没了徐阶、严讷等人后,在朝中早就是一日不如一日。
黄锦更是语气平静,说的话却又冰冷无比的证实道:“您率军出征这些日子里,首辅亲自催促着吏部和都察院审议京中和各地官员,这几个月京中就有四十多人被罢免,地方上更是不计其数。甚至乎……还有七个人被问斩。这里面,大多都是清流旧党里的人。”
严绍庭只是微微一笑。
这就是大明朝的党争。
从来都是血淋淋的,非死即伤。
高拱如今在内阁当权,不论他想做什么,都必然是要将徐阶遗留下来的清流旧党尽全力打压下去,免得等到他张开手脚做事的时候被这些人掣肘。
不过这却是严绍庭没有想到的。
他不由惊讶道:“他们已经斗的这么厉害了?”
黄锦嗯了声:“说起来起因还是高拱想要顺先帝旨意,度天下田,却在内阁遭到李春芳的反对,明面上自然是说度田事大,需要徐徐图进,但高拱那性子自然是不依,就是要摊开了做。然后就是朝中清流旧党官员上疏言及新政太过急切,不成想反手被高拱拿住了把柄,罢免了不少人。”
听着黄锦的解释,严绍庭面上带着古怪的笑容。
这很高拱。
这也很清流。
问了一圈后。
严绍庭最后转口低声询问:“今日皇上让您来军中给我传旨,不知是否还有旁的叮嘱?”
按理说,朱山长非得要在自己进京前,给自己加封太子少保,那定然是还有个大的留在献俘大典之时。而在此期间,朱山长也应该是会有些私底下的话,需要让黄锦带给自己的。
黄锦摇了摇头,却又点头道:“万岁爷没交代旁的,只是……”
说着话,黄锦面色犹豫。
严绍庭眉头一皱,好奇道:“皇上有何圣谕?”
黄锦摊摊手:“万岁爷只是想要让少保藏匿行踪,脱离大军,提前入宫一趟,见驾。”
说完后,黄锦脸上多了几分惆怅。
他方才的犹豫,不是因为皇帝的交代不好说出口,而是若放在先帝时,定然会直接告诉自己想要做什么。可现在新君这番做法,明显是将自己当成外人了,只是个传话的,至于他要和严绍庭说什么,自己无权知晓。
而在听到要求后,严绍庭却是面露意外。
这个消息,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明明自己再有几日就能抵达京师,朱山长却非要自己提前脱离大军,暗中入宫见驾。
处处透着神秘。
严绍庭不由凑近到黄锦身边:“皇上他……”
黄锦立马摇头:“万岁爷想要做什么,奴婢实在是不知道。但对少保来说,肯定不是坏事。毕竟从先帝时开始,能被这般对待的臣子可是从未见过。”
严绍庭点了点头:“不是坏事就行。”
黄锦看了眼周围,看向正在前方往北京城前进的大军,压声道:“这次来的时候带了不少人,少保可以换身装束,届时随同一起入宫。只是这边,却还要少保安排好。”
严绍庭挥手一摆:“军中之事,黄公公大可放心。”
说完后他便将朱时泰和张元功叫来,几人凑在一起商议了一番后,严绍庭便消失在护卫黄锦出宫传旨的队伍中。
倒是这一次跟随严绍庭一起回京的王崇古不见对方身影,还特意询问了一番。
有过交代的朱时泰和张元功寻了个由头,只说大将军另有军务,要往昌平兵工厂先行一步,给遮掩过去了。
王崇古在听了这个解释后,也是露出一副了然的神色。
毕竟大军在外半年之久,年轻人念家,想着闺房中那一丝温柔也是正常。
若是换做旁人,自己大概会借此上疏弹劾。但如今自己还有求于严家,加之大军也已经离着北京城不远了,左右没有危险,这事也就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了。
而在另一头。
越明日。
直到天色渐渐昏暗下来。
严绍庭抬头间,终于是看到了熟悉的紫禁城北侧的玄武门。
进了玄武门便是皇宫大内。
这里也不便再骑马而行。
严绍庭便下马随着黄锦往宫里走去。
七绕八少,周围的人影便愈发的少了起来。
等他眼前视线豁然开阔起来,严绍庭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已经是从大内走到了西苑太液池畔,隔着湖面就可以看到前方的瀛台。
严绍庭目光谨慎,看向四周。
整个太液池一圈,都比往日里更加的人少。
只有四面环水的瀛台灯火通明,隐隐有人影晃动。
黄锦依旧是走在前头,低着头领路。
等两人到了瀛台楼前,黄锦这才开口道:“万岁爷就在楼上,还请少保上楼吧。”
说完后,这位从嘉靖皇帝时期就在宫中当值的老人,便规规矩矩的守在楼下。
严绍庭心中不免有些意动。
虽然朱载坖不是那等无情之人,但如同黄锦传旨那日说的一样,到底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属于他们这些先帝时期的内廷老人的时代,已经随着老道长葬入皇陵之中,而渐渐落下帷幕。
新的时代,正在冉冉升起。
旧时代的人和事,自然是要相继退让。
严绍庭深吸一口气,默默无声的走进瀛台楼内,提脚向着楼上走去。
不多时。
等他刚站在顶楼台阶顶部,就听到楼内已经有声音传来。
“今朝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严卿,你便是我大明的龙城飞将,亦是你让那胡马不再度阴山!”
“这杯酒,朕敬你!”
皇帝的声音满是喜悦,爽朗豪迈。
等严绍庭适应了楼内的灯火光照,眼前视线开阔起来后,便见这瀛台楼上,只有朱载坖一人双手各自捏着一只酒杯,满面笑容的站在酒桌旁,笑吟吟的注视着自己。
四下无人。
但在隔断外,环绕顶楼的一圈围廊下,却隐隐约约有些着甲持械的禁军身影。
严绍庭顿时浑身一震,赶忙上前,双手抱拳,单膝着地。
“臣,圣上敕命征北大将军,严绍庭,奉谕见驾!”
有了黄锦事先提醒,他此刻不敢有半点松懈。
而在见到这楼内无人,仅有他二人,严绍庭依旧如此规规矩矩,朱载坖脸上的笑容果然是更加浓郁。
他当即放下一只酒杯,只捏着另一只酒杯,上前伸手,虚托严绍庭的双臂。
“润物此次辛苦,率军出征,月余可敌,收复故地,这般功劳,举朝罕见,这杯酒定要饮下,算作朕为润物接风洗尘。待来日大军回京,再于大典之上,朕亦要当众赐酒润物。”
皇帝都伸手了,严绍庭也不好继续表现忠臣模样,顺势便站了起来,却依旧是微微颔首躬身,双手接过早已装着酒水的酒杯,而后目光征询的看向朱载坖。
朱载坖倒是依旧满脸笑容,转身将自己的酒杯拿起,而后笑着看向严绍庭:“润物,你我君臣在此,共饮次杯吧!”
严绍庭立即低头:“臣,谢陛下赐酒。”
说完后,他便微微抬起目光,见到皇帝先行饮下酒,这才跟随其后仰头将杯中酒水尽数吞进肚中。
这是规矩,而不是担心酒水有毒。
一杯酒下肚,朱载坖已经是拉住严绍庭的手腕,向着楼外走去。
严绍庭耳廓微微一动,只听外面有极低的脚步声正在退散。
等他被朱载坖拉到外面可以眺望整个太液池的回廊下时,两侧已经不见人影。
朱载坖则是冲着下面平静的湖水张开双臂,深吸了一口气,呼出一口浊气:“好啊!这一仗打的好!打出了我大明朝百余年唯有的气势,打出了太祖、成祖之时,百战百胜的威武之势!”
严绍庭依旧是躬身颔首:“此战,乃先帝遗谕,皇上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再有朝中各部司通力协作,方得大胜。故地收复,乃皇上圣心仁德所致,列祖列宗在上,定然能感之皇上文武之功。”
朱载坖却是笑着摇头摆手:“你与我之间,便不必说这些话了。说来说去,若是没有你,这一仗会打成什么样子,还未为可知。所以,朕前些日子才会力排众议,加封你为太子少保,就是为了要让其他人看明白,只要是为朝廷立下功勋的,朕从不吝啬封赏,更愿做那千金买骨事。”
皇帝正在滔滔不绝,尽显豪迈。
严绍庭便明智的选择闭嘴,静静的听着皇帝说话。
等一番话说完。
朱载坖这才回头,再一次看向严绍庭,而后轻声道:“这一次你们家那只小雀儿做的不错,似乎不少贼首都是由他俘获的。若是没他千里追逐,只怕这一次献俘大典的规格都要低几分。”
这才是皇帝最关心的事情。
献俘大典!
这可是十足的可以彰显一个皇帝文治武功的事情。
瞬间。
严绍庭也明白了这位昔日书院山长,为何会传谕让自己提前暗中入宫。
他当即走近一步,拱手作揖。
“陛下。”
“可闻前唐天可汗称号?”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