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宇宙秘密的推测
第318章 宇宙秘密的推测第二世界春秋世界的新秦岭冷湖镇外五十公里,时空门观测基地。
几只低头啃食生草的野兔突然竖起耳朵,它们感受到地面传来的异常震动。
前方那座银白色拱门形建筑裂开了,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大拱门“的设施,此刻正喷涌出诡异的蓝色电弧。
“立即切断纠缠场!“
实验总控室里,王立明研究员对着通讯器大喊。
监控画面中,直径三米的环形装置正在高频震颤,连接超导磁体的管线接连爆出电火。
一百公里外的民众联盟国家高能物理实验室地下三十米,时空门项目指挥中心。
数据监测员林雪突然拍桌:“冷湖那边场强度读数突破阈值!“
项目负责人陈之瀚教授快步走到主屏幕前,三维全息投影显示着复杂的洛伦兹曲线,原本稳定的克莱因瓶拓扑结构正在扭曲。
“是时间流速差导致的量子退相干!“他立刻认出这种只在理论中出现过的现象。
“备用电源还能维持多久?“陈教授转向能源组。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额头见汗:“火力发电厂堆输出功率正在衰减,最多还能支撑两分钟“
突然所有屏幕同时闪烁红光,刺耳的警报声中,林雪调出最新数据:“时空门两端时间流速比达到1:86400!冷湖现场出现宏观量子态!“
“启动紧急停机协议。“陈教授声音沉稳,“通知冷湖组全员撤离至五公里外掩体。“
此刻基地内王立明正带着团队做最后努力。
透过防辐射玻璃,他们看到实验舱内出现诡异景象:悬浮的信标石板在慢动作旋转,而旁边飘落的纸片却快如子弹。
这种违背物理常识的画面,正是时空门两侧不同时间流速的直观证明。
“原子钟同步失败!“助理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颤抖,“a端时间流逝比b端慢八万六千四百倍,相当于门内外每秒对应二十四小时.“
突然整个建筑剧烈震动,环形装置迸发出刺目蓝光。
当众人踉跄着逃出实验室时,身后传来闷雷般的轰鸣。
回头望去,实验舱已笼罩在诡异的球状光幕中,积雪在接触光幕的瞬间,一半保持固态,另一半却汽化成白雾。
三天后的事故分析会上,陈教授展示着最后时刻的数据:“虽然实验被迫中止,但我们首次观测到宏观尺度的时间流速差。这次能量失控反而验证了爱因斯坦场方程在强引力场下的特殊解.“
窗外,夜空亮起奇异极光一直持续着。
有年轻研究员兴奋地举起相机,却被王立明按下镜头:“记住,我们不是摄影师,这里充满了危险,下次实验必须解决量子退相干问题,否则时间流速差超过十万倍时,任何物质穿过时空门都会发生核嬗变。“
深夜的值班室里,林雪整理着实验日志。当她翻到某页异常数据时突然愣住——在时空门关闭前0.3秒,监测系统曾记录到27克的未知质量凭空出现又消失。这个数值恰好相当于一只麻雀的重量。
林雪用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六个字:“这是个快宇宙!”
也就是说第二世界的时间流速是远快于第一宇宙的,现在的趋同只是因为两个世界联通了。
第n次试验。
雪线之上,冷湖暗物质观测站的量子实验室里,三十六台铯原子钟正在发出蜂鸣警报。
陈教授的手指悬在紧急制动按钮上方三厘米处,液晶屏上跳动的红色数字显示着两个宇宙的时间流速比从1:100骤降到1:87。
“保持2型通道功率稳定!“他的声音穿透防辐射玻璃,在实验舱内激起一片忙碌的脚步声。透过观测窗,能看见悬浮在真空腔中央的时空门发生器正泛着幽蓝的光——那是个由超导线圈环绕的微型虫洞,直径仅0.3微米,却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时间维度。
数据监测员林雪突然指着全息投影惊叫:“教授,b宇宙的碳14衰变速率正在加速!“
三维图谱中,代表两个宇宙时间流的金色光带如同两条交尾的巨蟒,在绝对参考系的坐标网格中缓慢绞合。
地下一百米的主控室里,计算机组突然爆出电火。李少校扯下烧焦的接线头,转头对通讯器喊道:“引力波探测器检测到时空曲率震荡,强度已经超过理论值二十个数量级!“
陈教授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实验室的氦气循环系统发出轻微嗡鸣。
他无意识摩挲着白大褂袖口,想起论证会现场让他喉头发紧——三个月前在布尔歇湖畔,反对派代表曾用激光笔指着他的鼻尖:“你们在制造时间维度的切尔诺贝利!第三世界秦岭就是前车之鉴!“
在第一第二世界的人们一直不知道在第三世界发生了什么,唯一知道的消息是一向准时联通的时空通道,在第三世界派往科考船去第四世界的当天,就再也没有联通过。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此刻全息屏上的数据正印证着最危险的预言:【a宇宙(基准流速):1.000标准年】【b宇宙(连接态):47.326→39.774→33.591】【趋同系数:e^(-t/t),t=2.718小时】
当红色紧急按钮被拍下的瞬间,实验室的铍铜合金地板突然泛起涟漪状波纹。
时空门发生器喷涌出的伽马射线暴让防护玻璃瞬间雾化,量子涨落监测仪的钕磁指针在表盘上划出科赫曲线——这是时空曲率畸变的特征信号。
实验继续。
滞留在第一和第二世界的原第三世界的科研人员,唯一回家的机会只有利用唯一仅剩的石板信标继续做着种种科学实验,而这石板信标就是个黑箱。
这其实在现代世界的科学研究中也非常普遍,比如在电子电路中,有些复杂的芯片或模块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黑箱。
使用者只需要知道给芯片输入什么样的电信号,能得到什么样的输出结果,而不需要深入了解芯片内部数十亿个晶体管是如何相互连接和工作的。这信标石板同样如此。
无法直接了解信标石板内部的详细机制和过程,只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其输入和输出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来研究其功能、特性和规律。
这才有了如今的实验。
此刻全息屏上的数据瀑布正在验证这个推想——当a宇宙(1倍速)与b宇宙(100倍速)通过2型通道连接后,两者的时间流速正以指数函数趋近。
“启动退相干隔离程序!“他拍下红色按钮的瞬间,实验室的防磁地板传来剧烈震动。
时空门发生器迸发出刺目的白光,量子涨落监测仪的表盘指针疯狂摆动,仿佛有看不见的巨手在撕扯时空结构。
这让陈教授想起儿时见过的钟表匠:老师傅总说两个走得不准的摆钟挂在同一面墙上,最终摆幅会趋于同步。此刻纠缠的ab宇宙就像被无形发条串联的钟摆,而他们正往齿轮组里倒入量子态的润滑油。
在铅玻璃隔离的监控室里,刘泽回想起科学家们推测的多重宇宙模型:宇宙如同沸腾的量子泡沫海洋,母宇宙(138亿年寿命)承载着无数子宇宙气泡。
每个气泡都在暗物质流中做着布朗运动,就像保龄球在蜂蜜池里沉浮——银河系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向巨引源移动,而室女座超星系团本身又在宇宙大尺度纤维结构中漂流。
这些气泡的时间流速差异远超狭义相对论效应,而根据广义相对论计算,要达到这种时间膨胀效应需要接近黑洞事件视界的引力场——但那些气泡宇宙的时空曲率监测值却完全正常。
换句话说每个泡泡宇宙也在疯狂的横冲直撞,而由于每个泡泡的时间参考系都不同,在其中的人类或者内部的其他东西所经历的时间也不同。
就如同一艘飞船以光速飞行,那二百八十七光年是一段极其漫长的航程,但飞船的参照系内,航行时间只有五十二个小时。
以出发地点为参考系的话,飞船却已经飞行了二百八十七年。
参考系不同,进入小泡泡的那一刻,一切也就都变了。
如果设母泡泡的时钟为绝对时间,但每个小泡泡内部的参考系不同即时间流速不同:比如a小泡泡里过1年=母泡泡的1年,b小泡泡里过100年=母泡泡的1年,其他小泡泡cde各自有不同的时间倍速。
石板信标就像是个联通的时空门,不考虑原理,只论实验结果的话。
●当两个小泡泡用“时空门“连通时:它们的内部时间会逐渐同步(比如原本差100倍,慢慢变成差50倍→30倍.)
●一旦断开连接,各自又会恢复原来的时间流速
●就像把两个不同转速的齿轮强行咬合,松开后齿轮转速又回到原样
石板信标的两种连接方式:
●临时通道:像用针尖在a泡泡上戳个极小的洞,将0.000001秒的光走过的距离,约等于299.792458米半径的小宇宙信息瞬间发送到b泡泡中,虽然两个泡泡之间有信息交流,但时间同步效果微弱,断开后很快就会复原。
●稳定通道:在ab泡泡之间输入稳定电力架设双向门,时间同步效果强烈,断开后复原速度也慢。
这石板信标也只是发送信标的作用,怎么把信息发送出去又怎么实现“长出来”,完全没有头绪,唯一肯定的是肯定耗费了无法想象的能量,在另一个宇宙。
这也就是刘泽第二次穿越后发现第一次穿越的时间几乎没变的原因,而随着多次双向穿越,那两个泡宇宙的时间同步会越来越快的原因。
而经过多次试验,科学家们推测通过信标石板穿越的穿越者们非常像是被“扫描-打印“的:第一次穿越时,时空门会完整扫描所有穿越的物质数据,之后如果是短期内再次穿越的相同物质,都是按这个存档重新“3d打印“一个,所以每次穿越都会变回第一次的年龄和状态(伤口/衰老都会重置),这个短期内到底有多短,还没有确切数据,储存在哪里,也没人知道。
当第七次穿越实验的刘泽走出传送舱时,他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出现了0.3微米偏差——这是量子隧穿效应导致的定位误差。
即使石板信标穿越能达到99.9999%的原子级复现精度,但根据香农信息论,每次意识传输都会损失约3.2x10^5个量子位的神经活动数据。
就像用mp3压缩交响乐,看似完整的旋律已丢失了泛音列的精妙共振。
“这不是完美复制。“陈教授说道。
假设每次意识传输丢失一个记忆比特,经过二十次复制后,原始人格的香农熵将衰减37.4%。这解释了为什么刘泽在第十三次穿越后,突然忘记了自己女儿乳名的发音。
真正的物质并未转移,另一端相当于每次都是原主的“完美复制体“,这个完美到底有多完美,如果每次误差仅有0.01,那当100此复制后,相对于最初的样本为1,那绝对误差就高达1.7048,这种指数幂级的数学规律是最恐怖的。
以上或许只是猜测。
谁知道呢?
那如果真的完美复制呢?那就真的完美吗?
新复制体是有意识的,就像解析扫描仪刻录意识数据,有了意识的数据模版,怎能是完美的?
很简单的推理,意识数据能复制到新复制体,那能不能复制到新新的复制体呢?
答案很残酷,可以的。
如果可以复制,那可复制一人,也可复制一亿、十亿、百亿、千亿的复制体,理论的上限甚至是无穷大的。
智慧生命的可复制性,扒掉了智慧生命的神圣外衣,回归到纯粹的物质属性。
这又引出无数的伦理问题,刘泽和刘泽乙如果相互杀戮,那杀人罪还适用吗?
如果杀人案中,自己复制自己,那自体复制体是否能用来顶罪?在法庭上同时出现十二个完全相同的被告,每个都坚称自己才是本体,那怎么判?
当所有木板都被替换,它还是原来那艘船吗?
那复制的刘泽杀了最原始版本的刘泽本人呢?或者调换一下该怎么判?
当然,以上也仅仅是个推测。
就像有种推测说的,刘泽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可能就是被复制的样本,做为探索未知泡宇宙的尖兵,每个泡宇宙都有他的脚步。
区别只是有的存活了的,比如刘泽和刘泽乙,还有没有存活消失在第三世界或者第四世界或其他世界的某个地方的。
也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刘泽才摒弃反对的声音,如此支持信标石板的研究工作,想到自己可以在跨越时空,在空间上到达宇宙的边缘,在时间上到达宇宙的末日,以前那些只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东西突然变得很现实很具体了。
特别这还涉及另一个宇宙的智慧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