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战国生存指南 > 第141章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修工事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1章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修工事

    第141章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修工事
    原野站在墙头,盯着远处正搭建营寨的今川家一头雾水。之前情况很危急,他已经做好血战一场的准备,结果两天过去了,和他预想中的不太一样……
    当然,不是说没发生战斗,弯津军和今川家一直在互相驱逐对方的侦察人员,这两天时间在荒野上爆发了二三十次小规模交战,而且今川家借助人数优势,在将他这边的侦察散兵成功驱赶后,也尝试发动过数次进攻,但规模都不大,略有伤亡就会撤退,今天更是干脆修起了营寨,连尝试性的进攻都没了。
    这种战斗烈度,比他预想中的低太多太多了,简直像在给他挠痒痒,表现得不太正常。
    他想了一阵子没想明白,转头向“营校”的学员们问道:“你们觉得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官互相对视了几眼,其中一个叫渡吉的旗队长(指挥五个小旗的中级军官)谨慎地说道:“敌人是不是在麻痹我们?这两天敌人的进攻都集中在正面,也许是想让我们轻敌大意,他们再突然发起侧翼打击?比如深夜突然渡河直插我们的后方……”
    原野一直在鼓励这些“营校”里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官积极思考,日常都会带着他们地图作业,进行原始的兵棋推演,以求能多几个军事上的帮手,哪怕不觉得敌人有深夜组织大批人手无声无息渡河的能力,还是鼓励道:“是有这种可能,两翼确实需要提高警惕。”
    他说完之后又看向其他人,“你们呢?你们觉得如何?”
    有人出声道:“敌人可能在等待援军……”
    另一个人不赞同:“但敌人的数量已经可以发起进攻了,至少要进行几次真正的进攻,发现拿不下我们,才会求援吧?”
    “确实,敌人好像没必要等。”
    这些中下级军官士官在原野的纵容下,已经敢大声说话,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纷纷开始讨论今川家为什么这么磨磨蹭蹭,只是他们的想法一时也没什么新意,直到石菩萨这个刚刚加入“营校”数月的士官挠着头,憨憨说道:“敌人是在怕我们吧!”
    场面一静,原野目光转到他身上,奇怪道:“为什么这么说?根据之前的消息来看,敌人披甲至少在一千五百以上,再加上知多豪族的披甲郎党,数量只会更多,优势十分明显,他们在怕什么?”
    石菩萨接着挠头,面对弯津顶级boss也不紧张,直接道:“但我们有好几千人,我们看起来比他们人多,他们肯定会怕吧!”
    “我们披甲战兵只有六百七,不到敌人的一半。”有一名小旗提醒道,“后面的人打不了仗。”
    “但敌人不知道。”石菩萨不太擅长说话,拿手比划着说道,“我以前偷东西前总觉谁都在看我,总觉得会有人随时冲过来打我,我就犹犹豫豫,心里发虚,一时不敢真动手……呃,我说不太清楚,不过我觉得对面像以前的我,他们在心虚,在怕挨打,在怕我们。”
    周围的军官士官群体里传出几声笑声,觉得他的想法有点搞笑,但原野没笑,反而拍了拍石菩萨的肩膀,鼓励道:“有自己的想法就不错,确实有这种可能。”
    这名士官他印象比较深刻,上次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一头一脸的血还在猛冲猛打,当先突破了敌阵,但后来进了“营校”,识字课却过不了关,好几个月了还没认够一百个字,他已经准备把对方清退回去当大头兵,不过这家伙思路有点好像清奇,也许可以再看看。
    至于对方到底是不是真在怕他们……
    他看不出来,他的军官团现在也很垃圾,无法肯定敌人的意图,但对方主动求战之心并不迫切,这点他倒是能看清楚。
    他收集完意见后沉思片刻,直接下令道:“解散吧,各归各位。再调几支施工队回来,我们接着修工事!”
    他没什么军事天赋,既然确定不了敌人意图,准备还是按照原计划以不变应万变,就依仗防守方的优势和对方拼消耗——敌人不想打他,他就继续增强防御力,直到修出一个乌龟壳为止;要是敌人看到他修工事就要扑上来打,那也可以,总比弄不清敌人准备干什么强!
    他的命令很快传达了下去,在远藤千代等内政官员的协调下,很快几支施工队带着施工工具,排着整齐的队列从港口赶了过来——这是最好的一批施工人员,多是以前工坊里的工人,算是预备役士兵,配合相对默契,基本服从指挥,万一受到攻击,轻易不会混乱。
    他们后面还有一群纪律性比较差的新移民,这些就是真正的苦力队伍了,以人力板车拉着大批建材,乱哄哄跟着,临时充当运输队。原野趴在城头看了一会儿,经石菩萨提醒,这会儿倒是心中一动。
    对面不是把这些施工队误认为郎党了吧?这些从苦力队提升进工坊的工人,也早早养成了列队来去的习惯,远远看上去,和这时代那些一边种地一边操练的郎党倒差不多,仅就是没有胴丸阵笠之类的装备而已。
    不过他看了几眼也没再思考这问题,敌人不可能永远误判,他实际上就那么多战兵,现在也没办法变出更多,终归还是要看硬实力。
    反正敌人不打他就接着修工事,先这么来吧!
    …………
    原野又开始在敌人眼皮子底下修工事了。
    他现在不缺人力,甚至之前因为绑回去的人力太多,出现了人力闲置的情况,他都需要把士兵赶出军营去大吃大喝,以减轻他的安置压力,而火山灰水泥之类更是不缺,挖土又不要钱,石灰也不要钱,烧石灰的木头更是随便砍,这些水泥基本算白捡的,仅就是需要给苦力大队管管饭而已——那些新移民不去挖火山灰烧石灰,他也需要管饭,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所以总体算下来,基本没成本。
    既然是没成本的物料,他当然狠狠收集了一大批,一个冬天存了几百船,现在只要织田信长不把他老窝抄了,他就能源源不断把水泥运过来,可以肆意浪费。
    那人力不缺,物料也不缺,他又不是要修筑延绵几十公里长的高架引水渠或是占地庞大的罗马斗兽场,只是想修一座只有大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城(国情不同,放曰本这么大就算城了,毕竟荒子城也才七百多平),以及连接南北的一堵羊墙(城堡和城堡之间的连接墙,比城墙要矮一些,同时也很窄),并没多少技术含量,一时之间进度极快。
    他这么猖狂,朝比奈泰长自然很不爽,但同时也更谨慎了一点,确认他实力真的很强,不然不可能这么有恃无恐。
    他一时也没急着去骚扰,要先看看原野到底想干什么,他不信什么“城墙一天就能长高一两尺”之类的疯话,但第二天他就有点不得不信了,对面只干了大半天以及夜里点着火干了一夜,那座奇怪城池的两翼,还真多出了数十间长、两尺高的一截矮墙,只是看上去是木质的,还湿淋淋的,像是有人一直在给它们浇水,夜里都没停。
    同时敌人城池侧后方也零零散散多了一些矮墙,看形状,敌人似乎想在那里补两座小型岩砦。
    朝比奈泰长不敢再继续看下去了,再看他也要变成史诗级大蠢货,赶紧命令武士郎党吃饭,准备发起骚扰进攻,而就在他安排部队准备进攻的这点时间,敌人依旧没停工,有部分人已经开始拆除紧邻城池的那些矮墙的外层木板,露出里面呈青黑色,表面十分光滑的墙体,同时将拆除下来的木板移往上方,准备把矮墙继续加高。
    这是层级增筑法,只要稍稍浇水保湿18小时左右,等第一层混凝土表面水化固形完毕,拆掉模板不会引起表面破裂,变成了“砖块”,就可以继续往上灌铸新一层了,中间的黏和剂、支撑筋骨则直接用水泥和细毛竹——原野也不要求这玩意多经久耐用,他就存了七个月的口粮,七个月之后今川家还不滚,他就要自动滚蛋,所以这些墙只要七个月不倒就算合格!
    朝比奈泰长彻底看懵逼了,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神奇的筑城方法,城墙真的一天就能长高一两尺,感觉任由原野这么肆无忌惮的施工,顶多也就三五天,他就能把正面的路全堵死,再给他七八天,就算打破了羊墙,羊墙后面八成已经有一堆岩砦接着防御。
    他不敢再等了,接连催促,亲自督阵,被迫发起了进攻,命令郎党督促着竹田家、御屋家等知多豪族提供的杂兵足轻,推着这两天打造的木垣、竹垣,开始“哦哦嘿”着向前推进——木垣竹垣是一种日式大型盾牌,有四目垣、组子垣、走垣等多种样式,用在守城上可以遮挡箭矢,用在野战中可以阻挡骑兵冲击,而现在是为了减少弯津军的铁炮伤害。
    朝比奈泰长也没奢望这么就能攻下敌人的城池,只是想把敌人的施工队驱散,但他没想到敌人的施工队在声势浩大的进攻面前,只是混乱了片刻就很快恢复了秩序,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甚至手脚更麻利了,施工速度反而提升了不少。
    同时敌人的城池上也竖起了一根巨大的、金灿灿的“葫芦马印”,刺耳的竹哨声、铁哨声开始连续响起,城墙堞口上瞬间伸出上百根黑漆漆的枪管。
    北边山上的敌人似乎也收到了指示,有一小股敌人离开了岩砦,开始前往半山腰,让朝比奈泰长不得不调过去一部分人手进行压制,以免被对方从侧面轰击。
    南边河边上的敌人也动了,同样逼迫朝比奈泰长分出一部分人手去压制对方回去,而这时正面的今川军终于推进到了弓箭最大射程,立刻抛射箭矢强行驱散对方正施工的“郎党”,只是距离太远,对方又在号令下躲得很快,驱赶效果并不太好,根本没射到几个人。
    这时弯津军在城墙上的铁炮终于开火了,瞬间一百多股灰白色的硝烟喷了出来,而弯津军居高临下,射程射界都极大占优,顿时就把木垣竹垣打得碎片飞溅,今川军立刻就有十多人惨叫着滚倒在地。
    随后又是一波箭雨从城墙上高高飞到半空,又掉头扎了下来,再次射翻了十多人。
    今川家不得不分出大量弓手开始和城墙上对射,企图把对方远程投射力量压下去,但对方有堞口、有遮箭棚,还居高临下,铁炮更是非常精良,威力很大,哪怕双方都在最大射程,准头都很差,今川家还是吃了大亏,每波都要有十多个人躺倒。
    原野也拿着一把铁炮在稳定射击,对挨揍的施工队没有任何感觉——这是战场,如果今川家愿意用大量武士郎党交换他的一部分施工人员,那他愿意奉陪!
    为了新领地,他早就有死掉一半人的心理准备,那今川家最好也有相应觉悟!
    要是没有,这块地皮就该归他所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