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492章 水果热度;即将启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92章 水果热度;即将启动

    第492章 水果热度;即将启动
    姜毅站在自家沃柑园的最高处,眯眼望着脚下绵延起伏的80亩果园。
    晨雾还未散尽,墨绿色的叶片间垂挂着拳头大小的果实。
    “咔嚓“一声脆响,他随手摘下一颗沃柑掰开,橙红的果肉瞬间迸出汁水。
    同村的果农老周蹲在地头抽烟,看着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忍不住咂舌:“后生仔,你这果子比黄金还金贵嘞!”
    这是武朝平笔记本上的画面。
    随后出现的文字和计算数据,才是让他咋舌,即使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五亩换大奔导演组向天山,在镜头前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亩产6000斤,地头收购价12元/斤,亩产值7.2万元。
    80亩果园刨去成本,净利润超过300万元!
    “三年前这里还是甘蔗地。”姜毅用沾着泥土的靴尖踢了踢脚下的红壤,“我在德农的几年工资,全部都砸进了这片荒山。”
    镜头扫过连片的果园,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压弯了树枝,一片丰收景象。
    五亩换大奔依然不现实。
    但沃柑有这个潜力,亩产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按理说平均亩产上万斤也有可能。
    武朝平看得怔怔入神,他的几名下属也眼神发愣。
    这比打工强多了吧?!
    人流量迅速涌入,当郭阳在晚间看到最新一期的节目时,弹幕已经爆炸了。
    “种地真能开大奔?”
    “沃柑收购商电话谁有?在线等!”
    “跪求嘉禾苗木购买渠道!”
    郭阳还知道,惠农网上的苗木购买访问页面在激增。
    华南地区苗木贩子连夜包车赶往川省和桂省,高速路口挤满了挂着“急收沃柑苗“横幅的面包车。
    原本15元/株的脱毒苗被炒到30元,依然一苗难求。
    在柳州最大的农资市场,戏剧性的一幕正在上演。曾经被堆在角落的柑橘苗被商贩们争抢,有个戴草帽的老农死死抱住最后两捆苗大喊:“这两百株我要留着种!给儿子娶媳妇用!”
    更魔幻的是水果批发市场,羊城江南市场的沃柑批发价一日三跳……
    很多人都不知道沃柑怎么就火了。
    灵焰还有迹可循,毕竟是嘉禾一早就在推的极品品种,口感也得到了高端市场的认同。
    沃柑,也的确可以,果型端正,色泽鲜亮。
    但口感上,就有很大的争议了,喜欢它的人认为风味浓郁,不喜欢的人认为有异味。
    口感上的分歧很大,不过,沃柑长达4个月的挂树上市期几乎可以横扫整个柑橘界。
    更难能可贵的是,沃柑不像春见等品种一样挑地方,桂省适合,云省适合,浙省的大棚里也合适。
    现阶段还能阻挡沃柑发展势头的,也只有栽培和市场均已十分成熟的老牌品种砂橘了。
    然而,也并不是没有负面声音。
    “五亩换大奔就是个卖苗的节目,果园主就是天禾种业请的托!”
    “我算是发现了,所有果园主都是用的天禾的种苗。”
    “好几年了,天禾从苗木上赚钱就赚爽了吧。”
    不知何时,网上出现了这样的声音,并且还有发展壮大的趋势。
    郭阳也注意到了。
    但他只是在暗处看着,看向天山等人会怎么处理。
    现在他逐渐从集团日常事务中退了出来,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里和育种上。
    沃柑带来的财富热,让沃柑种苗也迅速火爆。
    在五亩换大奔这一期节目上,除了宣传姜毅果园的成功之外,也提到了脱毒苗木的重要性。
    为此特意找了对比案例。
    买到冒牌货种苗的种植户在种下去第二年就爆发了黄龙病,枯死的树桩像墓碑般林立,不得不连夜砍掉了四十多亩树。
    可能就是这一举动,惹恼了一些非正规苗圃,才因此被泼脏水。
    沃柑苗越火热,越暴利,这些人也就叫嚣得越厉害。
    “幸存者偏差罢了,前几年,五亩换大奔推荐了那么多极品品种,也没见多少人发家致富呢?”
    “揭秘柑橘财富骗局:谁在靠卖苗吸血?天禾的高价种苗是市场价格的3倍!”
    “贷款二十万种天禾的沃柑苗,刚挂果就得了黄龙病……”
    五亩换大奔没有第一时间对此作出直接回应,反而借着这个热度,又陆续推出有关极品水果的节目。
    一时间,和几年前推荐品种那一期互相映衬,许多人都前后拿来对比看了看。
    灵焰、沃柑、春见、伦晚、阳光玫瑰、太秋、金霞油蟠……都在缔造属于自己的财富神话。
    在鄂省秭归郭家坝镇的一个村子,在嘉禾的技术支持下,这个村子把原来的罗橙全部改接成伦晚脐橙。在三峡库区的小气候环境下可以露地留树保鲜至次年2~6月采收,实现‘错峰销售’。
    同时采用了蚯蚓有机肥+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的管理模式,生产的有机果伴随嘉禾超市走进了高端果品市场。
    经过多年的品改和发展,目前这个村子的柑橘面积已达数千亩,成为秭归首个脐橙亿元村。
    在眉山丹棱,果农老杨种了几亩春见柑橘,果皮还泛着青就被订空,8元/斤的收购价让他银行卡里突然多出26万元。
    在丽水松阳的山坳里,退伍老兵周建国摸着自家五亩太秋柿子林,看着冷链车尾板上的“岛国高端果蔬专运”标识直发懵——果蒂还沁着白霜就被装进天鹅绒礼盒,15元/个的收购价让他大赚了一笔。
    大理宾川的干热河谷间,浙省人谢建国种的阳光玫瑰葡萄刚剪枝就被沪上生鲜平台疯抢。
    消息传到岛国,让岛国人愤慨的同时,也发出叹息:“云南的太阳,比冈山更慷慨!”
    一个个案例让人疯狂。
    这些案例播出后,频繁的登上微博热搜前十,#五亩换大奔真能实现#的话题阅读量破亿。
    破圈了!
    更多不明真相的人群涌入五亩换大奔,有些观望已久的农户也下定了决心。
    浙省人谢有才刚在云省元谋签完土地流转合同,种阳光玫瑰,他们全村人来了大半。
    因为谢建国做成功了。
    同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
    酒泉。
    庄园里,郭阳和林可青在围炉煮茶,几个橘子也同样放在炉子上,郭芃野在一旁的婴儿车里睡觉晒太阳。
    林可青拿了一个橘子剥了起来,烤热后的橘子剥起来就很暖手,“最近果树热度太高了,尤其是橘子。”郭阳闭着眼,感受着冬日里的暖阳,“咋啦,你现在还关心这个?”
    林可青说:“有点看不懂,火得太快了,五亩换大奔面对的是农业人,又不是消费者,怎么在消费市场也火得这么快呢?”
    郭阳手枕在脑后,睁开眼时,一半柑橘果肉刚好递到他嘴里,热食柑橘别有一番风味。
    在最近五亩换大奔引发的热度之前,其实还有个爆火的品牌:褚橙。
    通过营销推广,结合褚时健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从“烟草大王”到锒铛入狱,再到古稀之年创业种橙,迅速引发全民关注。
    其高品质的冰橙口感与褚时健深度绑定,“励志橙”广为传播,被许多人誉为不可逾越的高山。
    郭阳知道林可青也是这么认为的,褚橙确实很有传奇性,“的确,每一个极品水果的成功都离不开营销。”
    “在褚橙之后,有许多人开始借鉴褚橙成功的经验,以创业者的故事为载体来传播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创业者或者创始人就等同他的产品,等于他的品牌。”
    郭阳换了个姿势,
    “但这是片面的,就好比华山派里的气宗和剑宗,各练几年,定是剑宗占据优势。
    褚橙就是剑宗里的风清扬,有产品品质作为基础,又将营销做到了极致,所以它爆了。”
    林可青问:“那灵焰和沃柑等等呢?”
    郭阳也拿了个橘子,“好不好吃?”
    林可青:“好吃。”
    郭阳又问:“和其它柑橘品种相比呢?”
    林可青摇了摇,“很久没吃其它品种的柑橘了,一直是灵焰,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柑橘。”
    “品质够了。”郭阳点头,又说:“营销呢,五亩换大奔虽比不上褚橙的宣传力度,但它宣传时间长啊!”
    “也不长,三年,中间还隔了那久,热度最近才起来。”林可青气鼓鼓的:“还是不明白怎么就爆火了。”
    “……”郭阳:“好吧,其实我也有点懵。”
    林可青:“那你刚才还长篇大论了一堆?”
    郭阳:“我试图找到原因,但转了一圈后,认为你说的有道理。”
    林可青翻了个白眼,又剥起了柑橘,还是一人一半。
    再次下肚后,感受到加热后的橘香,郭阳愣了愣神。
    在他的认知里,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牌推广策略很难做出爆款水果。
    即使极品水果也是如此。
    脱离了营销、炒作,就难以成为全民级别的极品水果。
    现在,灵焰、沃柑、太秋、瑞阳、阳光玫瑰、金霞油蟠等等都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期。
    五亩换大奔肯定有功劳。
    毕竟有那么多受众群体。
    但核心应该是品质。
    以产品为核心适合做持久款,的确不适合做爆款,然而,灵焰、瑞阳和玫瑰蜜香很可能超出了这个范围。
    郭阳轻轻一笑,最终还是把功劳归结到了种子商店头上。
    …
    悠闲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在家陪了林可青小半年后,郭阳再度出山,当然,依然不管具体业务,而是专注于生态治理。
    春日里,每一次出行都浩浩荡荡,有嘉禾生态的员工,有王浩院士和赵希涛的研究团队,有水利部门专家…
    从南到北,郭阳一路走遍了青藏高原、松潘高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相当于红旗河南边的输水线路都走了一遍。
    在商讨施工难难度、技术难点时,郭阳又一次针对性的培育了品种。
    一为降低施工难度,二为保护施工工程的生态环境,能再增加点输水量就最好。
    等再次回到酒泉时,已进入了春季。
    郭阳做不到过家门而不入,回家里休息了一晚,才再次继续向西出发。
    正值文冠果种植季节,但在疏勒河沿线,却看不到多少种植场景。
    因为一路都是文冠果。
    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的王浩和赵希涛都惊呆了。
    文冠果树枝头绽放出一团团洁白如雪的朵,农田一望无际,疏勒河河水蜿蜒流淌。
    和郭阳在同一辆车上的赵希涛感慨道:“只看河流两岸,很难想象这是干旱的大西北。”
    从进入黄河流域开始,郭阳就听他感慨了一路,早都免疫了,打趣道:“赵老现在认为红旗河能行吗?”
    赵希涛苦笑道:“我的想法不重要了。”
    郭阳说:“果然,还是赵老坚持原则,王院士可是恨不得现在就动工了。”
    “哈哈哈,郭总是想说我冥顽不化吧。”赵希涛沉吟了会儿,“从工程价值上来说,我找不到反驳理由,能源的战略意义太大了,这一片片文冠果林,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郭阳也望着窗外,文冠果带来的财富还在持续的膨胀中。
    车队沿着疏勒河前行,到了敦煌,然后又继续向前,进入西湖湿地。
    河水始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美景。
    一直到了湿地内,车辆无法前行时,才最终停了下来。
    如同一面遗落在瀚海中的镜子,绿洲湿地镶嵌共存,珍禽异兽和谐共生。
    在湿地的尽头,仿佛能感受到远处库木塔格沙漠在咆哮。
    赵希涛怔怔出神,这一刻理解了嘉禾的执着。
    王浩和其它水利专家更兴奋了,这里默默,那里看看,手中的相机一刻也没停。
    郭阳也眺望着湖面和远处的沙漠,大声说道:“嘉禾的最终目标是让疏勒河水穿过沙漠,进入罗布泊,最后再汇入塔里木河。
    你们也看到了,河西走廊的几条河流随时能打通,现在差的就是一头一尾。
    尤其是头部,只要能搞定头部输水,后续的任务很简单!”
    “郭总说得对!”
    王浩院士哈哈大笑了两声,站了出来,“我回京城跟着再打报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