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 第1434章 贪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34章 贪心

    第1434章 贪心
    张昭此人虽然奉行的是投降政策,但另外一方面,他在某些事情也非常坚持,常常直言犯忌,所以当时甚是不讨孙权欢喜,所以到最后也不算是孙权最为信任那批心腹。
    而这也让他无形躲过了一劫,投向晋国后,同时也渐渐看清楚了一些事情,虽然收敛了不少,但在鲁肃跟前,却是因为两人相熟,所以说话间并不怎么避忌,于是他对鲁肃道:“子敬啊,陛下做的,确实是千古一帝的格局,晋国的气象,将来也不是吴国所能跟得上半分的。”
    “这样的天子,你真觉得他真的只靠面上的那些功夫吗?”
    “那诸葛亮年纪轻轻,便当了丞相,将来公与退去,其便是陛下之下的第一人。”
    “他可是申韩学派啊。”
    鲁肃道:“申韩学派是法家没错,讲究法与术,但他对于儒家道家墨家,都不怎么排斥啊?”
    “而且陛下也修了史书,这和申韩学派禁绝谈论君王之道,似乎是背道而驰啊?”
    张昭叹道:“那是有个陛下压着他。”
    “法家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易走极端,过于贪酷压抑人性,不仅容易举世皆敌,政令不行,更容易被小人利用来谋私结党,遇到圣人还好,但天下有几个圣人呢?”
    “这一派的商鞅韩非子,下场又如何呢?”
    “陛下选择了诸葛亮,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将来大晋注重实用,以工家技艺推动,以法家为纲,这是条全新的道路,也是之前王朝所未尝试过的。”
    “子敬你若认不清这个点,自然也理解不了,为什么随着晋国一统天下,没有重新拿起前朝的三互法,却仍然采用调离士族官员,让其异地任职的做法了。”
    鲁肃若有所思,“是不是说,陛下在实际操作上,用术代替了法,让其看上去不是那么引发冲突?”
    “这官员调动,包括你我四人的提选,其实还是三互法的变通?”
    张昭说道:“正是如此。”
    “虽然陛下不喜臣子揣摩他的想法,但若认不准其内心所向,做臣子的也不好提出建议啊。”
    鲁肃长出一口气,“相比子布,我还是太愚钝了。”
    张昭摇头道:“不是愚钝,是太厚道了。”
    “陛下需要子敬这种人,而我这样的,便有些讨人烦了。”
    “但不管如何,我也不会后悔,晋国的路,比吴国要光明得多,谁能平定天下,谁就更高明。”
    “孙仲谋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但无论是时间还是天运都不站在他那一边,对此我也只能遥祭一杯,祝他一路走好了。”
    “至于陛下,我其实是很佩服的是,他这些做法,并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这尤为难得的。”
    “但若是将来其做法偏离了初衷,我还是会开口的。”
    袁熙不知道张昭鲁肃对自己的看法,他自认做的事情都是追随本心,虽然有的手段并不是那么上台面,但这些所有的做法如张昭所说,并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条更宽的道路。
    就像开拓关外,虽然筚路蓝缕,艰苦异常,但若找到合适的粮种,那边的黑土地,便是整个华夏最为适合种植的地方。
    当然,拓荒是极为艰苦的事情,毕竟后世白山黑水之地,如今遍地沼泽,若不疏浚沟渠,开挖河道,开拓荒地的话,一切便无从谈起。
    所以袁熙才对身处其上的东鲜卑采取拉拢同化的政策,投入蒸汽机械开荒拓边,让东鲜卑看到种植相对于放牧的优越性,从而在几代人的时间内,由游牧民族变为农耕民族。
    相比之下,他对于西鲜卑的柯比能的态度,就相对生硬得多,那边在后世属于外蒙古一带,即使放在已经工业化的后世,也是属于一块烂地,除了地下的矿产,根本无法开发农耕,过度放牧还会破坏影响并州等地的关内环境。
    于是袁熙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去引导,将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分出了一部分给西鲜卑,诱导其去进行和西域的贸易交往。
    这等于是将部分丝绸之路贸易的丰厚利润让给了西鲜卑,引导他们的部族之人,从放牧转向贸易,同时其部族的分布,开始随着贸易路线迁移,向西沿着大漠,逐渐往中亚方向延伸。
    而陆地上的长途贸易,需要大量的的青壮,这无形限制了西鲜卑的人口增长,袁熙曾经做过计算,若是丝绸之路再度兴盛,那东鲜卑现在的近百万部民,将会有一大半迁往中亚,留在北边草原上的部族,将会维持在二三十万人的规模,将来便好处理得多。
    而西鲜卑迁移,也同时能够对中亚局势重新洗牌,比如因丝绸之路贸易兴盛起来,把持如今贸易绝大部分利润的粟特族,也会受到西鲜卑的冲击。
    最后的结果,两边会互相吞并融合,粟特人的势力也会因此受到打压,面对背后有晋国支持下的西鲜卑,粟特势力会渐渐退往欧亚大陆的交界处,势力再无法进入华夏。
    粟特人后世从东亚到宋代,都扮演着相当活跃的角色,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当然,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有着不光彩的历史,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便都是粟特人。这种外来民族若是占据财富,必然会追求政权,其最终形式便是鸠占鹊巢,最终占据当地土地立国,这也是为什么其在历史上屡屡引起反乱,导致当地王朝衰败的原因。
    袁熙有了后世的前车之鉴,自然不会让其重蹈覆辙,于是他便有目的引导西鲜卑和粟特人争斗,驱虎吞狼,让争斗的漩涡远离中原。
    对此晋国需要付出的,便是贸易之路的部分利润,当然,这部分比例足够高,以至于并州的胡汉商族,听到消息后,纷纷寻找上书的渠道,想要让袁熙收回成命。
    并州汉人商族找的是刺史高干,凶虎商族找的自然是去卑,因为人数日渐增多,两人无法,只得让去卑过来,带了足足好几马车的上表。
    等几十名侍卫了一个多时辰,才将上千竹简搬到了袁熙的书房外屋,足足塞满了两个屋子。
    袁熙先让去卑坐下,又随手打开两个竹简,略略一扫后,便即放在一边。
    他对去卑开口说话,却是没有直接进入正题,一旁做起居注的曹节赶紧跟着提笔。
    “前岁子龙打下凉州大部,爱卿带领匈奴兵士奋勇争先,功莫大焉,让朕心甚慰。”
    “但事后封赏,你却都推辞掉了,包括封王的名号,何必如此过谦?”
    去卑苦笑道:“大王之子在并州尚且只是封侯,臣无开疆拓土之功,又岂敢喧宾夺主?”
    “而且并州战事,臣下军士中胡汉杂糅,已经无分彼此,不能说都是匈奴之功。”
    “而且很多匈奴兵士,已经开始留发易服,转向汉人了。”
    “哦?”袁熙饶有兴味道:“朕说过一视同仁,虽然匈奴没有优待政策,但也没有低于汉人,为什么他们要改换门庭?”
    去卑道:“话是如此,但谁都知道,将来考取官位,走上和汉人一样的道路,所上的蒙学义学,都是汉人文字。”
    “这些都是汉人先生教授,很多匈奴人担心其是否因为匈奴人的身份藏私,甚或将来有所影响,这种情况下,匈奴女子也更倾向于嫁给汉人男子,此消彼长,匈奴男女比例失衡。”
    “最初看到这点的匈奴男子,不知是从谁开始,出现了蓄积头发,改换汉人户口,之后仿效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并州匈奴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留发易服,如今已经成了大势所趋了。”
    袁熙面色不动声色,心里却是有一丝得意,这些事情他早有耳闻,如今只是通过去卑的口再次印证。
    民族融合,自然是向强者同化,至于保留传统的多样性什么的,袁熙才不在乎。
    胡人的传统是传统,汉人的传统就不是传统了,千百年来,汉人的传统又失传了多少?
    历史滚滚浪潮向前,不适合时代的迟早会被淘汰,后人只要将这些东西记录保存下来就够了,没有必要非要一个不拉全传承下去,要是将来人类走向海洋,走向太空,还能带着奇装异服,各色传统一个不拉吗?
    他出声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推一把。”
    “留发易服之人,由国库补贴,减免三年税赋,一年劳役。”
    去卑苦笑,陛下这何止是推一把,简直是将蒸汽机档位开到了最大啊。
    他突然想起自己是带着高干的表书来的,连忙从怀中拿出帛书交给袁熙。
    袁熙展开看了,对去卑道:“并州晋阳商路,确实是得天独厚。”
    “江淮一路的商货,至今有大半是经过晋阳的,关外贸易利润本就丰厚,如今分出不少给西鲜卑,也难怪他们会急眼。”
    “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袁熙语气转冷,“当初打下并州,他们出力并不多,甚至可以说,他们很多人是拖了后腿的。”
    “朕所依靠的,是幽州兵,高刺史和你手下的兵士。”
    “开拓一地,论功行赏,他们等城破才开始站队,朕为何还要将这么多好处留给他们?”
    “凭什么?”
    “就凭他们观望到最后时刻,看南匈奴抵挡不住才起事?”
    “就凭这个,他们也想独占晋阳商路?”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